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流市六麻镇中心小学林运强
培养学生学会自学,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或瞎子点灯,而是在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任务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能动地自觉地规划自己、发展自己”。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指导学生通过以下几个“学会”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自学的能力。
1学会制定学习目标
有一部分学生制定不切实际的过高的学习目标,与学习目标达不到时便灰心丧气。为此,我们指导学生在制定学习目标时:首先,采取分级确定的原则,即总体目标、学期目标、阶段目标、单元学习目标逐次确定。知识和能力目标逐个确定。一般来说,知识的分级目标根据知识的网络结构循序确定,能力和素质的分级目标依据知识载体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螺旋式递进。其次,量力而行的原则,即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对某些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可分步骤完成。
2学会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可根据学生分级确定和据自身实际确定的学习目标,结合课内外预习、学习、复习的实践安排,制订出科学的学习计划。我们在开展数学协作组活动时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计划。对于有些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我们采取了一对一的谈话方式进行交流,给他们的学习计划作出适当的评价与改进的建议,并敦促其按计划进行学习。
3学会选择和利用学习资料
在信息社会,学会捕捉信息、采摘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是进行终身学习的必备条件。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知道怎样根据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和学习要求选择和利用学习资料,有的学生基本知识还没有到位,就去搞奥数竞赛题;有的学生选择的参考书错漏百出,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学生选择相似的参考书,作了大量的重复劳动,从而被书牵着鼻子走,使学习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为此,我们应指导学生怎样精选一本参考书,怎样摘录和归纳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4学会课前预习
我们指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就是通过给学生出示预习要点、思考问题及尝试练习题,让学生尝试概括学习目标、领悟学习重点、探索解决难点的方法。并通过预习,让学生尝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自己的问题和发现进入课堂。部分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忽视预习这一环节,认为这样容易把结果暴露给学生,省略了学生自主探究结果的过程,同时减低了学生对所教授的课堂新知识的新鲜感和兴趣,特别是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容易造成上课不认真听讲,失去对学习的激情的情况。这种误区是由于以单一的传授数学知识为教学方式造成的。在教学中我们通过精心研究和设置预习要点、思考问题及尝试练习题,在重视课前预习和保持课堂新鲜感之间保持平衡,可解决三大矛盾:首先,解决了课堂讨论学生需要的思维时间和课堂拥有的实际时间的矛盾;其次,解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思维水平和学习需求与“大一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矛盾;最后,解决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知识存储量和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与统一的教学要求的矛盾。
5学会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而发现式学习方法强调的是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即学生积极思维的参与度,课堂教学中把更多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要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还要求教师善于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的环境,把握启迪学生思维的良机。例如在进行“小数比较大小”的教学时,为了使学生从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把迁移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我们并没有把方法直接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从已有的多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人手,尝试比较小数大小,由于从学生的旧知出发,促使学生回顾并利用旧知,用触类旁通或知识延伸的方式探究出新知。他们跃跃欲试,争先发言,自主发现、探究、研究的能力得到提升。
6学会交流
在学生学会能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同时,还必须学会问,学会交流。让每个学生充分显露自己的思考过程,并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得知并弥补自己思维的不足和拓宽自己的思维渠道。教师要注意课堂讨论的设计和质量,以创设宽松、有效的交流氛围。在上课之前,我们认真调查各个层次的学生的预习情况,并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组织学生进行富有成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