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乱伦母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母系社会,父权社会,血缘乱伦,文化乱伦
乱伦母题论文文献综述
何莎莎[1](2015)在《文学现象上的乱伦母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弗莱曾言:“文学起源于神话,正是这一原理才赋予文学以千百年来虽经意识形态一切变化,仍具有其传播的力量”,而在人类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中,乱伦题材的传说占据着不少的位置,如《圣经》中的大洪水过后以乱伦延续后代的故事,伏羲与女娲的兄妹乱伦结合的故事等,此外,无论是古希腊戏剧还是现代小说,从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到曹禺的《雷雨》,乱伦这一母题横跨千年,始终在文学作品中继续发挥着它独特的魅力,对于乱伦母题的研究诚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叁部分。引言部分首先对“乱伦”二字的情感倾向做出了判断,并且区分了母题与主题,进而对全文进行了概括性的梳理。正文部分一共五章,第一章与第二章以母系社会与父权社会为界限,对不同时期的乱伦传说进行文学中各个时期的乱伦传说母题进行了的意义层面的归纳总结,并且对于父权社会时期的乱伦文学背后的意义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探讨,借助了福柯的话语权利理论与伽达默尔的阐释学理论。第叁章介绍了七中当今影响比较大的乱伦研究理论,以人类学为背景主要质疑了乱伦禁忌现象源自俄狄浦斯情结的可靠性和以摩尔根为代表的群婚论的科学性。第四章依据作品中的乱伦主体想血亲关系,将乱伦文学中的叙事模式分为了“血缘乱伦”、“文化乱伦”两个模式,并根据乱伦双方对于乱伦行为的知情情况又做出了一定的分析,进行思考其存在意义。第五章分析了乱伦母题文学的悲剧美学意义。最后,笔者在结语部分总结了全文论点。综上所述,“乱伦”母题不仅能够让折射明白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我们思考现实生活中的乱伦现象,正如高尔基所说“文学就是人学”。(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5-05-01)
马莉娜[2](2012)在《“乱伦”母题与日本叙事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乱伦”母题以其独特的魅力长期存在于世界各民族的叙事文学中,从世界各民族的神话肇始,就已被纳入文学表现对象之列,后世很多作家对这一母题有着深刻的刻画和独到的见解,直到现在,“乱伦”依然是比较流行的文学母题之一。但对这一文学母题演绎的经久不衰并且情有独钟的是日本民族,日本叙事文学史中关涉“乱伦”母题的文学作品数量是其他国家相关文学作品无可比拟的,而其表现的广度和深度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乱伦”母题在日本叙事文学史上既呈现出了历时性的绵延,又存有共时性的普遍。由于对这一母题的研究涉及到文明社会“乱伦禁忌”的伦理道德,所以很多研究者对文学史上的这一现象只是点到为止,稍微深入的研究也只是对这种文学现象粗泛的归纳和解析。本文旨在通过对日本叙事文学史上各个时期关涉“乱伦”母题文学作品的归纳梳理,以不同角度对相关作品进行分析,探究人类文学世界频频关注“乱伦”母题的原因,尤其是日本文学尤为突出表现“乱伦”母题的原因,从而了解“乱伦”母题的文学价值及美学效应。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叁部分。引言部分首先对“乱伦”的概念加以界定,并对世界文学史中长存“乱伦”母题这一现象进行简要的概述。其次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乱伦”母题的研究现状。正文分为五章,具体对日本叙事文学史上的“乱伦”母题做详细分析。第一章较为全面的梳理了日本文学史上有关“乱伦”母题的文学作品及各个时期所表现的特征。第二章分别对《千只鹤》、《源氏物语》、《万延元年的Football》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将日本文学史上关涉“乱伦”母题的文学作品根据乱伦双方的情感关系分为“转移型乱伦”、“情爱型乱伦”、“虐取型乱伦”叁种类型。第叁章分析了人类文学表现“乱伦”母题的原因,主要有人类的种属性和童年婚恋体验,以及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和特殊心理特征。第四章在第叁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日本文学叙事文学突出表现“乱伦”母题的原因,主要和一些客观原因、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民族性格以及日本文学别样的文学传统有关。最后,笔者对“乱伦”母题的文学价值及其产生的美学效应进行了深度解析。综上所述,乱伦是性文明产生之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作为最古老的文学母题之一,它触及到了人类深层的集体无意识,我们不可否认,人类有着深刻的“乱伦情结”,当我们对这种文明社会的禁忌恐避之而不及,只能在文学作品中轻描淡写的时候,日本民族将这种情结大胆直白的呈现在文学作品中。“乱伦”母题在日本的发展不仅可以反映出日本社会历史的各个方面,使我们对其有更加深刻完整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从日本叙事文学史上的“乱伦”母题来看,日本民族有着独特的民族性格,在这种心理内驱力的作用下,日本文学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频繁突出“乱伦”母题的文学传统。文学作品中的“乱伦”母题让我们在窥探到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和人性的特殊性之外,也以其独特的形式美感元素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悲剧美学效应。(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魏安娜[3](2012)在《中西方文学乱伦母题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社会发展到文明时代,制定了许多社会规则用以保障人与人的和谐有序相处,于是,产生了各种禁忌,而其中乱伦禁忌是最不能被允许破坏的规则。禁忌对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有的人认为禁忌捍卫了文明和秩序,而对有的人来说,禁忌无疑是一种禁锢和压迫。但在普遍意义上看,人们还是根深蒂固的认为对禁忌的触犯会带来不可避免的社会伦理结构的崩塌,并造成不可挽回的悲惨后果,所以乱伦这一古老的血亲遗俗也就一直被规避。同时,乱伦的情感动力又潜藏在人类的天性中,我们可以从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中找到它的身影,它是一个被社会验证而保留下来的重要文学母题,是一个让人爱恨交缠的母题,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母题。通过对中西方文学作品进行细致的双线纵向梳理,可以发现乱伦母题从文学产生之初就生根萌芽,直到现在对现实社会仍有重要影响。中西文方学作品中的乱伦母题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如结局都是悲剧性的,在话语叙事方面隐含着男权与父权至上的思想。在有其相似性的同时,中西方之间的差异性也是很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中国传统以宗法家庭为主,孝的观念深植于国人心中,家族情感高于其他一切情感,而西方则深受基督教思想浸淫,宗教文化氛围浓厚,作家宗教情感深厚,表现在罪感意识、救赎观念以及情感表达上都存在一定不同。本文拟按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在第一章中首先阐释了乱伦的定义,并分析了乱伦禁忌的由来。在第二章中根据主体的知情与否,将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乱伦母题划分为两大类叙事模式类型,即被动型乱伦和主动型乱伦,其中,在第二类的叙事模式中,又细分为强取型乱伦、情欲型乱伦、情爱型乱伦、精神型乱伦。在第叁章中对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乱伦母题进行相同性分析,用具体的文本来展示双方作品中共同的悲剧结局以及男性对女性隐含的权力话语。在第四章对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乱伦母题进行差异性分析,主要从中国的宗法制度和西方的宗教源流着手,深度考察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同时探讨中西方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在第五章中对中西方文学乱伦母题从美学角度进行了思考,探讨了作品中存在的悲剧美学和死亡美学内涵。(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2-05-01)
耿群芳[4](2011)在《英国叙事文学中的“乱伦”母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乱伦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叙事母题.从远古神话肇始,乱伦母题就被作家置入文本当中,它已经成为人类文学作品中颇为流行的主题,无论是作家抑或读者从不厌倦,孜孜以求。在英国文学史上,也有不少文学作品有意运用乱伦母题来营造故事,本文主要通过对英国叙事文学中各个时期的“乱伦”模式的归纳总结,以及对其中人物形象的演变进行历时性梳理,依据各个时期的乱伦作品的共同特性,将其分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性爱型乱伦”、18世纪的“虐取型乱伦”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情爱型乱伦”,以不同角度对英国叙事文学各个时期中的“乱伦”母题的嬗变进行分析,揭示出这些作品对英国社会文明的异化、人民的生活困惑和心灵紊乱、精神危机和宗教的自我救赎所进行的深刻而清醒的反思,以其了解“乱伦”母题在英国文学史上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叁部分。引言部分首先对“乱伦”的概念加以界定,并对比较文学中的“母题”和“主题”做简要的解释。其次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乱伦”母题的研究现状。正文分为六章对英国叙事文学中的“乱伦”母题做详细分析。第一章以具体的文本分析“乱伦”母题在早期的英国叙事文学中的应用。第二章运用原型批评的理论把文艺复兴时期到20世纪的英国“乱伦”故事归纳并分为“性爱型乱伦”、“虐取型乱伦”、“情爱型乱伦”叁大类。第叁章分析“乱伦”故事中的男性和女性人物形象的演变,以此揭示在工业革命压制下英国男性和女性的生存困境和悲剧;在第四章探索英国“乱伦”故事从最初的被关注其伦理意义,逐渐转变成以“隐喻”的形式作为原型的一种深度叙事模式;最后,笔者从神学意义上关注了英国“乱伦”故事中的宗教救赎观,深度解析了基督教作为英国的国教对英国人民的道德维持和精神救赎。综上所述,作为最古老、最原始的文学母题之一,“乱伦”故事在英国文学中的发展不仅可以反映出英国整个社会历史的各个方面,使我们对英国社会有个更加完整而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从英国“乱伦”故事的发展脉络来看,英国作家对“乱伦”母题的创作态度,越来越微妙而复杂:既隐含着对乱伦原罪感的几分不自觉的认同,又怀着无限宽容之心。“乱伦”已经突破了传统的重视主题的内涵意义而向一种方法论意义上转变。“乱伦”逐渐作为一种叙事方法而存在于英国的文学作品中,这种文学创作方法对世界各地后来的文学家们对“乱伦”母题的创作极具启发意义,被之后的各国作家相继运用和发展,使“乱伦”母题的创作形式在文学史上得到不断的充实和突破,为以后的作家写作提供新的营养和灵感。(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1-04-01)
王晓姝[5](2010)在《黑色暗流——“乱伦”母题在美国早期哥特小说中的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哥特式"乱伦"多产生于极端压抑心灵的变态愿望,是哥特式文学创作惯用的一个母题,同时又是哥特式恐怖的主要来源。本文以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的美国哥特小说为研究范本,旨在绘制"乱伦"母题在布朗、坡、霍桑叁位哥特大师笔下的传承与发展。(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张立新[6](2010)在《禁忌、放纵与毁灭——福克纳小说中的“乱伦”母题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乱伦是福克纳"约克纳帕塌法世系"小说最重要的母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这一母题,试图说明美国南方贵族家庭的乱伦是美国南方走向没落的根源之一。(本文来源于《国外文学》期刊2010年02期)
焦欣波[7](2009)在《东西方叙事文学乱伦母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乱伦题材文学作品对于人类有一种奇特的魅力,从远古神话肇始,乱伦母题就被作家置入文本当中,它已经成为人类文学作品中颇为流行的主题,无论是作家抑或读者从不厌倦,孜孜以求。针对这一母题,本文对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乱伦型戏剧与小说进行历史性与共时性梳理研究,运用不同的理论方法从多个角度予以分析和探索,在追寻其内容所指涉的小说意义以及社会结构意义的同时,也力图体现出它自身的审美价值与形式意义,并单就“俄狄浦斯情结”这一莫衷一是的老话题给予文学的再次关照和积极的探索。随着文学作品技巧的不断发展,到了20世纪,乱伦母题在形式上已经突破了传统的重视自身主体内涵的意义,而逐渐向一种方法论意义上转变,在作家笔下已经衍化成一种“原型—神话”的深度模式,作为一种文学叙事方法存在于作品当中,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乱伦”意义本身的消解,它依然还被当下世界文学的作家们进行着艰苦的创新,只是“乱伦”母题在作品结构方式上体现出了新的特征。(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张琼[8](2009)在《“乱伦”母题在中国当代小说中的运用及其文学价值——以莫言、余华、陈忠实为考察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乱伦"母题在文学作品中的出现由来已久,直至当代小说仍有大肆描写,它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有其特定的价值,既能突显主题,又能渲染文学的悲剧气氛,给文学带来了绚丽的色彩(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理论)》期刊2009年07期)
古大勇[9](2008)在《中外叙事文学中的“后母/继子乱伦”叙事——“乱伦”母题与中外叙事文学研究系列论文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后母/继子乱伦"叙事模式的作品触及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的"乱伦情结"与"乱伦禁忌"的深层心理。后母/继子乱伦"现象是专制的父权文化的产物,"后母"乃至"继子"承载着对父权文化的批判与表现人性解放的双重道德任务,表现了一种"渎父"或"精神弑父"的主题。她(他)们的悲剧性的命运结局体现了作家对这种现象微妙而复杂的态度:在无限宽容的同时,也隐含对乱伦原罪感几分不自觉的认同。(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齐英伟[10](2007)在《从心理美学探究尤金·奥尼尔《悲悼》的乱伦母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尝试从心理美学的视角,运用埃德蒙·伯克关于“崇高美与秀丽美”的理论,对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剧作《悲悼》中的乱伦母题所蕴涵的美学意义进行探讨,涉及到作品的乱伦母题对读者产生巨大震撼力的根本原因。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从神话,这一文学最初的表现形式入手,探寻了乱伦母题在西方文学源流中的传统因素。从古希腊悲剧到现代悲剧《悲悼》,乱伦母题虽然经过了一系列变异和发展,但它在文学作品中仍然具有震撼和影响读者/观众的情感因素。本文第二章为“心理美学与埃德蒙·伯克的美学理论初探”。本章分别阐述了作为本文的理论依据的心理美学的概念、范畴以及应用伯克理论的意义等问题。第叁章为“《悲悼》中主人公乱伦欲望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第四章探讨了“《悲悼》之乱伦母题的美学意义”。以伯克的“同情”观作为切入点,论文作者重新解读了伯克关于“崇高美与秀丽美”不可调和的观点。读者对主人公产生同情的这一纽带使乱伦母题兼备了“崇高美和秀丽美”的特性。它的这种双重特征对读者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力。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崇高美和秀丽美”的这种兼容性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并非适合其他情感的分析,毕竟乱伦是一种特殊的、非正常的人类情感。“乱伦”之情仍旧是作家们喜好的母题之一,通过心理美学这一视角可以剖析乱伦母题的美学意义。文学作品的鉴赏和研究需要多角度、多层面地审视文学作品的审美因素,本文就是这样的一个尝试。(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07-12-01)
乱伦母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乱伦”母题以其独特的魅力长期存在于世界各民族的叙事文学中,从世界各民族的神话肇始,就已被纳入文学表现对象之列,后世很多作家对这一母题有着深刻的刻画和独到的见解,直到现在,“乱伦”依然是比较流行的文学母题之一。但对这一文学母题演绎的经久不衰并且情有独钟的是日本民族,日本叙事文学史中关涉“乱伦”母题的文学作品数量是其他国家相关文学作品无可比拟的,而其表现的广度和深度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乱伦”母题在日本叙事文学史上既呈现出了历时性的绵延,又存有共时性的普遍。由于对这一母题的研究涉及到文明社会“乱伦禁忌”的伦理道德,所以很多研究者对文学史上的这一现象只是点到为止,稍微深入的研究也只是对这种文学现象粗泛的归纳和解析。本文旨在通过对日本叙事文学史上各个时期关涉“乱伦”母题文学作品的归纳梳理,以不同角度对相关作品进行分析,探究人类文学世界频频关注“乱伦”母题的原因,尤其是日本文学尤为突出表现“乱伦”母题的原因,从而了解“乱伦”母题的文学价值及美学效应。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叁部分。引言部分首先对“乱伦”的概念加以界定,并对世界文学史中长存“乱伦”母题这一现象进行简要的概述。其次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乱伦”母题的研究现状。正文分为五章,具体对日本叙事文学史上的“乱伦”母题做详细分析。第一章较为全面的梳理了日本文学史上有关“乱伦”母题的文学作品及各个时期所表现的特征。第二章分别对《千只鹤》、《源氏物语》、《万延元年的Football》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将日本文学史上关涉“乱伦”母题的文学作品根据乱伦双方的情感关系分为“转移型乱伦”、“情爱型乱伦”、“虐取型乱伦”叁种类型。第叁章分析了人类文学表现“乱伦”母题的原因,主要有人类的种属性和童年婚恋体验,以及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和特殊心理特征。第四章在第叁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日本文学叙事文学突出表现“乱伦”母题的原因,主要和一些客观原因、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民族性格以及日本文学别样的文学传统有关。最后,笔者对“乱伦”母题的文学价值及其产生的美学效应进行了深度解析。综上所述,乱伦是性文明产生之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作为最古老的文学母题之一,它触及到了人类深层的集体无意识,我们不可否认,人类有着深刻的“乱伦情结”,当我们对这种文明社会的禁忌恐避之而不及,只能在文学作品中轻描淡写的时候,日本民族将这种情结大胆直白的呈现在文学作品中。“乱伦”母题在日本的发展不仅可以反映出日本社会历史的各个方面,使我们对其有更加深刻完整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从日本叙事文学史上的“乱伦”母题来看,日本民族有着独特的民族性格,在这种心理内驱力的作用下,日本文学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频繁突出“乱伦”母题的文学传统。文学作品中的“乱伦”母题让我们在窥探到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和人性的特殊性之外,也以其独特的形式美感元素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悲剧美学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乱伦母题论文参考文献
[1].何莎莎.文学现象上的乱伦母题研究[D].海南大学.2015
[2].马莉娜.“乱伦”母题与日本叙事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2
[3].魏安娜.中西方文学乱伦母题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2
[4].耿群芳.英国叙事文学中的“乱伦”母题[D].河南大学.2011
[5].王晓姝.黑色暗流——“乱伦”母题在美国早期哥特小说中的传承[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6].张立新.禁忌、放纵与毁灭——福克纳小说中的“乱伦”母题及其意义[J].国外文学.2010
[7].焦欣波.东西方叙事文学乱伦母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
[8].张琼.“乱伦”母题在中国当代小说中的运用及其文学价值——以莫言、余华、陈忠实为考察中心[J].大众文艺(理论).2009
[9].古大勇.中外叙事文学中的“后母/继子乱伦”叙事——“乱伦”母题与中外叙事文学研究系列论文之一[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10].齐英伟.从心理美学探究尤金·奥尼尔《悲悼》的乱伦母题[D].天津理工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