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图论文-于夏冰

孝经图论文-于夏冰

导读:本文包含了孝经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女孝经,仕女画,女性形象

孝经图论文文献综述

于夏冰[1](2019)在《《女孝经图》仕女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女孝经图》为规劝女性行为的文本插图,意在启发观者更好的社会行为,不断被宫廷画家制作。它虽以仕女画形式呈现,但其功能与一般仕女画不同,描绘处于不同阶级的仕女的道德规范,试图以画卷形式向女性宣传女诫教义。本文依据宋代社会主流文化对女性的塑造,以教导女性的图像史料为核心,融合风格分析与鉴定学方法,观察礼教语境下士大夫理想中的仕女形象。(本文来源于《流行色》期刊2019年08期)

段莹[2](2018)在《“董跋本”李公麟《孝经图》考辨——兼论《孝经图》的别本及相关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李公麟《孝经图》卷曾经董其昌收藏,董认为幅上所书经文为李公麟传世书法真迹,并题跋四段,刻入《戏鸿堂帖》。事实上,此卷与文献着录的《孝经图》真迹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别。经文书体与文献记载的李公麟书风并不一致,绘画风格与李公麟的传世作品也有显着差距,推测可能是来自某个以附益之法创作的粉本。在"董跋本"之外,还有传世《孝经图》数种,作者通过对比,梳理出诸本与"董跋本"之间的源流关系。(本文来源于《故宫博物院院刊》期刊2018年04期)

陈轶[3](2018)在《李公麟《孝经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公麟《孝经图》是根据儒家经典作品《孝经》所作的插图,是一部典型的规鉴类题材的绘画作品。孝经题材在画史上不如山水、花鸟题材流行,所以往往被研究者忽略。目前关于《孝经图》的研究较少,并且几乎都是作为历史研究或者文学作品研究的一个图版佐证,忽视对其本身的研究。因此,本文立足于《孝经图》作品本身,对其进行相关研究,希望借助图像资料呈现宋代规鉴画的真实样貌。《孝经图》的流行与它的教化功用是分不开的,北宋儒学复兴的思潮更是成为此类规鉴画快速发展的催化剂。李公麟《孝经图》主要是以教化民众为目的,是一幅带有一定功利性的作品。其主要内容展现的是一个等级制度分明的社会,这样的社会结构与儒家思想中所宣扬的伦理纲常相契合,这是规鉴画的本质特点之一。但是画家在完成规鉴功用的同时,将自己对艺术和生活的敏感性融入到画面之中,使其成为具有画家自身特色的艺术作品。本文在收集、整合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吸收前辈学者之研究成果,进而更深入地对李公麟《孝经图》进行探析。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以宋代历史背景为前,还原李公麟《孝经图》的意涵本身,以及对其功能意义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为本文的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图文关系,即画家是如何通过文字发掘特定的主题、形象和故事,实现文本到图像的转换;另一方面是对李公麟《孝经图》画面中具体事物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画中人物、山水和花鸟,以及李公麟在画面中所使用的艺术手法以及所呈现的艺术风格进行阐述;第叁部分是通过与同时代的规鉴题材的绘画作品进行横向比较,重点突出李公麟《孝经图》的独特意义;最后一部分则论述了李公麟《孝经图》中绘画、书法的艺术价值,以及他在《孝经图》中展现的艺术理念、艺术技巧对于后世的影响。宋代社会儒学复兴的思潮直接促进了李公麟《孝经图》的发展,使其得到广泛传播。同时李公麟以自己的方式对《孝经》文字内容进行图像化解释,从而成功实现了《孝经图》中的图文转换。另外整个绘画作品在发挥教化作用的同时,李公麟并未忽视其绘画的艺术价值,使其突破了当时的院体画体制,带有文人画的特征。(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05-01)

余蕾[4](2018)在《观念与图像:《孝经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孝经图》样式的形成展开论述,以现存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李公麟《孝经图》为研究对象,综合比照国内外学者对该本的研究现状,初步论证此本的真伪。本文的研究核心集中在《孝经》与《孝经图》的关联上。本文通过运用文献与图像,采用观念史与图像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孝”与《孝经》的观念形态与孝道图像之间的广泛联系,以便充分了解大都会本《孝经图》与李公麟《孝经图》在思想与图式上的关联。本文的论述将在以下四个问题展开:一、“孝”与《孝经》思想的源起与发展;二、孝道思想的图像式表达;叁、大都会本《孝经图》与李公麟《孝经图》的关联;四、《孝经图》的后世沿革。(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学院》期刊2018-04-01)

周跃兵[5](2015)在《《韩熙载夜宴图》与《女孝经图》关系考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女孝经图》与《韩熙载夜宴图》有诸多相似之处,导致众多学者将两图比较,从而推论《韩熙载夜宴图》为南宋时期的作品。然而,《女孝经图》中所反映的时代气息并非完全为南宋时期,更多的特征源自北宋,特别是发型和服饰均为北宋时期的特征。据此,《女孝经图》不但不能作为《韩熙载夜宴图》南宋时期的断代依据,反而证明了《韩熙载夜宴图》为北宋时期的作品。(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5年08期)

陈悦,徐建融[6](2015)在《孝经图:经典的图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孝经图是《孝经》的图解,附《孝经》而行,因此其一大艺术特色便是"左图右史"。作为对经典的阐释和图解,孝经图往往起到典范的作用。李公麟《孝经图》几乎被公认为年代最早的版本,其之后的孝经图大都是对其的"传移模写"。这也是孝经图的另一大艺术特色。(本文来源于《艺术探索》期刊2015年02期)

汤文思[7](2015)在《宋代《女孝经图》品鉴及创作方法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宋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典范,特殊的社会环境造就了特殊的审美语境。宋代《女孝经图》是根据描写女子孝道的《女孝经》文本绘制的插图性仕女画作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代表性,对于理解宋代审美语境下的特殊绘画有重要意义。历史上记载的《女孝经图》的版本很多,但现存的叁个版本均不完整,而且还出现了章节错乱的情况。作者在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时,尚未发现对《女孝经图》创作方法进行研究的相关文本。本文试图通过图文对比的方式对《女孝经图》进行品鉴和创作方法探微,探寻宋画不一样的审美语境并加以传承,以期对当下传统人物画创作有所助益。(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学院》期刊2015-04-01)

王兆宇[8](2014)在《李公麟《孝经图》与儒家伦理道德教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思想因其具有为政治以及社会整合服务的目的,其浓厚的伦理色彩体现在绘画形式中便是"成教化,助人伦"的绘画鉴戒功能论。为了有利于封建统治政权的稳固与思想的统一,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人物画作为形象的载体,承担了教化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的义务。(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上)》期刊2014年04期)

祁迪[9](2014)在《从〈孝经图〉看李公麟作品中的文人画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公麟作为“宋画第一人”,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开创了以“白描”作为独立表现形式的艺术手法,确立了白描的文人画格调,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公麟将宋以前白描的“雄壮磊落”、“精致微密”转向了“平淡冲和”、“率略简易”,将白描从院体的严谨工整转向了文人的潇洒和自由。这一转变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艺术手法的转变,更是审美趣味和风格境界的提升。本文从《孝经图》入手,来探析图中所反映的文人画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通过探析来加深对以李公麟为代表的北宋文人画早期阶段的状况的了解,为自己的实践寻找更有深度的理论支撑,同时也希望通过研究能在对传统的认识、继承和发扬方面起到更好的作用。当下社会正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希望通过对《孝经》和孝道思想的研究能够引起人们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文章通过收集、整合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图像分析法等方法对本课题进行研究。本文共分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意义、研究方法的介绍综述;第二部分是对《孝经》及《孝经图》产生的背景和孝子图像的演变进行梳理;第叁部分对《孝经图》所反映出的文人画特征作了重点分析;首先论证了李公麟作为士夫身份所具有的深厚学养,其次论述了其往往“簿着劝诫于其间”为了“吟咏性情”的创作目的,再是对作品风格中多以白描为主所体现的不施丹粉、平淡冲和的审美格调作了论述,最后对其“有艺有道”技艺高超的特点进行了论述;其文人画特征的形成原因离不开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北宋时期文人画的主要审美思想、以及当时士夫阶层的群体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第四部分对李公麟《孝经图》的文人画特征的形成原因作了分析;最后一个部分论述了李公麟文人画的艺术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而得出本课题的研究结论。(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4-03-28)

[10](2012)在《温润满幅古风来——《女孝经图》选赏》一文中研究指出《女孝经》,为唐朝侯莫陈邈(侯莫陈是复姓,邈是名)之妻郑氏所作。郑氏因侄女册封为永王妃,恐其不熟悉礼仪,故作此经计十八章献之,以告诫其为妇之道。全文仿《孝经》形制,以曹大家的名义,阐述孝道的意义和各种女性礼仪规范,是封建时代(本文来源于《老年教育(书画艺术)》期刊2012年06期)

孝经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李公麟《孝经图》卷曾经董其昌收藏,董认为幅上所书经文为李公麟传世书法真迹,并题跋四段,刻入《戏鸿堂帖》。事实上,此卷与文献着录的《孝经图》真迹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别。经文书体与文献记载的李公麟书风并不一致,绘画风格与李公麟的传世作品也有显着差距,推测可能是来自某个以附益之法创作的粉本。在"董跋本"之外,还有传世《孝经图》数种,作者通过对比,梳理出诸本与"董跋本"之间的源流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孝经图论文参考文献

[1].于夏冰.《女孝经图》仕女形象研究[J].流行色.2019

[2].段莹.“董跋本”李公麟《孝经图》考辨——兼论《孝经图》的别本及相关问题[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8

[3].陈轶.李公麟《孝经图》研究[D].江南大学.2018

[4].余蕾.观念与图像:《孝经图》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8

[5].周跃兵.《韩熙载夜宴图》与《女孝经图》关系考辨[J].美与时代(下).2015

[6].陈悦,徐建融.孝经图:经典的图解[J].艺术探索.2015

[7].汤文思.宋代《女孝经图》品鉴及创作方法探微[D].中国美术学院.2015

[8].王兆宇.李公麟《孝经图》与儒家伦理道德教化[J].美与时代(上).2014

[9].祁迪.从〈孝经图〉看李公麟作品中的文人画特征[D].浙江师范大学.2014

[10]..温润满幅古风来——《女孝经图》选赏[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2

标签:;  ;  ;  

孝经图论文-于夏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