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菁绿排泄试验论文-张慧明,杨威,刘紫琳,黄芳,陈泽峰

吲哚菁绿排泄试验论文-张慧明,杨威,刘紫琳,黄芳,陈泽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吲哚菁绿排泄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吲哚菁绿排泄试验,肝硬化,脾切断流术,价值

吲哚菁绿排泄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张慧明,杨威,刘紫琳,黄芳,陈泽峰[1](2019)在《评估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排泄试验在肝硬化患者行脾切断流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评估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排泄试验在肝硬化患者行脾切断流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我院收治的拟行脾切断流术肝硬化患者68例,按照Child-Pugh分级进行分组,对比分析各组间ICG血浆清除率(K)和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的差异,研究ICG排泄实验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把Child A级病例分为ICGR15≤15%组、15%<ICGR15<30%组和ICGR15≥30%组,对比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结果 Child A组患者的ICGR15值明显低于Child B组患者,K值明显高于Child B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R15≥30的患者术后1周TBIL、PT和腹水深度明显升高,Alb水平明显下降,与ICGR15<30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R15与术后Tbil、PT和腹水深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ICGR15≥30的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高于ICGR15≤15%组。结论在对接受脾切断流术的肝硬化患者实施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ICG排泄实验能够对患者的肝储备功能进行有效评价,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是对Child-Pugh分级的有效补充,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对患者的肝储备功能进行有效评价,为患者的手术选择合适的时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75期)

邓昌林,张书平,黄超红,李肖珂,许辉[2](2018)在《吲哚菁绿排泄试验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手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排泄试验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4/2016-06月作者医院收治的12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分为肝功能不全组(n=26)和肝功能代偿良好组(n=98)。根据术前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minute,ICGR_(15))水平将患者分为ICGR_(15)≤10%(n=40)、10%<ICGR_(15)<30%(n=62)、ICGR_(15)≥30%(n=22)3组。比较各组临床指标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衡量ICGR_(15),预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准确率。结果 12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发生术后肝功能不全26例,发生率为20.97%,其中1例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死亡率为0.81%。术后肝功能不全组患者的术前ICGR_(15)显着高于肝功能代偿良好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R_(15)预测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的ROC曲线AUC为0.800,其最佳临界值为18.6,相应的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67.3%。ICGR_(15)≤10%、10%<ICGR_(15)<30%、ICGR_(15)≥30%3组术前不同ICGR_(15)水平患者的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5.00%(2/40)、22.58%(14/62)、45.45%(10/2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与患者肝脏储备功能有关。ICGR_(15)是预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的良好指标。ICGR_(15)≥30%时行门脉高压手术更有可能发生术后肝功能不全。(本文来源于《华南国防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夏联山,仵永泉,张洁,张彩云,邓静[3](2017)在《吲哚菁绿排泄试验、血清前白蛋白、Child-Pugh评分指导肝脏切除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排泄试验、血清前白蛋白、Child-Pugh评分指导肝脏切除的效果。方法对80例行肝脏切除的患者术前常规行Child-Pugh评分,检测吲哚菁绿15min排泄率(ICGR15)、血清前白蛋白(PA);患者根据ChildPugh评分A、B级分为A、B组;根据ICGR15分为ICGA组(ICGR15<10%)、ICGB组(10%<ICGR15<20%)和ICG C组(ICGR15≥20%);术后患者分为肝功能正常组(G组)、轻度肝功能不全组(M组)、重度肝功能不全组(S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差异。结果不同Child-Pugh评分组及ICGR15分组患者的术后肝功能代偿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术后肝功能代偿患者(G、M、S组)的Child-Pugh评分、ICGR15及P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CGR15、PA、Child-Pugh评分有助于更好评估肝切除术后患者肝功能代偿情况。(本文来源于《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丁俊,杨美平,张家耀,闫军[4](2016)在《吲哚氰绿排泄试验在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吲哚氰绿(ICG)排泄试验检测肝脏纤维化指标和INF-γ综合推断肝脏纤维化程度。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第叁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诊断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患者129例为试验组,正常体检健康者19例为对照组,检测肝纤维化指标和INF-γ,同时对试验组进行肝组织活检而确定肝纤维化程度,利用ICG排泄试验检测试验组的K值和R15。运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K值和R15在五个纤维化程度(S_0、S_1、S_2、S_3、S_4)不同的病理类型中有显着差异;肝纤维化指标在S_0、S_1、S_2、S_3组中有显着差异,在S_4组和S_3组中无显着差异性。结论吲哚氰绿排泄试验可能成为推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新指标和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期刊2016年01期)

戚诚,刘博,胡宁,白楠,赵晓东[5](2015)在《吲哚菁绿排泄试验与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衰竭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排泄试验和Child-Pugh分级与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肝衰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TACE的123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术前ICG排泄试验15min滞留率(ICG clearance rate at 15min,ICG-R15)和Child-Pugh分级对术后肝衰竭的评估价值。结果 123例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ICG-R15水平呈显着负相关(r=-0.643,P=0.014),凝血酶原时间和总胆红素水平与ICG-R15水平呈显着正相关(r=0.723、P=0.006,r=0.855、P=0.000),血清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与ICG-R15水平无相关。患者在TACE后有22例出现肝衰竭,Child-Pugh分级中A级有12例,B级有10例;肝脏Child-Pugh不同分级中,A级平均ICG-R15水平和K值分别为(6.01±3.11)%和(0.22±0.09)μg·kg~(-1)·min~(-1),B级分别为(21.45±7.17)%和(0.09±0.06)μg·kg~(-1)·min~(-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G排泄试验和Child-Pugh分级是评价肝癌患者TACE术后肝脏功能的灵敏指标,与肝衰竭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于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判断治疗预后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孙海峰,朱任飞,吴建军,肖旭[6](2015)在《吲哚菁绿排泄试验评估肝硬化脾切断流术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评估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排泄试验在肝硬化患者行脾切断流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肝硬化脾切断流术患者136例,按Child-Pugh分级分组,比较各组ICG血浆清除率(plasma clearance of indocyanine green,K)和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fifteen minute,ICGR15)的组间差异,探讨ICG排泄试验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按ICGR15值分组,比较各组间术后1周的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白蛋白(albumin,Alb)及腹水情况,探讨各变量与ICGR15的相关性。取其中Child A级病例,再分ICGR15≤15%组和ICGR15>15%组,比较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结果:136例患者中,Child A组75例,Child B组59例,Child C组2例(未纳入统计)。Child-Pugh A、B级两组中ICGR15值分别为(16.78±4.84)%和(28.09±7.36)%,K值分别为(0.17±0.08)/min和(0.12±0.05)/min,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hild-Pugh评分与ICGR15呈正相关。ICGR15≥30%的患者术后1周TBil、PT和腹水深度明显升高,而Alb水平显着下降(与ICGR15<30%组相比,P<0.05),且ICGR15与术后TBil、PT和腹水深度均存在相关性。另外,ICGR15≥30%的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高于ICGR15≤15%组。结论:ICGR15与Child-Pugh分级对于肝硬化脾切除术前评估肝储备功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对Child-Pugh分级的有益补充,对术前评估肝脏储备功能、选择手术时机颇有裨益。(本文来源于《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于倩,郭义明,崔海珍,纪秀杰[7](2014)在《吲哚菁绿排泄试验与肝脏储备功能的相关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排泄试验在肝脏储备功能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接受吲哚菁绿排泄试验的肝脏疾病患者119例,分别测定ICG 15分钟滞留率(R15)、血浆清除率(K)、有效肝血流量(EHBF),并采用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及t检验、线性回归分析,比较R15、K值与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的关系。结果随着Child-Pugh分级的递增,K值和EHBF下降,而R15升高。Child-Pugh A组R15(12.289±12.754)%,K值(0.172±0.069)/min;Child-Pugh B组R15(41.818±17.202)%,K值(0.063±0.026)/min;两组R15、K值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将R15、K值与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均存在良好相关性,R15为正相关,K值为负相关。结论 R15、K值与Child-Pugh分级关系密切,R15相关性更加显着,提示R15是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准确、灵敏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4年11期)

毛静怡,李鑫,王晨,徐有青[8](2013)在《吲哚氰绿排泄试验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评价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吲哚氰绿(indocyanine green,ICG)排泄试验在急性肝损伤肝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不同剂量D-氨基半乳糖(200mg.kg-1、700mg.kg-1或1200mg.kg-1)诱导急性肝损伤,于造模后24h测定吲哚氰绿15分钟滞留率(ICGR15)、肝脏病理学积分及两者的相关性。另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腹腔注射450mg.kg-1D-氨基半乳糖,于0h和造模后6h、12h、24h、48h和72h分别测定ICGR15、肝脏病理学积分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和不同浓度D-氨基半乳糖组病理学积分分别为2.71±0.04、18.40±5.05、79.71±16.98和102.50±18.69分,ICGR15分别为3.8±0.5%、4.0±0.6%、17.3±4.3%和21.5±3.4%,ICGR15与肝脏病理学评分呈显着正相关(r=0.7102,P<0.001);在D-氨基半乳糖(450mg.kg-1)处理前(0h)和处理后6~72h肝脏病理学积分分别为0.40±0.07、2.86±1.85、5.90±0.95、8.01±0.43、3.66±0.34和2.17±0.40分,其中处理后6h和72h组病理学积分显着高于处理前(P<0.05),而12h、24h和48h组病理学积分显着高于6h组(P<0.01)。ICGR15分别为4.8±0.6%、6.1±1.2%、6.9±1.6%、17.0±1.3%、12.5±7.3%和5.6±2.8%,其中12h组、24h组和48h组ICGR15显着高于6h组(P<0.05);不同时间处理组ICGR15与肝组织病理学积分也呈正相关(r=0.6970,P<0.001)。结论 ICGR15可以动态和准确地反映急性肝损伤时肝脏的贮备功能。(本文来源于《实用肝脏病杂志》期刊2013年05期)

刘国岩,荚卫东,许戈良,李建生,马金良[9](2013)在《吲哚菁绿排泄试验评估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性分析46例采用吲哚菁绿排泄试验(ICG)对术中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评估价值。术中阻断第一肝门23例(阻断组),未阻断第一肝门23例(未阻断组)。术前及术中各检测1次ICG,计算术中与术前吲哚菁绿15min滞留率的差值(ΔR15),记录术前及术后肝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显示未阻断组ΔR15显着低于阻断组(P<0.01),两组术后同时间点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作为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有效方法,采用术中与术前ΔR15能有效的评估HIRI。(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杨尚九[10](2013)在《吲哚菁绿排泄试验在原发性肝癌术前评估肝储备功能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排泄试验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前评估肝储备功能、指导肝段切除范围、预测术后肝功能恢复中的价值;吲哚菁绿排泄试验与Child-pugh分级在评估肝储备功能中的相关性;探求更准确评估肝储备功能的方法。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肝胆胰外科2011.06-2013.2期间行肝脏部分切除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5例,术前均应用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吲哚菁绿排泄试验以及常规肝功能血液生化指标评估肝脏储备功能。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和B级;根据术前ICGR15值将其分为叁组即,ICGR15≤10%为a组,10%<ICGR15<15%为b组,15%≤ICGR15<19%组为c组,将b组、c组可同归为异常组;根据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分为肝功能代偿良好组、肝功能代偿轻度不全组、肝功能代偿重度不全组,其中后两者同归为肝功能不全组。对其综合分析,比较不同组间肝功能恢复情况及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a、b、c组分别为17.6%,42.9%,50.0%,叁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进一步分析术后肝功能代偿良好组与肝功能代偿不全组的ICGR15值,两组ICGR15值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2、术前ICGR15值、ICGK值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分析,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针对Child-pugh分级A级术后出现肝功能代偿不全的8例患者进一步分析其术前ICGR15值,结果显示该8例患者术前ICGR15(9.26±4.37)%与未发生肝功能代偿不全的28例患者术前ICGR15值(4.15±3.03)%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对ICGR15水平与常规肝功能评估指标分析,即:术前ICGR15与术前ALB、ALT、PA、TB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前ICGR15值与ALB、PA呈负相关,与TB正相关。术前ICGR15值与ALT无明显相关性。5、本文发现,对ICGR15值及肝段切除范围与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进一步分析可见,28例切除范围在全肝体积1/3以下的患者中共2例出现肝功能不全。17例肝切除范围在1/3以上的患者中有13例ICGR15<10%,其中有5例出现肝功能不全,不全率为38.5%;4例10%<ICGR15<19%患者全部发生肝功能不全,不全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G排泄试验是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储备功能、指导肝切除范围、预测术后肝功能不全的良好指标,测得的ICGR15与ICGK值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是其有利补充。术前ICGR15与ALB、PA、TB在评估肝储备功能上存在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3-03-01)

吲哚菁绿排泄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排泄试验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4/2016-06月作者医院收治的12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分为肝功能不全组(n=26)和肝功能代偿良好组(n=98)。根据术前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minute,ICGR_(15))水平将患者分为ICGR_(15)≤10%(n=40)、10%<ICGR_(15)<30%(n=62)、ICGR_(15)≥30%(n=22)3组。比较各组临床指标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衡量ICGR_(15),预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准确率。结果 12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发生术后肝功能不全26例,发生率为20.97%,其中1例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死亡率为0.81%。术后肝功能不全组患者的术前ICGR_(15)显着高于肝功能代偿良好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R_(15)预测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的ROC曲线AUC为0.800,其最佳临界值为18.6,相应的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67.3%。ICGR_(15)≤10%、10%<ICGR_(15)<30%、ICGR_(15)≥30%3组术前不同ICGR_(15)水平患者的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5.00%(2/40)、22.58%(14/62)、45.45%(10/2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与患者肝脏储备功能有关。ICGR_(15)是预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的良好指标。ICGR_(15)≥30%时行门脉高压手术更有可能发生术后肝功能不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吲哚菁绿排泄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张慧明,杨威,刘紫琳,黄芳,陈泽峰.评估吲哚菁绿(indocyaninegreen,ICG)排泄试验在肝硬化患者行脾切断流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2].邓昌林,张书平,黄超红,李肖珂,许辉.吲哚菁绿排泄试验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手术中的应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8

[3].夏联山,仵永泉,张洁,张彩云,邓静.吲哚菁绿排泄试验、血清前白蛋白、Child-Pugh评分指导肝脏切除的临床研究[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17

[4].丁俊,杨美平,张家耀,闫军.吲哚氰绿排泄试验在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6

[5].戚诚,刘博,胡宁,白楠,赵晓东.吲哚菁绿排泄试验与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衰竭的相关性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

[6].孙海峰,朱任飞,吴建军,肖旭.吲哚菁绿排泄试验评估肝硬化脾切断流术的临床应用[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

[7].于倩,郭义明,崔海珍,纪秀杰.吲哚菁绿排泄试验与肝脏储备功能的相关性评价[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

[8].毛静怡,李鑫,王晨,徐有青.吲哚氰绿排泄试验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评价作用[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

[9].刘国岩,荚卫东,许戈良,李建生,马金良.吲哚菁绿排泄试验评估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

[10].杨尚九.吲哚菁绿排泄试验在原发性肝癌术前评估肝储备功能中的价值[D].吉林大学.2013

标签:;  ;  ;  ;  

吲哚菁绿排泄试验论文-张慧明,杨威,刘紫琳,黄芳,陈泽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