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影响系数论文-孙梦涵,孙柏涛,范峰,支旭东

地震影响系数论文-孙梦涵,孙柏涛,范峰,支旭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震影响系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架结构,支承结构,地震作用系数,时程分析

地震影响系数论文文献综述

孙梦涵,孙柏涛,范峰,支旭东[1](2019)在《网架结构地震作用影响系数的拟静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7)中规定,对网架结构设计时在8度、9度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动效应可采用等效竖向自重作用的拟静力方法,并给出了竖向地震作用系数。以该方法为基本思想,本文采用建立的考虑支承结构影响的叁维空间简化模型,选取分别代表Ⅰ、Ⅱ、Ⅲ、Ⅳ场地类型的地震波,按照8度常遇地震和9度常遇地震加速度幅值对其进行调幅,研究获得了网架结构在8度、9度地震作用下地震作用系数的合理取值。(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期刊2019-10-18)

补国斌,周靖,王菁菁[2](2019)在《速度脉冲地震和结构偏心耦合效应对结构影响系数的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结构偏心和速度脉冲强震双重耦合不利对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结构影响系数的修正措施。通过理论推导建立该耦合不利效应对结构影响系数的修正方法,给出修正系数计算流程。以最不利的强度偏心框架为对象,分别选取10条速度脉冲型和非速度脉冲型地震加速度记录,开展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量化速度脉冲地震效应、偏心率、结构延性和楼层数对修正系数的影响规律。基于数值分析结果,建立修正系数的拟合关系式。结果表明,速度脉冲地震工况下的修正系数明显大于非速度脉冲工况。修正系数随偏心率增大,先线性增大后非线性急剧增大。偏心较小时,延性对修正系数的影响较小;偏心较大时,修正系数随延性的增大而减小。楼层数对修正系数无明显影响。拟合的修正系数关系式可为抗震设计中综合考虑速度脉冲地震和结构偏心的不利影响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8期)

樊晓春,解滔,吴帆,袁慎杰[3](2019)在《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影响系数分析——以江宁地震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平层状均匀介质中点电源位于任意深度时的电位解析表达式,以江宁台3层电性结构为例,分析了井下对称四极地电阻率观测时各层影响系数随深度、极距的变化,并结合探测深度探讨了实施井下观测时影响系数在选择供电极距和电极埋深时的作用。结果表明,对于"K"型电性结构,江宁台井下观测对地表、浅层干扰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短极距观测对地表、浅层干扰的抑制能力显着优于长极距观测;长极距观测在电极埋深H小于100m时对地表介质季节性的干扰具有放大作用;浅层影响系数一定时,电极埋深和供电极距需同时增加;江宁台井下观测供电极距AB/2取100~150m、电极埋深H为250m较为合理。(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期刊2019年02期)

周凯[4](2017)在《电力工程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取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工程在抗震设计时,通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_(max))计算地震影响系数,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一般在规范中直接给出,但是,电力工程抗震设计常用的规范中给出的α_(max)却不尽相同,不同的原因是由于新一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造成的.其中,《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的α_(max)是根据新区划图相关规定给出的数值,其他规范的数值是以老版区划图为基础.在抗震设计时,在相关规范未按新区划图调整前,可以《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给出的α_(max)为准,但该规范未提供其他超越概率条件下的α_(max),本文将加以补充.(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7年S1期)

王辉[5](2017)在《地震影响系数的参数探讨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作用计算和结构抗震验算是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内容,是结构抗震设计的依据。本文明确了规范采用地震影响系数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物理意义;描述了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特点;比对了抗规与高规关于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及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最小值的要求及内在关系;提供了基本周期大于5.0s时,多遇地震下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对应的结构周期;从安全的角度理解控制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目的与必要性;提出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不满足时的调整思路方法;认为结构设计满足最小地震剪力要求是结构后续抗震设计计算的前提,即只有先进行了最小地震剪力的调整,将其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结构计算的位移,内力,配筋才有意义,为结构设计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7年S2期)

齐永胜,顾强,赵风华[6](2015)在《按结构影响系数设计的V形中心支撑钢框架抗地震倒塌安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5个按7度抗震设防的典型V形中心支撑钢框架采用FEMA P695抗地震倒塌安全性评估体系,对其抗地震倒塌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结构影响系数R=3.2设计的7度抗震设防V形中心支撑钢框架,具有足够的抗地震倒塌能力,能提供安全的使用空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该结构具备比"大震不倒"更强的抗地震倒塌能力,能够"特大地震不倒",对结构抗震性态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5年06期)

万秀红,石玉成,刘炜,苟智栋[7](2015)在《西北黄土地区场地类别与地震影响系数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场地类别对地震动参数有很大的影响,而黄土地区不同场地类别的地震地面运动又有自身的规律性。鉴于此,根据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黄土场地的钻孔资料,选取并构建了若干有代表性的剖面,采用一维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别场地(Ⅰ类、Ⅱ类、Ⅲ类)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随覆盖层厚度的变化情况,并对各类场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别场地的αmax存在明显的差别。因此,在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时应考虑场地类别对αmax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高原地震》期刊2015年02期)

鲁风勇,李爱群[8](2015)在《地震影响系数的数值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段表达式的数值对比分析,考虑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4个场地地震条件参数的影响,提出地震影响系数对比常数的概念及表达式,求解并给出不同地震条件下对比常数的数值与图表,且对比常数是地震影响系数表达式自身固有的属性。在此基础上,对现行规范中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的规定进行了剖析,提出其规定应考虑场地特征周期(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的影响。依据对比常数,给出了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的修正系数。对比常数和修正系数能客观综合地反映场地地震条件对结构地震反应大小的影响,可用来定量地分析和判别结构的地震作用水平。(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5年04期)

沈垚,盛宏玉,吴韬[9](2013)在《阻尼比对混合结构地震影响系数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跨度混合结构在工程中应用广泛,一般由上部钢结构屋盖和下部混凝土结构共同组成。混合结构的抗震分析中,阻尼比的计算是否合理对于地震影响系数的大小具有关键作用。本文根据有限元理论,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en对混合结构进行建模,建立了叁种模型:综合阻尼比为0.04时模型1;综合阻尼比为0.03时模型2;运用组阻尼比分别求出各振型阻尼的模型3,并分别对叁种模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组阻尼比不但可以准确的计算出各振型的阻尼比,使得对结构的地震分析更加精确,同时也可以作为对比数据,为采用综合阻尼比计算结构地震作用提供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王新建,吴红升[10](2012)在《摩擦滑移隔震结构的剪力影响系数及水平地震作用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试用)》要求,提出了滑移隔震结构中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上部结构剪力影响系数的概念,并推导了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简化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特种结构》期刊2012年01期)

地震影响系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结构偏心和速度脉冲强震双重耦合不利对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结构影响系数的修正措施。通过理论推导建立该耦合不利效应对结构影响系数的修正方法,给出修正系数计算流程。以最不利的强度偏心框架为对象,分别选取10条速度脉冲型和非速度脉冲型地震加速度记录,开展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量化速度脉冲地震效应、偏心率、结构延性和楼层数对修正系数的影响规律。基于数值分析结果,建立修正系数的拟合关系式。结果表明,速度脉冲地震工况下的修正系数明显大于非速度脉冲工况。修正系数随偏心率增大,先线性增大后非线性急剧增大。偏心较小时,延性对修正系数的影响较小;偏心较大时,修正系数随延性的增大而减小。楼层数对修正系数无明显影响。拟合的修正系数关系式可为抗震设计中综合考虑速度脉冲地震和结构偏心的不利影响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震影响系数论文参考文献

[1].孙梦涵,孙柏涛,范峰,支旭东.网架结构地震作用影响系数的拟静力研究[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9

[2].补国斌,周靖,王菁菁.速度脉冲地震和结构偏心耦合效应对结构影响系数的修正[J].工程力学.2019

[3].樊晓春,解滔,吴帆,袁慎杰.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影响系数分析——以江宁地震台为例[J].中国地震.2019

[4].周凯.电力工程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取值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

[5].王辉.地震影响系数的参数探讨与研究[J].建筑结构.2017

[6].齐永胜,顾强,赵风华.按结构影响系数设计的V形中心支撑钢框架抗地震倒塌安全性研究[J].工业建筑.2015

[7].万秀红,石玉成,刘炜,苟智栋.西北黄土地区场地类别与地震影响系数关系研究[J].高原地震.2015

[8].鲁风勇,李爱群.地震影响系数的数值对比研究[J].建筑结构.2015

[9].沈垚,盛宏玉,吴韬.阻尼比对混合结构地震影响系数的影响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10].王新建,吴红升.摩擦滑移隔震结构的剪力影响系数及水平地震作用计算[J].特种结构.2012

标签:;  ;  ;  ;  

地震影响系数论文-孙梦涵,孙柏涛,范峰,支旭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