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聚反应论文-马超峰,石能富,金佳敏,李玲,刘武灿

调聚反应论文-马超峰,石能富,金佳敏,李玲,刘武灿

导读:本文包含了调聚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调聚反应,含氟烯烃,卤代物

调聚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马超峰,石能富,金佳敏,李玲,刘武灿[1](2019)在《含氟烯烃调聚反应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调聚法是目前工业上合成卤代烃的主要方法之一,该工艺简单易行且经济高效。综述了常见含氟烯烃如四氟乙烯、叁氟氯乙烯、偏氟乙烯、氟乙烯、叁氟丙烯和六氟丙烯等的调聚反应。将含氟烯烃与卤代物经调聚反应制备环保的、高附加值的化合物。四氟乙烯、叁氟氯乙烯、偏氟乙烯、氟乙烯和叁氟丙烯等与卤代烃调聚可制备HFO-1336、八氟-2-丁烯、HFO-1225ye、HFO-1234yf、HFC-245fa、六氟异丁烯和六氟丁二烯等。虽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含氟烯烃与卤代烃的调聚反应研究仍处于初级水平,因此,开展含氟烯烃与卤代烃的调聚反应研究对未来氟化工新产品开发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有机氟工业》期刊2019年03期)

杨鲁腾,宋妍妍,王术成,吴志星,刘武灿[2](2017)在《调聚反应在合成卤代烃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调聚反应是合成卤代烃的重要途径之一,该工艺简单易行且经济高效。综述了几种主要的调聚方法,包括自由基调聚、催化调聚和辐射引发的调聚反应。特别介绍了铜催化剂、铁催化剂、镍催化剂和复合金属催化剂等几种主要调聚催化剂。(本文来源于《有机氟工业》期刊2017年02期)

宋吉亮,冯秀娟,于晓强,包明[3](2016)在《纳米钯催化CO_2与1,3-丁二烯调聚反应选择性合成δ-内酯》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我们课题组开发了一种纳米钯催化CO_2与1,3-丁二烯高效的选择性合成δ-内酯的方法。该方法无需任何外加配体,仅在催化剂前体Pd(acac)_2和稳定剂TBAAc的体系下、乙腈作溶剂、温度为70℃条件下可以得到最高产率51%和选择性94%,TON达到目前报道文献中的最高值为1020。该体系下原位生成的纳米钯催化剂可以通过简单的萃取过程来实现且催化剂可重复使用3次而无明显失活。为了进一步验证纳米钯颗粒的存在,我们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到纳米钯颗粒确实存在于反应液中,纳米钯颗粒大小为(3.8±1.1)nm。(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期刊2016-07-01)

曾纪珺,韩升,唐晓博,张伟,吕剑[4](2015)在《FeCl_3/磷酸叁丁酯催化四氯化碳与氯乙烯的调聚反应:结构与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四氯化碳与氯乙烯的调聚反应为目标反应,研究了Fe Cl3/磷酸叁丁酯(TBP)配合物在反应体系中的结构,并关联了其结构与催化活性.采用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 Cl3/TBP配合物在四氯化碳溶剂中为加合物Fe Cl3(TBP)n(n=1,2和3),配位数n由TBP与Fe Cl3的化学计量数决定.通过表观动力学实验研究了该配合物的催化反应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反应表观速率常数(kobs)随着TBP与Fe Cl3的摩尔比(r)的增大而增大,反应引发期(t0)随着r的增大而减小.假定反应遵循链式氧化还原机理,推导了kobs和t0的表达式,表达式和实验结果一致,均表明kobs只与配合物Fe Cl3(TBP)n的配位数和浓度有关.(本文来源于《分子催化》期刊2015年01期)

张国平[5](2014)在《四氟乙烯等的水相沉淀调聚反应的聚合度方程及其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非衰减或弱衰减的"理想链转移体系",考虑生成的聚合物对气相空间的压缩作用,导出了采用稀水溶液沉淀聚合工艺(俗称的分散聚合和悬浮聚合)制备低分子质量聚四氟乙烯等一类调聚反应中的瞬时和累积数(质)均聚合度随聚合转化率变化的方程,并进行了讨论和模拟。结果显示:在恒压聚合期,聚合度可以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但也可以维持恒定或逐渐降低,链转移剂浓度则呈与此相反的变化;阐明了此类反应的链转移剂或聚合压力的选择原则为:CS/[M]g=Mr,M/ρp,一般CS1;降压聚合期间,因CS1,链转移剂相对含量大幅度提高,聚合度急剧下降。贯穿整个聚合周期生成的聚合物粒子呈一种内外分子质量有别的核壳结构。结果有望对此类低分子质量聚合物的合成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但对强衰减链转移体系可能误差较大。(本文来源于《有机氟工业》期刊2014年04期)

朱宏宇,周强,王树华,王月娟,罗孟飞[6](2013)在《氯乙烯与四氯化碳调聚反应生成1,1,1,3,3-五氯丙烷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叙述了以氯乙烯(CH2=CHCl)和四氯化碳(CCl4)为原料,通过调聚反应合成1,1,1,3,3-五氯丙烷(HCC-240fa)的研究进展,比较了Fe系、Cu系催化剂的调聚反应合成HCC-240fa的性能,Cu系催化剂的性能优于Fe系催化剂。认为进一步提高Cu系催化剂的性能是以后研究的重点,还应该注意催化剂的回收、原料的节约利用、提高原料的转化率、产物HCC-240fa的选择性,及其防止催化剂流失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等问题。(本文来源于《化工生产与技术》期刊2013年05期)

许正勇[7](2012)在《SBA-15负载钯催化1,3-丁二烯、CO_2调聚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3-丁二烯与CO2在钯催化下发生调聚反应可以选择性生成应用前景巨大的δ-内酯6,为C02及1,3-丁二烯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但传统的均相催化体系存在诸多不足,如催化剂不能重复使用等。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利用修饰过的SBA-15孔道内功能基团的多点配位,将钯催化剂负载于孔道内部,制得负载钯催化剂,实现了催化剂的重复利用。1.设计合成了两种可嫁接于介孔材料SBA-15内表面的新型P,N-双齿配体9和10,并采用H NMR、13C NMR、31P NMR和HRMS等分析手段对膦配体9和10进行了表征。制备了外表面经苯基叁甲氧基硅烷保护内表面被膦配体修饰的改性介孔材料Ph-SBA-15-S-DPPM和Ph-SBA-15-N-DPPM,并且通过交换配体的方式制备了Ph-SBA-15-S-DPPM-Pd和Ph-SBA-15-N-DPPM-Pd两种负载钯催化剂,并采用UV、XRD、BET、SEM和TEM等分析手段对制备的两种SBA-15负载钯催化剂进行了详细的表征。结果发现:改性后的介孔材料以及制备的两种SBA-15负载钯催化剂仍保持了介孔材料的二维六方结构,只是孔径、比表面积和孔容有所降低。2.将制备的Ph-SBA-15-S-DPPM-Pd和Ph-SBA-15-N-DPPM-Pd两种负载钯催化剂应用于1,3-丁二烯与CO2的调聚反应中,并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结果发现:Ph-SBA-15-S-DPPM-Pd对调聚反应没有催化活性,而Ph-SBA-15-N-DPPM-Pd对调聚反应也只有较低的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2-09-01)

席先锋,周晓红,吴周安,雷志刚,顾永红[8](2005)在《全氟碘代烷调聚反应的机理与工艺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全氟碘代烷调聚反应的机理,对气相调聚法、催化调聚法和自由基调聚法等全氟碘代烷调聚工艺进行了评价。指出调聚法制备全氟碘代烷的关键主要在以下2个方面:提高反应器单位产出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终产物的选择性,减少碳10以上的调聚物和其他副产物的生成。建议把反应器分成几个列管式反应单元和精馏塔,分段进行调聚。(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05年06期)

徐卫国,徐宇威,陈先进,范胜华[9](2004)在《调聚反应在氟化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简单介绍了调聚反应在氟化工中的一些用途。(本文来源于《浙江化工》期刊2004年11期)

张临阳,张家穆,W,Fuss[10](1995)在《光引发BrC_2F_4Br+C_2F_4调聚反应的光强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发现,在光引发BrC2F4Br+C2F4调聚反应中,光强(或光功率密度)能影响产品分布。提出了反应机理:此反应由加成反应与复合反应组成,而链转移反应可忽略.由此进行了动力学计算,为与实验结果吻合,拟合得的加成反应BrC2F4+C2F4的速率常数为(2±1)×107cm3·mol-1·s-1,Br(CZF4)n>2+C2F4的速率常数为(1.2±0.4)×107Cm3·mol-1·s-1.(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1995年04期)

调聚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调聚反应是合成卤代烃的重要途径之一,该工艺简单易行且经济高效。综述了几种主要的调聚方法,包括自由基调聚、催化调聚和辐射引发的调聚反应。特别介绍了铜催化剂、铁催化剂、镍催化剂和复合金属催化剂等几种主要调聚催化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调聚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马超峰,石能富,金佳敏,李玲,刘武灿.含氟烯烃调聚反应的研究进展[J].有机氟工业.2019

[2].杨鲁腾,宋妍妍,王术成,吴志星,刘武灿.调聚反应在合成卤代烃中的应用[J].有机氟工业.2017

[3].宋吉亮,冯秀娟,于晓强,包明.纳米钯催化CO_2与1,3-丁二烯调聚反应选择性合成δ-内酯[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2016

[4].曾纪珺,韩升,唐晓博,张伟,吕剑.FeCl_3/磷酸叁丁酯催化四氯化碳与氯乙烯的调聚反应:结构与活性[J].分子催化.2015

[5].张国平.四氟乙烯等的水相沉淀调聚反应的聚合度方程及其模拟[J].有机氟工业.2014

[6].朱宏宇,周强,王树华,王月娟,罗孟飞.氯乙烯与四氯化碳调聚反应生成1,1,1,3,3-五氯丙烷研究进展[J].化工生产与技术.2013

[7].许正勇.SBA-15负载钯催化1,3-丁二烯、CO_2调聚反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

[8].席先锋,周晓红,吴周安,雷志刚,顾永红.全氟碘代烷调聚反应的机理与工艺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05

[9].徐卫国,徐宇威,陈先进,范胜华.调聚反应在氟化工中的应用[J].浙江化工.2004

[10].张临阳,张家穆,W,Fuss.光引发BrC_2F_4Br+C_2F_4调聚反应的光强影响[J].物理化学学报.1995

标签:;  ;  ;  

调聚反应论文-马超峰,石能富,金佳敏,李玲,刘武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