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放式经腹膜后腹腔镜肾脏手术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韩若岩,张兆存,赵海峰,姜先洲[1](2021)在《经腹膜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对局限性肾癌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经腹膜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对局限性肾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泌尿外科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经开腹手术(41例)、经腹膜前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38例)、经腹膜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38例)治疗的局限性肾癌患者共117例。回顾性研究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后恢复、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经腹膜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组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以及肾阻断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手术组和经腹膜前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组,切口感染、切口出血以及漏尿、胸膜损伤等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和经腹膜前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和经腹膜前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局限性肾癌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经腹膜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长,减少出血量及缩短肾阻断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状况较好,降低患者手术后及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安全性好。所以,经腹膜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对于治疗局限性肾癌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向敏,辛宇鹏,邵红刚,马跃[2](2021)在《腹腔镜腹膜后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膜后与开放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72例局限性肾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n=36)行开放性肾癌根治术,观察组(n=36)行腹腔镜腹膜后肾癌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根治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血清皮质醇、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轻度疼痛比例、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相比,腹腔镜腹膜后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效果更优越。
游君鸿[3](2021)在《全息影像技术在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统计全息影像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治疗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患者资料,评估全息影像技术在治疗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疗效,为肾肿瘤患者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术前诊断为T1期肾肿瘤并均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的97例肾癌患者的案例资料。全部患者在术前均完成了全腹部CT检查,然后将二维的影像图像重建成3D模型,再将3D图像与术中图像进行融合匹配,指导术者完成手术。将两组患者依据临床分期划分为T1a及T1b组,分析两组围手术期数据资料,进一步依据两组内入路类别分为经腹腔入路组和经腹膜后入路组,根据术中WIT的不同(25min为界)划分为短时组(wit≤25)和长时组(wit>25),根据R.E.A.N.L.评分的不同分为低度复杂组(评分≤7)和中高度复杂组(评分>7),分析三组术后肾功能的变化及肿瘤学预后。结果:1.术前两组资料对比:T1b和T1a组的年龄、性别、BMI、肿瘤侧别、术前血Scr,术前总GFR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存在可比性,T1b组的肿瘤最大径(5.63±0.73)高于T1a组(2.95±0.55),T1b组R.E.N.A.L评分(8.0(6.259.0))高于T1a组(6.00(5.07.0)),统计有显着性差异(P<0.05)。2.(1)两组均由同一名医生手术,均未出现术中中转开腹的情况,两组在手术时间、WIT、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肾脏引流管放置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手术费用、住院总费用、术后血Scr、术后总GFR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经腹腔/腹膜后入路亚组:T1a组中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T1b组术中出血量经腹膜后入路组(200(50600))略高于经腹腔入路组(50(35100)),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WIT亚组:T1a组长时组手术时间(206(146238))高于短时组(145(125180))、长时组术中出血量(175(50300))高于短时组(50(50100))、长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37.5%))高于短时组(6(12.2%)),长时组术后GFR下降率(20(1524))较短时组(5(3.210)))较短时组明显升高,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b组长时组手术时间(178.15±30.0)高于短时组(156.3±34.34)、长时组术中出血量(90(50200))高于短时组(50(35100))、长时组术后GFR下降率(20(1625))较短时组(6(414))较短时组明显升高,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R.E.N.A.L.评分亚组:T1a组低难度组和中高难度组在各项围手术期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T1b组内中高难度组术中出血量(100(50400))高于低度难度组(50(27.5170))、住院时间中高难度组(15.79±13.69)高于低难度组(12.88±0.83),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GFR下降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全息影像下RAPN在处理T1b期患者具有与T1a期患者一致的安全性2.全息影像下RAPN经腹膜后入路和经腹腔入路疗效相当3.术中热缺血时间应尽量控制在25min内从而更好的保护术后肾功能4.全息影像下RAPN处理高R.E.N.A.L.评分的复杂性肾肿瘤时仍具有较好的疗效及预后
刘思岐[4](2021)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安全性对比》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Robot-assisted partial nephrectomy,RAPN)和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的优劣性和临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日至2021年1月20日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5例初步诊断为肾肿瘤的患者行RAPN或LPN治疗的临床资料。RAPN组44例,男28例、女16例,肿瘤直径为3.0(2.2-4.2)cm,R.E.N.A.L.评分为8.0(7.0-9.0)分、PADUA评分为6.0(5.3-8.0);LPN组41例,男26例、女15例,肿瘤直径为2.9(2.4-3.8)cm,R.E.N.A.L.评分为8.0(7.0-9.0)分、PADUA评分为7.0(6.0-8.0);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术后肿瘤结果等差异。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失血量、术中输血率、肾脏热缺血时间、手术中转率(转根治/开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切缘阳性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对临床资料进行整理与汇总,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导入SPSS24.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定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的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两组间比较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使用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表示,两组间比较使用秩和检验。定量资料的描述使用例数与构成比,两组间的比较使用卡方检验与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85例肾肿瘤患者,其中44例行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41例行传统腹腔镜辅助肾部分切除术。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两种手术方法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R.E.N.A.L.评分和PADUA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RAPN和LPN在治疗肾肿瘤时行肾部分切除术的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108.23±32.12min vs 124.15±40.22min,P<0.05)和热缺血时间[16(15-20)min vs 20(15-25)min,P<0.05]上均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提示:行RAPN的患者,手术时间和热缺血时间较短,而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在术后住院时间、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切缘阳性率、肿瘤病理类型方面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肾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RAPN及LPN两种手术方式均是安全有效的,它们在患者的住院时间、临床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和切缘阳性率方面没有显着差别。但RAPN在手术时间、术中肾脏热缺血时间方面比LPN更有优势。机器人高清的三维立体视野和灵活的机械臂在行肾部分切除术时具有较大的优势,尤其体现在肾脏的缝合操作上,缩短了热缺血时间,保留了更多的肾功能。因此,结合医疗机构的医疗条件和患者的经济水平综合考虑,RAPN可考虑作为肾部分切除术的首选术式,尤其适用于具有保留肾单位手术绝对适应症的复杂性肾肿瘤患者。由于本研究纳入病例数较少,缺少对患者的长期随访,这些偏倚可能对部分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更多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长期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性及长期的肿瘤学结果和肾功能变化结果。
李贤[5](2021)在《LPN与LRN治疗局限性T1b期复杂肾癌的安全性与肿瘤预后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比较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LRN)治疗局限性T1b期复杂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采用LPN或LRN治疗局限性T1b期复杂肾癌的病人共63例,其中LPN组27例,LRN组36例。收集后整理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年龄(岁)、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cm)、肿瘤复杂程度根据R.E.N.A.L.评分确定、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术前血肌酐(umol/L)】、手术相关资料【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24h血肌酐(umol/L)、术后住院时间(天)】、术后并发症及肿瘤生存情况的临床资料,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LPN组的术中出血量100(150)ml高于LRN组50(50)ml(P<0.05)。LPN组的术后24h血肌酐88.52(19.19)umol/L低于LRN组111.96(23.48)umol/L(P<0.05)。LPN组和LRN组在手术时间(min)、术后住院时间(天)、术后并发症及术后2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N与LRN都是治疗局限性T1b期复杂肾癌的安全有效的手段,两组都能够获得较满意的2年生存率,虽然LPN比LRN术中出血量多,但是LPN组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并没有多于LRN组,可能与LPN较LRN能更好的保护肾功能有关。
庄浩[6](2021)在《RLPN与RLRN的疗效对比及R.E.N.A.L.评分在RLPN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比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RLPN)与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RLRN)两种术式治疗局限性肾细胞癌(Localized renal cell carcinoma,LRCC)的优缺点,比较两种术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探究R.E.N.A.L.肾脏肿瘤系统评分在RLPN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求为局限性肾癌患者最大限度保留肾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从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5例LRCC患者,术前均完善泌尿系B超、CT、肾扫描等检查,术后行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肾肿瘤,根据所行的术式分为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组(RLPN组)和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组(RLRN组);RLPN组根据R.E.N.A.L.评分分为低分组和中分组。分别比较二者的一般病例资料、手术资料以及R.E.N.A.L.肾脏肿瘤系统评分资料,术后随访6月。[结果]RLPN和RLRN在年龄、性别、病变侧别、ASA评分、BMI值、病理类型等一般病历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在就诊原因、pTNM分期上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RLPN组手术时间显着长于RLRN组(P<0.05),统计学差异有意义;两组在术后患侧GFR、术后总GFR、患侧GFR下降率、总GFR下降率两组间均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肿瘤直径、外突率、与集合系统的距离、肿瘤位于肾上/下极体积的百分比均具有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LPN组术后GFR下降率与R.E.N.A.L.评分相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R.E.N.A.L.评分系统低分组与中分组在术中出血量、热缺血时间(Warm ischemia time,WIT)、手术时长方面具有差异(P<0.05)。[结论]1、RLRN与RLPN治疗局限性肾癌同样安全有效,R.E.N.A.L.评分越低的LRCC患者越倾向于选择RLPN。2、RLPN与RLRN相比具有保留肾功能的优势,但手术时间长于RLRN,而在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并无差异。3、GFR下降率与R.E.N.A.L.评分相关,术前利用R.E.N.A.L.系统评分可以量化肾脏肿瘤解剖学复杂度和评判手术难度,帮助患者对肾功能受损等相关问题进行解答,有利于医师术前与患方有效地进行医患沟通及对手术方式的选择。
王壬[7](2021)在《单孔后腹腔镜在泌尿外科的应用以及与传统后腹腔镜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是为了分析对比使用单孔后腹腔镜术式与传统后腹腔镜术式在肾囊肿去顶减压术、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中、术后病人各项生理指标变化情况及相关并发症情况。探讨单孔后腹腔镜术式相比传统后腹腔镜术式的安全可靠性及临床效果,为患者提供合适、安全、有效、美观的手术方案。资料及研究方法选取并收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共计100例,将单纯肾囊肿和肾上腺肿瘤两类患者划为两组,即实验组(单孔后腹腔镜组)和对照组(传统后腹腔镜组)。选取单纯肾囊肿患者50例,其中25例行使用单孔后腹腔镜技术治疗,25例使用传统后腹腔镜技术治疗;选取肾上腺肿瘤患者50例,其中25例使用单孔后腹腔镜技术治疗,25例使用传统后腹腔镜技术治疗。对比单孔后腹腔镜技术与传统后腹腔镜技术手术方法、手术消耗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麻醉医师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术后血红蛋白变化、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刀口引流量、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疼痛评分等指标,对100例病人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实验组(单孔后腹腔组)和对照组(传统后腹腔镜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合并慢性疾病、体重指数、囊肿最大径、ASA分级、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变化等方面没有显着差异。实验组病人单孔后腹腔组手术消耗时间(96.40±10.65)min,明显高于传统后腹腔镜组手术消耗时间(79.32 ±22.65)min,(P=0.002);实验组病人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18.32±5.71)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28±8.78)min,(P=0.002);实验组病人手术切口大小(3.51±0.42)cm,对照组病人手术切口大小(6.10±0.34)cm,(P<0.001);实验组病人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0.80±8.15)小时,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68±10.15)小时,(P<0.001);实验组病人术后住院天数(5.00±1.08)天,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6±1.80)天,(P=0.009);实验组病人术后应用止疼药比例3/25,明显低于对照组应用止疼药比例9/25,(P=0.047);实验组病人术后VRS(疼痛评分量表)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并发症的比例为2/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5,(P=0.034)。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实验组(单孔后腹腔组)和对照组(传统后腹腔镜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合并慢性疾病、体重指数、肿瘤最大径、ASA分级、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变化等方面没有显着差异。实验组病人单孔后腹腔镜组手术完成时间(137.04±51.53)min,高于传统后腹腔镜组手术完成时间(114.20±18.79)min,(P=0.046);实验组病人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20.80±6.89)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84±8.35)min,(P=0.024);实验组病人手术切口大小(3.44±0.43)cm,明显小于对照组病人手术切口大小(6.55±0.61)cm,(P<0.001);实验组病人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9.60±1.05)小时,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92±1.40)小时,(P<0.001);实验组病人术后住院天数(4.90±1.10)天,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8±1.63)天,(P<0.001);实验组病人术后应用止疼药比例2/25,明显低于对照组应用止疼药比例10/25,(P=0.008);实验组病人术后VRS(疼痛评分量表)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并发症的比例为3/25,明显低于对照组10/25,(P=0.024)。结论相较于传统后腹腔镜,单孔后腹腔镜技术安全可行,疗效和传统技术相当,但患者术后住院天数少、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疼痛轻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刀口美观、刀口愈合后所留的瘢痕小而隐蔽,让患者在术中及术后恢复过程中有着良好的体验。相比传统腹腔镜,单孔技术对患者益处更多,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尚义超[8](2021)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下腹部斜切口膀胱袖状切除术和经腹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膀胱袖状切除术两种不同术式以及下腹部斜切口膀胱袖状切除术和经尿道输尿管膀胱入口电切术处理输尿管下段两种术式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20年6月共239例手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下腹部斜切口膀胱袖状切除术)109例、B组(经腹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膀胱袖状切除术)89例,C组(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经尿道输尿管膀胱入口电切术)41例。对比实施A组和B组两种不同术式的手术患者一般资料、围术期资料和术后随访结果,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通过上述两种手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疗效。因采用不同输尿管下段处理方式的A、C两组术式资料样本量相差较大,故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倾向性评分,分别以性别、年龄、BMI、肿瘤直径、肿瘤部位、肿瘤分期为协变量进行1:1匹配。将A组和C组两组匹配后对应产出D组和E组,对比1:1匹配出的D、E两组手术患者一般资料、围术期资料和术后随访结果,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上述两种不同输尿管下段处理方式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对比,A、B两组及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的D、E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比发现,采用不同手术术式的A、B两组在手术时间方面[(264.4±49.0)min vs.(213.7±41.0)min],手术术中出血量方面[150(20~1500)ml vs.100(20~600)ml]及术后住院天数方面[(9.0±3.5)d vs.(7.6±2.2)d],B组均优于A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术后通气时间方面[(2.3±0.8)d vs.(2.5±1.0)d]和术后引流时间方面[(5.9±2.4)d vs.(5.3±1.7)d],A、B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的采用不同输尿管下段处理方式的D、E两组在在手术时间方面[(266.3±36.1)min vs.(249.5±25.2)min]、手术术中出血量方面[(163.8±89.4)ml vs.(103.0±71.0)ml],D、E两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E组优于D组。在术后通气时间方面[(2.2±0.8)d vs.(2.2±0.9)d]、术后引流时间方面[(5.5±1.8)d vs.(6.3±2.6)d]及术后出院时间方面[(8.7±3.7)d vs.(10.2±4.8)d],匹配后的D、E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通过随访分析,A、B、C三组手术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3~75个月)。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A组5年OS、DFS、Iv RFS、CSS分别为79.4%、68.4%、80.1%、69.3%,B组5年OS、DFS、Iv RFS、CSS分别为81.2%、77.1%、80.4%、76.4%。A、B两组在术后肿瘤控制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应用Kaplan-Meier生存函数曲线对比D、E两组,D组3年OS、Iv RFS分别为89.3%、82.9%,E组3年OS,Iv RFS分别为81.4%、64.2%。D、E两组在总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0.516,P=0.473);D、E两组在无膀胱复发生存率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3.939,P=0.047),对比发现,D组在术后肿瘤控制方面优于E组。结论经腹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膀胱袖状切除术和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下腹部斜切口膀胱袖状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在肿瘤控制效果方面均可安全、有效的用于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区别在于不同的手术方式造成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的差异,前者优于后者。但作为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术中最关键的环节输尿管下段的处理方式,不同输尿管下段处理方式的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下腹部斜切口膀胱袖状切除术和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经尿道输尿管膀胱入口电切术在术后肿瘤控制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下腹部斜切口膀胱袖状切除术在肿瘤控制方面更具优势,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安全、有效的术式。
刘万凯[9](2021)在《肾镜与腹腔镜两种微创技术治疗腰背侧肾囊肿的疗效比较: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旨在探讨评估肾镜技术治疗腰背侧肾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行肾镜下经皮肾囊肿去顶减压术(肾镜组21例)和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腹腔镜组48例)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岁)、囊肿直径(cm)、治愈率(%)、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切口长度(mm)、术后引流量(ml)、拔引流管时间(d)、术后住院时间(d)、住院费用(元)、术后排气时间(h)、术后并发症(出血、感染、发热、漏尿、水中毒、冲洗液渗出、肾周组织感染、粘连等)、术后2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舒适度评分BCS、围手术期血清变化(血红蛋白、肌酐、电解质)、随访3个月后囊肿复发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两组患者均治愈后出院,术中及围手术期均无肾脏及周围脏器损伤、继发出血、感染、漏尿等并发症出现,1例肾镜组术后出现胸、腹腔积液、高血糖、水电解质紊乱情况,7例患者术后出现发热,其中肾镜组1例,后腹腔镜组有6例,出院时均体温正常,且无统计学意义。通过3个月后复查肾脏彩超或CT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均未见囊肿复发。对比肾镜组患者围术期血清学检查发现,术后血红蛋白下降较明显,术前与术后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次,术后红细胞压积也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围术期血肌酐、血钾、血钠三项指标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肾镜组手术切口长度(7.45?1.12)mm,腹腔镜组手术切口长度(29.38?5.15)mm,相比之下,肾镜组手术切口远比腹腔镜组更小,术后排气更早,引流量较腹腔镜组显着增加,而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肾镜组术后2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为(4.4?1.6)分,腹腔镜组术后2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为(5.6?1.7)分,二者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肾镜组术后24h舒适度评分BCS平均为(2.80?0.79)分,腹腔镜组术后24h舒适度评分BCS平均为(2.04?0.68)分,二者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肾镜技术可治疗腰背侧肾囊肿,效果确切,具有娴熟的经皮肾镜及腹腔镜技术的术者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的情况下,是除腹腔镜技术外的一种可选择的微创治疗方式。但由于临床应用尚未普及,本研究为临床小样本回顾性分析,因此需要大样本和长期随访的多中心前瞻性对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该结论。
罗敏,罗欢,蔡春明,邱逸红[10](2020)在《经腹入路和经腹膜后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医护配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经腹腔入路和经腹膜后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的86例经腹入路和128例经腹膜后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评价两种方式体位安置用时、护理潜在风险事件、装机前准备时间、医师满意度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两组体位安置用时、护理潜在风险事件发生率、肾热缺血时间、医师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装机前准备时间和手术时间经腹膜后入路较经腹入路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入路和经腹膜后入路机器人肾部分切除在围术期护理上有共性,也各有其护理特点和关注点。术前应充分评估、了解手术方案,根据手术方案针对性进行体位摆设,做好患者安全监护,术中备物齐全、熟练配合,缩短肾动脉阻断时间,才能保证手术效果。
二、开放式经腹膜后腹腔镜肾脏手术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放式经腹膜后腹腔镜肾脏手术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经腹膜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对局限性肾癌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开腹手术组 |
1.2.2 经腹膜前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组 |
1.2.3 经腹膜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组 |
1.3 收集及分析数据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三组患者手术时长以及术后恢复比较 |
2.2 三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
2.3 三组患者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2)腹腔镜腹膜后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手术相关指标 |
2.2 血清学指标的比较 |
2.3 术后相关指标的比较 |
2.4 生存质量评分的比较 |
3 讨 论 |
(3)全息影像技术在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英文缩略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肾肿瘤概论 |
1.2 全息影像技术概论 |
1.3 全息影像技术在外科学中的应用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分组 |
2.5 术前准备 |
2.6 仪器设备 |
2.7 手术方法 |
2.7.1 经腹膜后入路 |
2.7.2 经腹腔入路 |
2.8 收集指标 |
2.9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T1a组和T1b组的术前基本资料对比结果 |
3.2 T1a组和T1b组的资料分析结果 |
3.3 亚组分析对比结果 |
3.3.1 不同入路亚组 |
3.3.2 WIT亚组 |
3.3.3 R.E.N.A.L.评分亚组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全息影像技术在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安全性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肾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进展 |
2.1 肾肿瘤的临床诊断 |
2.1.1 影像学诊断 |
2.1.2 活组织检查 |
2.1.3 组织学诊断 |
2.1.4 预后因素 |
2.2 局限性肾细胞癌的手术治疗 |
2.2.1 肾部分切除术术式进展 |
2.2.2 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
2.2.3 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的疗效性及安全性: |
2.2.4 机器人手术的缺点 |
2.2.5 手术入路方式的优缺点 |
2.2.6 机器人手术的创新 |
2.2.7 机器人手术的学习曲线 |
2.2.8 总结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资料与方法 |
3.1.1 一般资料 |
3.1.2 筛选标准 |
3.1.3 观察指标 |
3.1.4 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判定标准: |
3.1.5 手术方法(右侧为例) |
3.1.6 统计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4.2 肿瘤特征比较 |
4.3 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等围术期相关指标 |
4.4 术后肿瘤病理结果 |
第5章 讨论 |
5.1 肾肿瘤的评分系统对于肾部分切除术的指导意义 |
5.2 肾功能保护的手术因素 |
5.3 手术时间 |
5.4 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
5.5 论文中存在的不足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LPN与LRN治疗局限性T1b期复杂肾癌的安全性与肿瘤预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材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判断标准 |
1.4 观察指标及随访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 1) |
2.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比较(见表 2) |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见表 3) |
2.4 两组患者无瘤生存率情况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局限性 T1b 期肾癌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R.E.N.A.L 评分 |
致谢 |
个人简介 |
(6)RLPN与RLRN的疗效对比及R.E.N.A.L.评分在RLPN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腹腔镜贤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单孔后腹腔镜在泌尿外科的应用以及与传统后腹腔镜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单孔腔镜技术在泌尿领域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8)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
1.2 临床诊断与检查 |
1.3 UTUC的手术治疗 |
第二章 临床资料和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手术方法 |
2.3 术后随访及膀胱灌注方案 |
2.4 观察指标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围术期结果 |
3.2 术后随访情况 |
3.3 生存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肾镜与腹腔镜两种微创技术治疗腰背侧肾囊肿的疗效比较: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二、资料与方法 |
1.临床资料 |
2.手术器械 |
2.1 腹腔镜组 |
2.2 肾镜组 |
3.方法 |
3.1 手术方法 |
3.2 观察记录指标 |
3.3 疗效判定 |
3.4 统计学方法 |
三、结果 |
1.治愈率及复发率情况比较 |
2.肾镜组患者围手术期血清变化 |
3.肾镜组和腹腔镜组术中和术后相关指标的比较 |
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
5.两组术后2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及舒适度评分 BCS比较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综述 单纯性肾囊肿的微创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经腹入路和经腹膜后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医护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临床资料 |
二、手术方法 |
1. 经腹入路手术通道建立和肾门显露 |
2. 经腹膜后入路通道建立和肾门显露 |
3. 肿瘤切除 |
三、护理方法 |
1. 术前评估和手术间布局 |
2. 体位护理 |
3. 无菌屏障的建立 |
4. 患者安全监护 |
5. 肾动脉阻断护理和观察 |
结果 |
讨论 |
四、开放式经腹膜后腹腔镜肾脏手术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经腹膜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对局限性肾癌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对照研究[J]. 韩若岩,张兆存,赵海峰,姜先洲.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04)
- [2]腹腔镜腹膜后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对比分析[J]. 向敏,辛宇鹏,邵红刚,马跃.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1(06)
- [3]全息影像技术在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应用[D]. 游君鸿.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4]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安全性对比[D]. 刘思岐. 吉林大学, 2021(01)
- [5]LPN与LRN治疗局限性T1b期复杂肾癌的安全性与肿瘤预后的研究[D]. 李贤. 山西医科大学, 2021
- [6]RLPN与RLRN的疗效对比及R.E.N.A.L.评分在RLPN中的应用研究[D]. 庄浩.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7]单孔后腹腔镜在泌尿外科的应用以及与传统后腹腔镜的对比研究[D]. 王壬. 山东大学, 2021(12)
- [8]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对比研究[D]. 尚义超. 兰州大学, 2021(12)
- [9]肾镜与腹腔镜两种微创技术治疗腰背侧肾囊肿的疗效比较:单中心回顾性研究[D]. 刘万凯.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10]经腹入路和经腹膜后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医护配合[J]. 罗敏,罗欢,蔡春明,邱逸红.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