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乙肝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100例乙肝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林艺凤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361022

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乙肝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8例乙肝患者,给予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记录所有病例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根据病例采取应对措施。结果:100例患者均出现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并随着用药的继续,症状逐渐加重。结论:干扰素对乙肝治疗的应用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并可在体内积累,所以临床用药应加强用药监测,积极预防并对症处理。

关键词:干扰素;乙肝;不良反应;分析

乙型肝炎系乙型肝炎病毒(HBV)所感染的一种传染病,病毒的持续复制和免疫功能紊乱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抗病毒治疗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是乙肝治疗的关键。干扰素是机体细胞对病毒感染或各种生物诱生作用反应而产生并分泌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各种基因重组干扰素产品已广泛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及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但随着临床使用的增加,干扰素的不良反应也相对突出。对很多医生因重视不足,常延误治疗。其实,只要对这些不良反应有详尽的了解,并熟悉其临床应对措施,就会迎刃而解。目前干扰素仍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下面就我院2010年3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98例慢性乙肝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的过程谈些体会,望能给大家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10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收治的乙肝患者,其中男性64例,女性36例,年龄5—67岁,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确诊。

1.2治疗方法

100例患者均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500Iu/支肌肉注射,500Iu/天,连用7天后改为3次/周,连用48周以上。

2不良反应及防治

2.1流感样症状

100例中有96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占97.9%,高热时可伴有寒战。发热时常伴有头痛、肌痛、关节痛、乏力等,称为感冒样综合征。体温37.8~40℃,以首次用药后最为明显。大多数在注射4-6h后出现发热症状,发热时间最长可达5h。如将患者的首次注射安排在下午,则晚上发烧后用药正好休息。体温若不超过39℃,一般不予特殊处理。超过39℃,首先予以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通过传导散热而降温;另外以50%酒精擦浴,擦浴部位在四肢大动脉处降温效果较好。干扰素是一种内源性致热源,注射后出现发热是正常反应,医护人员应预先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让其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消除紧张、焦虑情绪,降温时还应补充足够的液体,以免体液流失。部分高热患者或关节、肌肉酸痛明显者可予以复方阿司匹林片、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以缓解症状。

2.2血细胞减少

干扰素能可逆性地阻断白细胞从骨髓释放,长期应用可导致血色素性贫血,引起免疫介导的溶血性贫血和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本文100例患者几乎全部在治疗后1—8周,血红蛋白,红细胞数,血小板计数均下降(37—105×109/L),白细胞下降明显,最低达1.1×109/L。用药前偏低者血细胞下降最为明显。患者血红蛋白降低至100g/L以下而需减少IFN用量,降至80g/L以下时,需提前停药。减量或停药后,血红蛋白水平可迅速恢复正常。可将血细胞减少分为四种情况分别对待:①多数可自行回升至正常,或可给予利血生片,维生素B4,氨肽素片等药物以帮助其快速恢复治疗前水平。②但有少数患者下降幅度大,需暂时停药后,使用重组人白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才可恢复正常。③极个别病例停药后仍持续不升,同时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需停止用药。④还有些病例用药后可出现血清肌肝酸,LDH和碱性磷酸酶增高,因此,护理时应及时采血进行实验室检测以配合临床用药。血象下降时,在饮食上指导患者要加强营养,多食红枣、阿胶等补血食物。另外,由于机体白细胞下降应注意预防感染,防止受凉感冒,注意饮食卫生,做好口腔护理,刷牙动作要轻,减少感染及出血的危险,保持个人卫生,每天用空气清洁器消毒房间4h。

中性粒细胞减少在干扰素的治疗应用中较为常见,鉴于此,治疗期间应根据中性粒细胞下降趋势,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当中性粒细胞减少到0.75×109/L时,应及时减量,减少到0.5×l09/L以下时,应立即停药。接受IFN治疗后,患者血小板计数可减少10%—50%,血小板计数降至低于5×1010/L时,应减量应用,低于3×1010/L时应停药。

2.3神经精神系统症状

100例中发生精神抑郁、失眠3例,占3.1%,,主要表现为失眠、焦虑、情绪低落。轻度的神经精神系统症状,无需停药。对抑郁患者,建议采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治疗。

2.4消化系统症状

主要表现为腹胀,食欲不振、腹泻,恶心、干呕、黄疸、肝区不适及肝功能异常。本文98例患者中有21例不同程度的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占21.7%。对于腹胀,食欲不振、腹泻,恶心、干呕的患者给予胃复安,健胃消食片等药物后均可好转。个别患者出现黄疸、肝区不适及肝功能异常者,则应立即停药,同时加强护肝治疗,可予以甘草酸二胺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治疗。饮食宜低脂低盐,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含适量蛋白质、糖及足够热量,使机体保持营养平衡。

2.5内分泌系统表现

干扰素可使体内11-羟皮质类固醇增加,雌激素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出现糖尿,偶见高血钾、低血钙等症,还能提高血浆甘油三酯含量。

本文100例中发生脱发为33例,占33.96%,采用口服天麻苔乌片,维生素E等治疗。血糖升高2例(占1.88%),分别给予控制糖摄入量和皮下注射胰岛素后,使治疗顺利进行。

2.6其他对于治疗过程中发生心律失常患者,可在心电监测,对症处理下继续治疗,严重时应停药。皮肤荨麻疹患者,症状为皮肤轻度红肿,瘙痒。一般停用感染素后症状可自行缓解,如果损伤严重,则应及时请相关专科大夫会诊,协助诊治。(如表1)

100例患者使用干扰素后所出现的副作用比例

3讨论

α类干扰素是机体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是机体受到病毒感染时,免疫细胞通过抗病毒应答反应而产生的一组结构类似、功能接近的低分子糖蛋白,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在抗病毒药物中属于一线治疗药物,但是α类干扰素在临床上对乙肝病毒的使用过程中很难避免副作用的出现。

在本研究中。100例患者均出现不良反应或不良感觉,不良反应率高达100%,可见不良反应影响之大。由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肝炎的疗程确定,不易引起病毒变异耐药,显效后疗效持久,所以仍是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随着基因工程充足制剂研制成功,国内大规模生产,药价反复下调,以及被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调节免疫功能药乙类)中,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正确使用干扰素,了解它可能潜在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和处置原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1)严格用药指征;(2)详细告知患者可能的不良反应;(3)积极对症治疗;(4)配合心理治疗。

其实,只要对这些不良反应有详尽的了解,并熟悉其临床应对措施,就不会被视其为畏途。为了临床安全而有效地治疗,临床医师应熟悉其相关的不良反应。尽管这些不良反应大部分是可逆性的,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但也有某些严重不良反应可危害机体,引起组织器官严重损伤。定期检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及甲状腺功能,以便早期发现不良反应,技术停药和对症处理,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广大乙肝患者的治疗获得更多安全有效的保障。

标签:;  ;  ;  

100例乙肝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