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稼轩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稼轩风,陈维崧,江南词坛,京师词坛
稼轩风论文文献综述
葛恒刚[1](2018)在《稼轩风唱和与清初词风、词学中心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初词坛,云间、嘉善、杭州、苏州、常州、扬州先后崛起为词学重镇。以它们为主要构成的江南地区是清初的词学中心,传统上作为词学中心的京师词坛却处于边缘地带。这种格局在康熙七年(1668)之后发生变化,词学中心由江南地区逐渐向京师地区转移。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陈维崧、龚鼎孶发起的稼轩风唱和活动。刚刚从江南词坛唱和中成长起来的陈维崧,在康熙六年(1667)北上京师,在京师与龚鼎孶等词人之间展开频繁的唱和活动,促进了悲慨激宕的稼轩风在京师的播扬,成为联系江南词坛和京师词坛的重要纽带,其后京师词坛相继发生大规模的稼轩风唱和,正是这些唱和活动的展开,标志着京师成为词学活动的中心。(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8年12期)
葛恒刚[2](2018)在《“江村唱和”“广陵唱和”与清初江南词坛稼轩风的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康熙四年发生的"江村唱和",促进了稼轩风在江南词坛的兴起和传播,是江南词坛词风由婉约转向豪放的一次标志性唱和活动。康熙五年发生的"广陵唱和",推动稼轩风逐渐成为江南词坛乃至清初词坛创作的主流。"江村唱和"与"广陵唱和"分别调寄《满江红》《念奴娇》,是由唱和所抒发的情感性质决定的,也与词调及韵脚具有的抒情特征密切相关。从"江村唱和"到"广陵唱和",清晰地反映了江南词坛稼轩风的流变轨迹,在清初稼轩风演进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认识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苏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张英[3](2018)在《论清初毗陵词人黄永《溪南词》长调中的“稼轩风”》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永是清初毗陵词人群中的一位重要词人。其《溪南词》长调大多作于中年放废之后,不仅存留数量较多,且具有明显的向稼轩词学习的痕迹:在内容上,多表现壮志销磨的愤懑,以悲慨豪放为主要风格;同时,又写有许多农村词,并在词中表现出谐谑的一面;在写法上,大量用散文句法字法和经史典故,具有稼轩"以文为词"的特点。这些都是黄永长调词中"稼轩风"的明证,从中正可窥见清初"稼轩风"在词坛重振之一斑。(本文来源于《江苏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刘勇刚[4](2018)在《新时代呼唤稼轩风》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宋伟大的英雄豪杰、着名词人辛弃疾逝世810周年了,但他的灵魂穿越时空,从来没有离开过历史的天空和我们生活的当下世界。“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如果辛弃疾身后有知,他祭奠朱熹的文字适可以移评他自己而丝毫不为过誉。我们今天纪念辛弃疾,就是(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18-01-19)
方俊[5](2015)在《论《洺水词》的稼轩风》一文中研究指出慷慨纵横的"稼轩风"在南宋由戴复古最早提出,追随者甚多,程珌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程珌《洺水词》不仅在章法结构上学习和效仿辛弃疾,在即事用典、善用比兴等表现技巧上更是用心揣摩,词作甚至全篇化用稼轩词句。不过程珌又有着自我创新。他巧妙地将自身所体现出来的稼轩风中敏感的隐逸情怀暗嵌在大量以游仙为主题的寿词当中,通过"仙人"、"游仙"等带有令人生畏的神秘意象来增强稼轩风的力度,丰富着稼轩风的内涵,对后代辛派词人产生着不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5年36期)
马大勇[6](2014)在《“兀傲故难双”:论文廷式词——兼论清民之际“稼轩风”》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廷式在"晚清四大词人"行列"跳出跳入"这一事实本身就可以说明:他与王郑朱况几位在词学观念与创作实践各层面确乎不是同路人。文氏所接实乃苏轼、辛弃疾、元好问、陈维崧、龚自珍一派法乳,即"稼轩风"。文章从文廷式与龚自珍的关系入手,兼论黄遵宪、沈曾植、梁鼎芬、梁启超等,勾画出由他领军的清民之际词坛"稼轩风"的一个重要层面。(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4年01期)
葛恒刚[7](2011)在《京师词坛“赠柳词唱和”与清初稼轩风》一文中研究指出康熙九年,京师词坛上演了"赠柳词唱和",此为"秋水轩唱和"之前的一次重要的稼轩风词学唱和活动。它是在江南词坛稼轩风唱和的影响下发生的,标志着京师词坛对稼轩风接受的扩大和深化,是"秋水轩唱和"能够发生的重要前提,表明清初稼轩风运动的方向是江南→京师,在清初稼轩风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本文来源于《江苏社会科学》期刊2011年03期)
刘佳晔,涂育珍[8](2011)在《清初豫东词人群对“稼轩风”的创作接受》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朝代的变迁和时代的需要,辛弃疾悲慨清壮的雄风在清初词坛上张扬而起。以商丘为中心,包括汝阳、祥符、睢州等地在内的豫东地区的词人群体,对"稼轩风"在清初的回归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期刊2011年03期)
刘东海[9](2011)在《清初词坛步韵宋词创作考论——兼评顺治、康熙初年词坛稼轩风》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初前二叁十年词坛盛行稼轩词风,这已成学界定论,从群体步韵唱和角度,顺康朝词人存有大量步韵宋人词的创作,尽管在这一时期此类创作集中在对苏轼、辛弃疾、史达祖、岳飞等人词作的步和上,但真正能神形兼备地传承的仍然是稼轩词风。(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王小舒[10](2010)在《迦陵词与稼轩风》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初的陈维崧成功地继承和蹈扬了稼轩风。相比之下,迦陵词在沉郁和浑厚方面不如辛弃疾;但是,作为一个江南作家,在继承稼轩体的过程中,维崧又把南方文化的一些特点以及婉约派的某些手法融入到创作中。这样,迦陵词便具有了不同于稼轩词的一些特色。(本文来源于《纪念辛弃疾诞生870周年“辛弃疾与词学”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0-10-25)
稼轩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康熙四年发生的"江村唱和",促进了稼轩风在江南词坛的兴起和传播,是江南词坛词风由婉约转向豪放的一次标志性唱和活动。康熙五年发生的"广陵唱和",推动稼轩风逐渐成为江南词坛乃至清初词坛创作的主流。"江村唱和"与"广陵唱和"分别调寄《满江红》《念奴娇》,是由唱和所抒发的情感性质决定的,也与词调及韵脚具有的抒情特征密切相关。从"江村唱和"到"广陵唱和",清晰地反映了江南词坛稼轩风的流变轨迹,在清初稼轩风演进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认识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稼轩风论文参考文献
[1].葛恒刚.稼轩风唱和与清初词风、词学中心变迁[J].社会科学战线.2018
[2].葛恒刚.“江村唱和”“广陵唱和”与清初江南词坛稼轩风的演进[J].江苏社会科学.2018
[3].张英.论清初毗陵词人黄永《溪南词》长调中的“稼轩风”[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8
[4].刘勇刚.新时代呼唤稼轩风[N].中国艺术报.2018
[5].方俊.论《洺水词》的稼轩风[J].文教资料.2015
[6].马大勇.“兀傲故难双”:论文廷式词——兼论清民之际“稼轩风”[J].社会科学战线.2014
[7].葛恒刚.京师词坛“赠柳词唱和”与清初稼轩风[J].江苏社会科学.2011
[8].刘佳晔,涂育珍.清初豫东词人群对“稼轩风”的创作接受[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
[9].刘东海.清初词坛步韵宋词创作考论——兼评顺治、康熙初年词坛稼轩风[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0].王小舒.迦陵词与稼轩风[C].纪念辛弃疾诞生870周年“辛弃疾与词学”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