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藏意义论文-白森

成藏意义论文-白森

导读:本文包含了成藏意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页岩气,储集,成藏

成藏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白森[1](2019)在《页岩气储集特征及成藏意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页岩气是目前非常规能源开发的热点,本文主要是对页岩气的储集特征和成藏情况展开讨论,为页岩气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赵子龙,赵靖舟,任海姣,李军,吴伟涛[2](2018)在《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中组合裂缝特征及其成藏意义(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发现了一批大型油气田,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中组合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裂缝、裂缝-孔隙、孔隙和裂缝-孔洞型储层,输导体系由断层、裂缝、溶蚀孔洞和晶间溶孔构成。然而有关奥陶系中组合裂缝特征、裂缝的形成机制、古压力演化及其成藏意义的报道很少。基于钻井岩心观察、镜下微观分析、流体包裹体系统表征、生烃增压数值模拟等研究结果,结合天然气成藏地质背景,厘定了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中组合裂缝特征、形成机制及其成藏意义。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中组合碳酸盐岩裂缝主要可分为近垂直缝、斜交缝和水平缝3种类型。基于裂缝类型特征和发育的主控因素,裂缝的成因机制归类为构造-成岩机制和复合成因机制。这些裂缝的形成期次主要有2期:第一期为中-晚侏罗世,第二期为早白垩世,且在早白垩世时期大量发育的裂缝成为研究区奥陶系中组合天然气运聚成藏的优势通道和良好储集空间。重点探讨了超压成藏演化所反映裂缝的形成和天然气运聚成藏过程,明确了多期次构造运动迭合和天然气超压-强超压运移充注构筑的裂缝网络体系与奥陶系中组合优势输导能力和良好储集性能的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机制与模式,为下一步有利勘探靶区评价及开发部署提供理论指导和地质依据。(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8年11期)

张藜,刘艺萌,张新涛,杨海风,郭涛[3](2018)在《渤海海域深部热流体存在证据及其对天然气成藏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深部热流体被越来越多证实参与油气成藏的全过程。本文通过岩心、岩石学、流体包裹体、有机地球化学等资料,系统探讨了研究区深部热流体活动的详细证据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意义。古近系储层流体包裹体测温见异常高温包裹体;天然气藏中发现CO2为火山幔源无机成因气;方解石脉体氧同位素测试值远高于围岩,受高温热液影响;沉积物中发现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Co/Ni比值大于1,为热液成因;最大热解温度Tmax无异常变化,游离烃(S1)和热解烃(S2)出现异常高,可能与幔源流体萃取和加氢作用有关。热流体对该区天然气成藏包括烃类运聚和储层改造两方面。除了携带幔源CO2气体外,还萃取石炭-二迭煤系地层中少量的烃类气,与古近系油型烃类气混合成藏。对储层物性改造既有积极建设作用,又有热液方解石充填的破坏作用。(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01地质勘探)》期刊2018-11-14)

马德波,汪泽成,段书府,高建荣,江青春[4](2018)在《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走滑断层构造特征与天然气成藏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四川盆地中部高石梯—磨溪地区连片叁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利用断层构造解析方法,分析研究区走滑断层的构造特征与形成演化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意义。结果表明:(1)研究区古生界发育张扭性走滑断层,剖面上发育高陡直立、花状构造、"Y"字形与反"Y"字形3种构造样式。平面上寒武系发育近东西向、北西向、北东向3组断层,呈线状延伸,整条断层由多条呈斜列状展布的次级断层组成;二迭系以近东西、北西向断层为主,分布在研究区中东部,且具有北多南少的特点。(2)近东西向、北西向断层为右行走滑断层,北东向断层为左行走滑断层。近东西向断层的走滑作用强,最大水平位移量约550 m,北东向断层的走滑作用弱。寒武系断层的活动强度强于二迭系断层。(3)走滑断层经历早加里东期、晚海西期2期活动,为2期地裂背景下先存构造薄弱带受到斜向拉张所致,主干断层具有一定的继承性。(4)走滑断层及周围裂缝提升了寒武系龙王庙组储集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控制着二迭系栖霞组—茅口组岩溶储集层的分布,形成了该区多层系含气的局面。(本文来源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期刊2018年05期)

范柏江,师良[5](2018)在《冀东探区沙叁段来源油气的成藏特征及勘探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冀东探区沙叁段源岩的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适中,属于极好的生油岩。油源对比表明,沙叁段源岩对古生界、中生界及新生界圈闭提供了油源。基于研究区的断层分布、圈闭与储层的发育条件以及油气的成藏过程分析,可以发现,一方面,在区域不整合的有效疏导下,沙叁段源岩生成的油气为区域不整合控制下的地层岩性等非构造圈闭提供了充足的油气来源;另一方面,在深大断裂的沟通下,沙叁段源岩通过油源断裂将油气疏导至新生界浅层,并在断层圈闭及受断层控制的背斜圈闭等构造圈闭中形油气藏。由于构造圈闭及地层岩性圈闭发育条件好,沙叁段油源供给充足,这对于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形成比较有利。研究区的滩海地区还处于油气勘探的早中期,充分认识和挖掘沙叁段来源油气的分布,有可能会有效促进滩海地区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尹川,王涛,李春鹏,杨松岭,刘志国[6](2018)在《碟状侵入岩地震识别特征与形成机制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碟状侵入岩作为一种沉积盆地中火成岩侵入作用的产物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前人对碟状侵入岩的侵入机制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对其在油气成藏意义方面的研究也相对较少。在前人大量野外露头观察和实验室模拟研究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地区多个海上沉积盆地的大量碟状侵入岩实例,以二维、叁维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总结出碟状侵入岩的地震响应特征和识别方法。从构造样式和形成机制的角度对研究区碟状侵入岩的侵入样式进行了归纳,总结出常见的5种典型碟状侵入岩样式。最后,从烃源热演化、储层物性、构造圈闭、油气运移等4个方面进一步探讨了碟状侵入岩对油气成藏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8年05期)

李威,窦立荣,张光亚,程顶胜,文志刚[7](2018)在《苏丹Muglad盆地Fula坳陷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藏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Fula坳陷位于Muglad盆地东北部,面积约5 000km2,FN油田是该坳陷最大的亿吨级油田。油气储层主要为白垩系Abu Gabra、Bentiu和Aradeiba组。应用油藏地球化学的方法对FN油田的成藏期次进行了探讨。FN油田Abu Gabra、Bentiu和Aradeiba组原油特征相似,来源于同一套烃源岩,原油既表现出正构烷烃、藿烷、甾烷系列分布完整等正常油特征,又表现出色谱基线抬升、高峰度UCM、25-降藿烷出现等生物降解油特征,这些特征表明FN油田经历了至少两期成藏过程,早期充注的原油遭受生物降解后又接受后期成熟度较高的原油充注。根据构造演化、埋藏史和生排烃史可以研究生烃期次及油气成藏特征。Abu Gabra组烃源岩发生了两次生烃作用,第一次生烃作用发生在晚白垩世,Ro达到0.6%以上,进入生排烃作用阶段,晚白垩世末构造抬升作用使这次生烃产物遭受较为严重的生物降解;第二次生烃作用发生在古近纪,Abu Gabra组烃源岩进入生油高峰阶段,是本区最重要的一次生油作用和成藏过程,与该次成藏事件相关的构造圈闭是Fula坳陷油气勘探的重点。(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18年02期)

鄢伟,张光学,张莉,夏斌,杨振[8](2018)在《南海南部陆缘地质流体类型及其油气成藏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海南部陆缘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为了解南海南部陆缘流体活动系统以及与油气藏之间的关系,以高精度2D地震资料为基础,对南海南部陆缘流体活动系统的类型、地震反射特征、以及对油气成藏的意义开展了研究。在南海南部陆缘发现了多种流体活动系统,包括:泥底辟/泥火山、气烟囱、管状通道、与构造断层相关的流体活动系统。这些流体活动系统具有不同的地震反射特征,常常出现含气强振幅异常带、弱振幅杂乱反射带以及"下拉"或者"上拱"地震反射形态等流体活动系统的标志特征。流体活动系统受到构造运动和沉积因素的影响,并且与深部高温高压塑性流体密切相关,流体活动系统优先发育在地层薄弱部位。流体活动系统及所伴生的断裂和裂隙常常作为油气富集区的运输通道;并且流体活动系统所运移的强溶蚀性流体和深部热液流体有利于油气储层的形成,特别是对于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尤为明显。因此,流体活动系统不仅能作为油气运移通道,也可以改善储层,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8年01期)

赵刚锋,张健,张欣雨[9](2018)在《Oriente盆地中部典型油气成藏特征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Oriente盆地油气勘探发现目前主要集中在盆地北部地区,而从构造单元划分来看主要集中在中部裂陷反转带上。系统剖析了盆地中部地区油气成藏特征,认为优势油气运移通道、沉积环境以及古构造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在沉积体系与构造隆起带的良好耦合匹配关系的条件下形成的构造岩性复合油气成藏模式是盆地中部地区油气成藏的主要类型,而南Oriente盆地作为有利油气运移通道的构造隆起带同样是该油气成藏模式的有利发育区,且多数具备古构造背景,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本文来源于《石油地质与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刘雨晴,吴智平,张杰,裴健翔,张道军[10](2018)在《南海南部陆缘盆地反转构造及其油气成藏意义——以礼乐盆地北部坳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礼乐盆地是南海南部陆缘重要的深水沉积盆地之一,复杂的区域动力背景导致其反转构造发育。文中以其北部坳陷作为研究重点,利用最新处理的二维地震资料,对反转构造的类型和发育期次进行研究,并探讨反转构造的油气成藏意义。结果表明:该区反转构造可分为断层相关型和褶皱挠曲型两大类,主要形成于早渐新世末和中中新世初,为南海周缘板块重组引起的区域应力场调整事件在盆内的响应结果;2期反转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意义不同,早期造成生烃作用停滞,不利于油气聚集,油气成藏条件较差,晚期因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圈闭和保存条件,且邻近的大型断裂在不同阶段可成为重要的运移通道或遮挡层,具有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本文来源于《断块油气田》期刊2018年01期)

成藏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发现了一批大型油气田,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中组合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裂缝、裂缝-孔隙、孔隙和裂缝-孔洞型储层,输导体系由断层、裂缝、溶蚀孔洞和晶间溶孔构成。然而有关奥陶系中组合裂缝特征、裂缝的形成机制、古压力演化及其成藏意义的报道很少。基于钻井岩心观察、镜下微观分析、流体包裹体系统表征、生烃增压数值模拟等研究结果,结合天然气成藏地质背景,厘定了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中组合裂缝特征、形成机制及其成藏意义。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中组合碳酸盐岩裂缝主要可分为近垂直缝、斜交缝和水平缝3种类型。基于裂缝类型特征和发育的主控因素,裂缝的成因机制归类为构造-成岩机制和复合成因机制。这些裂缝的形成期次主要有2期:第一期为中-晚侏罗世,第二期为早白垩世,且在早白垩世时期大量发育的裂缝成为研究区奥陶系中组合天然气运聚成藏的优势通道和良好储集空间。重点探讨了超压成藏演化所反映裂缝的形成和天然气运聚成藏过程,明确了多期次构造运动迭合和天然气超压-强超压运移充注构筑的裂缝网络体系与奥陶系中组合优势输导能力和良好储集性能的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机制与模式,为下一步有利勘探靶区评价及开发部署提供理论指导和地质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成藏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1].白森.页岩气储集特征及成藏意义分析[J].石化技术.2019

[2].赵子龙,赵靖舟,任海姣,李军,吴伟涛.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中组合裂缝特征及其成藏意义(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8

[3].张藜,刘艺萌,张新涛,杨海风,郭涛.渤海海域深部热流体存在证据及其对天然气成藏意义[C].2018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01地质勘探).2018

[4].马德波,汪泽成,段书府,高建荣,江青春.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走滑断层构造特征与天然气成藏意义[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8

[5].范柏江,师良.冀东探区沙叁段来源油气的成藏特征及勘探意义[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尹川,王涛,李春鹏,杨松岭,刘志国.碟状侵入岩地震识别特征与形成机制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意义[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8

[7].李威,窦立荣,张光亚,程顶胜,文志刚.苏丹Muglad盆地Fula坳陷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藏意义[J].地学前缘.2018

[8].鄢伟,张光学,张莉,夏斌,杨振.南海南部陆缘地质流体类型及其油气成藏意义[J].中国地质.2018

[9].赵刚锋,张健,张欣雨.Oriente盆地中部典型油气成藏特征及意义[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8

[10].刘雨晴,吴智平,张杰,裴健翔,张道军.南海南部陆缘盆地反转构造及其油气成藏意义——以礼乐盆地北部坳陷为例[J].断块油气田.2018

标签:;  ;  ;  

成藏意义论文-白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