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新机制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田冰[1](2020)在《深化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立健康和谐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采取先试点后分类推进的办法,先在地方进行改革探索,后在国有企业全面推开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继而扩大到其他各类所有制企业和城镇灵活就业人员。根据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筹互济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安排,2014年10月,中央机关事业单位开始全面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时至今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已经实施了6个年头,改革过程十分艰辛,但
秦运辉[2](2019)在《桂林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现实难题及其突破》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从2001年开始,已经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年人口比例逐年攀升,养老金在保障我国老年人晚年生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由于历史原因,产生了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两套不一样的养老保险制度,前者的养老金与自身缴费情况密切挂钩,后者无需自身缴费,但前者的养老金水平却比后者低,这就形成了我国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维护社会公平,势在必行。在2015年1月,国务院正式发布文件,决定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时间节点从2014年10月开始。桂林市遵照上级指示精神,桂林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迅速开启,改革推进至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涉及改革的单位和人员基本参保到位;其次,参保人员历史缴费数据完成清算;最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实现社会化发放。但是改革也面临着很多现实难题:第一,部分单位和人员尚未纳入改革,主要体现在部分事业单位还没有明确单位类型;第二,不同群体间养老金替代率差距持续拉大,主要体现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后的养老金比企业职工养老金依旧高出不少;第三,改革的成本让财政压力增大,主要体现在财政要支持新建职业年金账户,以及补贴改革后“中人”养老金的差额部分;第四,改革的配套政策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政策的统筹层次不高,配套政策的制定较慢;第五,经办机构服务能力遇瓶颈,主要体现在政策的解读能力有待加强、经办效率有待提高以及经办模式有待改变。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相较我国而言,大部分在推出制度、改革制度、完善制度的时间上,要早于我国,为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提供了一些可取的经验。本文选择了美国、德国、新加坡和日本作为借鉴对象,通过对他们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发展、改革逐一介绍,总结出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的成效:一是与国民养老保险制度统一之后,一方面解决了社会公平问题,给社会稳定制造了良好氛围;另一方面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搭建了一座桥梁,打破了无形的制度壁垒。二是公职人员参与缴纳养老保险费,一方面政府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财政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公职人员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三是完全积累制和部分积累制相比现收现付制,能更好的发挥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应对长远的养老金支付压力,起到良性发展的作用。也从各国改革的成效中获得了对我国改革的一些启示:第一,制度统一,发展多支柱;第二,基金增值,缓解财政压力;第三,延迟退休,应对老龄化。因此,笔者在借鉴国外可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改革方针和桂林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以期突破桂林市当前面临的现实难题:一是要加快事业单位改革,促进改革全覆盖;二是要缩小养老金差距,推动制度全面融合;三是要未雨绸缪,降低财政负担;四是要完善配套措施,提高制度可持续性;五是要加强经办机构能力建设,提升现代化水平。
牛蓉琴[3](2019)在《云南文化产业政策的演进及路径依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业政策是政府针对特定产业制定的政策,是促进经济的科学增长与发展,维护市场机制与资源的有效配置。在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中,产业政策发挥了巨大的导向、引领和助推效应的重要作用。同样,文化产业政策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最为密集的地区,民族文化资源富集,为云南文化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石。立足在地性资源,制定了富有创新的民族文化产业政策,推动了“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云南现象”。先后出台了《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纲要》《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十五”规划》等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政策文件,引导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2010年,按照云南地方标准统计,云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33亿元,占GDP 比重达6.1%,成为全国6大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的地区之一。但是,在2012年,国家为了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颁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同年,云南按照国家统计标准核算,文化产业增加值在统计意义上出现断崖式下滑,从635.08亿元下降为380.3亿元,占GDP的比重也由6.5%降为3.7%,失去了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地位。在国家自上而下的“竖井式管理”中,文化产业政策指向:放弃“地方标准”的特色产业,转向以国家政策“对标”的业态。以“金、木、土、石、布”为主要业态成为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诗与远方”的多头管理制约了资源的配置,“旅游+”成为云南各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惟一路径等现象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新时期,探索云南文化产业政策演进变化规律,以及转型升级中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推动云南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以政策为主线,全面系统梳理云南文化产业政策的演进历程,分别从“文化价值认识”到“市场主体培育”的政策演进阶段(1995—2005年),从“特色发展”到“产业体系”的政策演进阶段(2006—2012年),从“对标发展”到“二次创业”的政策演进阶段(2012年一至今)三个阶段进行深入分析。从演进历程分析得出云南文化产业政策存在着路径依赖问题,分别是对“统计指标”“竖井管理”“外部市场”等方面的路径依赖。本文从学理的角度提出新时期云南文化产业政策调整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建立:多元效率评价机制,大部制管理体制,内部文化消费政策,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机制。加快云南文化产业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向前发展。
聂俊[4](2018)在《湖北省农村新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农村教育是关键。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发展农村教育,第一要务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稳定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从2012年起,湖北省对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新进教师,实行统招统派、经费省级负担、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农村学校使用的补充新机制。该政策实施6年来,对解决湖北农村教师力量短缺、提高农村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作为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新机制政策在取得显着成效的同时,新机制教师队伍建设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随着新机制政策的深入推进,地方政府将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的权责逐步转嫁给省级,省级财政负担日益加大。基于此,2015年9月,湖北省提出今后农村新机制教师按“缺一补一”原则,由省级招聘、省级承担经费,全省稳定3万名左右的总规模。可以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新机制政策未能一以贯之,偏离了最初的设想。这种政策的异化也给新机制教师队伍建设带来新的问题。因此,对当前新机制教师队伍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加强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乃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教育扶贫、实现教育现代化意义重大。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梳理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提出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概述了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章,对本文的相关概念内涵和研究依据的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三章,先简述了湖北省农村新机制政策和新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情况,随后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新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数据分析。第四章,阐述了湖北省新机制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第五章,从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加快新机制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畅通新机制教师发展渠道以及加大对生活的关心关爱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本文最大的创新之处是从研究视角上区别于目前从教育学角度出发研究新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的文献。本文结合公共管理学相关理论提出了省级全面统筹湖北省农村新机制教师队伍建设乃至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财政支出的理论依据,为加强新机制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对策。
邱嘉旋,刘晓君,毛宗福[5](2017)在《论取消大型公立医院事业单位编制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文中指出公立医院事业单位编制制度作为一种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是计划经济旧体制人事管理制度的代表,严重影响了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制度下卫生事业的发展,阻碍了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执行与推进。取消公立医院事业单位编制制度符合我国现阶段公立医院改革的需要,有利于促进我国公立医院职工人员薪酬分配的合理化、科学化与公平化,有利于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与人力资源的合理再配置,有利于促进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保障人民的健康、增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实施包括新医改在内的相关医改方案、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执行与基本实现、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全国部分公立医院综合配套改革城市的试点等改革措施使得取消公立医院事业单位编制制度具备了较强的可行性。本文从公立医院事业单位编制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了当前取消公立医院事业单位编制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旨在促进公立医院编制制度改革。
孙胜梅,傅思聪[6](2016)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须破冰前行》文中认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采取自上而下、全国同步推进的技术模式,既彰显了国家强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心,又可避免先行地区和后行地区的相互攀比和掣肘,减轻改革阻力养老金"双轨制"一直广受社会诟病,是社会热议的焦点。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工作制度改革的决定》的发布,标志着我国
黄绪全[7](2016)在《关于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考》文中认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中央和自治区今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近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5]53号),对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改革工作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对此,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的统一决
连明伟[8](2016)在《基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分析》文中认为全国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分析了当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面临着事业单位分类尚未完成、离退休群体的划分、职业年金发放等问题与困难,提出加快经济发展、多管齐下等解决问题的建议。
朱忠梁,韩春利,王秋华[9](2015)在《体育公共服务购买实践中的问题探索》文中提出阐述了体育公共服务购买过程中作为购买者的政府和作为生产者的社会组织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政府角度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系列建议:加强制度化保障机制,合理选择购买方式,完善监督治理,推动联动改革等,以追求体育公共服务购买的成本投入的最低化、产出的最大化,全面提升体育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周瑾[10](2015)在《山西省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设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每个公民的美好愿景,也是关乎国家祥和安定的关键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问题逐渐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目前,城镇企业职工已经建立了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而事业单位基本养老和职业年金制度的改革也已经成为顶层设计中重点考虑项目。尤其是2008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出台之后,近几年五个试点省市进展一直非常缓慢,没有实质内容。如何解决改革中所遇到的难点,切实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是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现实问题。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需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单位缴纳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这意味着养老金双轨制在制度上被终结,职业年金制度的建设也提上议程。本文结合我国事业单位的实施现状,通过借鉴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改革的成功经验,并且结合山西省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分析,针对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本文大致从七个方面来进行论述。第一,针对国内外现今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简要分析和比较;第二,简单地对于职业年金制度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主要包括公平正义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以及多支柱养老保险理论;第三,对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建设的动因分析包括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阶段分析,同时对山西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做出了总结;第四,针对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建立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做出分析;第五,是职业年金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第六,依据现实情况对山西省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建立进行了初步的制度设计;第七,通过对以上各部分的总结对未来做出展望。
二、建立新机制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立新机制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深化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
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
(一)有利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
(二)有利于深化机关事业单位改革 |
(三)有利于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 |
(四)有利于全面体现工作人员的劳动贡献 |
三、深化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
(一)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
(二)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同步建立、同步实施 |
(三)养老金待遇实现社会化发放 |
(四)坚持分类执行的原则 |
(2)桂林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现实难题及其突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 |
1.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 |
2.养老金“双轨制”持续发酵 |
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势在必行 |
(二)选题的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历史分析法 |
3.比较分析法 |
4.实证分析法 |
(五)创新点 |
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必要性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机关事业单位的概念 |
2.养老保险制度的概念及其功能和作用 |
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概念 |
(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理论依据 |
1.公平理论 |
2.国家干预理论 |
(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现实必要性 |
1.破除“双轨制”带来的社会问题的迫切需要 |
2.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客观需要 |
3.实现养老金社会化统筹发放的现实需要 |
(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意义 |
1.有利于突破我国改革的深水区 |
2.有利于全面体现公职人员的劳动贡献 |
3.有利于实现制度的全覆盖 |
三、桂林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现状分析 |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 |
(二)桂林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推进的基本情况 |
1.改革的依据 |
2.改革的原则 |
3.改革的过程和方法 |
(三)桂林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初步成效 |
1.涉及改革的单位和人员基本完成清算 |
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基金收入和支出走上正轨 |
3.改革的初步成效 |
(四)桂林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现实难题 |
1.改革尚未100%覆盖 |
2.改革后待遇不公平依旧存在 |
3.改革的成本压力增大 |
4.改革的配套政策不完善 |
5.改革的经办能力遇瓶颈 |
(五)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单位分类改革与养老保险改革出现脱节 |
2.“双轨制”整合不够彻底 |
3.历史数据需要一次性补完 |
4.各部门协调不够高效 |
5.人才队伍和系统建设受到制约 |
四、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改革的经验及其启示 |
(一)美国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
1.美国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早期形态 |
2.美国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
(二)德国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
1.德国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早期形态 |
2.德国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
(三)新加坡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
1.新加坡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早期形态 |
2.新加坡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
(四)日本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
1.日本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早期形态 |
2.日本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
(五)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改革的经验及其启示 |
1.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改革的经验 |
2.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改革的启示 |
五、桂林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面临的现实难题对策建议 |
(一)加快事业单位改革,促进改革全面覆盖 |
1.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政事分开” |
2.进一步精简事业单位数量 |
3.彻底落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
(二)缩小养老金差距,推动制度全面融合 |
1.养老金的调整幅度要与时俱进 |
2.增加企业职工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 |
3.鼓励单位参加企业年金 |
(三)未雨绸缪,降低财政负担 |
1.基金的保值增值 |
2.职业年金单位部分实账征收 |
3.做好基金收支中期测算 |
(四)完善配套政策,提高制度可持续性 |
1.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
2.推行延迟退休政策 |
3.制定检查监督机制 |
(五)加强经办机构能力建设,提升现代化水平 |
1.提升服务意识 |
2.提升业务水平 |
3.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
六、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云南文化产业政策的演进及路径依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相互关系 |
(一) 主导和引导的关系 |
(二)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三) 创新与发展的关系 |
二、云南文化产业政策的演进 |
(一) 从“文化价值认识”到“市场主体培育”的政策演进阶段(1995-2005年) |
(二) 从“特色发展”到“产业体系”的政策演进阶段(2006-2012年) |
(三) 从“对标发展”到“二次创业”的政策演进阶段(2012年-至今) |
三、云南文化产业政策演进中存在的问题 |
(一) 对“统计指标”的路径依赖 |
(二) 对“竖井管理”的路径依赖 |
(三) 对“外部市场”的路径依赖 |
四、新时期云南文化产业政策调整的方向 |
(一) 多元效率评价机制建设 |
(二) 大部制管理体制建设 |
(三) 内部文化消费政策建设 |
(四)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机制政策 |
五、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湖北省农村新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二) 文献综述 |
1. 针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 |
2. 针对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新机制政策研究 |
3. 对当前研究的述评 |
(三)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思路 |
4. 研究方法 |
(四)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1. 本文的创新点 |
2. 本文的不足 |
二、湖北省农村新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理论基础 |
(一) 相关概念的涵义 |
1. 农村的界定 |
2. 新机制教师的概念 |
3. 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 |
(二) 湖北省农村新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理论 |
1. 外部效应理论 |
2. 公共产品理论 |
3. 财政分权理论 |
三、湖北省农村新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
(一)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补充新机制政策简述 |
1.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新机制政策的主要内容 |
2.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新机制的完善内容 |
(二) 湖北省农村新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情况 |
1. 新机制教师招聘数量情况 |
2. 新机制教师区域分布情况 |
3. 新机制教师任教学科设置情况 |
4. 新机制教师队伍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
(三) 湖北省农村新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
1. 湖北省农村新机制教师队伍建设调查问卷构思 |
2. 湖北省农村新机制教师队伍建设调查问卷结果统计整理 |
四、湖北省农村新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的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一) 湖北省农村新机制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
1. 教学任务繁重 |
2. 工资收入过低 |
3. 福利保障困难 |
4. 发展渠道不畅 |
5. 离岗意愿强烈 |
(二) 农村新机制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严重滞后 |
2.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新机制政策未能一以贯之 |
3. 地方政府财政保障能力不足 |
4. 新机制教师流动机制一片空白 |
五、湖北省农村新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
(一) 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 |
1. 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编制工作 |
2. 建立合理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补偿机制 |
(二) 加快湖北省农村新机制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 |
1. 拓宽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新机制的覆盖范围 |
2. 建立省级全面负担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薪酬制度 |
3.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机制改革 |
(三) 畅通新机制教师发展渠道 |
1. 健全新机制教师培训体系 |
2. 促进新机制教师专业发展 |
3. 加强新机制教师职业文化建设 |
(四) 加大对新机制教师生活的关心关爱 |
1. 关心单身新机制教师婚恋问题 |
2. 合理安排新机制教师教学任务 |
3. 改善新机制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论取消大型公立医院事业单位编制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立医院事业单位编制制度的历史沿革 |
二、取消大型公立医院事业单位编制制度的必要性 |
(一) 促进大型公立医院发展的需要 |
(二) 促进公立医院人才合理流动的需要 |
(三) 规范人事薪酬, 促进合理分配的需要 |
(四) 促进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公平竞争的需要 |
三、取消大型公立医院事业单位编制的可行性 |
(一)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文件提供了政策支持 |
(二) 政策相关试点城市医改方案提供了经验借鉴 |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办医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大环境 |
四、取消大型公立医院事业单位编制制度的建议 |
(一) 制定和颁发新的公立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或指导意见 |
(二) 增加公立医院取消事业单位编制制度改革试点城市或医院数量 |
(三) 制定具体的改革过渡措施 |
(四) 加大对社会办医的支持力度 |
(7)关于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充分认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 一) 我国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已不适应时代发展。 |
( 二)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及相关政策。 |
二、准确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和基本要求 |
( 一) 准确把握改革的目标任务。 |
( 二) 准确把握改革的基本原则。 |
( 三) 准确把握改革的基本思路及主要内容。 |
三、广西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进展情况 |
( 一) 改革工作进展情况。 |
( 二) 改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
四、精心组织,扎实有序推进改革工作 |
( 一) 加强组织领导。 |
( 二) 加快制定各项改革配套制度。 |
( 三)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及规范编制管理。 |
( 四) 确保资金到位。 |
( 五) 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
(8)基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背景 |
2当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
2.1 事业单位的分类及界定工作尚未完成 |
2.1.1 事业单位的定义 |
2.1.2 事业单位分类的界定 |
2.1.3 我国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数量 |
2.2享受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的分类及界定工作的复杂性 |
2.2.1 改革前已离退休人员 |
2.2.2 改革后参加工作的人员 |
2.2.3 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 |
2.3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退休人员的管理及关怀问题 |
2.4 职业年金的缴纳及发放问题 |
3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保障 |
3.1 政府保障 |
3.2 事业单位主体保障 |
3.3 事业单位人员的主动积极参与 |
4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
4.1 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
4.2 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
4.3 处理好大局与细节的关系 |
5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路 |
6结束语 |
(9)体育公共服务购买实践中的问题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参与主体和相关的供给模式 |
2 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发挥的主要作用 |
2.1 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 |
2.2 解决政府失灵问题,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
3 体育公共服务购买实践中存在的购买缺陷 |
3.1 缺乏制度化的保障机制,采购机制尚未建立 |
3.2 政府合同管理能力薄弱 |
3.3 政府角色、职责的缺陷 |
4 体育公共服务购买实践中存在的供给缺陷 |
4.1 供给市场的缺失 |
4.2 专业化能力薄弱导致竞争性不足 |
4.3“卖方主义”严重,缺乏独立性 |
5 对策建议 |
5.1 加强制度化保障机制 |
5.2 提高购买决策水平,合理选择购买方式 |
5.3 明确政府的角色、职能,引导体育社会组织良性发展 |
5.4 加强绩效的评估、信息公开,完善监督、治理的措施 |
5.5 加快相应事业单位的改革,推进购买服务与事业单位联动改革 |
(10)山西省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设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职业年金制度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事业单位 |
2.1.2 补充养老保险 |
2.1.3 职业年金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公平正义理论 |
2.2.2 福利经济学理论 |
2.2.3 多支柱养老保险理论 |
2.3 小结 |
第3章 山西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 |
3.1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
3.1.1 初始阶段(1949 年一 1966 年) |
3.1.2 停滞阶段(1967 年一 1977 年) |
3.1.3 完善恢复阶段(1978 年一 1992 年) |
3.1.4 改革试点阶段(1993 年—2005 年) |
3.1.5 深化改革阶段(2005 年一 2014 年 9 月) |
3.1.6 “双轨”并行阶段(2014 年 10 月至今) |
3.2 山西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
3.2.1 山西省事业单位人员从业及参保情况 |
3.2.2 山西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情况分析 |
3.3 小结 |
第4章 山西省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建立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 |
4.1 职业年金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1.1 概念普及范围小,准确认识尚不足 |
4.1.2 工资上涨压力大,收入水平难维持 |
4.1.3 基金管理难度高,管理水平待提升 |
4.1.4 制度执行力度低,社会监督需加强 |
4.2 事业单位建立职业年金的制约因素 |
4.2.1 财政支持不足 |
4.2.2 政策、法律支持不足 |
4.2.3 绩效工资带来的不确定性 |
4.3 小结 |
第5章 职业年金制度的国际经验借鉴 |
5.1 美国公职人员补充养老保障制度 |
5.1.1 联邦政府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
5.1.2 州、地方政府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
5.2 德国公职人员补充养老保障制度 |
5.2.1 德国公职人员养老保障制度的运行 |
5.2.2 德国公职人员养老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
5.3 日本公职人员补充养老保障制度 |
5.3.1 国民年金制度 |
5.3.2 互助年金制度 |
5.3.3 退休津贴制度 |
5.4 新加坡公务员补充养老保障制度 |
5.4.1 退休金制度 |
5.4.2 中央公积金制度 |
5.5 国外公职人员补充养老保障制度的经验借鉴 |
5.5.1 建立完备的法律制度 |
5.5.2 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 |
5.5.3 体现职业差异性的同时兼顾公平 |
5.5.4 强化自我保障意识,加强投入与收益的联系 |
5.5.5 完善公职人员养老保障制度的监督管理体系 |
5.6 小结 |
第6章 山西省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设计 |
6.1 需要把握的重大理论问题 |
6.1.1 正确把握和妥善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
6.1.2 正确把握和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6.1.3 正确把握和妥善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
6.1.4 正确把握和妥善处理需求与资源的关系 |
6.1.5 正确把握和妥善处理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 |
6.1.6 正确把握和妥善处理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
6.2 覆盖范围 |
6.3 制度框架及内容设计 |
6.3.1 筹资方式 |
6.3.2 给付模式 |
6.3.3 基于筹资与给付模式的替代率水平 |
6.3.4 税收政策 |
6.3.5 投资运营和监管 |
6.4 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四、建立新机制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化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考[J]. 田冰.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20(03)
- [2]桂林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现实难题及其突破[D]. 秦运辉.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9)
- [3]云南文化产业政策的演进及路径依赖研究[D]. 牛蓉琴. 云南大学, 2019(03)
- [4]湖北省农村新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 聂俊.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5]论取消大型公立医院事业单位编制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 邱嘉旋,刘晓君,毛宗福. 企业经济, 2017(06)
- [6]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须破冰前行[J]. 孙胜梅,傅思聪. 浙江经济, 2016(10)
- [7]关于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考[J]. 黄绪全. 经济研究参考, 2016(05)
- [8]基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分析[J]. 连明伟. 未来与发展, 2016(01)
- [9]体育公共服务购买实践中的问题探索[J]. 朱忠梁,韩春利,王秋华.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10]山西省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设计问题研究[D]. 周瑾. 山西财经大学, 2015(10)
标签:养老保险论文; 公职人员论文;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论文;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论文; 补充养老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