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车辆动力学模型仿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轮胎模型,动力学仿真,联合仿真方法
车辆动力学模型仿真论文文献综述
汤涤军,宋金松[1](2017)在《运用联合仿真方法集成有限元轮胎模型进行车辆动力学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多体动力学方法的车辆动力学仿真中,轮胎模型的构建方法一般采用解析法和半物理模型法,比如基于魔术轮胎公式的轮胎模型和基于柔性环的FTire轮胎模型,这些轮胎建模方法能够快速计算轮胎与路面之间的作用力,是应用于车辆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分析的经典方法。但是,由于经典轮胎建模方法并不是从物理结构真实模拟轮胎特性,需要大量的轮胎特性试验提供数据拟合轮胎模型所需参数,而且模拟越野路面上轮胎与土壤、砂石等相互(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多体动力学与控制暨第五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09-22)
王忆佳[2](2016)在《不圆磨耗的车辆动力学仿真计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列车车轮不圆磨耗非常容易引起车辆的高频振动,为准确研究车轮不圆磨耗下车辆系统的动力学性能,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模态迭加法,建立了考虑车体、构架和轮对弹性振动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本文将高速列车车轮不圆磨耗分为车轮多边形和车轮扁疤两种工况,考虑车轮半径对轮轨接触状态和接触参数的影响,分别建立车轮多变形和车轮新、旧扁疤的数学模型。对比计算多刚体模型与刚柔耦合模型下不圆磨耗工况的车辆运动稳定性、运行平稳性、垂向振动加速度响应以及曲线通过时轮轨垂向力、轮重减载率和脱轨系数等指标。计算结果为界定多刚体模型和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在不圆磨耗下的使用范围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忽略车体、构架、轮对的弹性振动对车辆系统稳定性造成的影响;计算不圆磨耗对车辆平稳性的影响时,建议使用刚柔耦合模型;分析不圆磨耗对高速车辆车体振动的影响,使用刚柔耦合模型;分析不圆磨耗对车辆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时,可以使用刚体模型。(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05-06)
荆忠倩[3](2015)在《基于台架—车辆动力学模型的汽车道路行驶阻力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低碳生活的背景下,人们在追求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同时,更加注重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及尾气排放问题。汽车的技术状况随着驾驶时间和行驶里程的增加不断劣化,伴随而来的是动力性变差、油耗增加、尾气排放超标,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在用汽车的性能检测。完成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尾气成分检测等室内试验的首要条件,就是在底盘测功机系统上正确模拟出车辆道路行驶阻力,道路行驶阻力的模拟精度将直接影响整车性能试验的检测准确度。而道路行驶阻力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按照以往的方法,需要反复的进行道路试验及室内台架模拟试验,不但试验周期长,且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本文在研究了道路行驶阻力及动力学仿真的相关内容后,提出了基于台架-车辆动力学模型研究汽车道路行驶阻力的方法。本文首先对汽车在路面上行驶时的受力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和加速阻力,进而得到汽车在道路上的总行驶阻力,根据汽车行驶方程式得出汽车驱动轮的驱动力矩方程,分析可知驱动力矩与车辆行驶速度的平方、加速度成正比;汽车在底盘测功机滚筒上运动时,分析了非滑动条件下车轮的受力情况。汽车在台架上运转时,不存在在道路行驶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坡度阻力以及部分加速阻力,缺少的这些外部阻力就需要通过加载装置模拟出来,以使汽车在滚筒上与在道路上行驶时受力状况一致,这样在室内检测时结果才能与道路实车试验结果一致。根据汽车在道路上的行驶总阻力和在台架上的受力,计算出涡流机的加载力矩模型;采用反拖试验测得底盘测功机系统阻力,并拟合出台架系统阻力与车速的关系式。本文依据课题组多年的实践经验,根据成都成保股份有限公司的DCG-10D底盘测功机的参数在SolidWorks软件中设计底盘测功机模型,其中滚筒的尺寸严格按照该型号测功机设计,机架、电机等部分的参数在不影响本文仿真结果的情况下作了相应调整。基于ADAMS/Car模块建立车辆的前悬架子系统、后悬架子系统、转向子系统、制动系子系统、动力子系统、轮胎子系统、车身子系统,最后完成整车动力学模型的装配。将底盘测功机及车辆动力学模型导入ADAMS/View模块中建立相应的约束关系,搭建仿真模型,设置相应的加载力矩值来模拟汽车不同行驶工况下的道路行驶阻力,仿真试验表明该模型的动态响应良好,可较精确的模拟汽车道路行驶阻力。最后,在汽车运用工程实验室进行了实车试验,完成了汽车匀速及加速过程试验,通过对比分析仿真试验与实车试验结果图,可知该仿真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可代替实车试验进行道路行驶阻力的仿真研究,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节约资源,缩短研究开发周期,紧跟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节奏,为深入研究底盘测功机的控制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06-01)
袁逸凡,梁军,刘昌宁,陈磊,吴龙伟[4](2014)在《基于神经网络整合PID控制的无人驾驶车辆动力学模型及其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的无人驾驶系统响应慢、超调、震荡等不足,构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无人驾驶车辆动力学模型,提出了车辆横向和纵向动力学模型的优化PID控制方法。Prescan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纵向动力学模型对突变的指令有快速正确的反应,横向动力学模型有着良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对车辆的控制更加稳定、快速、精准。(本文来源于《2014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10-22)
田顺,何海浪,赵建宁,刘卓凡[5](2014)在《车辆轮胎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各种常用轮胎模型的特点和利用范围,介绍了ADAMS中轮胎试验台(tiretesting)这一轮胎参数可视化工具,利用这一工具分析比较一种物理轮胎模型与一种经验-半经验轮胎模型间关于侧向力与纵向力、纵向力与纵向滑移率、回正力矩与纵向滑移率的力学特性,针对一种魔术公式轮胎模型验证了侧向力和纵向滑移率、纵向力和纵向滑移率在不同载荷下的力学关系特性。(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4年06期)
鲁蒋立[6](2014)在《车辆动力学模型嵌入式仿真平台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汽车市场对产品表现出快速性、多样性的需求,这就要求汽车企业快速开发出多样性的产品,为了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并行开发策略被提上了日程。当产品开发出来以后,需对其进行一系列的测试,然而有些测试项目,比如失效测试,很难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并且测试的费用较高,这会导致开发成本较高。现在,许多工程师都把硬件在环仿真作为缩短开发周期和降低开发成本的典型方法。现在,很多汽车企业及研究机构都建立了自己的车辆驾驶模拟器,用于新技术的研究、实验和开发,利用驾驶模拟器代替真实车辆进行道路实验,降低汽车产品开发成本和周期。硬件在环仿真测试和驾驶模拟器都需要车辆动力学模型在嵌入式实时硬件系统上运行,模拟真实车辆环境,它们的广泛应用,促使着车辆动力学模型从PC机进入嵌入式实时硬件系统。在国外,像CarSim,Tessis等公司都开发了应用于多种嵌入式实时硬件系统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并且开发出了成熟的商业软件。同时国外在车辆驾驶模拟器方面的研究比较早,从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德国等国的汽车公司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开发型汽车驾驶模拟器,车辆动力学模型很早就被它们应用于实时硬件系统上运行。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目前还没有像CarSim、VeDYNA这类的商业软件,也没有将车辆动力学模型应用于嵌入式实时硬件系统,而且在国内吉林大学开发的世界排名第二的开发型ADSL驾驶模拟器中,车辆动力学模型也只是在PC机上运行,并没有将其应用在嵌入式实时硬件系统上运行。因此本文针对国内在这方面的空白展开研究。本文以ASCL车辆动力学模型和dSPACE实时硬件系统为例,对车辆动力学模型嵌入式仿真平台开发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对ASCL车辆动力学模型的七大系统、功能模块划分及其对外开放的函数的功能进行了简单介绍,为车辆动力学模型嵌入式仿真平台的开发打下基础。然后本文在工程师常用的两种开发环境——C语言和Simulink下对开发车辆动力学模型嵌入式仿真平台进行了研究。研究了PC机与dSPACE之间的通信机制,开发了控制界面工具,通过界面化的操作解决了模型的下载及运行控制问题;对dSPACE DS1006RTLib机制、内存操作、Matlab与C混合编程和S-Function进行了研究,解决了驱动模型在dSPACE上运行的问题和参数文件处理的问题;对DS2210RTLib和DS2210RTI进行了研究,根据ADSL驾驶模拟器的需求配置了ASCL车辆动力学模型的输入/输出接口,为工程师进行硬件在环仿真实验提供参考。本文最后对ASCL车辆动力学模型在dSPACE上的运行效率问题进行了研究。对CarSim RT和ASCL车辆动力学模型的运行效率在PC机和dSPACE环境下进行了对比测试和结果分析,从GCC编译器优化选项和AMD64处理器角度提出了ASCL车辆动力学模型运行效率的优化方法。对ASCL车辆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一定的优化,改进了轮胎模型的部分算法,使其性能在PC机上提升了将近1倍,在dSPACE上提升了将近2倍。(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4-06-01)
闫瑞雷[7](2014)在《十四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虚拟样机技术已经成为各大汽车厂商缩短设计研发周期、降低新车开发成本的核心技术,而车辆动力学模型是虚拟样机技术的基础,因此,如何建立实时性更强、逼真度更高的动力学模型成为整车研发过程的关键。目前,较为成熟的建模方法是应用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面向结构的动力学模型,该方法与车辆实际结构以及相互之间的约束相结合,模拟车辆的实际运动过程,具有较高的仿真精度且通用性较强,但在运算速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无法满足实时仿真的要求。本文将车辆简化为一个多刚体系统,分别建立惯性坐标系N、车身坐标系A、中间坐标系Bi以及轮胎坐标系Wi,通过四组不同的坐标系描述各刚体之间的相互运动关系,结合悬架K&C特性,采用单位矢量法定义车轮姿态并根据MF轮胎模型计算轮胎六分力,通过对车身和悬架系统进行力学及运动学分析建立面向特性的十四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包括车身叁个轴向线位移、叁个轴向角位移、四个悬架动挠度以及四个轮胎自旋角速度。利用改进欧拉法对微分方程进行数值计算,并在Matlab环境下开发了相应的动力学仿真软件,使模型使用更为方便,直观性和实用性更强。最后,本文结合样车分别用推导模型和Adams模型对直线制动工况、方向盘角阶跃输入工况以及稳态回转工况进行虚拟仿真,从仿真精度与运算效率两方面与Adam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推导模型与Adams模型的仿真结果曲线吻合情况良好,具有较高的仿真精度,而且运算效率远远高于Adams,从而证明了推导模型的准确性与实用价值,对车辆调校以及底盘控制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4-05-04)
秦加合[8](2013)在《用于换道仿真的车辆运动控制与动力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换道作为一种常见的汽车驾驶操作行为,对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有很重要的影响。在汽车进行换道操作过程中,本车与周围车辆之间的距离对汽车换道过程的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汽车换道过程中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实车驾驶试验所具有的危险性和调节难以控制等问题,本文采用仿真的方法研究汽车在换道过程中与周围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在仿真环境中,基于预瞄-跟随理论,选取能够体现驾驶人真实驾驶行为的换道轨迹作为理想参考虚拟轨迹,并在PreScan和Simulink的仿真环境中,建立汽车进行换道操作的轨迹跟踪控制算法,实现对汽车换道过程中的横向行驶方向的控制。考虑到汽车速度控制的强非线性特性,传统的控制方法很难实现对汽车行驶速度的精确控制。同时考虑到模糊控制方法的智能性和PID控制方法的稳定性,建立实现汽车速度控制的模糊自调整PID控制器;并且,基于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功率平衡原理,建立汽车发动机的逆模型,实现汽车的加速度控制。为了建立能够反映试验车辆实际动力学特性的动力学模型,建立试验车辆的试验方案,对试验车辆的加速和转向特性进行试验。通过对专业的汽车动力学仿真软件中的汽车动力系统和转向系统的参数进行调整,建立在动力性能和转向性能上能够反应试验车辆真实特性的汽车动力学模型。在实现汽车换道的方向控制和速度控制,并建立汽车的动力学模型之后,研究汽车在换道过程中与周围车辆之间发生碰撞的危险距离,在此基础上得到换道过程中的安全距离。(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3-11-20)
戚壮,李芾,黄运华,虞大联[9](2013)在《基于AMESim平台的轨道车辆空气弹簧系统气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热力学、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理论,建立包括橡胶气囊、附加空气室、节流孔、差压阀和高度调整阀的空气弹簧系统气动力学微分方程组。在此基础上,基于AMESim平台建立轨道车辆的空气弹簧系统气动力学仿真模型,并以某动车组为例进行空气弹簧系统的静、动刚度仿真计算。将仿真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模型能够很好反映实际空气弹簧的静态和动态特性。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解决了常规车辆动力学模型不能模拟空气弹簧刚度变化和高度调整阀在有些工况下会打开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车辆动力学仿真的计算精度。(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3年03期)
杨晶晶,米林,谭伟,陈然[10](2013)在《AMT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快速建立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少车辆控制系统的开发时间,利用Matlab/Simdriveline中的动力传动系统模块快速建立了汽车动力学模型。采用经过插值的发动机实验数据建立了发动机模型,改进了软件中发动机模型的不足,并在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基础上进行了AMT离合器起步结合控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AMT车辆在已制定的控制策略下能顺利起步,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能准确反映车辆动力学特性,有效提高了汽车控制系统的设计效率。(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3年05期)
车辆动力学模型仿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速列车车轮不圆磨耗非常容易引起车辆的高频振动,为准确研究车轮不圆磨耗下车辆系统的动力学性能,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模态迭加法,建立了考虑车体、构架和轮对弹性振动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本文将高速列车车轮不圆磨耗分为车轮多边形和车轮扁疤两种工况,考虑车轮半径对轮轨接触状态和接触参数的影响,分别建立车轮多变形和车轮新、旧扁疤的数学模型。对比计算多刚体模型与刚柔耦合模型下不圆磨耗工况的车辆运动稳定性、运行平稳性、垂向振动加速度响应以及曲线通过时轮轨垂向力、轮重减载率和脱轨系数等指标。计算结果为界定多刚体模型和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在不圆磨耗下的使用范围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忽略车体、构架、轮对的弹性振动对车辆系统稳定性造成的影响;计算不圆磨耗对车辆平稳性的影响时,建议使用刚柔耦合模型;分析不圆磨耗对高速车辆车体振动的影响,使用刚柔耦合模型;分析不圆磨耗对车辆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时,可以使用刚体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车辆动力学模型仿真论文参考文献
[1].汤涤军,宋金松.运用联合仿真方法集成有限元轮胎模型进行车辆动力学仿真[C].第十届全国多体动力学与控制暨第五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7
[2].王忆佳.不圆磨耗的车辆动力学仿真计算模型[C].第十届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
[3].荆忠倩.基于台架—车辆动力学模型的汽车道路行驶阻力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15
[4].袁逸凡,梁军,刘昌宁,陈磊,吴龙伟.基于神经网络整合PID控制的无人驾驶车辆动力学模型及其仿真[C].2014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4
[5].田顺,何海浪,赵建宁,刘卓凡.车辆轮胎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J].汽车实用技术.2014
[6].鲁蒋立.车辆动力学模型嵌入式仿真平台开发[D].吉林大学.2014
[7].闫瑞雷.十四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D].湖南大学.2014
[8].秦加合.用于换道仿真的车辆运动控制与动力学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3
[9].戚壮,李芾,黄运华,虞大联.基于AMESim平台的轨道车辆空气弹簧系统气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13
[10].杨晶晶,米林,谭伟,陈然.AMT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快速建立与仿真[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