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春秋谷梁传集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经学特色,汉儒,《春秋谷梁传集解》
春秋谷梁传集解论文文献综述
李赞赞[1](2014)在《《春秋谷梁传集解》中的汉注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汉是经学的昌明时代,就儒家经传的诠释而言,因五经立于学官而出现所谓今古文与师法家法之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汉注特有的灾异说经与注重章句训诂的解经特色。而两汉《谷梁经传》诠释,既凸显了这两大特色,又在形式与内容上具有《春秋》学特有的"日、月、时"例发微与浓重的伦理、礼法思想。(本文来源于《济宁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李更[2](2010)在《也谈敦煌遗书中的“宫廷写书”《春秋谷梁传集解》——从“书吏”、“亭长”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遗书BD15345、P.2536、P.2486为晋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不同卷次之写卷,书写时间大体相同。近年有学者依据题记中抄写人结衔"书吏"、"亭长",推断这一组写本是由秘书省抄写的"宫廷写本"。本文从"书吏"、"亭长"在唐代的实际设置情况、秘书省的人员构成及分工、现存唐宋官写本总体特征几方面加以考察,提出此组写本虽然可能与宫廷写本存在某种关联,但推定其出自宫廷或秘书省则证据不足。(本文来源于《中国典籍与文化》期刊2010年04期)
葛秀梅[3](2009)在《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范宁,东晋着名的政治家、经学家。他出身于经学世家,自幼勤奋好学,深厚的家学渊源为他成功写出《春秋谷梁传集解》奠定了坚实基础。范宁所撰《春秋谷梁传集解》对《春秋》学研究有重要价值。《春秋》本是鲁国旧史,《谷梁传》围绕经文加以阐释,从书法条例入手,揭示其褒贬大义,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则对这些例法与大义作了进一步的铺陈与申发。可以说,范宁对《春秋》经传的准确注解,为经学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当今,研究领域的大多数论着都是针对《谷梁传》传文的研究,对其注本《春秋谷梁传集解》作出专门研究的非常之少。有鉴于此,本文将尝试解读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所总结、阐释的比较重要的《春秋》例法,明晰范宁所谓的《春秋》之义的确切内涵,分类梳理《集解》所征引的所有文献,在以此为重点的同时,兼带简述范宁生平及《集解》版本流传情况。本文内容分为叁个部分:第一章,范宁生平事迹及《春秋谷梁传集解》。这一章由叁个部分组成:一、对范宁家世渊源及生活环境予以考察,探讨其家世对其成长与品格形成的影响;二、探究范宁生平事迹及其撰《春秋谷梁传集解》的动机;叁、简略梳理南宋之后《集解》的版本流传情况,介绍各版本之优劣。第二章,范宁《春秋》学概述。本章为全文重点,主要分为四大部分:一、考察范宁《春秋》学的历史背景;二、采用归纳、分析等方法着重探讨范宁《集解》如何通过《春秋》之例推导《春秋》大义,明确范宁所释重要的《春秋》例法与大义的具体内涵是本节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叁、举例明晰范宁如何征引《左传》、《公羊传》之文注释《谷梁传》;四、探究范宁提出“并舍以求宗,据理以通经”的主张对后世的影响。第叁章,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征引文献考。此部分主要是分类、归纳《集解》对各种古书旧注及各家学说的征引,分为叁个部分:一、对《礼》文献的征引;二、对其它经部文献的征引;叁、征引其他谷梁学者的学说。笔者希望借此发掘《集解》对保存古籍、弥补史书之疏略及校勘今本之讹误的文献价值。总而言之,基于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在《春秋》注释史上的重要价值及其研究现状,笔者将尝试从文献学的角度对其作探究性的研究,以期对《春秋》学研究尽点滴之力。(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9-04-20)
葛秀梅[4](2008)在《范宁着《春秋谷梁传集解》的社会背景及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春秋学的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谷梁传》作为解释《春秋》的叁传之一,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从它自汉代被着于书帛之后,一直没有好的注书,直到数百年之后的东晋,学者范宁才为其作注,产生了《春秋谷梁传集解》。范《注》是第一部全面解析《谷梁传》的善注,也是范宁对中国经学研究作出的重大贡献。范《注》在中国经学史上像一颗熠熠生辉的(本文来源于《山东文学》期刊2008年12期)
葛秀梅[5](2008)在《《春秋谷梁传集解》的思想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谷梁传》作为《春秋》传书之一,阐发了一系列的经学思想,如以民为本、悯民轻赋、崇尚道义、礼仪为本、提倡礼制、严守等级、维护宗法、尊尊亲亲等思想。《春秋谷梁传集解》作为《谷梁传》的注书自然也体现了这些思想,但较之《谷梁传》,范《注》更加强调以下叁个方面——强调礼制;重视褒贬;重民、爱民。(本文来源于《山东文学》期刊2008年Z1期)
葛秀梅[6](2008)在《《春秋谷梁传集解》对“叁礼”文献的征引》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为了扭转"礼坏乐崩"的社会风气而"因鲁史而修《春秋》",目的是让统治者能够恢复礼制。因此《春秋》强调礼,《春秋谷梁传》作为经书的传也倍加强调尊崇礼制,而《春秋谷梁传集解》更是广泛引用"叁礼"对《谷梁传》进行注解。"叁礼"指的是《礼记》、《周礼》、《仪礼》这叁部儒家经典。另外,范宁对礼制非常精通,也为他精确注释《谷梁传》奠定了条件。(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08年09期)
秦平[7](2007)在《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的解释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汉魏之交的风云际会沉重打击了传统经学。魏晋时期,玄风方炽,儒门衰微,传统经学不绝如缕。但饶有趣味的是,正当此玄风席卷之际,范宁(339-401)《春秋谷梁传集解》却逆风而起,为一时翘楚。或许正是因为与两汉之正统经学存在时间上的距离,范宁得以更加冷静、更加客观地审视此前的经学研究。也唯其如此,范氏的《春秋谷梁传集解》不仅具有了传统意(本文来源于《人文论丛》期刊2007年00期)
李建军[8](2006)在《敦煌写本《春秋谷梁传集解》的文献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卷子伯二五叁六号乃是《春秋谷梁传集解》卷叁的写本。用这个写本来比勘中华书局影印本和北京大学出版社标点本,我们可以校订出不少今本的舛误之处。同时,这个写本保存了大量有别于今本的异文,有些是陆德明《经典释文》也未着录的,弥足珍贵。另外,这个写本不仅是依《汉志》十一卷之旧式的古本,也是品相完好、书法精工、字迹清晰的精本,可以作为唐代经籍写本的一个样板来进行研究。总之,该写本在校勘、版本等方面的文献价值不可低估。(本文来源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期刊2006年06期)
许建平[9](2006)在《跋国家图书馆藏《春秋谷梁传集解》残卷》一文中研究指出BD.15345《春秋谷梁传集解》残卷为国家图书馆未公布的敦煌写卷,本文移录了全卷原文,并考定该写卷抄写于秘书省。又以《唐石经》及清阮元刻《十叁经注疏》本对勘,抉发了写卷之校勘价值。(本文来源于《敦煌研究》期刊2006年01期)
春秋谷梁传集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敦煌遗书BD15345、P.2536、P.2486为晋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不同卷次之写卷,书写时间大体相同。近年有学者依据题记中抄写人结衔"书吏"、"亭长",推断这一组写本是由秘书省抄写的"宫廷写本"。本文从"书吏"、"亭长"在唐代的实际设置情况、秘书省的人员构成及分工、现存唐宋官写本总体特征几方面加以考察,提出此组写本虽然可能与宫廷写本存在某种关联,但推定其出自宫廷或秘书省则证据不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春秋谷梁传集解论文参考文献
[1].李赞赞.《春秋谷梁传集解》中的汉注探究[J].济宁学院学报.2014
[2].李更.也谈敦煌遗书中的“宫廷写书”《春秋谷梁传集解》——从“书吏”、“亭长”说起[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0
[3].葛秀梅.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4].葛秀梅.范宁着《春秋谷梁传集解》的社会背景及条件[J].山东文学.2008
[5].葛秀梅.《春秋谷梁传集解》的思想倾向[J].山东文学.2008
[6].葛秀梅.《春秋谷梁传集解》对“叁礼”文献的征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
[7].秦平.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的解释学意义[J].人文论丛.2007
[8].李建军.敦煌写本《春秋谷梁传集解》的文献价值[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
[9].许建平.跋国家图书馆藏《春秋谷梁传集解》残卷[J].敦煌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