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五脏概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帝内经,方法学,五脏,四时法则
五脏概念论文文献综述
烟建华[1](2018)在《《黄帝内经》五脏概念的研究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大文化、大科学、大医学的视角,溯源求本,从《黄帝内经》研析中医五脏概念形成的文化背景、哲学基础及其医疗实践,认为《黄帝内经》的五脏,是古人将内脏形质作为物象,通过意象思维,产生功能特性"类概念",并在天人合一观念指导下,纳入"四时法则"之中,从而形成了生长化收藏作核心内涵、精气-阴阳-五行为逻辑方法的五脏概念系统。同时,概念的形成还经历了理论与实践互动互证过程。此外,本文还就《黄帝内经》五脏概念的科学意义进行了研讨,指出中医五脏是一种结构性功能概念,乃中国系统思维的产物,在科学技术发展到综合阶段,包括五脏概念在内的中医理论,对于生命科学与医学科学的发展具有理论上科学意义和医疗实践的一定优势。(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8年05期)
王淼[2](2015)在《中西医术语中的五脏概念内涵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和西医皆有五脏说法,但其内涵概念有很大不同,中医讲的五脏.不但包括了西医说的五脏功能.同时也把它们的生理功能和细腻的病态变化概括起来。中医五脏具有生化和储藏精、气、血、津液和神的功能。西医则把人体分为九个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报》期刊2015-11-27)
烟建华[3](2015)在《中医五脏并非解剖生理概念而是结构性功能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五脏不是解剖生理之实体概念,而是结构性功能概念。它以“四时法则”为核心内涵,同时吸纳了解剖形态的意象思维结果,并纳入到气-阴阳-五行方法论的推理模式之中,是中国式系统思维的产物,本质上是一种系统概念。经过二千多年医疗实践的验证与完善,成为独树一帜的传(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期刊2015-09-21)
林佑益,谢菁,贾春华[4](2014)在《基于隐喻结构映射模型的中医“五脏生克关系”概念隐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五行相生相克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之一,中医理论用五行相生来说明人体五脏之间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关系;用五行相克说明人体五脏之间相互抑制和制约的复杂关系。目前针对中医"五脏生克"理论大都从哲学方面进行研究,尚缺少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深入探究。本论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结构映射模型理论来分析中医"五脏生克关系"概念隐喻形成的工作机制,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医"五脏生克"理论。(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王小平[5](2013)在《论《内经》确立五脏概念的文化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正确理解和揭示五脏概念的内涵,对影响《内经》五脏概念内涵确立的古代文化思想及观念进行了梳理分析,认为:古代和合思想是五脏概念内涵形成的基元,五行学说是阐明五脏类分及其关系的思维工具,重道轻器观念促使五脏概念由实体向功能演变,司外揣内方法是整合五脏功能的主要途径。由此得出,《内经》五脏是人体的自我调节与控制系统,是生命活动的五行化功能模型,是人体不同特点的气化单位,是基于功能联系形成的集合体。(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3年06期)
禄颖,张俐敏,烟建华[6](2012)在《试从《内经》五脏概念内涵论睡眠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经》藏象学说以五脏为核心来阐述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并赋予五脏以生命中枢的地位,睡眠是人体生命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五脏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本文将从五脏的概念内涵入手,在(本文来源于《山西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禄颖,烟建华,张惠敏[7](2012)在《试从《黄帝内经》五脏概念论睡眠障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黄帝内经》五脏的精气神3个层次基础上,探讨睡眠障碍的3种类型,即神志不和之睡眠障碍、气扰神乱之睡眠障碍以及精衰神败之睡眠障碍,并从精气神3个病理层次对失眠、嗜睡以及梦寐不宁等睡眠障碍的基本类型进行分析。这些认识可为辨治睡眠障碍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安徽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王小平[8](2012)在《论《内经》确立五脏概念的文化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经》五脏概念,经历了解剖直观、仿象臆测、意象思维叁个阶段的历史演变,最后"详于气化、略于形迹"的五脏概念成为主导。期间,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及认知方式的影响是深刻且贯穿始终的。(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期刊2012-07-01)
常立果[9](2008)在《五脏概念与五行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黄帝内经》开始,中医就把人体分为五个系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脏概念。本文要讨论的问题是:中医学为什么会形成这种与现代医学截然不同的理论?对这个问题把握清楚,可以把握中医正确的思维方式,有益于临床实践;对如何认识中医现代化,避免走弯路,也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07-12)
张春月[10](2007)在《五脏概念的中西医比较与中医跨文化交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跨文化交流可远溯至唐、宋时期,当时的汉文化是强势文化,中医跨文化交流是在所根植文化土壤随同迁移的情况下,移植到日本、韩国和亚洲其他国家,这种移植很具有生命力。现代中医药的跨文化交流包括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跨越、从中国文化向西方文化跨越两个方面。概括来说,是对中医在现代文化、政治、经济、科学的背景下,如何向外传播的研究。是否有必要将中医药的跨文化交流作为一门学科研究,至今还没有引起相关专业的重视,中医的跨文化交流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积累了叁十多年经验,有识之士忧虑地看到中医在国内外的医学实践与理论传播在很大程度上脱节。长此以往,中医将丧失掉赖以生存的价值,沦为芸芸替代医学中的一员。相信这是所有关心中医药的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五脏”概念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医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五个系统的总称。同时,五脏概念体现了中医学几乎所有特征,包括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所以本研究以五脏为例,以保持中医特色,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为目的,探讨中医跨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及其操作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学、发生学和调查访谈等方法,研究中西医五脏概念内涵的差异及中医五脏概念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从医学、科学、文化、等几方面讨论中医跨文化交流的方法和思路;结合中医翻译和写作特点,形成有利于中医跨文化可持续性交流的观点。本论文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综述中西医五脏概念异同和中医跨文化交流的历史、现状和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中医的五脏与西医的同名内脏同源而异物。由于历史原因,五脏概念结合了古代气-阴阳-五行学说,除保留一些直观脏器的功能外,主要功能是通过“司外揣内”,观察推理兼临床实践得来的,与现代医学的同名内脏概念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医的五脏与西医的同名内脏解剖位置基本一致,指的大体上是同一实体,只有脾脏的位置始终存疑,功能涉及多个脏腑、系统或能量代谢的基本单位。但是用西医脏器取代中医五脏并不能逃避中医与西医的不同,现代研究积累还无法系统的解释五脏的内涵,也就是说在现代医学被广泛接受的情况下,中医五脏概念跨文化交流至今仍不成功。从西医东渐以来,中医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现在的中医西渐,是中医振奋精神,为自己正名的一个好机会。如果中医在西医的发源地获得承认,对中医和中华文化为全人类服务无疑是有力的促进。中医跨文化交流的主要问题是标准化、形象与价值不符、学术交流困难叁个方面。第二部分,从文献学和发生学角度就中医五脏理论与西方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同名内脏的哲学观念、学术内涵进行比较研究。其关注焦点是五脏及中医理论发生发展过程中主要的、本质的、必然的因素,尤其是独特的方法学因素。“气一元论”、“天人相应”理论,传统文化中“重道轻器”和“象”思维模型的介入,形成的气-五行-五脏模型与传统西医原子论指导下对五脏的认识有很大的不同,与现代西医从还原分析法认识五脏及中医理论有本质的不同。中医现代化对五脏的研究,虽然成果甚微,不足以对五脏中任何一脏的本质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但对五脏的某一症型、五脏相互影响的症型的科学阐释,还是有一定意义的。第叁部分,从文化、政治、经济、翻译和写作等几方面探讨了中医跨文化交流的影响因素;从定位和要求,为达到有效的交流和维护中医的特色,探讨了中医跨文化交流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是现代化、文化从众原则,并提议建立中医跨文化交流学科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最后以五脏为例,研究这些基本原则的可操作性。认为在新的文化基础上,中医跨文化交流如能遵循这些原则,便能层层递进,向前发展。(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07-06-01)
五脏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医和西医皆有五脏说法,但其内涵概念有很大不同,中医讲的五脏.不但包括了西医说的五脏功能.同时也把它们的生理功能和细腻的病态变化概括起来。中医五脏具有生化和储藏精、气、血、津液和神的功能。西医则把人体分为九个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五脏概念论文参考文献
[1].烟建华.《黄帝内经》五脏概念的研究及其意义[J].世界中医药.2018
[2].王淼.中西医术语中的五脏概念内涵解析[N].上海中医药报.2015
[3].烟建华.中医五脏并非解剖生理概念而是结构性功能概念[N].中国中医药报.2015
[4].林佑益,谢菁,贾春华.基于隐喻结构映射模型的中医“五脏生克关系”概念隐喻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4
[5].王小平.论《内经》确立五脏概念的文化基础[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
[6].禄颖,张俐敏,烟建华.试从《内经》五脏概念内涵论睡眠活动[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
[7].禄颖,烟建华,张惠敏.试从《黄帝内经》五脏概念论睡眠障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
[8].王小平.论《内经》确立五脏概念的文化基础[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2012
[9].常立果.五脏概念与五行模式[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10].张春月.五脏概念的中西医比较与中医跨文化交流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