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西市马连庄镇中心中学266617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一项双边活动。高效率的课堂,能相应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很多老师遇到不少的问题和困惑。结合自己的认识和在教学上的探索,就几点主要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期冀对老师们有所帮助和启发。
一、备课
1.备课中存在的问题。高效课堂中的备课一般以“导学案”的形式呈现。编写一个高质量的导学案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若要求每人每天至少编写一个实用高效的导学案,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务”,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就出现了以下问题:
(1)分工编写导学案。不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不论教师的水平高低、工作是否负责任,每人分一部分任务,编写完成后进行汇总,然后所有教师通用这些导学案。
由于教师的水平有差异,分工编写的导学案不一定能保证质量。缺少教学经验的教师有时竭尽全力,编写的导学案也可能目标、重点定位不当,内容深浅把握不准,问题设计缺少逻辑性、层次感;有的教师教学水平高,经验也丰富,但责任心不强或时间匆忙,只好应付了事。一旦用这样的导学案实施教学,师生会集体受害。
(2)备课的分工安排不合理。不是人人都备课,有的人可能要编写很多节,有的人可能编写很少几节甚至连一节都不备。在集体备课时,没有备课的老师对教材不熟悉,对目标、内容、重点、方法都没有思考、内化,根本提不出意见,不论别人备的课质量如何,他们也只能说一个“好”字;备过课的老师凭经验说几句,但往往是空话、套话。
(3)把好的导学案等同于教学的高质量,所以重点打造导学案,所有导学案循环使用。有的教师由于自己没有备课、没有思考,就拿着别人编写的导学案上课,只能实行“放羊式”的教学,把应该教师完成的教学任务统统盲目随意地交给学生,并美其名曰“在教中学”。学生对教学任务不明确、教学内容不熟悉、教学过程欠思考、教学方法未掌握,根本无法取代老师发挥把握方向、激发兴趣、正确评判的主导作用。再好的“导学案”也要适合自己班级的学情,也要根据老师个性化的理解才能科学有效地实施到教学实践中去。
2.应对策略。我认为,备好课,编写出高质量的导学案,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自主备课是前提。自主备课应分三步走:第一步,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理解、分析和挖掘进行初步备课;第二步,查阅参考资料,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修改备课;第三步,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总结、反思上课中的成败得失,进一步完善备课。通过以上三步,做到备精品课、设计精品导学案。
(2)集体备课是关键。集体备课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经验,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能从整体上驾驭教材;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授课水平,也能促进教师间的团结协作。
具体做法是将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组成备课小组,先独立备课,然后通过交流合作,明确备课内容在本册、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关键,讨论突破方法和思路,编拟合理的习题、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
(3)反思备课促提升。反思备课即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再认识、教学经验的再总结。教学反思应贯穿于备课、教学的每个环节,通过反思、体会、感悟,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一套适应学生实际、有效控制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本领,促进自己教学思想、教学特色的形成。
只有在“有效”核心的统领下,发挥集体智慧,强化备课环节,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才能真正落实有效备课,构建高效课堂,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练习
1.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1)重学轻练。学生学的时间过长,而用于训练巩固的练习主要集中在课内,数量少、时间短,导致重学轻练。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重学轻练不能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
(2)要求宽松。安排的练习题一是不要求人人完成,二是不要求全部完成。从表面看,这种做法满足了学生多层次的需求,不让差生背负过重的压力,着重于训练的有效性。但这种做法的弊端也十分明显:一是削弱了学生与困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养成见到困难就放弃的坏习惯;二是允许有差别地完成学习任务,差生不练、优生不帮就变成理所应当,导致互教互学形同虚设;三是因为部分学生、部分题目未做,展示时,没有解题体验的学生必然没有参与的热情,参与了也不知所云、浪费时间。
2.应对策略。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练习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在选编时要精心设计,坚决避免重复。课外练习是一个增效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有弹性,保证各档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成功体验。
总之,任何一种教学改革都需要一个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完善的过程。同样高效课堂模式也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改进,让自己先进的教学经验、方法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走出教学误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