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定语标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定语标记,认知凸显,句法表现,语义特征
定语标记论文文献综述
胡邦岳[1](2019)在《现代汉语定语标记认知凸显及其句法、语义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定语标记是定中名词短语重要的功能标记,其功能旨在凸显其前定语或者其后的中心语。文章借助意象图式对现代汉语定语标记:助词"的"、助词"个"、指示代词"这/那"、虚化数词"一"、数量短语"一个"类、第叁人称单数"他/她/它"、疑问代词"什么"等进行功能分析,指出定语标记两种类型:前凸显和后凸显,并从句法、语义两方面分析了两种类型的成因。这些定语标记在句法、语义上的共性与差异形成了以"的"为原型的定语标记范畴,这个功能范畴中成员的共存反映了语言在语法化过程中的竞争局面,描写并解释现代汉语定语标记分布,为汉语定语标记的动态发展提供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闫美[2](2019)在《日本留学生定语标记“的”隐现的习得偏误的分析与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的”作为定语标记是“的”最普遍的用法,是学习汉语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关键。定语标记“的”的隐现规律复杂,又经常受语义、语境的影响,这些使日本留学生在习得定语标记“的”的隐现时产生困难。日本留学生在习得定语标记“的”时经常出现表领属关系的名词、代词后遗漏“的”,数量词、数量短语后误加“的”,以及对语义、语境掌握不好谓词性短语中误加“的”等偏误。日本留学生产生这些偏误的原因除了定语标记的隐现本身规律复杂以外,还有学习者自身的原因,包括对定语标记“的”的隐现规律掌握不完全,使用时采用回避策略;也还有教材和教师教学时对定语标记“的”重视不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具有针对性,重点关注学生易出现偏误的地方。与此同时,在教材编写时应更加系统化,并增加相应练习;在教参的编写中应增加语义、语境对定语标记影响的知识,完善定语标记“的”的理论体系。通过对日本留学生定语标记“的”隐现的偏误分析,仅能满足日本留学生正确习得定语标记“的”的需求,而且也能充实定语标记“的”的理论体系,并扩展其应用领域。(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9-06-01)
赵丽敏[3](2019)在《日本汉语学习者定语标记“的”使用偏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的”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虚词,无论母语背景学习者还是外国学习者在习得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误。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学习者在“的”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时,很容易出现“的”使用错误,这种“的”使用错误,我们称之为定语标记“的”使用错误。其中日本汉语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规律性的错误,所以本文对日本汉语学习者定语标记“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首先,研究日本汉语学习者定语标记“的”偏误情况:本文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语料来源,对日本汉语学习者带有“的”字符进行穷尽式检索,检索到带有“的”字符语料一共有33023条,将语料归纳分类发现定语标记“的”偏误有单项定语标记“的”和多层定语标记“的”两种类型。在单项定语标记“的”偏误中,最常见的偏误类型依次为误加、遗漏、误代、错序;在多层定语标记“的”偏误中,由于多层定语的复杂性,日本汉语学习者采取回避的策略,所以多层定语标记“的”出现的偏误类型只有误加和遗漏两种。其次,分析日本汉语学习者定语标记“的”出现偏误的原因。经分析,日本汉语学习者出现偏误的原因是:人称代词做定语、形容词做定语等“的”隐现规则掌握不充分;名词做定语时和表领属关系的人称代词做定语时“的”隐现规则泛化;日语中体言做定语、动词简体形式做定语、形容词做定语时母语的负迁移。最后,主要针对日本汉语学习者常见的偏误类型提出学习建议:加强汉语助词“的”与日语“の”的对比学习、加强对汉语本体知识的学习、操练时注意运用一些替换方法等。比如:针对定语“的”误加偏误,日本汉语学习者应加强对定语“的”隐现原则的学习,加强汉语主谓结构与日语主谓结构的对比学习;对于定语标记“的”遗漏偏误,日本汉语学习者应加强对短语做定语时“的”细则学习;对于定语标记“的”误代偏误,日本汉语学习者在练习时可以运用一些替换法。(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叶晨[4](2019)在《单项定语中定语标记“的”隐现的偏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的”是汉语表达中最常用的助词之一,作为定语标记时,其使用规则十分复杂,这一直是学界的一大研究难题。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定语标记“的”的隐现问题对学习者造成了较大的困扰,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者都会在这一问题上出现偏误。因此,本文从大量的真实语料入手,考察单项定语中定语标记“的”的隐现偏误,重点关注定语标记“的”必须隐去而没有隐去和必须出现却没有出现的这两种情况。本文由以下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总结出在定语标记“的”的隐现这一问题上的现有研究成果,主要涵盖了汉语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这两大部分。根据研究现状确定了本文的理论框架,厘清了单项定语和多项定语的概念,把研究对象限定在单项定语上,并将单项定语再划分为简单定语和复杂定语这两个小类。本文的语料处理和行文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第二部分,基于北京语言大学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2.0版),选取符合本文研究范围的相关字段,对这些语料逐条分析,最后统计学习者在单项定语中出现的定语标记“的”的偏误,据此分析出学习者水平、偏误类型和定语类别等因素对定语标记“的”的偏误的影响,并对统计结果进行了解释。第叁部分,考察简单定语中定语标记“的”的隐现偏误。根据构成定语的词性进行了分类,发现出现偏误比例最高的是代词、名词和形容词这叁种,其中,出现最多的是人称代词和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时,定语标记“的”残缺的偏误。第四部分,探讨复杂短语作定语时定语标记“的”的隐现偏误,发现复杂短语的整体偏误远远多于内部偏误。再按照成分结构对复杂短语进行分类,分别找出了最易出现整体偏误和内部偏误的结构。这一章也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即将复杂定语作为一个独立的对象进行专门的研究,分析了相当数量的语料,并从整体偏误和内部偏误这两个角度出发,再分别从短语的组成入手进行深入的分析。第五部分,基于前文偏误分析的结果,在对外汉语教学层面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将理论成果落到实处,但实际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教学检验。(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01)
黄翠芳[5](2018)在《汉语马来语领属定语标记“的”、“yang”的认知探讨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表示领属性定语,汉语可加可不加定语标记"的"(例如:我妈妈、我的妈妈);而马来语则一律不加定语标记"yang"。本文在汉语已有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就汉马这两种语言中的领属性定语标记的隐含进行对比与考察,对马来语领属定语一律不加标记"yang"这一现象,提供佐证并提出一些解释。相比之下,汉语领属定语能否隐去"的"不取决于"可让渡或不可让渡"这个条件,要看属性构造中的定语在语义上是否可以充任规约的分类指标,领属构造中的定语是否充任规约的确认指标;马来语领属定语一律不加"yang"是因语言经济性(Economy)原则和语言象似性(Iconicity)原则相互竞争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曹奕[6](2018)在《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日定语标记“的”与“の”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日定语标记“的”和“の”在意义上相似、用法上相异。因此,日本学生在学汉语时常出现“的”的使用偏误。但目前针对此类偏误原因和解决方法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旨在找出的”和“の”的用法差异和偏误规律,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期为对日汉语教学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本论文最开始为绪论部分,内容包括选题的原因和价值、中外分别关于“的”和“の”的本体、对比和偏误研究成果、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第一章,在分别论述了“的”和“の”作为定语标记的用法之后,着重对比了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作定语时两者的用法差异。最后,用表格的方式总结其差异,并从韵律原则、语义靠近原则和语体色彩叁个主要方面分析差异原因。第二章,把从语料库中提取出来的偏误语料进行分类,找出偏误重点,从而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其偏误类型主要为多余和残缺两种,偏误数量最多的是代词作定语的情况。第叁章,分析偏误原因。根据以上本体研究和偏误研究,主要从语法的内在差异和师生自身等方面探究原因。其原因主要包括汉日两种语言的复杂关系、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和教师的因素叁个方面。第四章,针对以上偏误原因提出了教学对策。此部分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堂教学策略中设计的任务型教学法活动和师生角色互换的教学形式等。最后为结语部分,总结概括了本论文研究结果的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之处和今后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5)
徐玲[7](2017)在《英、汉形容词作定语的标记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汉形容词的主要语法功能之一都是作名词的定语,它们用作定语时都可以直接置于名词中心语之前,这是两种语言的无标记用法。然而因为形容词语义特征的不同,特别是形容词短语结构复杂程度的变化,两种语言都采用了相应的标记手段:汉语用结构助词"的"来标记,英语则用语序变换加以标记。对于英、汉形容词作定语的有无标记使用规律的探讨,不仅有助于对两种语言语法特点的深入理解,而且对汉语或者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或者习得也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7年02期)
辛星[8](2017)在《韩国中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定语标记的习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定语标记"的"字是留学生从最初开始学习汉语时就能接触到的词,然而直到中高级阶段,定语标记的偏误依然顽固地存在。究其原因主要与"的"字的使用规则比较复杂有关。汉语本体研究的一些成果虽然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与解释力但并不适合用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在"的"字的习得研究方面,一些学位论文按照学习者的国别,从中外语言对比的角度考察了留学生定语标记的习得情况。了解留学生"的"字的习得情况可以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本文基于北京语言大学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统计、分析了韩国中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定语标记"的"字的习得情况。根据韩国学生参加HSK考试的分数,我们将学生分为了叁个级别,主要关注以下叁个问题:(1)韩国中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定语标记"的"字习得的正误情况。(2)韩国中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定语标记"的"字习得的偏误类型。(3)对比不同级别的韩国中高级汉语学习者定语标记的习得情况,探寻"的"字的习得是否具有阶段性差异。根据研究,本文发现定语标记的使用频率在"的"字所有的用法中位居第一,不同级别的学生使用定语标记的频率比较接近,都在85%左右。"的"作为定语标记使用时,A级水平学习者的偏误率为1.5%,B级为3.2%,C级偏误为4.7%,表明随着学习者汉语水平的提高,定语标记的偏误率逐步降低。在B级和C级水平的学生中,定语标记的偏误在"的"字所有类型的偏误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在A级水平学生的偏误语料中,偏误率最高的是"的"与"地"的互代,这一点与汉语母语者"的"字使用的情况较为相似。在各个级别的学习者中,"的"字在单项定语中出现的次数都多于在多项定语中出现的次数,但"的"字在多项定语中的偏误率始终都高于在单项定语中的偏误率。本文从学生的偏误语料出发,将单项定语分为11类。经统计,韩国学生单项式定中结构中"的"字的偏误次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谓词性短语中误用定语标记>形容词以及形容词短语作定语>动词及动词短语作定语>代词作定语>名词及名词短语作定语>数量词及数量短语作定语>同位定语>主谓短语作定语、方位短语作定语>固定结构、小句、复句作定语>介词短语作定语。同时,本文根据定语标记的出现在单项与多项定语中是否具有同一性,将多项式定中结构分为X、Y两类。得出韩国学生在多项式定中结构中最常见的偏误是遗漏定语标记"的"字。基于本文的研究,我们提出了五条教学建议。第一,重视对"的"字的教学。在平时讲课时应注意积累学生关于"的"字的语法知识,注意纠正学生的此类偏误。第二,定语标记使用规则的教学应与定中结构和定语标记语法功能的讲解相结合。第叁,教学内容应该具有针对性,从学生的实际习得情况出发,重点关注学生容易出错的语法点。第四,帮助学生打好单项定语的基础,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内容与难度要符合学生实际的汉语水平。第五,对于一些比较常用的,可以不加"的"字直接使用的定中结构,在教学时可以用固定搭配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语块意识。(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5-01)
王英[9](2017)在《中级阶段泰国留学生定语标记语用偏误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来琼泰国学生的书面及口语材料的考察,从语法研究"叁个平面"的语用层面角度揭示了中级阶段泰国留学生在语句中使用定语标记时存在的偏误问题:一是无法体现疏密有致的构造;二是语句表达重点不当;叁是语句音节缺乏匀称美。同时还进一步指出语义理解困难、母语语用规则泛化、对中国文化缺乏一定了解等主要的偏误原因。最后提出了兼顾句法、语义层面,突出语用层面的定语标记教学策略。(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姜艳艳[10](2015)在《标记理论视角下英语定语从句磨蚀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83名大二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和定语从句测试题的研究方法,调查在正式英语学习结束6个月后,定语从句知识的具体磨蚀情况。结果表明:(1)英语定语从句在83名被试中整体上出现磨蚀现象。(2)不同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引导的定语从句磨蚀情况存在差异。(3)关系词标记程度的高低与定语从句磨蚀有一定关系。(本文来源于《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定语标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的”作为定语标记是“的”最普遍的用法,是学习汉语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关键。定语标记“的”的隐现规律复杂,又经常受语义、语境的影响,这些使日本留学生在习得定语标记“的”的隐现时产生困难。日本留学生在习得定语标记“的”时经常出现表领属关系的名词、代词后遗漏“的”,数量词、数量短语后误加“的”,以及对语义、语境掌握不好谓词性短语中误加“的”等偏误。日本留学生产生这些偏误的原因除了定语标记的隐现本身规律复杂以外,还有学习者自身的原因,包括对定语标记“的”的隐现规律掌握不完全,使用时采用回避策略;也还有教材和教师教学时对定语标记“的”重视不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具有针对性,重点关注学生易出现偏误的地方。与此同时,在教材编写时应更加系统化,并增加相应练习;在教参的编写中应增加语义、语境对定语标记影响的知识,完善定语标记“的”的理论体系。通过对日本留学生定语标记“的”隐现的偏误分析,仅能满足日本留学生正确习得定语标记“的”的需求,而且也能充实定语标记“的”的理论体系,并扩展其应用领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定语标记论文参考文献
[1].胡邦岳.现代汉语定语标记认知凸显及其句法、语义表现[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闫美.日本留学生定语标记“的”隐现的习得偏误的分析与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9
[3].赵丽敏.日本汉语学习者定语标记“的”使用偏误研究[D].扬州大学.2019
[4].叶晨.单项定语中定语标记“的”隐现的偏误分析[D].南京大学.2019
[5].黄翠芳.汉语马来语领属定语标记“的”、“yang”的认知探讨对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6].曹奕.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日定语标记“的”与“の”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7].徐玲.英、汉形容词作定语的标记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7
[8].辛星.韩国中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定语标记的习得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
[9].王英.中级阶段泰国留学生定语标记语用偏误考察[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10].姜艳艳.标记理论视角下英语定语从句磨蚀的实证研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