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氯丙二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3-氯丙二醇酯,",双热",基底,SERS
氯丙二醇论文文献综述
沈垚,沈爱国,胡继明[1](2019)在《“双热”CuS@Au基底用于调味品中3-氯丙二醇酯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3-氯-1,2-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E)是一种新型的加工诱导化学毒物,在多种食品类别中均有发现,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1])。目前针对3-氯丙二醇酯检测的色谱法,仪器昂贵、维护成本和前处理要求高,推广使用仍有困难。本文通过水油两相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双热" CuS@Au基底,以4-巯基苯硼酸作为信号分子对3-氯丙二醇酯特异性识别,首次实现了对3-氯丙二醇酯的SERS检测。CuS@Au纳米粒子具有高光热转化效率~([2]),近红外激光照射下基底局部升温,促进固液两相传质;同时紧密的纳米粒子构建"热点",保证了高灵敏度、高重现性的信号输出。该方法突破了传统固相基底的传质壁垒,为未来设计低检出限、高重现性的基底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车巨龙,樊晓红[2](2015)在《气质联用测定酱油中氯丙二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对酱油中3-氯-1,2-丙二醇(3-MCPD)残留量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利用SampliQ高效固相萃取柱对样品进行净化,以乙醚作为洗脱溶剂。洗脱液在室温下氮气吹干,用双(叁甲基硅烷基)叁氟乙酰胺+叁甲基氯硅烷(BSTFA+TMS),m(BSTFA)∶m(TMS)=99∶1作为硅烷化试剂对3-MCPD衍生处理。采用质谱的选择离子模式(116,147)进行定量测定。本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10μg/kg,添加质量分数在0.05μg/kg~1.00μg/kg,平均回收率在98%~10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衍生物的峰面积与样品质量浓度在0.01mg/L~1.00mg/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本文来源于《山西化工》期刊2015年01期)
崔霞,丁颢,邹建宏,李珊,苗虹[3](2014)在《液态乳中氯丙二醇脂肪酸酯的检测与污染水平初步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固相支持液-液萃取净化,结合同位素稀释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建立液态乳中氯丙二醇脂肪酸酯(单氯丙醇酯)的检测方法。液态乳样品经正己烷超声提取,以甲醇钠-甲醇溶液进行酯键断裂反应后,用硅藻土小柱进行净化,经七氟丁酰基咪唑衍生,以GC-MS测定。3-氯-1,2-丙二醇脂肪酸(3-monochloropropane-1,2-diol,3-MCPD)酯和2-氯-1,3-丙二醇脂肪酸(2-monochloropropane-1,3-diol,2-MCPD)酯含量在5~500μg/L之间均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大于0.999 5,检出限均为2.0μg/kg。空白样品中3-MCPD酯和2-MCPD酯在10、50、100μg/kg和200μg/kg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73.5%~106.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本方法灵敏度高,定量准确,适合液态乳中氯丙二醇脂肪酸酯的检测。采用建立的方法测定了30份牛乳样品,3-MCPD酯和2-MCPD酯的含量在未检出~13.8μg/kg之间,污染水平较低。初步暴露评估结果显示,牛乳中的氯丙醇酯对人体产生的健康风险较低。(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4年12期)
高洁,刘卿,韩枫,苗虹,赵云峰[4](2014)在《固相支持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膳食样品中氯丙二醇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膳食样品中3-氯-1-2-丙二醇(3-MCPD)酯和2-氯-1,3-丙二醇(2-MCPD)酯的固相支持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LE-GC-MS)检测方法。方法膳食样品经正己烷超声提取,用甲醇钠/甲醇水解后,以硅藻土作为吸附剂进行固相支持液液萃取净化,经七氟丁酰咪唑衍生后,进行GC-MS测定,采用氘代同位素标准进行内标法定量。结果 3-MCPD酯和2-MCPD酯在不同膳食样品中的检出限分别为0.002~0.005 mg/kg和0.002~0.006 mg/kg,膳食样品中3-MCPD酯和2-MCPD酯在0.05 mg/kg和0.1 mg/kg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65.9%~104.2%和75.4%~118.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2%~14.2%和0.8%~13.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适用于膳食样品中3-MCPD酯和2-MCPD酯的检测。(本文来源于《卫生研究》期刊2014年03期)
周红茹,金俊,杨娇,金青哲[5](2012)在《油脂中3-氯丙二醇酯形成的化学反应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3-氯丙二醇酯是油脂及油脂食品在热加工过程中生成的副产物,目前被认为是潜在的食品安全危害因子之一。本文介绍了油脂中3-氯丙二醇酯形成的3种化学反应机制,普遍认为是氯离子的亲核进攻导致了3-氯丙二醇酯的形成。其中,第1种机制认为氯离子亲核反应的中间体环酰氧鎓离子是3-氯丙二醇酯的前体;第2种机制认为是亲核的氯离子直接攻击甘油骨架上的酯基或质子化羟基;第3种机制认为缩水甘油酯可能作为氯离子亲核反应的中间体而成为其前体。(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2年10期)
周红茹,金青哲,王兴国[6](2012)在《煎炸过程对棕榈油中3-氯丙二醇酯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3-氯丙二醇酯(3-monochloropropane-1,2-diol esters,3-MCPD酯)是油脂在热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副产物,目前被认为是潜在的食品安全危害因子之一。在食品加工、储藏中,尤其在机体内有关酶作用下,3-MCPD酯可能水解生成游离的3-氯丙醇(3-MCPD)从而显示其毒性。3-MCPD酯广泛存在于食品,尤其是精炼油脂及其油脂食品中,是最近几年才被注意到的事。目前,欧美多个实验室已从多种食品中分离出氯丙醇酯类物质,其中最普遍存在的是3-MCPD酯。研究认为,高温是影响3MCPD酯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油脂精炼的脱臭及食用油脂的高温煎炸过程中,在有氯源存在的条件下,会形成3-MCPD酯。脱臭是油脂精炼的一个重要工段,目的是脱除油脂中影响其风味的小分子醛酮类化合物及少量的游离脂肪酸;煎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食品加工方式,它可以赋予食品良好的风味、润滑的口感以及诱人的外形特征。脱臭过程中可以通过杜绝氯源来避免3-MCPD酯的形成,但煎炸过程中却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各种氯源。因此考察煎炸过程中3-MCPD酯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棕榈油是世界上大宗油料之一,其所占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提高。由于其良好的氧化稳定性能,棕榈油被普遍用做煎炸用油,比如用于方便面面饼的制作、快餐行业薯条、油条、炸鸡腿、炸鸡翅等的制作中。了解煎炸过程中各种因素对棕榈油中3-MCPD酯形成的影响,对于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少煎炸用油及油炸食品中3-MCPD酯的形成十分重要。本研究中选择温度(100、120、140、160、180、200℃)、水分(0.1%~15%)、时间(0.1 h~30 h)、及常用的含氯食品添加剂(如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等)作为考察因素,以3-MCPD酯的生成量作为考察指标,模拟棕榈油的煎炸过程,研究在棕榈油煎炸过程中3-MCPD酯形成的变化趋势,以及这些因素对3MCPD酯形成的影响。同时,借助数据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拟合,得到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并进一步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对动力学参数的分析,从理论上推导出影响3-MCPD酯形成的显着因素,对其他种类植物油煎炸过程中3-MCPD酯形成的可能性及影响因素做出判断,并选择其中的几种植物油进行实验验证。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探讨棕榈油煎炸过程各因素对3-氯丙二醇酯形成的影响,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并找出其显着影响范围,以便为日后进一步研究3-氯丙二醇酯的去除方法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Book of Abstracts of 14th ICC Cereal and Bread Congress and Forum on Fats and Oils》期刊2012-08-06)
罗善云,刘薇茜,陈敏诲[7](1993)在《3-氯丙二醇对大白鼠附睾形态学影响的动态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mg/kg 3-氯丙二醇给大白鼠灌服,每日1次,连续5日,之后取材作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首先诱起附睾管起始部管腔扩大,粘膜上皮变薄,静纤毛减少、变短;间质内血管数量增加,炎性细胞浸润。继而附睾管头部、体部和尾部由近及远,顺次出现上述相似形态学改变,但在其深度和累及面的广度上亦依次逐渐降低。提示:导致此种变化的因子可能主要来源于睾丸,存在于生殖管道腔液中,并沿其输出管道,作用于流经附睾管各部所接触的组织和细胞,破坏其形态结构的完整性,从而严重干扰其功能活动的进行。本文尚时3-氯丙二醇对大白鼠附睾作用的机理及其与抗生育作用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湖北医学院学报》期刊1993年01期)
罗暮云,梁浩麟,方萍,雷森林,张俊英[8](1991)在《3-氯丙二醇对大白鼠附睾超微结构作用的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mg/kg 3-氯丙二醇灌服大白鼠,每日一次,连续五日,引起大白鼠附睾各部主细胞显着的超微结构变化,这种变化从起始部至尾部依次出现;在损伤的深度和广度上则因离睾丸距离的加大而递减;随着停药时间的延长,这种变化逐渐消失;复原过程亦始于起始部,逐渐向尾部进行,其周期自上而下逐渐缩短,提示:导致上述诸过程的因子可能主要来源于睾丸,存在于生殖管通腔液中,沿附睾各部,造成相应的粘膜上皮细胞损伤,而自身浓度亦渐变小。本文尚对3-氯丙二醇的抗生育作用与附睾超散结构变化的相互关系以及剂量依赖双重效应的机理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湖北医学院学报》期刊1991年02期)
李腾珊,陈敏诲,张俊英,刘薇茜,陈红斌[9](1990)在《雄性抗生育剂α-氯丙二醇对大鼠附睾作用的组织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给雄性 Sprague Dawley 成年大鼠(体重280~320g)α-氯丙二醇(20mg/kg/日)使其不孕的同时进行了附睾的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发现于停药后1~21天,附睾头、体部的 ACP 活性增高,而 PAS 反应减弱,RNA 含量减少;附睾尾及附睾精子未见此种变化。停药21天后上述变化都逐渐恢复正常,结果提示,α-氯丙二醇干扰大鼠附睾头及体部的上皮细胞的生理代谢。α-氯丙二醇引起的抗生育作用,可能由于精子在附睾进一步成熟的适宜微环境受到破坏,从而使精子丧失受精能力。(本文来源于《湖北医学院学报》期刊1990年03期)
陈敏诲,张俊英,李腾珊,陈红斌,刘薇茜[10](1987)在《3-氯丙二醇和2、3-氧丙醇合并长期、间歇给药对恒河猴及大鼠毒性作用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3-氯丙二醇和2,3-氧丙醇合并长期间歇用药对猴及大鼠的毒性观察,结果表明,以日剂量5mg/kg 3-氯丙二醇和75mg/kg 2,3-氧丙醇合并应用,可导至大鼠可逆性不育;对猴及大鼠的内脏器官、骨髓细胞增生度及微核数量、末梢血液细胞计数、分类,以及猴的染色体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影响。表明合并用药有用药量小,给药时间短、起效快、毒性低等优点。(本文来源于《生殖与避孕》期刊1987年01期)
氯丙二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了对酱油中3-氯-1,2-丙二醇(3-MCPD)残留量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利用SampliQ高效固相萃取柱对样品进行净化,以乙醚作为洗脱溶剂。洗脱液在室温下氮气吹干,用双(叁甲基硅烷基)叁氟乙酰胺+叁甲基氯硅烷(BSTFA+TMS),m(BSTFA)∶m(TMS)=99∶1作为硅烷化试剂对3-MCPD衍生处理。采用质谱的选择离子模式(116,147)进行定量测定。本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10μg/kg,添加质量分数在0.05μg/kg~1.00μg/kg,平均回收率在98%~10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衍生物的峰面积与样品质量浓度在0.01mg/L~1.00mg/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氯丙二醇论文参考文献
[1].沈垚,沈爱国,胡继明.“双热”CuS@Au基底用于调味品中3-氯丙二醇酯的检测[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2].车巨龙,樊晓红.气质联用测定酱油中氯丙二醇研究[J].山西化工.2015
[3].崔霞,丁颢,邹建宏,李珊,苗虹.液态乳中氯丙二醇脂肪酸酯的检测与污染水平初步调查[J].食品科学.2014
[4].高洁,刘卿,韩枫,苗虹,赵云峰.固相支持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膳食样品中氯丙二醇酯[J].卫生研究.2014
[5].周红茹,金俊,杨娇,金青哲.油脂中3-氯丙二醇酯形成的化学反应机制[J].中国粮油学报.2012
[6].周红茹,金青哲,王兴国.煎炸过程对棕榈油中3-氯丙二醇酯形成的影响[C].BookofAbstractsof14thICCCerealandBreadCongressandForumonFatsandOils.2012
[7].罗善云,刘薇茜,陈敏诲.3-氯丙二醇对大白鼠附睾形态学影响的动态观察[J].湖北医学院学报.1993
[8].罗暮云,梁浩麟,方萍,雷森林,张俊英.3-氯丙二醇对大白鼠附睾超微结构作用的动力学研究[J].湖北医学院学报.1991
[9].李腾珊,陈敏诲,张俊英,刘薇茜,陈红斌.雄性抗生育剂α-氯丙二醇对大鼠附睾作用的组织化学研究[J].湖北医学院学报.1990
[10].陈敏诲,张俊英,李腾珊,陈红斌,刘薇茜.3-氯丙二醇和2、3-氧丙醇合并长期、间歇给药对恒河猴及大鼠毒性作用的观察[J].生殖与避孕.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