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动力学论文-王治莹,王伟康

舆情动力学论文-王治莹,王伟康

导读:本文包含了舆情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舆情,抢购,链式危机,防控策略

舆情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治莹,王伟康[1](2019)在《考虑舆情衍生抢购的链式危机系统动力学模型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从系统视角把握"舆情-抢购"链式危机的演化规律和防控策略,对提高社会风险的预警及时性和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首先结合实际提出了研究假设,构建了包含舆情形成子系统、负面舆论聚集子系统和民众抢购子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其次,以2011年日本核泄漏事件中的"舆情-抢购碘盐"危机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通过提炼和仿真该危机演化趋势的量化指标,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考查了主要可控因素的影响,并据此给出了制定防控方案的策略启示。[结果/结论]模型可较好地刻画"舆情-抢购"事件链危机的演化过程;从对危机指标影响的灵敏度分析可知,意见领袖作用最高,媒体影响率次之,政府响应时间较低。(本文来源于《情报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刘小洋,何道兵[2](2019)在《基于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传播动力学模型与舆情演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传统演化模型未引入动态参数等问题,结合传播动力学提出了一种动态扩散网络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舆情演化系统与数学模型。首先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其次对动态扩散网络进行了设计,并结合动力学构建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数学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与现实社会真实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对比。结果表明:仿真结果数据与真实监测数据的相似度为0.838 6,相关系数为0.827 9;提出的数学模型揭示了微观个体信息与舆情传播的内在规律,与真实事件传播过程相吻合,证明了构建的模型是合理、有效的。(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刘琪,肖人彬[3](2019)在《观点动力学视角下基于意见领袖的网络舆情反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舆情反转是网络突发事件与热点事件中的一种重要现象。为探究网络舆情反转现象的内在机理,发掘舆情反转事件的演化规律,提出了一种观点动力学视角下基于意见领袖的观点演化模型。以意见领袖为切入点,基于无标度网络结构改进经典有界信任的HK模型,在观点更新中引入意见领袖的作用。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理论的中心性指标识别意见领袖,对意见领袖引导下的观点演化进行仿真实验。选取新浪微博上的舆情反转案例,对模型仿真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意见领袖对观点演化结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能够引导群体的观点发生逆转,利用改进的模型能够模拟网络舆情反转事件的演化进程。(本文来源于《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杨谨铖,张秋波,夏一雪,兰月新[4](2019)在《面向涉恐舆情的网民心理演化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涉恐舆论环境中网民心理演化过程表现出复杂性、非线性等特征。及时发现网民心理演化规律,可以科学有效的指导情报支持工作,提高反恐效率。[方法/过程]构建网民心理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7·5"事件对该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结论]仿真结果表明扭曲的敏感信息与真实相似程度、恐怖思想煽动性、信息公开程度和政府满意度等要素对涉恐舆论情报支持工作影响更大,最后对情报支持工作的具体方法提出了对策研究。(本文来源于《情报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曹海军,李明[5](2019)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社交网络舆情应对策略仿真分析——以“亚布力事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交网络平台不断涌现并得以广泛使用。它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也导致了社交网络舆情的产生,如何有效应对社交网络舆情是政府面临的新挑战。对与社交网络舆情关联度较高的多主体因素进行分析后,采用Vensim PLE软件构建社交网络舆情多主体应对模型,并结合具体案例"亚布力事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社交网络舆情受舆情事件、媒体、网民、政府多个主体及其相关因素的共同影响,政府可通过提升舆情事件导控能力、规范和引导媒体行为、积极疏导网民情绪及提高信息透明度等举措有效应对社交网络舆情。(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王伟康[6](2018)在《考虑竞争地位的两种舆情信息传播的动力学机制及其演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转型期,突发事件的发生表现出越来越频繁的趋势。不仅突发事件本身给民众的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突发事件引发的不良舆情更有可能加大原生事件的应急处理难度,进一步引发民众的过激反应。突发事件舆情传播时通常伴随着多种舆情信息传播,而以带有竞争地位两种舆情信息的舆情传播案例已屡见不鲜。例如马航失联事件发生后,引发了两种舆情信息:“MH370很可能被劫机”和“恐怖主义爆炸袭击”;甘肃陇南事件,引发了两种舆情信息“市政行政中心将搬往成县”和“行政中心搬迁一事纯属谣言”等。不同舆情传播案例涉及的两种舆情信息带有不同竞争地位,因此本文主要以带有竞争地位的两种舆情信息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演化的动力学机制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本论文在总结国内外有关两种舆情信息传播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本文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包括舆情的概念、系统动力学方法、传染病模型等。然后基于多案例研究,总结了两种舆情信息的竞争地位,包括平等竞争地位和不平等竞争地位。其次,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分别建立了平等竞争地位和不平等竞争地位的两种舆情信息演化模型,并分析了不同竞争地位的两种舆情信息的演化结果。通过模型分析发现,平等竞争地位下两种舆情信息的增减趋势较为一致;而不平等竞争地位下两种舆情信息(强势舆情信息和弱势舆情信息)的竞争中,强势舆情信息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且传播周期更长,而弱势舆情信息传播周期短,且很快消退。最后,在明晰带有竞争地位的两种舆情信息的动力学机制的基础上,基于传染病模型,建立平等竞争地位下两种舆情信息的演化模型,并分析了两种舆情信息出现时间、网络平均度、两种舆情信息交互作用等因素对两种舆情信息演化结果的影响;进一步建立不平等竞争地位下两种舆情信息(强势舆情信息和弱势舆情信息)的演化模型,然后通过数值情景仿真设置叁种干预策略对演化结果的影响,由此得到不平等竞争地位的两种舆情信息的交互传播过程的最佳干预策略。(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8-12-18)

陆茜林,刘黎[7](2018)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舆情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表达快捷,信息多元化,突发性,隐蔽性,偏差性等特点。高校网络舆情系统使校园环境的健康得到保障重要手段。通过构建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高校网络舆情危机预警模型,并选用近期热点事件进行模拟仿真分析,得出结果,并对高校在应对网络舆情时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8年18期)

郭亚如[8](2018)在《移动社交网络舆情线上线下相互作用的系统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手机等移动设备的迅速更新换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使用互联网。网民通过移动平台可以随时随地针对各种媒体事件“发声”,大大提高了网民对公众事件的参与度,但这也使得造谣的成本更加低廉,谣言的传播速度更快,造成了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所以,研究移动社交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剖析线上线下相互作用的规律,对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探究移动社交网络舆情线上线下相互作用的过程,确定影响网络舆情的主体和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事件敏感性、网民参与度、网下行为、媒体影响率、移动作用率、响应速度、政府问责等。然后,建立移动社交网络舆情线上线下作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进行计算机仿真,得出以下结论:移动网络的发展使得舆情演化更加迅速和频繁,政府应当重视对移动互联网舆情的管理和引导,防止网络舆情失控等。最后,给政府如何引导网络舆情提出了以下参考建议:依法管理网下过激行为,打造和谐社会。提高官方媒体内容的质量和权威性,打通“官方”、“民间”两个舆论场等。(本文来源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18-06-30)

郭梦珂,郭东强,余鲲鹏[9](2018)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政府网络舆情回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对政府网络舆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政府网络舆情回应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加强信息公开程度,加快响应速度,提高新闻发言人权威可以有效地增强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回应,相应地使网络舆情热度减小。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政府进行网络舆情回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技与经济》期刊2018年03期)

陈培友,侯甜甜,李明[10](2018)在《移动社交网络舆情多主体应对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移动社交网络时代,随时随地传递信息与发布动态已然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与此同时,移动社交网络的即时性、超时空性等特点也使得网络舆情进一步升级—移动社交网络舆情由此产生。【方法/过程】通过构建移动社交网络舆情多主体应对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采用Vensim PLE软件对实例进行模拟仿真。【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移动社交网络舆情受舆情事件、媒体、网民、政府四个主体的共同影响,降低事件敏感度、移动社交平台传播次数、网民情绪强度及提升政府的信息透明度能够有效地应对移动社交网络舆情。(本文来源于《情报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舆情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传统演化模型未引入动态参数等问题,结合传播动力学提出了一种动态扩散网络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舆情演化系统与数学模型。首先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其次对动态扩散网络进行了设计,并结合动力学构建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数学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与现实社会真实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对比。结果表明:仿真结果数据与真实监测数据的相似度为0.838 6,相关系数为0.827 9;提出的数学模型揭示了微观个体信息与舆情传播的内在规律,与真实事件传播过程相吻合,证明了构建的模型是合理、有效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舆情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王治莹,王伟康.考虑舆情衍生抢购的链式危机系统动力学模型与仿真[J].情报杂志.2019

[2].刘小洋,何道兵.基于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传播动力学模型与舆情演化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9

[3].刘琪,肖人彬.观点动力学视角下基于意见领袖的网络舆情反转研究[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9

[4].杨谨铖,张秋波,夏一雪,兰月新.面向涉恐舆情的网民心理演化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19

[5].曹海军,李明.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社交网络舆情应对策略仿真分析——以“亚布力事件”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王伟康.考虑竞争地位的两种舆情信息传播的动力学机制及其演化规律[D].安徽工业大学.2018

[7].陆茜林,刘黎.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仿真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

[8].郭亚如.移动社交网络舆情线上线下相互作用的系统动力学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9].郭梦珂,郭东强,余鲲鹏.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政府网络舆情回应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8

[10].陈培友,侯甜甜,李明.移动社交网络舆情多主体应对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J].情报科学.2018

标签:;  ;  ;  ;  

舆情动力学论文-王治莹,王伟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