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异常论文-赵瑶玉,盛波,赵元刚,杨清喜,陈玉婷

室性心律异常论文-赵瑶玉,盛波,赵元刚,杨清喜,陈玉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室性心律异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功能,电重构,致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

室性心律异常论文文献综述

赵瑶玉,盛波,赵元刚,杨清喜,陈玉婷[1](2019)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兔心功能和电生理异常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兔心功能和电生理异常诱发室性心律失常(VA)及其机制。方法:将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组(n=10)和CHF组(n=10)。经耳缘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0. 3 mg/(kg·d),连续注射3周]诱导,后继续喂养6个月制备CHF模型。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LVEDd、LVESd、LVEF、LVFS、Avmax、IVST、LVEDv和LVESv;心电图检测HR、PR间期、QT间期、ST段指标;记录单相动作电位(MAP),检测Maxdv/dt、APD10、APD20和APD90;程控刺激检测刺激周长(BCL)为150和200 ms时ERP150、ERP200、ERP150/APD90、ERP200/APD90和诱发VA的BCL及诱发率指标。酶解法分离单个心室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及其电流-电压(I-V)相关性曲线。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兔LVEDd和LVESd均明显延长,LVEF和LVFS均显着降低以及Avmax明显下降,IVST变薄以及LVEDv和LVESv均显着增大(P均<0. 05);CHF兔HR明显减慢,PR和QT间期均显着延长,ST段明显下移(P<0. 05);Maxdv/dt明显降低,APD10、APD20和APD90均显着延长。CHF兔ERP150和ERP200均显着延长,ERP150/APD90、ERP200/APD90均明显减小,被诱发VA的BCL显着延长和VA诱发率明显加大(P<0. 05);经电压钳制,CHF兔心室肌细胞ICa-L幅度明显增大,I-V相关性曲线显着下移,当指令电位为+10 mV时,CHF组兔心室肌细胞ICa-L电流密度明显大于对照组[(10. 02±0. 43)pA/pF vs(7. 21±0. 29)pA/pF,P<0. 01]。结论:CHF兔心脏功能明显减弱和电重构严重发生,产生非常明显利用VA发生的易感性,其机制可能与CHF心室肌细胞ICa-L显着增加,引起心室肌细胞内Ca2+超载和钙振荡相关。(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乔尚,孙静,郭曙军[2](2017)在《老年急性心梗患者QRS时限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梗(AMI)患者QRS时限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5例老年AMI患者,根据其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将其分为A组39例(QRS时限>160 ms)、B组49例(QRS时限为120~160 ms)、C组37例(QRS时限<120 ms)。对3组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LOWN分级、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C组患者的Ⅲ级、ⅣA级、ⅣB级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显着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患者的各项心率变异性指标均显着高于B组和A组,B组患者的各项心率变异性指标均显着高于A组(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QRS时限的增长与其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升高和心率变异性的降低有关,可作为预测老年AMI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辅助指标。(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期刊2017年19期)

张安吉,吕婷婷,杨西超,李凯,刘佰学[3](2016)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RS波时限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概率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RS波时限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概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MI患者57例,依据QRS波时限将这些患者分为3组,A组(QRS波时限大于160ms,n=18),B组(QRS波时限为120~160ms,n=22),以及C组(QRS波时限小于120ms,n=17)。对3组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然后对其LOWN分级指标、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组患者Ⅲ、ⅣA、ⅣB级发生率均显着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患者的Ⅲ、ⅣA、ⅣB级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叁角指数、超过50ms百分比(pNN50)、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连续5min的24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均显着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患者的叁角指数、pNN50、RMSSD、SDNN、SDANN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QRS波时限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概率显着相关。(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6年12期)

庞旸,程宽,徐烨,陈庆兴,朱文青[4](2015)在《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与电压异常区位置分布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探讨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起源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PVC)及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的消融靶点分布特点及其电压特点;(2)探讨RVOT起源心律失常与RVOT局部低电压区的关系。方法:对97例心电图提示RVOT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术中共记录到99种PVC、6种VT。在消融前行叁维电压标测,电压小于0.5 mV的区域定义为低电压区,电压为0.5~1.5 mV的区域为电压移行区域,电压大于1.5 mV的区域为正常电压区域。结果:87例患者消融成功,10例患者消融失败。2例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起源于主动脉窦,95例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起源于RVOT。起源于RVOT的PVC患者,8个靶点位于低电压区,59个靶点位于电压移行区,30个靶点位于正常电压区。靶点处电压异常的患者中,3例的消融靶点位于肺动脉瓣下低电压区及电压移行区,34例患者的消融靶点位于局部低电压区及电压移行区。结论:对RVOT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射频消融,成功靶点大多位于电压移行区;肺动脉瓣下肌袖组织及局部纤维脂肪化心肌组织是RVOT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期刊2015年03期)

李则林,胡申江[5](2015)在《老年急性心梗患者QRS时限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QRS波时限异常与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VA)的概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MI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12导联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将患者分成A组(QRS时限>160ms),B组(QRS时限120-160ms),C组(QRS时限<120ms)。比较叁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心率变异性(HRV)结果以及室性心律失常(VA)发生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14例,其中A组36例,B组45例,C组33例。叁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等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叁组患者的Ⅲ级(X2=7.903,P=0.019)、IVB(X2=8.962,P=0.011)级VA发生率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且均为A组发生率最高,C组最低;叁组患者的HRV指标包括SDNN、SDANN、RMSSD、pNN50(%)和叁角指数组间比较均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且均为A组最低,C组最高。结论老年AMI患者QRS时限异常与VA的发生率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2015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5-06-25)

李则林[6](2015)在《老年急性心梗患者QRS时限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QRS波时限异常与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 VA)的概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MI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12导联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将患者分成A组(QRS时限>160ms),B组(QRS时限120-160ms),C组(QRS时限<120ms)。比较叁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心率变异性(HRV)结果以及室性心律失常(VA)发生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14例,其中A组36例,B组45例,C组33例。叁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等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叁组患者的Ⅲ级(X2=7.903,P=0.019)、IV B (X2=8.962, P=0.011)级VA发生率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且均为A组发生率最高,C组最低;叁组患者的HRV指标包括SDNN、SDANN、RMSSD、pNN50(%)和叁角指数组间比较均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且均为A组最低,C组最高。结论:老年AMI患者QRS时限异常与VA的发生率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4-01)

李则林,吴英[7](2015)在《老年急性心梗患者QRS时限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QRS波时限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VA)的概率的相关性。方法参照12导联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将AMI老年患者114例分成A组(>160 ms)36例,B组(120~160 ms)45例,C组(<120 ms)33例。比较3组基线资料、心率变异性(HRV)及VA发生结果。结果 3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Ⅲ级(χ2=7.903,P=0.019)、ⅣB级(χ2=8.962,P=0.011)VA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且均为A组发生率最高,C组最低;3组HRV指标包括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连续5 min 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标准差(RMSSD)、超过50 ms百分比的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p NN50(%)〕和叁角指数均有显着差异(P<0.01),且均为A组最低,C组最高。结论老年AMI患者QRS时限异常与VA的发生率有明显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刘霄燕,王靖,楚建民,赵英杰,郭琦[8](2014)在《异常电位对主动脉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异常电位对主动脉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ASC-IVAs)消融靶点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成功消融ASC-IVAs患者29例(ASC-IVAs组),另选我院同期成功消融的右心室流出道IVAs患者10例(IVAs对照亚组)和左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1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对照亚组]作为对照组。建立叁维激动/解剖标测图,分析两组间异常电位的发生和分布,及ASC-IVAs组中异常电位与消融靶点的关系。结果 :ASC-IVAs组患者前电位发生率、消融前后晚电位平均振幅和消融后QRS-晚电位间期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ASC-IVAs组中,与非成功消融点相比,成功消融靶点的前电位平均振幅较小(P<0.05),且消融前后晚电位发生率显着增高(P<0.05)。QRS-晚电位延迟对ASC-IVAs患者成功靶点的预测敏感度为72%,特异度为100%。结论 :ASC-IVAs消融靶点处常可记录到前电位和晚电位,其中晚电位指导消融的意义较大,晚电位延迟可作为成功消融靶点较为敏感和特异的预测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刘霄燕,楚建民[9](2013)在《异常电位在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中的机制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出道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最常见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之一,射频消融可达到根治性效果。常规电生理标测技术的局限性限制了其在非持续性、难诱发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近年研究显示异常电位与流出道起源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消融靶点相关,被认为是致心律失常的基质,可作为一个新的靶点预测指标。尽管产生机制不明,现认为异常电位或为微小病变或分化不完全的残留原始心肌,特殊的细胞电生理特性使该处成为保护异位起源点的缓慢传导区,而不同组织类型心肌共存表现为叁维电压图上的低电压区和电压移行区。该区域的细胞电生理学研究将成为探究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维持基质的新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期刊2013年04期)

刘霄燕,王靖,楚建民,赵英杰,郭琦[10](2013)在《主动脉窦异常电位对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的预测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主动脉窦(ASC)部位的解剖特殊性,使得该处起源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ⅣAs)常存在优势传导且低电压起搏难以夺获,增大了常规标测和消融的难度及不确定性。近期研究发现,ASC-ⅣAs消融靶点处多与异常电位(如碎裂电位、晚电位等)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异常电位对主动脉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ASC-WAs)消融靶点的预测价值及意义。方法人选连续成功消融ASC-ⅣAs患者29例(ⅣAs组)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10例(对照(本文来源于《第15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期刊2013-04-11)

室性心律异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梗(AMI)患者QRS时限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5例老年AMI患者,根据其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将其分为A组39例(QRS时限>160 ms)、B组49例(QRS时限为120~160 ms)、C组37例(QRS时限<120 ms)。对3组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LOWN分级、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C组患者的Ⅲ级、ⅣA级、ⅣB级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显着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患者的各项心率变异性指标均显着高于B组和A组,B组患者的各项心率变异性指标均显着高于A组(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QRS时限的增长与其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升高和心率变异性的降低有关,可作为预测老年AMI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辅助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室性心律异常论文参考文献

[1].赵瑶玉,盛波,赵元刚,杨清喜,陈玉婷.充血性心力衰竭兔心功能和电生理异常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及其机制[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2].乔尚,孙静,郭曙军.老年急性心梗患者QRS时限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相关性[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

[3].张安吉,吕婷婷,杨西超,李凯,刘佰学.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RS波时限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概率的相关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

[4].庞旸,程宽,徐烨,陈庆兴,朱文青.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与电压异常区位置分布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15

[5].李则林,胡申江.老年急性心梗患者QRS时限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C].2015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5

[6].李则林.老年急性心梗患者QRS时限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

[7].李则林,吴英.老年急性心梗患者QRS时限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

[8].刘霄燕,王靖,楚建民,赵英杰,郭琦.异常电位对主动脉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的预测价值[J].中国循环杂志.2014

[9].刘霄燕,楚建民.异常电位在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中的机制及意义[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3

[10].刘霄燕,王靖,楚建民,赵英杰,郭琦.主动脉窦异常电位对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的预测意义[C].第15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2013

标签:;  ;  ;  ;  

室性心律异常论文-赵瑶玉,盛波,赵元刚,杨清喜,陈玉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