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五四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五四,佛教,文学思想
五四后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廖天擎[1](2014)在《“五四”后中国佛教文学思想的现代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以传统佛教文学思想的内容和佛教文学现代转型的具体内容来探索"五四"时期对于中国佛教文学思想的重要意义,发现在这个转型中佛教灌注的新的内容,研究现代中国佛教文学思想中的创新精神。(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4年18期)
任晓兵[2](2014)在《“五四”后文学书写中“中国形象想象”发生的溯源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形象的想象是"五四"后中国文学写作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它甚至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中都具有空前的重要性。文章即从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与文学书写主题之间存在的关联影响切入,论说"五四"后文学书写中"中国形象想象"发生的源头,进而揭示这一文学书写主题所具有的"民族主义"建构这一社会意义;以及说明只要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进程还未完全实现,对民族国家的想象就不会在文学创作中停止。(本文来源于《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谭桂林[3](2013)在《“五四”后中国佛教文学思想的现代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因应新的文化语境和思想生态,中国佛教文学思想与批评也开始了自己的现代转型,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在叁个方面:一是通过对"不立文字"的猛烈抨击,为现代佛教徒的思想启蒙和文学功德建树确立充足的理论依据;二是在如何建构新佛教文学方面提出了"力的文学"、"人间文学"和"语体文学"的主张,无论是其思想质素还是表述方式,都显露出佛教文学思想的现代性特征;叁是对于佛教文学与社会关系的重视,对于文学批评责任的积极担当,成为"五四"后中国佛教文学思想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佛教界的种种文学批评活动,不仅体现着现代佛教在转型期中对现代文化精神和文化生产方式的适应,而且显示了现代中国佛教徒现代意识的初步自觉。(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期刊2013年04期)
五四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形象的想象是"五四"后中国文学写作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它甚至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中都具有空前的重要性。文章即从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与文学书写主题之间存在的关联影响切入,论说"五四"后文学书写中"中国形象想象"发生的源头,进而揭示这一文学书写主题所具有的"民族主义"建构这一社会意义;以及说明只要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进程还未完全实现,对民族国家的想象就不会在文学创作中停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五四后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廖天擎.“五四”后中国佛教文学思想的现代转型[J].中外企业家.2014
[2].任晓兵.“五四”后文学书写中“中国形象想象”发生的溯源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3].谭桂林.“五四”后中国佛教文学思想的现代转型[J].中国社会科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