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地修复论文-叶郁

栖息地修复论文-叶郁

导读:本文包含了栖息地修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景观设计师,栖息地修复,设计工作室,南澳大利亚州

栖息地修复论文文献综述

[1](2017)在《梅宁吉湖滨栖息地修复项目》一文中研究指出梅宁吉湖滨栖息地修复项目是政府资助的众多项目之一,旨在改善当地动植物栖息地环境,并为库隆、洛尔湖区及穆理河口区域创造更多的社会资产,增强社区意识。南澳大利亚州政府在2009年宣布开始此项目,当时正值旱季,特别是洛尔湖和艾伯特湖的水位已降至历史最低点,盐度数值表明当地原本脆弱的环境已经处于严重的危机当中。由于项目场地常年受西南风吹起的波浪影响,前滩遭受侵蚀。再加上场地的盐度较高及数年的干旱,湖边植被生存状态更是岌岌可危。(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7年36期)

[2](2017)在《大麻哈鱼资源保护及栖息地修复项目通过专家现场验收》一文中研究指出11月8日~10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农业部渔业物种资源保护项目"大麻哈鱼栖息地调查与标志放流效果评估"、中央级基本科研业务费院重点项目"大麻哈鱼等产沉性卵鱼类产卵场修复研究与示范"在黑龙江省呼玛县组织召开了专家现场验收会,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期刊2017年12期)

叶郁[3](2015)在《宁波大目湾景观水系栖息地修复的低技生态工法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技生态工法是基于物种保育、生物多样性而提出的施工技术,以保护和修复自然环境,维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宁波大目湾景观水系栖息地修复综合考量了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应用低技生态工法创建适合植物、动物、微生物生存与繁衍的栖息地,形成能量流动的动态平衡食物网,创造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环境,依靠自然的力量重建并恢复水生生态系统。(本文来源于《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期刊2015年Z1期)

刘佳妮[4](2015)在《基于鸟类栖息地修复的浙江省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水域与陆地相连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由水与陆地共同构成环境主导因素,是旅游游憩的优良场所。滨水区内水陆交错带所具有的丰富的生物资源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然而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城市滨水环境遭到破坏,水域污染、生态退化、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等问题日益加剧。滨水开放空间中的鸟类亦成为城市建设的受害者,面临栖息地减少的威胁。论文以鸟类栖息地修复为目的,深入研究了浙江省滨水鸟类生态习性,提出鸟类栖息地构建策略以及风景游赏设施的设计。论文主要研究成果:(1)深入研究浙江省滨水鸟类的生态习性,据此提出了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的构建原则,并从水域设计、生态驳岸设计和滨水植物群落设计叁个方面阐述鸟类栖息地的构建策略。(2)提出以减少鸟类栖息干扰和增强护鸟意识为目的的滨水建筑、观鸟设施、照明设施及一些其他风景游赏设施的设计。(3)在实践项目“湘湖二期湖堤湖岸景观绿化工程”中,从水深设计、岸线设计、生态岛屿设计、生态驳岸和植物群落设计中提出了适合鸟类栖息的做法。(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5-06-01)

宋超,章龙珍,赵峰,高宇[5](2013)在《“漂浮人工湿地”的构建及其对鱼类栖息地修复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针对目前河口区发生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滩涂围垦等,使鱼类栖息地衰退、鱼类产卵场破坏的问题,通过建立"水面植物浮床+水下产卵场"相结合的叁维立体式空间修复模式来构建"漂浮人工湿地",对鱼类产卵场进行修复,发挥鱼类产卵场和索饵场的替代功能。对修复水域与周边水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卵、仔鱼的种类及数量对比分析,修复水域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明显降低,其中重要环境指示种颤藻和颗粒直链藻的数量明显降低,表明该水域有机污染的降低和富营养化水体的改善;修复水域的枝角类、桡足类、端足类和多毛类、长尾类、短尾类等浮游幼体均明显高于未修复区,修复水域呈现出丰富和多样的浮游动物种群,有效诱导周边水域亲鱼的聚集,并为早期仔鱼提供了丰富的饵料资源。修复水域鱼卵仔鱼种类数量均明显高于未修复水域,其中修复水域分布的仔鱼主要有团头鲂、翘嘴鲌、寡鳞飘鱼和麦穗鱼等,通过"漂浮人工湿地"的构建为该水域5-8月份繁殖亲鱼的产卵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饵料资源,促进其在该水域的产卵,并保障仔鱼的早期摄食。"漂浮人工湿地"对修复水域生境的改善、亲鱼的诱导、饵料的供给、鱼卵的附着和仔鱼的隐蔽等方面均呈现出明显的功能优势,为鱼类提供了摄食、隐蔽和栖息的生态环境,展现出"漂浮人工湿地"对长江口鱼类栖息地明显的修复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3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11-10)

潘琤琤[6](2013)在《基于鱼类栖息地修复的浙江省城市湖泊公园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湖泊是城市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中生态环境最为脆弱、敏感的区域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飞速发展,城市湖泊水污染、水环境破坏、生态退化、水陆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等问题加剧。鱼类作为湖泊中最为常见的生物类群,经常成为城市湖泊公园建设的受害者,其栖息地未能充分受到人类的保护和重视。论文以浙江省为例,在深入研究浙江省湖泊鱼类生态习性的基础上,探讨出鱼类栖息地构建的策略;提出在最小干扰鱼类栖息地的情况下,满足人们娱乐及游赏等需求的风景游赏设施设计方法。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深入研究湖泊鱼类生态习性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栖息地的原则;从水域设计、生态驳岸设计、滨水植物群落设计、洄游廊道设计四方面探讨出鱼类栖息地构建的具体策略。(2)提出在“最小干扰”鱼类栖息的情况下,滨水建筑、滨水道路及其他风景游赏设施的设计方法。(3)将水深设计、岸线设计、生态岛屿设计、生态驳岸设计及植物景观设计等研究成果应用于杭州湘湖二期湖堤湖岸景观绿化工程项目实践中。(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3-06-01)

栖息地修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1月8日~10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农业部渔业物种资源保护项目"大麻哈鱼栖息地调查与标志放流效果评估"、中央级基本科研业务费院重点项目"大麻哈鱼等产沉性卵鱼类产卵场修复研究与示范"在黑龙江省呼玛县组织召开了专家现场验收会,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栖息地修复论文参考文献

[1]..梅宁吉湖滨栖息地修复项目[J].城市建筑.2017

[2]..大麻哈鱼资源保护及栖息地修复项目通过专家现场验收[J].中国水产.2017

[3].叶郁.宁波大目湾景观水系栖息地修复的低技生态工法研究与实践[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5

[4].刘佳妮.基于鸟类栖息地修复的浙江省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

[5].宋超,章龙珍,赵峰,高宇.“漂浮人工湿地”的构建及其对鱼类栖息地修复功能研究[C].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3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2013

[6].潘琤琤.基于鱼类栖息地修复的浙江省城市湖泊公园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

标签:;  ;  ;  ;  

栖息地修复论文-叶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