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林在海绵城市构建中的应用

浅谈园林在海绵城市构建中的应用

江苏润科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22000

摘要:海绵城市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本文从园林的角度出发,首先对海绵城市的相关概念加以论述,进而分析海绵城市建设对园林的需求,并提出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指导下的园林建设路径,使园林在海绵城市构建中发挥有效作用。

关键词:园林海绵城市建设路径

1引言

近年来,过去只有在极端恶劣的天气里个别城市才会发生的内涝问题日益严峻,城市启动“看海模式”的新闻屡见不鲜,城市内涝对居民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到群众的生命安全,也相应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为此,强调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为目标的海绵城市理论应运而生。

城市园林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城市园林环境为人们提供休闲、观光、交流等活动场所,植物能净化空气、改善环境、保持水土,这与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目标一致。本文将从海绵城市的建设需求出发,研究园林在海绵城市系统里的建设路径,使园林在海绵城市构建中发挥有效作用。

2概念及兴起背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1-2]。

海绵城市兴起于何时?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首次使用“海绵城市”。2014年10月,住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成为了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从理论形成向实践应用的过渡。2015年初,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联合发文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同年4月,第一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出炉,标志着海绵城市建设进入实质性的推进阶段。

3需求分析

新环境下,一方面,海绵城市建设另辟蹊径,为园林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园林行业在海绵城市理念的指引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格局新挑战,需要以更广博的学科知识来指导,以更科学合理的设计、施工、养护要求来适应海绵城市建设的需求。

3.1宏观层面

宏观上,“海绵城市”的构建主要是研究水系统在整体和局部的空间格局,并借助生态基础设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收放自如。

付诸于园林规划设计时,应从全局出发,遵循整体规划,充分做好前期的水系统调查研究,例如江河与湖泊以及渠道,保留城市原有的系统;注重生态有限,考虑水体的自我生态循环;加强安全防范,建设过程中,一些工程项目影响到自然生态系统时,要以消除安全隐患为重要的前提,采取必要措施有效保障水源安全;实现因地制宜,先明确目标,再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水文的整体特征来做好建设要点分析,保障设计的科学性[3]。

3.2微观层面

微观层面是指园林建设在海绵城市构建中的落实,主要包括公园、小区、道路、屋顶绿化、湿地的地域和局域集水单元的建设,在这些领域对应的水生态基础措施的技术实施。

3.2.1雨水收集

硬质化路面。通过渗透性铺装,可以更好的确保地面渗水与排水功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铺装设计在地面上铺设一层砂砾的垫层,来提高其稳定性和渗透率;在主道上在垫层上铺设砖层,为人们在上面行走提供便利;在辅道与主道路的两边,铺设石子路,能够很好的实现铺装的渗透作用。

生态水渠和雨水缓坡。在建设园林生态水渠过程中,严格根据地形条件做好水渠引导工作,分为明渠与暗渠。暗渠指在地下预留一定空间的排水沟,雨水沿着暗渠排出;明渠需要用沙粒石子和透水土工布铺设,达到渗透吸储的效果。

3.2.2雨水储蓄

人工湖。首先,控制好人工湖的日常水位;其次,选择具有净水功能的水生植物进行水面景观配置。

地下储水池。设置专用的地下存储水池,充分对雨水进行再次渗滤。

3.2.3雨水净化

土壤渗透净化。通过草坪对雨水的渗透与净化来存储水。

生物处理净化。一是利用植物富集功能,吸收水中营养物质,降解有害物质;二是生化功能,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进而增加水体生物数量和代谢速率,改善水质;三是沉降、吸附、过滤功能,水生植物生长旺盛,根系发达,与水体接触面积大,形成密集的过滤层,水中悬浮物更易沉降[4]。

4建设路径

4.1下沉式绿地

现今,大多城市绿地都是采取高于马路地面的形式,导致雨水很难被充分利用,与海绵城市建设背道而驰。针对这种情况,建设具有一定调蓄容积的下沉式绿地(包括洼地、雨水花园、雨水塘、雨水湿地等),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选择适应性强的两栖植物,如水杉、池杉、落羽杉、枫杨等,特别是可以耐突然短期水淹的植物,以乔木为主,多层结构。

在城市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和广场内均可以使用下沉式绿地,这样就可以使城市绿地汇聚雨水、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净化生态。

4.2绿色屋顶

根据种植基质深度和景观复杂程度,分为简单式和花园式,简单式绿色屋顶的基质深度一般不大于150mm,花园式绿色屋顶在种植乔木时基质深度可超过600mm。

绿色屋顶可有效减少屋面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负荷,具有节能减排的作用。但是,屋顶绿化对荷载、防水、坡度、空间条件等有严格要求,在应用时需加强研究设计。

4.3植草沟

植草沟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可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具有雨水净化作用,可用于衔接其他各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植草沟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内道路、广场、停车场等不透水面的周边;城市道路及城市绿地等区域,也可作为生物滞留、湿塘等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预处理设施。

4.4植被缓冲带

植被缓冲带为坡度较缓的植被区,经植被拦截及土壤下渗作用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去除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植被缓冲带坡度一般为2%-6%,宽度不宜小于2m。

植被缓冲带适用于道路等不透水面周边,可作为生物滞留等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预处理区,也可作为城市水系的滨水绿化带。

4.5生物滞留池

生物滞留池是工程设施,将径流作为片流传递到治理区,在治理区中有草地隔离带、水洼区、有机层或覆盖层,种植土壤和植被。过滤后的径流能够通过多孔的土壤往周围渗透,收集并返回到传送系统中。

5展望

海绵城市的建设旨在改善城市环境,是一个综合的问题,更需要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园林绿化是实现其功能的重要手段,既起到了生态作用,又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因此,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研究园林绿化,对于城市建设,乃至于整个国家生态建设都至关重要。园林绿化须同城市开发建设的其他环节紧密结合,统筹考虑,方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海绵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苏义敬,王思思,车伍,等.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J].南方建筑,2014(03):39-43.

[2]张旺,庞靖鹏.海绵城市建设应作为新时期城市治水的重要内容[J].水利发展研究,2014(09):5-7.

[3]黄博.关于海绵城市当中园林设计要点的探究[J].江西建材,2017(15):24-25.

[4]吴洁,虞左明.西湖浮游植物的演替及富营养化治理措施的生态效应[J].中国环境科学,2001(06):61-65.

标签:;  ;  ;  

浅谈园林在海绵城市构建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