野生和养殖群体论文-王丰,张家华,沈玉帮,徐晓雁,王荣泉

野生和养殖群体论文-王丰,张家华,沈玉帮,徐晓雁,王荣泉

导读:本文包含了野生和养殖群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鱼,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微卫星

野生和养殖群体论文文献综述

王丰,张家华,沈玉帮,徐晓雁,王荣泉[1](2019)在《青鱼野生与养殖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利用自主开发的12个微卫星标记,对来自于长江水系4个野生群体(湖北石首、湖南湘江、江苏邗江、浙江嘉兴)和1个养殖群体(江苏吴江)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这12个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660—0.923,表明这12个位点均具有高度多态性(PIC>0.5)。5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_a)介于7.917—11.66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介于4.837—6.035;平均观测杂合度介于0.713—0.861;平均期望杂合度介于0.749—0.81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介于0.711—0.788,表明这5个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4个野生群体之间遗传距离较近,养殖群体与这4个野生群体遗传距离均较远。UPGMA系统进化树显示,湘江群体和石首群体首先聚为一支,然后与邗江群体和嘉兴群体聚为一支,最后与吴江养殖群体聚为一支。这12个微卫星位点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特征,可以用于青鱼不同群体的种质资源的评估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范武江,苏明,李雪松,乔燕平,张根玉[2](2019)在《日本沼虾淀山湖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比较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淀山湖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分别选择两个群体体长5 cm以上、附肢完整的个体,对其身体各部分进行称量测定后,取腹部肌肉用于营养成分分析。试验结果:野生日本沼虾可食用部分的比例[(51.0±1.13)%]显着高于养殖群体[(42.95±4.76)%](P<0.05);野生和养殖群体每100 g新鲜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9.6、18.5 g,水分分别为78.83、79.82 g,粗脂肪分别为0.9、0.1 g,粗灰分均为1.1 g,碳水化合物均为0.4 g;野生和养殖群体肌肉中17种氨基酸总量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8.688%、76.114%,其中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分别为37.642%、33.689%,鲜味氨基酸分别为32.228%、32.305%;两个群体均含有丰富的钠、铜、镁、锌、铁、钙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野生群体EPA+DHA的含量极显着高于养殖群体,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极显着低于养殖群体(P<0.01)。结果表明,日本沼虾淀山湖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肌肉的营养成分存在较大差异,从总体上看,野生群体优于养殖群体。(本文来源于《水产科技情报》期刊2019年04期)

苏雨,张成,李清清,郑海地,成永旭[3](2019)在《中华绒螯蟹长江、黄河和辽河水系野生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是中国最重要的淡水养殖蟹类,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和辽河流域。本研究基于线粒体DNAD-loop区评估辽河野生群体(LW)和养殖群体(LC)、黄河野生群体(HW)和养殖群体(HC)及长江野生群体(YW)和养殖群体(YC)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结果显示:(1)用于本研究的D-loop基因片段长度为477 bp,共包含234个变异位点和131个简约信息位点, 6个群体的262个个体中共有110个单倍型,包括90个独有单倍型和20个共享单倍型;(2)6个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范围为0.88889~0.96522,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范围为0.00887~0.01602,养殖和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依次为:HC>YC>LC及HW>LW>YW;(3)6个群体的遗传距离(Da)范围为0.0119~0.0173,不论是养殖群体还是野生群体,辽河群体和长江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均最小,且6个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12938。对6个群体进行中性检验显示Tajima’s D和Fu’s Fs的值均为负值。综上,基于线粒体D-loop基因的研究结果表明,叁水系养殖和野生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辽河和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该研究为中华绒螯蟹的种质资源评估、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户国,程磊,马波,孙大江,王斌[4](2018)在《中国达氏鳇野生群体和两个养殖群体的线粒体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达氏鳇(Huso dauricus)是黑龙江流域土着鲟,近几十年来野生资源急剧下降,被确定为濒危物种之一。本研究采用线粒体DNA的Cyt b基因和D-loop区域的多态性信息评估了黑龙江抚远段野生群体、北京房山国家级鲟鱼原种场的保种群体及浙江衢州国家级鲟鱼良种场的繁殖群体等3个达氏鳇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所有测试个体在Cyt b基因位点的核苷酸水平上没有检测到多样性,均具有相同的Cyt b单倍型,而在D-loop区域中发现了9种单倍型,对于D-loop区,单倍型多样性(H_d)达到0.593,但核苷酸多样性(π)仅为0.00213。在8尾野生个体中检测到6种D-loop单倍型,2个养殖群体共计58尾个体共计检出5种D-loop单倍型个体。分析结果显示:野生达氏鳇群体遗传多样性极低,历史上可能经历过严重的遗传瓶颈,同时达氏鳇人工繁殖过程中每批次可能只有极少个体参与了繁殖。此外,基于Cyt b基因部分序列的分析结果提示,达氏鳇与其他太平洋鲟类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欧鳇(Huso huso)关系较远,传统上鳇属(Huso)的分类地位得不到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于爱清,施永海,张海明,谢永德,徐嘉波[5](2018)在《暗纹东方鲀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暗纹东方鲀3个养殖群体(SH、GD和ZJG)和1个野生群体(YS)的遗传变异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14条ISSR引物总共获得109条扩增条带,平均多态位点率为88.76%,4个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在1.5085~1.5838,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在0.297 0~0.337 1,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在0.446 3~0.499 2;(2)4个群体的总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077 6,表明4个群体已经产生了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AMOVA结果显示,8.80%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间,91.20%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个体间;(3)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GD和ZJG群体先聚为一支,然后与SH群体聚为一支,最后与YS群体聚为一支。结果表明,我国暗纹东方鲀的人工养殖群体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水平和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本文来源于《水产科技情报》期刊2018年01期)

王映[6](2017)在《大黄鱼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鉴定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是我国特有的重要海水经济鱼类。随着环境恶化和过度捕捞使得野生大黄鱼资源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天然捕捞资源急剧下降,为了恢复和保护大黄鱼资源,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对大黄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验,取得了一系列显着性的成果,推动了大黄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大黄鱼资源已经转变为人工养殖群体为主,野生群体为辅的状况,但在渔业生产与管理过程中如何对大黄鱼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尚缺乏一套科学可靠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因此,本研究借助大黄鱼的外部形态、鳞片特征、耳石轮纹,骨骼micro CT扫描显微结构,线粒体D-loop区和Cytb基因以及基于核基因的微卫星标记等技术手段,比较和分析了大黄鱼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种质差异,以期为大黄鱼种质鉴定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大黄鱼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形态性状、鳞片与矢耳石轮纹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形态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养殖群体的肥满度(Fatness)、体高(BH)/体长(BL)、体厚(BT)/体长(BL)和尾柄高(CPH)/尾长(TL)比值显着大于野生群体(P<0.01),野生群体躯干长(TL)/体长(BL)比值大于养殖群体(P<0.05),养殖群体在体型上出现偏短、粗现象。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在鳞片轮纹特征上无显着差异,部分个体鳞片上观察到有年轮和副轮分布。野生群体耳石轮纹较为致密,明暗带间隔不均,耳石中心核及周围区域为深黄色,年龄组成复杂,有0~2个年轮;养殖群体耳石轮纹较稀疏,明暗带间隔均匀,耳石中心核及周围区域较透明,观察到有1个年轮。这些差异间接反映了两个群体在生活环境条件、食物饵料供给方面的差异。(2)运用Micro CT技术对大黄鱼全鱼骨骼系统进行了扫描与叁维重建,比较了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背部和尾部脊椎骨显微结构参数差异。结果显示,大黄鱼脊椎骨与头骨、尾骨相连,脊椎骨26个,肋骨附着在第1~11腹椎,无肌间刺,胸鳍位于头骨后,背鳍、腹鳍、臀鳍和尾鳍与脊椎骨不相连。大黄鱼野生群体背部和尾部脊椎骨的组织矿物质密度(TMD)和骨矿物质密度(BMD)均显着高于养殖群体(P<0.01),骨体积分数(BV/TV)较养殖群体大(P<0.05),骨小梁间隔(Tb.Sp)较养殖群体小(P<0.05),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和结构模型指数(SMI)上没有差别(P>0.05)。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与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食物组成、生活环境以及活动情况等差异有关。(3)利用大黄鱼线粒体(mtDNA)D-loop区和Cytb基因中的788bp和1028bp片段,比较分析了大黄鱼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在105个样本Cytb的1028bp片段中,共检测到20个变异位点,大黄鱼野生群体YS含19个变异位点,繁育群体FY含15个,选育群体F3代含14个、F4代含8个,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野生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842,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为0.00575,繁育群体相应参数为0.789、0.00491,选育群体F3代、F4代相应参数分别为0.699、0.00355,0.607、0.00332。单倍型多样度显示,野生群体含有12个单倍型,特有单倍型7个,均高于养殖群体相应参数。在109个样本D-loop区的788bp片段中,共检测到33个变异位点,大黄鱼野生群体YS含29个变异位点,繁育群体FY含20个,选育群体F3代18个、F4代14个,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野生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901,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为0.01826,繁育群体相应参数为0.813、0.01778,选育群体F3代、F4代相应参数分别为0.677、0.01391,0.727、0.1471。单倍型多样度显示野生群体含有15个单倍型,特有单倍型11个,同样高于养殖群体单倍型多样度。由结果可知,大黄鱼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养殖群体。根据遗传分化指数Fst值以及分子方差分析(AMOVA)可知,大黄鱼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个体之间,养殖群体内部遗传分化并不显着,而大黄鱼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两个组群间出现了显着的中等水平遗传分化,UPGMA系统进化树和单倍型网络关系图也支持这一观点。由于D-loop区不编码蛋白质,突变位点较多,进化速率快更加适用于遗传差异不显着的种内群体间,因此是大黄鱼种质鉴定中可靠的分析位点。(4)选用12对微卫星(SSR)标记对官井洋采捕的大黄鱼野生群体YS和2005年从官井洋采捕的野生大黄鱼经过人工世代选育的F3代、F4代,以及繁育群体FY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2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目范围为4~10,平均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745,0.753和0.691,所选位点表现出高度多态性,其中含1个群体间特异性位点LYC08。野生群体YS观测杂合度(H_O=0.791)、期望杂合度(H_E=0.776)和shannon指数(I=1.674),繁育群体FY、选育群体F3代、F4代相应参数分别为0.744、0.764、1.552;0.728、0.736、1.483;0.717、0.735、1.401,表明野生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近交系数结果显示F_(IS)最高值出现在F4代群体(F_(IS)=0.019),其次为F3代群体(F_(IS)=0.013)、繁育群体FY(F_(IS)=0.011),3个人工养殖群体中均存在杂合子缺失现象。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组间的遗传差异极显着(P<0.01)。基于Nei’s遗传距离构建的NJ树、主成分分析(PCA)以及STRUCTURE遗传聚类分析表明野生群体YS与繁育群体FY、选育群体F3代、F4代间均有较远的亲缘关系。(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7-04-05)

翁朝红,谢仰杰,肖志群,王艺磊[7](2016)在《福建和广东南部葡萄牙牡蛎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10对高多态性、非遗传连锁的微卫星引物对分布于广东和福建南部海区若干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种群进行遗传变异分析。3个养殖群体分别采样于福建漳浦(zp1)、广东饶平(zp2)和广东惠州大亚湾(zp4),一个野生群体采样于福建漳浦(zp3)。结果表明无论养殖群体还是野生群体,其种群遗传多样性均较高:3个葡萄牙牡蛎养殖群体期望杂合度为0.769~0.857,野生群体期望杂合度为0.878;3个养殖群体的观测杂合度为0.410~0.518,野生群体为0.641;3个养殖群体基因多样性为0.769~0.820,野生群体为0.878,表明尚未存在种质衰退问题。4个群体间出现显着分化,表明这几个群体间基因交流有限。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于野生群体,提醒要提防葡萄牙牡蛎资源的种质衰退。(本文来源于《热带海洋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王映,柯巧珍,刘家富,陈佳,JEERAWAT,Thammaratsuntorn[8](2016)在《大黄鱼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形态、鳞片及耳石特征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鉴别特征,比较分析了大黄鱼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的形态性状、鳞片与矢耳石轮纹特征差异。形态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养殖群体的肥满度(Fatness)、体高(BH)/体长(BL)、体厚(BT)/体长(BL)和尾柄高(CPH)/尾长(TL)比值显着大于野生群体(P<0.01),野生群体躯干长(TL)/体长(BL)比值大于养殖群体(P<0.05),养殖群体在体型上出现偏短、粗现象。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在鳞片轮纹特征上无显着差异,部分个体鳞片上观察到有年轮和副轮分布。野生群体耳石轮纹较为致密,明暗带间隔不均,耳石中心核及周围区域为深黄色,年龄组成复杂,有0~2个年轮;养殖群体耳石轮纹较稀疏,明暗带间隔均匀,耳石中心核及周围区域较透明,观察到有1个年轮。这些差异间接反映了两个群体在生活环境条件、食物饵料供给方面的差异,可作为大黄鱼群体鉴定与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海洋渔业》期刊2016年02期)

武菲,胡文革,王翠华,郭飏,莫超[9](2016)在《河鲈养殖与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河鲈(Perca fluviatilis),又名五道黑,五彩斑鱼,于比利牛斯半岛以外的全欧洲,以及黑海、里海和咸海等水系广泛分布,是我国乌伦古河水系及额尔齐斯河的主要土着鱼类。为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鲈科(Percidae)、鲈属(Perca)的一种名贵肉食性冷温带淡水鱼~[1]。(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韩承慧,马海涛,姜海滨,刘阳,韩慧宗[10](2016)在《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微卫星标记开发及野生、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许氏平鲉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设计微卫星引物200对,可稳定扩增的引物190对,占95%。利用一个荣成野生群体对24个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标记进行了评价,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Na)为2—21个,观测杂合度(Ho)为0.0417—0.9167,期望杂合度(He)为0.0278—0.9722,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948—0.9496,结果显示有20个微卫星位点为中高度多态。利用这些引物对荣成野生群体和烟台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野生和养殖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8.5000、6.9583,有效等位基因数(Ne)的均值分别为4.5484、3.6365,期望杂合度(He)均值分别为0.6421、0.5840,多态信息含量均值(PIC)分别为0.6088、0.5490,平均香农-威纳指数均值为1.4605、1.2834,但F检验发现无显着差异,发现两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都处于高度多态水平,但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野生群体。本研究结果说明许氏平鲉的人工繁育中,通过使用较大数量的亲本进行繁育可有效防止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降低,但人工定向选育对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Bonferroni校正后在两个群体中各有4个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本研究开发的微卫星标记为许氏平鲉遗传图谱构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提供了更多标记选择,对野生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为下一步的遗传育种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6年01期)

野生和养殖群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比较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淀山湖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分别选择两个群体体长5 cm以上、附肢完整的个体,对其身体各部分进行称量测定后,取腹部肌肉用于营养成分分析。试验结果:野生日本沼虾可食用部分的比例[(51.0±1.13)%]显着高于养殖群体[(42.95±4.76)%](P<0.05);野生和养殖群体每100 g新鲜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9.6、18.5 g,水分分别为78.83、79.82 g,粗脂肪分别为0.9、0.1 g,粗灰分均为1.1 g,碳水化合物均为0.4 g;野生和养殖群体肌肉中17种氨基酸总量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8.688%、76.114%,其中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分别为37.642%、33.689%,鲜味氨基酸分别为32.228%、32.305%;两个群体均含有丰富的钠、铜、镁、锌、铁、钙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野生群体EPA+DHA的含量极显着高于养殖群体,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极显着低于养殖群体(P<0.01)。结果表明,日本沼虾淀山湖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肌肉的营养成分存在较大差异,从总体上看,野生群体优于养殖群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野生和养殖群体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丰,张家华,沈玉帮,徐晓雁,王荣泉.青鱼野生与养殖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19

[2].范武江,苏明,李雪松,乔燕平,张根玉.日本沼虾淀山湖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肌肉营养成分分析[J].水产科技情报.2019

[3].苏雨,张成,李清清,郑海地,成永旭.中华绒螯蟹长江、黄河和辽河水系野生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J].中国水产科学.2019

[4].户国,程磊,马波,孙大江,王斌.中国达氏鳇野生群体和两个养殖群体的线粒体遗传多样性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2018

[5].于爱清,施永海,张海明,谢永德,徐嘉波.暗纹东方鲀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水产科技情报.2018

[6].王映.大黄鱼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鉴定技术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7

[7].翁朝红,谢仰杰,肖志群,王艺磊.福建和广东南部葡萄牙牡蛎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J].热带海洋学报.2016

[8].王映,柯巧珍,刘家富,陈佳,JEERAWAT,Thammaratsuntorn.大黄鱼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形态、鳞片及耳石特征比较[J].海洋渔业.2016

[9].武菲,胡文革,王翠华,郭飏,莫超.河鲈养殖与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16

[10].韩承慧,马海涛,姜海滨,刘阳,韩慧宗.许氏平鲉(Sebastesschlegeli)微卫星标记开发及野生、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6

标签:;  ;  ;  ;  

野生和养殖群体论文-王丰,张家华,沈玉帮,徐晓雁,王荣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