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枫论文-张译敏,廖秀玲,王雪妮,庞宇舟

八角枫论文-张译敏,廖秀玲,王雪妮,庞宇舟

导读:本文包含了八角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八角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作用

八角枫论文文献综述

张译敏,廖秀玲,王雪妮,庞宇舟[1](2019)在《八角枫药理和毒理作用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八角枫临床用于治疗风湿麻木、劳伤腰痛和跌打损伤等。为了系统地了解八角枫的药理作用及毒理作用,本文对八角枫化学成分和药理毒理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临床工作中安全和有效地应用八角枫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雷振忠,刘玉波,刘刚,杨喜林[2](2019)在《八角枫分布区植被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吉林省磐石江南林场,选择不同坡向、坡位、坡度、郁闭度设置样地,调查样地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与数量,以各样地内乔木的种类和数量为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将17块样地归为4类。在这4类样地中分别统计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多度、频度,确定八角枫分布区植物群落组成及优势种,结果表明:山杨、蒙古栎、花曲柳、色木槭为乔木层优势种;毛脉卫矛、鼠李、刺五加、八角枫为灌木层优势种;小叶芹、林地蒿、铃兰为草本层优势种。(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江勇,梁子聪,陈其宽,覃建锋,张庆忠[3](2018)在《苗药八角枫水提液对CIA模型大鼠血清IL-1β、TNF-α水平及滑膜OPG/RANKL/RANK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八角枫水提液对Ⅱ型胶原诱发关节炎(CIA)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滑膜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系统的影响,探讨其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雷公藤多苷片,10 mg/kg)和八角枫水提液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按生药量计),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于尾根部注射经弗氏完全佐剂乳化的牛Ⅱ型胶原蛋白以复制CIA模型。造模后第10天,各给药组大鼠均灌胃相应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均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2周。记录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关节炎指数(AI)和足跖肿胀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OPG、RANKL、RANK mRNA的表达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踝关节组织病变情况。结果:八角枫水提液高剂量组有3只大鼠死亡,阳性组和八角枫水提液中剂量组各有1只大鼠造模失败。造模后,除空白组外的其余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足底及踝关节肿胀等症状。与空白组比较,其余组大鼠AI,足跖肿胀度,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滑膜组织中RANKL、RANK mRNA的表达量均显着升高或增加,OPG mRNA的表达量均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AI(造模后第28天),足跖肿胀度(造模后第21、28天),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滑膜组织中RANKL、RANK mRNA的表达量均显着下降,OPG m RNA的表达量均显着升高(P<0.05),且八角枫水提液高剂量组的AI、IL-1β水平、RANKL m RNA的表达量以及八角枫水提液中、高剂量组RANK mRNA的表达量均显着低于阳性组,阳性组和八角枫水提液高剂量组的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八角枫水提液低、中剂量组(P<0.05或P<0.01)。空白组大鼠踝关节表面光滑,滑膜细胞无增生,且未见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软骨退变,滑膜细胞增生,局部可见骨质破坏及炎症细胞浸润;各给药组大鼠上述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八角枫水提液能够减轻CIA模型大鼠的炎症反应、关节软骨退变及骨破坏,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IL-1β、TNF-α水平,调节OPG/RANKL/RANK系统平衡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8年24期)

任杰[4](2018)在《两种八角枫及两种羊耳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抗炎、抗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与发现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阐明它们的药效物质基础,一直是天然药物化学的主要研究任务。通过前期从药用植物提取物库中进行的抗炎活性筛选,以及充分、深入的文献调研,我们选择了八角枫属植物和羊耳蒜属植物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以期发现具有抗炎、抗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本课题选取了来源于上述两属共四种植物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化学成分研究,分别是:高山八角枫(A langium alpinmum)、疏叶八角枫(Alangium kurzii Craib var.laxifolium)、翼蕊羊耳蒜(Lipris regnieri Finet)和长茎羊耳蒜(Liparis virdiflora(B1.)Lind1.),并对分离鉴定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抗炎、抗菌活性筛选。1、两种八角枫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我们采用各种现代分离纯化技术(硅胶柱色谱,制备型薄层色谱,MCI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型HPLC等)对高山八角枫和疏叶八角枫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分离,并利用各种分析手段(ESI-MS、EI-MS、IR、1D NMR、2DNMR、CD、ICP-AES、X-Ray单晶衍射等)对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从两种植物中共分离得到120个单体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110个。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包括杜松烷型倍半萜生物碱、杜松烷型倍半萜、木脂素及其苷类以及酚苷类等。其中,共发现13个新化合物,分别为:杜松烷型倍半萜生物碱(GS-2),杜松烷型倍半萜生物碱金属络合物(GS-1a),杜松烷型倍半萜(GS-8),芳基萘类木脂素苷(SY-1~SY-4),四氢呋喃木脂素苷(SY-9,SY-10)苯并呋喃木脂素苷(SY-19,SY-20)以及新木脂素苷(GS-16,GS-17)。其中GS-2为结构新颖的杜松烷型倍半萜生物碱,这一类型的化合物为首次从自然界中发现;而GS-1与金属离子络合并形成晶体的现象亦十分罕见,GS-1作为潜在的金属螯合剂值得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2、两种羊耳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我们采用各种现代分离纯化技术对翼蕊羊耳蒜和长茎羊耳蒜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分离,并利用多种分析手段对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从两种植物中一共分离得到90个单体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80个。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包括苯甲酸衍生物、联苄类、菲类、联菲类和菲苷类等。其中,共发现15个新化合物,分别为:苯甲酸衍生物(YR-1,YR-2,YR-4~YR-9)、联菲类(YR-39)、菲苷类(YR-41,YR-42)以及其它类(YR-49~YR-52)。其中联菲类化合物为首次在羊耳蒜属植物中发现。3、单体化合物的抗炎、抗菌活性筛选本课题对从四种植物中分离得到的160个单体化合物进行了抗炎和抗菌活性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1)菲类化合物表现出对NF-κB激活的显着抑制作用。根据菲类成分的结构特点,我们总结了它们的构效关系,发现菲二聚体(联菲)的抑制活性较单体菲类化合物更为突出;并且在联菲化合物中,具有不饱和的9,10-二氢菲结构单元的联菲比具有9,10-四氢菲结构单元的联菲表现出更强的抑制活性;2)抗菌活性筛选实验发现一部分苯甲酸衍生物和菲类化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选择性抑制作用,而联菲类化合物对所有受试的菌株均未表现出抑制作用。本论文基于八角枫属植物和羊耳蒜属植物提取物抗炎、抗菌活性显着,但药效物质基础不够明确的事实,通过对来自于两属共四种植物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阐明了其抗炎、抗菌的药效物质基础。这将为合理开发利用八角枫属植物和羊耳蒜属植物资源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并为寻找和发现抗炎、抗菌先导化合物提供新的方向。(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8-02-01)

仝伯强,丁平,赵永军,刘丹,李文清[5](2017)在《山东八角枫科一新变型——枣庄八角枫》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东省八角枫科一新变型,即枣庄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 f.bracteatum。该变种主要特点在于花序具有宿存的苞片,苞片披针形或条形,长达2~10 cm,宽0.4~1 cm,全缘,果期宿存。(本文来源于《山东林业科技》期刊2017年03期)

邢欢欢,周堃,杨艳,周玲,董伟[6](2017)在《八角枫根中1个新的生物碱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硅胶、凝胶、MCI-gel树脂及RP-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同时用MTT法测定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从八角枫根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3个生物碱类化合物(1~3),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8-羟基-3-羟甲基-6,9-二甲基-7H-苯并[de]异喹啉-7-酮,其对NB4,A-549,SHSY5Y,PC-3,MCF-7的IC50分别为4.2,3.5,5.7,2.8,3.9μmol·L-1,该化合物具一定的细胞毒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7年02期)

王其勇,许亚玲[7](2016)在《HPLC法测定八角枫药材不同药用部位中L(-)-八角枫碱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测定八角枫药材不同药用部位(茎、根茎、须根及支根)中L(-)-八角枫碱含量的方法,为八角枫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Thermo C18,流动相为甲醇-磷酸缓冲液(22∶78,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9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L(-)-八角枫碱的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020 62~0.257 80μg(r=0.999 9);定量限为1.7 ng,检测限为0.5 ng;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加样回收率为97.38%~98.86%(RSD=0.6%,n=6)。不同药用部位中L(-)-八角枫碱含量,须根>支根>根茎>茎。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强,适用于测定八角枫药材不同药用部位(茎、根茎、须根及支根)中L(-)-八角枫碱的含量。(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6年27期)

周文斌,黄火强,燕梦云,裴凌鹏[8](2016)在《苗药八角枫中生物碱类成分分离和结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苗药八角枫(白龙须)是苗族医学中治疗顽固风湿的一味重要药材,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类化合物,但因其所含的该类生物碱成分具有较强毒性,服用不当剂量后易出现呼吸抑制或心血管毒性,甚至可能造成患者死亡,所以大大限制其广泛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四册)》期刊2016-09-25)

苏仁强,蒲明,王丽,刘红光,江春光[9](2016)在《八角枫根煎液熏洗配合腰腿痹通胶囊口服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八角枫根煎液熏洗配合腰腿痹通胶囊口服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叁组:中药熏洗治疗组、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八角枫根煎液熏洗配合腰腿痹通胶囊口服观察治疗,单纯西药甲氨蝶吟片口服对照治疗和单纯中药腰腿痹通胶囊口服对照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IL-6水平检测,并用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叁组IL-6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但中药熏洗治疗组下降明显,且接近常值水平,与西药及中药对照组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八角枫根煎液熏洗配合腰腿痹通胶囊可降低组织白介素-6的生成和释放,患者血清IL-6明显降低说明本研究通过下调IL-6表达水平而起到抗炎作用,这可能是八角枫根煎液熏洗配合腰腿痹通胶囊对RA可能存在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蒲明,苏仁强,王丽,刘红光,江春光[10](2016)在《八角枫根煎液熏洗配合腰腿痹通胶囊口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八角枫根煎液熏洗配合腰腿痹通胶囊口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叁组:中药熏洗治疗组、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八角枫根煎液熏洗配合腰腿痹通胶囊口服观察治疗、单纯西药甲氨蝶吟片口服对照治疗和单纯中药腰腿痹通胶囊口服对照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中药熏洗治疗组显效率70.0%,总有效率为97.5%;西药对照组显效率30.0%,总有效率为75.0%;中药对照组显效率37.5%,总有效率为80.0%。叁组临床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中药熏洗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以及中药熏洗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西药对照组与中药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八角枫根煎液熏洗配合腰腿痹通胶囊口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八角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吉林省磐石江南林场,选择不同坡向、坡位、坡度、郁闭度设置样地,调查样地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与数量,以各样地内乔木的种类和数量为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将17块样地归为4类。在这4类样地中分别统计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多度、频度,确定八角枫分布区植物群落组成及优势种,结果表明:山杨、蒙古栎、花曲柳、色木槭为乔木层优势种;毛脉卫矛、鼠李、刺五加、八角枫为灌木层优势种;小叶芹、林地蒿、铃兰为草本层优势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八角枫论文参考文献

[1].张译敏,廖秀玲,王雪妮,庞宇舟.八角枫药理和毒理作用的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2].雷振忠,刘玉波,刘刚,杨喜林.八角枫分布区植被调查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9

[3].江勇,梁子聪,陈其宽,覃建锋,张庆忠.苗药八角枫水提液对CIA模型大鼠血清IL-1β、TNF-α水平及滑膜OPG/RANKL/RANK系统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8

[4].任杰.两种八角枫及两种羊耳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抗炎、抗菌活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

[5].仝伯强,丁平,赵永军,刘丹,李文清.山东八角枫科一新变型——枣庄八角枫[J].山东林业科技.2017

[6].邢欢欢,周堃,杨艳,周玲,董伟.八角枫根中1个新的生物碱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7

[7].王其勇,许亚玲.HPLC法测定八角枫药材不同药用部位中L(-)-八角枫碱的含量[J].中国药房.2016

[8].周文斌,黄火强,燕梦云,裴凌鹏.苗药八角枫中生物碱类成分分离和结构鉴定[C].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四册).2016

[9].苏仁强,蒲明,王丽,刘红光,江春光.八角枫根煎液熏洗配合腰腿痹通胶囊口服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水平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16

[10].蒲明,苏仁强,王丽,刘红光,江春光.八角枫根煎液熏洗配合腰腿痹通胶囊口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6

标签:;  ;  ;  ;  

八角枫论文-张译敏,廖秀玲,王雪妮,庞宇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