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心理论文-李秋香,谢潇然

恐慌心理论文-李秋香,谢潇然

导读:本文包含了恐慌心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疾病传染模型,人群集聚,恐慌心理,风险管理

恐慌心理论文文献综述

李秋香,谢潇然[1](2019)在《基于SIR模型的人群集聚恐慌心理传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群集聚恐慌是踩踏事故发生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尝试将传染病SIR模型应用于人群集聚恐慌心理的传播研究,深入挖掘人群集聚恐慌心理传播的内在机理,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降低人群集聚风险和减少事故损失。(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9年18期)

陈雪薇[2](2018)在《谣言传播中受众恐慌心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谣言传播的深层社会动机源于受众的心理机制,本文以跨学科研究的视角,以大众传播心理学为视角,以“谣言”传播的心理机制为切入点,探讨受众恐慌心理特征、社会危害和影响因素。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研究方法,系统的分析谣言传播中受众恐慌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共分为5个部分,概述如下:首先,在绪论部分,本研究主要阐述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并对于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其次,论文的第一章主要从理论维度入手,通过梳理谣言和恐慌的基本概念后,界定了谣言恐慌,并且建构测量恐慌的四个维度。同时,根据近叁年来引发受众恐慌的谣言案例,总结了谣言传播中受众恐慌四个特征和社会危害。再次,论文的第二章主要围绕研究假设、模型建构和问卷设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进行阐述,整合出谣言传播中受众恐慌的影响因素,建构谣言传播中受众恐慌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此外,文章的第叁章是实证研究的数据分析部分,文章对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进行检验,通过测量模型检验构面的组成信度、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并且对结构模型进行参数估计、路径分析和拟合度检验,最后进行模型修正,总结各个因素之间的直接和间接关系。最后,论文的第四章针对研究结果进行推理分析,提出了对后续研究的进一步展望。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恐慌心理的产生是通过谣言信息特征因素、群体环境因素和受众认知因素直接或是间接反映,这些影响因素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关系,除此之外,潜在变量对预测变量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个体对谣言恐慌的感知存在差异;公众最容易恐慌的谣言类别是人身安全类谣言和健康养生类谣言;谣言恐慌的后续行为是心理质疑、事实寻求和二次传播。(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杨帆[3](2016)在《社会安全事件恐慌心理与补偿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不仅仅会威胁生命和经济财产的物质损失,同时,也会造成个人和集体心理层面的负面影响,形成恐慌情绪,产生个人和集体的不理性行为,影响个人生活和社会稳定。文章选择社会安全事件恐慌心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社会安全事件恐慌心理产生的原理、原因和补偿应对机制,对我国社会安全事件的事后处理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经济》期刊2016年06期)

王海新[4](2016)在《考虑受灾人员恐慌心理的应急物资分配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地震灾害的频繁发生给人类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国家越来越重视应急基础设施的建立以及应急服务体系的完善。在应急救援中,应急物资的分配更是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合理、有效地分配物资不仅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还能安抚受灾人员的恐慌情绪,为后续的救援工作顺利展开提供了保障和依据。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首先对构成恐慌心理感知的个体因素、事件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了细分,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和余震的前提下,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受灾人员的年龄结构和教育背景、突发事件的损毁程度以及受灾人员的感知时间,对恐慌心理进行了描述;其次,运用模糊聚类分析理论划分了受灾区域的损毁程度,确定了损毁系数参数、受灾人员个体本身特性的恐慌效用系数,并运用前景理论中的价值函数描述了受灾人员的心理感知时间,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关于损毁系数、个体本身特性的恐慌效用系数以及心理感知时间的恐慌心理感知函数;再次,建立了基于恐慌心理感知目标、带有损毁系数的效用目标、基于基尼系数的公平目标的多目标应急物资分配规划模型;最后,结合实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将模型运用到应急物资分配的决策中,设计了变邻域蚁群算法程序,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6-05-27)

曹庆奎,王海新,任向阳[5](2016)在《考虑受灾人员恐慌心理的应急资源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应急管理中,应急资源的问题在救灾抢险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合理、高效地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分配,保障受灾人员的情绪稳定,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内容。文章引入行为科学中的前景理论,用前景理论来诠释受灾人员的心理风险感知时间,以及用临时救援点的需求未满足率与平均的需求未满足率之间的差的平方,来表达受灾人员对物资公平分配的心理,来共同刻画受灾人员对救援物资的等待和渴望而产生的恐慌心理。构建了心理风险时间感知和应急物资公平分配的双目标规划模型,并设计了变邻域蚁群算法来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用实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物流科技》期刊2016年03期)

母元红[6](2016)在《大学生毕业前夕择业恐慌心理分析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及传统择业观念等因素对大学生毕业前夕的恐慌心理产生重要影响,要预防或克服择业恐慌心理需从个体层面、学校层面以及政府层面等进行共同努力,其重点是高校必须进行职业形势教育、职业观念教育、职业能力教育以及职业规划教育。(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高亮[7](2015)在《山东淄博 恐慌心理蔓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大行情基本一致,淄博今年的苗木行情也不乐观,市政一类的绿化工程已经很少,有的只是为数不多的房地产收尾工程,对苗市拉动作用有限。苗圃扩建潮也不如往年,对小苗行情负面影响很大。 从工程方角度考虑,由于利润下降、垫资压力大,导致他们对苗木采(本文来源于《中国花卉报》期刊2015-12-12)

黄小英,肖宏斌[8](2015)在《暴恐事件中网络谣言传播对群体恐慌心理影响及其消弭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暴恐事件中网络谣言具有以制造社会恐慌为主要政治目的、以事件发生地域为谣言热点区域及向外围扩展具有关联炒作性等显着特点,会产生危害社会安定稳定、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瓦解社会信任体系的严重后果。究其原因,暴恐事件中网络谣言之所以能够大量产生和广泛传播,与信息供需矛盾、媒体过度报道、心理干预缺失、部门多头管理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其消弭途径可以从加强暴恐处突能力、规范媒体新闻报道、发挥民间组织力量、完善部门联动机制、严厉打击网络谣言,增加应急安全教育等方面入手。(本文来源于《福建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张春良[9](2015)在《明年小麦收购政策明确 市场主体恐慌心理减弱》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政策结束,国内麦市步入短暂的政策真空期,这也促使持粮主体抛售粮源,部分区域麦价出现较大幅度下跌。 政策真空期麦价跌势明显 据统计,截至9月30日,河南、江苏等9个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新产小麦收购量比(本文来源于《粮油市场报》期刊2015-10-13)

周亚萍[10](2015)在《高校群体恐慌心理的网络舆情引导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高校学生是受网络信息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4年新媒体蓝皮书》数据,目前微博注册账号13亿,微信用户6亿。在获取的海量信息中,舆论造成的群体恐慌心理影响社会稳定、扭曲社会心态,污染传播环境。本文分析了群体恐慌事件原因,提出高校舆论引导管理策略,对高校舆论引导地管理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当代教研论丛》期刊2015年09期)

恐慌心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谣言传播的深层社会动机源于受众的心理机制,本文以跨学科研究的视角,以大众传播心理学为视角,以“谣言”传播的心理机制为切入点,探讨受众恐慌心理特征、社会危害和影响因素。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研究方法,系统的分析谣言传播中受众恐慌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共分为5个部分,概述如下:首先,在绪论部分,本研究主要阐述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并对于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其次,论文的第一章主要从理论维度入手,通过梳理谣言和恐慌的基本概念后,界定了谣言恐慌,并且建构测量恐慌的四个维度。同时,根据近叁年来引发受众恐慌的谣言案例,总结了谣言传播中受众恐慌四个特征和社会危害。再次,论文的第二章主要围绕研究假设、模型建构和问卷设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进行阐述,整合出谣言传播中受众恐慌的影响因素,建构谣言传播中受众恐慌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此外,文章的第叁章是实证研究的数据分析部分,文章对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进行检验,通过测量模型检验构面的组成信度、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并且对结构模型进行参数估计、路径分析和拟合度检验,最后进行模型修正,总结各个因素之间的直接和间接关系。最后,论文的第四章针对研究结果进行推理分析,提出了对后续研究的进一步展望。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恐慌心理的产生是通过谣言信息特征因素、群体环境因素和受众认知因素直接或是间接反映,这些影响因素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关系,除此之外,潜在变量对预测变量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个体对谣言恐慌的感知存在差异;公众最容易恐慌的谣言类别是人身安全类谣言和健康养生类谣言;谣言恐慌的后续行为是心理质疑、事实寻求和二次传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恐慌心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秋香,谢潇然.基于SIR模型的人群集聚恐慌心理传播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9

[2].陈雪薇.谣言传播中受众恐慌心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8

[3].杨帆.社会安全事件恐慌心理与补偿机制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6

[4].王海新.考虑受灾人员恐慌心理的应急物资分配优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6

[5].曹庆奎,王海新,任向阳.考虑受灾人员恐慌心理的应急资源配置研究[J].物流科技.2016

[6].母元红.大学生毕业前夕择业恐慌心理分析与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

[7].高亮.山东淄博恐慌心理蔓延[N].中国花卉报.2015

[8].黄小英,肖宏斌.暴恐事件中网络谣言传播对群体恐慌心理影响及其消弭途径[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5

[9].张春良.明年小麦收购政策明确市场主体恐慌心理减弱[N].粮油市场报.2015

[10].周亚萍.高校群体恐慌心理的网络舆情引导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5

标签:;  ;  ;  ;  

恐慌心理论文-李秋香,谢潇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