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菌菌相论文-付咪

腐败菌菌相论文-付咪

导读:本文包含了腐败菌菌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腌制蔬菜,脱盐,腐败菌,ε-聚赖氨酸

腐败菌菌相论文文献综述

付咪[1](2019)在《腌制蔬菜的脱盐过程、腐败菌菌相分析及基于ε-聚赖氨酸的防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腌制蔬菜是以新鲜蔬菜为原料,通过不同腌渍工艺制备而成的蔬菜制品,因其独特风味和口感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随着低盐健康饮食结构的逐渐兴起,实现腌制蔬菜的低盐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腌制蔬菜低盐化导致其腐败变质,降低了产品的商品价值,为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因此,本文欲解决腌制蔬菜低盐化带来产品的腐败问题,并研究ε宄聚赖氨酸对酵母菌的抑菌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测定脱盐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腌制蔬菜的氯化钠含量,水分含量以及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证明了脱盐过程中的物料平衡。通过建立传质动力和时间的关系模型,得到15℃、25℃和35℃条件下样品的有效扩散系数分别为 5.28×10~(-10)m~2/s、5.43×10~(-10)m~2/s 和 5.48×10~(-10)m~2/s,表明脱盐速率受温度的影响,15℃条件下样品的氯化钠分子扩散速率慢,25℃和35℃条件下扩散速率差异不大。利用25℃条件下腌制蔬菜质量变化率和时间的动力学方程,确定脱盐时间3.24h,2.27h和1.19h可以制备含盐量1.89%、6.12%和10.23%的腌制蔬菜。2.通过对贮藏过程中不同盐度的腌制蔬菜微生物菌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盐度的腌制蔬菜微生物种类多,主要存在细菌和酵母菌等腐败菌,10%盐度的腌制蔬菜菌群结构单一,腐败菌主要以酵母菌为主。通过传统的生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经分离鉴定,得到腌制蔬菜中的5株腐败菌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芽孢杆菌亚种(Ba cillussp)、胶红酵母(Rhodotorulamucilaginosa)、白色隐球菌(Cryptoc occus albius)和蒙毕赤酵母(Meyerozymaguilliermondii)。对 5 株腐败菌进行耐盐性和耐酸性研究,结果表明酵母菌比细菌更耐酸和盐。3.通过测定不同防腐剂对上述5株腐败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筛选出ε-聚赖氨酸(ε-PL)、乳酸链球菌素(Nisin)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 DTA-2Na)叁种防腐剂。通过对防腐剂的协同性研究,结果表明:ε-聚赖氨酸与Nisin对细菌的抑制有协同作用;ε-聚赖氨酸与EDTA-2Na对酵母菌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到ε-聚赖氨酸复配防腐剂配方:51.86mg/kg ε-聚赖氨酸、62.18mg/kg Nisin 和 111.88mg/kg EDTA-2N a。将ε-聚赖氨酸复配防腐剂应用于腌制蔬菜中,通过和市售化学防腐剂比较,复配防腐剂能够有效控制菌落总数的增加和pH的增长,延缓腐败菌对还原糖的消耗,显示出良好的抑菌效果。4.通过测定ε-聚赖氨酸对酵母菌的抑菌动力学曲线,探究其及对细胞完整性,疏水作用及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ε-聚赖氨酸作用时间的延长,菌液电导率和吸光度值增加,细胞表面疏水性增大,说明ε-聚赖氨酸作用于酵母细胞,会影响其细胞膜表面的通透性和疏水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一定浓度的ε-聚赖氨酸处理的细胞膜破损严重,膜表面出现明显的孔洞。由此推断ε-聚赖氨酸对酵母菌的抑菌机制为ε-聚赖氨酸吸附在细胞膜表面,破坏了质膜的完整性,形成孔洞,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疏水性增加;膜功能的破坏可能会导致酵母细胞中心碳代谢被抑制,从而使得细胞无法进行正常代谢而死亡。(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9-01-01)

吴艳,梁杉,郑妍妍,王子元,张敏[2](2018)在《马铃薯生鲜湿面贮藏过程中优势腐败菌相分离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鲜湿面水分含量高,在常温(25℃)下因微生物大量生长容易发生变质,不能长期保存。为探究马铃薯生鲜湿面中的腐败微生物,分析了马铃薯鲜湿面室温贮藏过程中微生物菌落总数的变化规律,通过稀释平板法对其贮藏过程中的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并进行了16S r DNA分子鉴定、菌落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实验鉴别。结果表明:马铃薯鲜湿面贮藏超过12时菌落总数达到3.0×10~5CFU/g;贮藏过程中的优势腐败菌主要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这些菌株均有较长的延迟期(0~5 h),但生长曲线各具特点。其中枯草芽孢杆菌生长5 h后进入对数期(5~10 h),培养10 h后为稳定期(10~18 h),培养到18 h进入衰退期;短小芽孢杆菌6 h后进入对数期为6~14 h,稳定期为14~24 h,到24 h后未见衰退期。(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07)

郑振霄,周聃,冯俊丽,金仁耀,戴志远[3](2016)在《冷海水保藏下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菌相变化规律及优势腐败菌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冷海水保鲜的鲐鱼为研究对象,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和16S r DNA序列分析法探究其在冷海水保鲜过程中的菌相变化,确定了鲐鱼在冷海水保鲜条件下的优势腐败菌,并通过MEGA5.2软件构建了贮藏末期代表菌株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冷海水保鲜鲐鱼样品在贮藏初期(第0 d)的微生物比较复杂,优势种群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和嗜冷菌属(Psychrobacter sp.),还有少量的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枯草芽孢杆菌属(Brevibacterium sp.);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鲐鱼样品中的菌相逐渐变的单一,假单胞菌属迅速下降,希瓦氏菌属迅速增加;贮藏末期希瓦氏菌属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的比例迅速增加,其中希瓦氏菌属呈上升趋势且到贮藏后期数量占绝对优势,被确定为鲐鱼冷海水保鲜条件下的优势腐败菌。(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6年04期)

李婷婷,丁婷,邹朝阳,周凯,仪淑敏[4](2015)在《0℃冷藏下叁文鱼片菌相变化规律及特定腐败菌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冰鲜的叁文鱼片为研究对象,利用形态学观察和16S r DNA序列分析法探究其在0℃冷藏过程中腐败菌的变化规律,并结合VITEK2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对其特定腐败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0℃冷藏叁文鱼片在贮藏初期(第0 d)的腐败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片球菌属(Pediococcus sp.)、微球菌属(Micrococcus sp.)、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肉食杆菌属(Carnobacterium sp.)及部分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腐败菌菌相逐渐单一,葡萄球菌属、片球菌属、微球菌属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气单胞菌属及鞘氨醇单胞菌属完全消失;肉食杆菌属变化较小,而假单胞菌属呈上升趋势且到贮存后期数量占绝对优势。腐败菌的PCR产物经测序后通过NCBI数据库比对,并经MEGA5.05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及微生物自动鉴定仪共同鉴定,确定荧光假单胞菌(Ps.Fluorescens)为冷藏叁文鱼片的优势腐败菌。(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5年04期)

俞龙浩,贺旺林,李晶晶,于红,马红艳[5](2015)在《真空包装哈尔滨红肠菌相分析及优势腐败菌初步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监控红肠的腐败变质,本论文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研究真空包装红肠在4℃条件下储藏过程中的菌相和储藏终点部分菌进行初步鉴定。红肠在4℃储藏过程中菌相变化明显:储藏初期(0~4d)时,热杀索丝菌(0.00%)、乳酸菌(44.30%)、假单胞菌(23.40%)、球菌(32.30%)、芽孢杆菌(0.00%)、霉菌和酵母(0.00%)的菌落对数分别是0.01、2.27、2.11、2.36、0.01、0.01(CFU/g);腐败终点时热杀索丝菌(0.00%)、乳酸菌(60.00%)、假单胞菌(0.00%)、球菌(16.30%)、芽孢杆菌(23.70%)、霉菌和酵母(0.00%)的菌落对数分别2.30、6.74、0.01、6.52、6.66、3.00(CFU/g)。腐败终点分出14株形态特异的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初步鉴定,其中6株芽孢杆菌分属芽孢杆菌(7.70%)和蜡样芽孢杆菌属(16.00%),5株葡萄球菌分属木糖葡萄球菌(3.80%)和马胃葡萄球菌(12.50%),1株热杀索丝菌(0.00%)和2株清酒乳酸菌(60.00%)。因此真空包装红肠中特定的优势腐败菌是清酒乳酸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马胃葡萄球菌。(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5年03期)

蒋岩,顾文龙,孟庆峰,丁沛,刘芳[6](2014)在《冰鲜鸭中主要腐败菌来源及菌相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生鲜鸭肉产品在生产和冷藏过程中相关腐败微生物多样性和动态变化。通过对不同生产过程中环境对胴体表面造成的交叉污染进行分析,为在线控制微生物生长提供数据和理论基础,达到降低微生物污染,提高产品保质期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湖北畜牧兽医》期刊2014年11期)

常钊,孔保华,郑冬梅,夏秀芳,李沛军[7](2013)在《屠宰过程中牛胴体表面腐败菌的分离鉴定及菌相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对肉牛在屠宰过程中主要工艺环节(包括剥皮、劈半、喷淋和排酸成熟)胴体表面腐败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分析了各工艺环节主要腐败菌的菌相变化。从菌落计数平板挑出32个菌落,通过对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试验,并结合微生物鉴定图谱,表明其中葡萄球菌为9株,肠杆菌为7株,不动杆菌属为4株,微球菌、热杀索丝菌、乳酸菌和假单胞菌各为3株,芽孢菌为1株。在整个屠宰过程中的各种腐败菌所占百分比为:葡萄球菌属在24%~52%,肠杆菌属在17%~35%,乳酸菌属在5%~19%,假单胞菌属在5%~21%,热杀索丝菌属3%~17%。喷淋对胴体表面细菌总数和各种腐败菌数量有显着影响(p<0.05),菌落总数由3.16降至2.48(lg CFU/cm2),但葡萄球菌属仍为优势菌群,其次是肠杆菌属。(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3年09期)

丁雯[8](2013)在《禽肉制品菌相结构分析与优势腐败菌PJ-9的GFP分子标记》一文中研究指出禽肉制品是指运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配以适当的辅料和添加剂,对禽肉原料进行工艺处理最终所得的产品。泡椒凤爪是最重要的禽肉制品之一,因其脂肪含量低、蛋白含量高、胶原蛋白丰富以及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泡椒凤爪含水量高、加工过程不易高温杀菌,导致其极易腐败。为阐明泡椒凤爪腐败过程中的菌相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了PCR-RFLP方法分析了其菌相变化,明确泡椒凤爪腐败变质的主要优势菌。通过分析泡椒凤爪贮藏过程的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感官指标,明确泡椒凤爪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特点。采用叁亲接合技术将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pBBRGFP-45转入泡椒凤爪优势腐败菌株中,为示踪腐败菌的行为,以及筛选相应的拮抗菌提供研究材料:泡椒凤爪在20℃条件下贮藏期间,随着时间延长,微生物大量繁殖,菌落总数呈上升趋势,贮藏第6天达到7.81×106cfu/g;pH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呈上升趋势,6天后达到25.76mg/100g,成为不能食用的变质肉类。贮藏至第6天时已经腐败变质,腐败时,爪体颜色发黄,产生酸败的气味,质地软烂,表面发粘,汤汁呈浑浊状,不能食用。菌相研究结果表明泡椒凤爪常温贮藏过程中共有11种腐败菌株,分别为Pseudomonas sp., Weissella sp., Lactococcus sp., Lactobacillus sp., Enterococcus sp., Pediococcus sp., Staphylococcus sp., Bacillus sp., Corynebacterium sp.,Kocuria sp., Moraxella sp.。贮藏第1天从泡椒凤爪中分离得到的26个单菌落,经16S rDNA的PCR-RFLP分析,得到5个OTUs, Pseudomonas sp共有12个克隆子占绝对优势,达到46.2%;Weissella sp仅次于假单胞菌属,占30.7%;Staphylococcus sp与Lactobacillus sp以及Enterococcus sp所占比例相对较少。随时间推移,贮藏第6天时,Pseudomonas sp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占23.3%;Weissella sp所占比例有所增加,接近50%,占有绝对优势;另外,出现了较少的Corynebacterium sp.、Moraxella sp以及Kocuria sp.。 Weissellasp和Pseudomonas sp这两种腐败菌在整个贮藏期间都占有很大比例,成为引起泡椒凤爪腐坏变质的优势腐败菌。将其中一株假单胞菌株命名为PJ-9,经叁亲接合得到能够在紫外下发出绿色荧光的标记菌株PJ-9gfp.经验证以及在荧光显微镜下的观察,可以证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成功导入受体菌株中,并能够在其中较好的表达,而且能够连续传代培养,稳定遗传。所得到的标记菌株PJ-9gfp与原始菌株PJ-9的生长曲线是一致的,通过对两种菌株一些培养条件生长特性的研究,可知两种菌株的各项培养条件基本一致,没有显着差别。两种菌株在pH值为6.0-8.0时生长良好,pH值低于5.0高于9.0时生长均受到抑制,最适生长pH为7。最适生长温度为30℃。培养基体积为50ml时,最利于PJ-9gfp和PJ-9的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对有机氮源牛肉膏和蛋白胨较容易利用,对无机氮源利用较差。(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3-04-01)

田凤,王玲[9](2013)在《湛江地区养殖南美白对虾冷藏期间的菌相分析及优势腐败菌的初步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湛江地区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在(4±1)℃条件下进行冷藏保鲜,通过细菌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对冷藏不同时期的细菌组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并对优势腐败菌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湛江地区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冷藏初期的细菌总数为2.8×104CFU/g,由10个属的细菌组成,其中有6个属为G-,且它们的数量占细菌总数的80%,其中以黄杆菌和气单胞菌的数量最多,分别占细菌总数的33.3%和13.3%;冷藏的第2天为高品质期,细菌总数为5.1×104CFU/g,黄杆菌(30%)和不动杆菌(16.7%)的数量最多,G-的数量增长到86.7%;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细菌种类逐渐减少,货架期终点时细菌总数为3.0×106CFU/g,但只分离到8个属的细菌,其中G-占93.4%,气单胞菌和假单胞菌的数量均增加到16.7%,而黄杆菌减少为26.7%,其他种类的G-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冷藏至第6天,细菌总数高达2.4×107CFU/g,虾肉完全腐败变质,从中分离获得的4个属的优势腐败菌均为G-,它们分别是黄杆菌、希瓦氏菌、假单胞菌和气单胞菌,各自所占比例为28.74%、26.44%、21.84%和16.09%。(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3年02期)

李欣蔚,迟原龙,贾冬英,黄灏,姚开[10](2012)在《剑门火腿菌相构成及主要腐败菌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选择性培养基法对剑门火腿中的菌相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剑门火腿中的微生物主要为葡萄球菌、微球菌和酵母菌,其表层数量明显高于内部,乳酸菌主要分布于火腿内部,霉菌主要存在于火腿表层。剑门火腿中主要细菌的耐盐、耐酸、耐亚硝酸盐及致腐能力分析结果显示,葡萄球菌和乳酸菌的某些菌株是导致其腐败的主要微生物。(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2年11期)

腐败菌菌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铃薯鲜湿面水分含量高,在常温(25℃)下因微生物大量生长容易发生变质,不能长期保存。为探究马铃薯生鲜湿面中的腐败微生物,分析了马铃薯鲜湿面室温贮藏过程中微生物菌落总数的变化规律,通过稀释平板法对其贮藏过程中的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并进行了16S r DNA分子鉴定、菌落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实验鉴别。结果表明:马铃薯鲜湿面贮藏超过12时菌落总数达到3.0×10~5CFU/g;贮藏过程中的优势腐败菌主要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这些菌株均有较长的延迟期(0~5 h),但生长曲线各具特点。其中枯草芽孢杆菌生长5 h后进入对数期(5~10 h),培养10 h后为稳定期(10~18 h),培养到18 h进入衰退期;短小芽孢杆菌6 h后进入对数期为6~14 h,稳定期为14~24 h,到24 h后未见衰退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腐败菌菌相论文参考文献

[1].付咪.腌制蔬菜的脱盐过程、腐败菌菌相分析及基于ε-聚赖氨酸的防腐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9

[2].吴艳,梁杉,郑妍妍,王子元,张敏.马铃薯生鲜湿面贮藏过程中优势腐败菌相分离及鉴定[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3].郑振霄,周聃,冯俊丽,金仁耀,戴志远.冷海水保藏下鲐鱼(Pneumatophorusjaponicus)菌相变化规律及优势腐败菌的分离鉴定[J].现代食品科技.2016

[4].李婷婷,丁婷,邹朝阳,周凯,仪淑敏.0℃冷藏下叁文鱼片菌相变化规律及特定腐败菌的分离鉴定[J].现代食品科技.2015

[5].俞龙浩,贺旺林,李晶晶,于红,马红艳.真空包装哈尔滨红肠菌相分析及优势腐败菌初步鉴定[J].现代食品科技.2015

[6].蒋岩,顾文龙,孟庆峰,丁沛,刘芳.冰鲜鸭中主要腐败菌来源及菌相分析[J].湖北畜牧兽医.2014

[7].常钊,孔保华,郑冬梅,夏秀芳,李沛军.屠宰过程中牛胴体表面腐败菌的分离鉴定及菌相变化[J].食品工业.2013

[8].丁雯.禽肉制品菌相结构分析与优势腐败菌PJ-9的GFP分子标记[D].南京农业大学.2013

[9].田凤,王玲.湛江地区养殖南美白对虾冷藏期间的菌相分析及优势腐败菌的初步鉴定[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

[10].李欣蔚,迟原龙,贾冬英,黄灏,姚开.剑门火腿菌相构成及主要腐败菌特性分析[J].中国酿造.2012

标签:;  ;  ;  ;  

腐败菌菌相论文-付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