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鏻阳离子论文-廖马花,颜文艳,蔡祥,张秀菊,林志丹

季鏻阳离子论文-廖马花,颜文艳,蔡祥,张秀菊,林志丹

导读:本文包含了季鏻阳离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α-鏻酸锆,十二烷基叁丁基溴化鏻,热稳定性,抗菌活性

季鏻阳离子论文文献综述

廖马花,颜文艳,蔡祥,张秀菊,林志丹[1](2011)在《季鏻阳离子柱撑磷酸锆的热稳定性及抗菌活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离子交换法将不同含量的十二烷基叁丁基溴化鏻(DDTB)插入层状磷酸锆得到一种耐高温且具有优良抗菌性能季鏻阳离子柱撑磷酸锆(DDTB-ZrPs)。通过热重分析(TGA)、红外分析(FTIR)、X射线衍射法(XRD)和透射电镜(TEM)对DDTB-ZrP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DDTB-ZrPs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季鏻盐已经成功插入层状α-鏻酸锆的层间,DDTB-ZrPs的层间距随着季鏻盐含量的增加而增加。DDTB-ZrP-1(DDTB含量为5.61wt%)的热稳定性最好,有机物失重5%时温度可达320℃,最大热分解率温度达384℃。DDTB-ZrP-6(DDTB含量为26.46wt%)显示出良好的长效抗菌活性,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80和15 mg·L-1。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随着DDTB含量的增加,DDTB-ZrPs的热稳定性降低而抗菌活性增强。(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曾秋苑,敖宁建[2](2010)在《新型季鏻阳离子合成及其在抗菌乳胶手套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菌、病毒等致病性微生物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各种高分子制品,尤其是医用制品表面细菌污染与滋生,会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天然乳胶由于其优良的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但目前医用乳胶材料抗菌性能不足,易引发感染,由感染引发的并发(本文来源于《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期刊2010-10-27)

代光剑,蔡祥,李雪梅,谭绍早[3](2010)在《季鏻阳离子改性凹凸棒石的制备及抗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离子交换法将不同量的十二烷基叁苯基溴化鏻(DTP)负载到钠化凹凸棒石(Na-PA)上,得到季鏻阳离子改性凹凸棒石(DTP-PA),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热重分析(TGA)结果表明,DTP-PA中DTP的热分解起始温度都>220℃,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扫描电镜显示Na-PA为棒状结构,负载DTP的DTP-PA显示不规则形态,比表面积减小。随着DTP-PA中DTP含量的增加,其Zeta电位增加、抗菌活性逐渐增强。DTP含量为18.8%(质量分数)的DTP-PA-5对E.coli和S.aureus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600和100mg/L,显示出良好的抗菌活性。(本文来源于《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期刊2010-10-15)

蔡祥,颜文艳,谢阿贵,吴婷,谭绍早[4](2010)在《季鏻阳离子改性蛭石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离子交换法将不同含量的季鏻阳离子十二烷基叁丁基溴化鏻(D)交换到钠基蛭石(Na-V)的层间得到改性蛭石(D-V),并对其结构和抗菌性能进行了表征。热重分析(TGA)结果表明D-V中D的热分解起始温度都大于24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X射线衍射(XRD)发现D-V的层间距随着D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扫描电镜观察发现Na-V为片状结构,粒子之间相互缠绕在一起;而D-V的表面则显示出不规则的形状。随着D-V中D含量的增加,其抗菌活性逐渐增强,D含量为19.7%的D-V样品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720mg·mL-1和100mg·mL-1,显示出良好的抗菌效果。(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0年07期)

彭亦龙[5](2009)在《凹凸棒石和蛭石的季鏻阳离子化及结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凹凸棒石(ATP)和蛭石(VMC)为载体,采用离子交换法将季鳞阳离子插入钠基凹凸棒石(Na/ATP)和钠基蛭石(Na/VMC)的层间制备了季鳞阳离子改性凹凸棒石(QPC/ATP)和季鳞阳离子改性蛭石(QPC/VMC)复合抗菌材料,并且研究了他们的制备工艺、结构性能和抗菌活性。首先,研究了改性凹凸棒石和改性蛭石的制备工艺:Na/ATP和Na/VMC离子交换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温度为65℃,pH=7,时间为6h,季鳞阳离子与Na/ATP或Na/VMC中离子交换量(CEC)的摩尔比为1.0:1.0。其次,采用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和透射电镜(TEM)等方法表征了它们的结构。结果表明:QPC/ATP和QPC/VMC中都存在季鳞阳离子基团;QPC/ATP和QPC/VMC中季鳞阳离子的起始热分解温度都大于24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QPC/ATP和QPC/VMC的层间距随着季鳞阳离子含量的增加而变大;季鳞阳离子的插入会破坏Na/ATP和Na/VMC的结构。再次,测定了它们的Zeta电位和比表面积。发现随着季鳞阳离子含量的增加,QPC/ATP的Zeta电位越正、比表面积降低;而QPC/VMC随着季鳞阳离子含量的增加,其Zeta电位越正、比表面积降低。最后,研究了它们的抗菌活性。发现随着季鳞阳离子含量的增加,QPC/ATP和QPC/VMC对E.coli和S. aureus的抗菌活性增强;不同季鳞阳离子化凹凸棒石和季鳞阳离子化蛭石的抗菌活性不同,其中DDTBP/ATP1.0(或DDTBP/VMC1.0)的抗菌活性最好。(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09-11-01)

谭绍早,郑佳,陈茵,谢瑜珊,施庆珊[6](2009)在《含季鏻阳离子的抗菌改性蒙脱土的制备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离子交换法将十六烷基叁苯基插入到钠基蒙脱土的层间得到4种不同季鏻阳离子含量的改性蒙脱土,通过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法(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结构,并测试了其Zeta电位和抗菌活性.发现4种改性蒙脱土中季鏻阳离子的热分解起始温度都高于230℃,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并且随着改性蒙脱土中季鏻阳离子含量的增加,其层间距变大、Zeta电位升高、抗菌活性增强.钠基蒙脱土为片状结构,粒子之间相互缠绕在一起,而改性蒙脱土显示不规则形状.对季鏻阳离子含量为23.55wt%的QPC/MMT-3样品,其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分别为1.2和0.1g/L;与细菌接触24h后,1.0g/L的样品可杀死99.9%以上的E.coli,0.1g/L的样品可杀死所有的S.aureus.QPC/MMT-3还具有较好的耐水性能.(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张力玲[7](2009)在《季鏻阳离子改性蒙脱土的制备、结构及抗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离子交换法将季鏻阳离子插入钠基蒙脱土(Na-MMT)的层间制备了季鏻阳离子改性蒙脱土,并且研究了其制备工艺、结构性能和抗菌活性。首先,通过优化改性蒙脱土的制备工艺条件,得到最适合的离子交换反应的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小时、pH值为7、季鏻盐与Na-MMT的CEC的摩尔比1.5:1.0。其次,采用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以及扫描电镜(SEM)表征改性蒙脱土结构,并测定了它的zeta电位、比表面积和在水中的析出量。TG结果表明改性蒙脱土中季鏻阳离子的热分解起始温度都大于21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XRD分析发现改性蒙脱土的层间距随着季鏻阳离子含量的增加、烷基链的增长而扩大;FT-IR分析证实季鏻阳离子已插入蒙脱土中;SEM结果发现,钠基蒙脱土为片状结构、粒子之间相互缠绕在一起,而改性蒙脱土的表面则显示不规则的形状;与钠基蒙脱土相比,随着季鏻阳离子含量的增加,改性蒙脱土的zeta电位越正、比表面积降低;十烷基叁丁基季鏻阳离子改性蒙脱土、十二烷基叁丁基季鏻阳离子改性蒙脱土、十四烷基叁丁基季鏻阳离子改性蒙脱土和十六烷基叁丁基季鏻阳离子改性蒙脱土在40℃的蒸馏水中浸泡60h后,季鏻阳离子重量分别只减少了3.5%、2.4%、1.9%、1.6%,而在0.9%的生理盐水中浸泡相同时间后季鏻阳离子的释放量略多。最后,比较了不同含量和链长的叁丁基改性蒙脱土的抗菌活性,并测定了改性蒙脱土在水中浸泡后的抗菌活性。对于同一季鏻阳离子改性蒙脱土来说,随着季鏻阳离子含量的增加,抗菌活性增强;当季鏻阳离子含量相近时,十二烷基叁丁基季鏻阳离子改性蒙脱土的抗菌活性最好,对于季鏻阳离子含量为22.17 wt%的样品,其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50 mg.1~(-1)和50 mg.1~(-1);改性蒙脱土在蒸馏水于40℃浸泡60个小时后,其抗菌活性没有明显下降。(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09-05-01)

张力玲,谭绍早,郑佳,陈茵,谢瑜珊[8](2008)在《抗菌的季鏻阳离子改性蒙脱土的制备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离子交换法将不同含量的十六烷基叁丁基季鏻阳离子交换到蒙脱土的层间得到改性蒙脱土,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热重分析(TGA)结果表明改性蒙脱土中季鏻阳离子的热分解起始温度都大于22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通过X-射线衍射法(XRD)分析发现改性蒙脱土的层间距随着季鏻阳离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钠基蒙脱土为片状结构,粒子之间相互缠绕在一起;而改性蒙脱土的表面则显示出不规则的形状。随着改性蒙脱土中季鏻阳离子含量的增加,其抗菌活性逐渐增强。季鏻阳离子含量为22.61%(质量分数)的QPC-MMT2样品,其对E.coli和S.aureus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分别为1000mg·L-1和30mg·L-1,显示出良好的抗菌效果.(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08年04期)

季鏻阳离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细菌、病毒等致病性微生物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各种高分子制品,尤其是医用制品表面细菌污染与滋生,会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天然乳胶由于其优良的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但目前医用乳胶材料抗菌性能不足,易引发感染,由感染引发的并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季鏻阳离子论文参考文献

[1].廖马花,颜文艳,蔡祥,张秀菊,林志丹.季鏻阳离子柱撑磷酸锆的热稳定性及抗菌活性(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1

[2].曾秋苑,敖宁建.新型季鏻阳离子合成及其在抗菌乳胶手套上的应用[C].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2010

[3].代光剑,蔡祥,李雪梅,谭绍早.季鏻阳离子改性凹凸棒石的制备及抗菌活性[C].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2010

[4].蔡祥,颜文艳,谢阿贵,吴婷,谭绍早.季鏻阳离子改性蛭石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J].材料工程.2010

[5].彭亦龙.凹凸棒石和蛭石的季鏻阳离子化及结构性能研究[D].暨南大学.2009

[6].谭绍早,郑佳,陈茵,谢瑜珊,施庆珊.含季鏻阳离子的抗菌改性蒙脱土的制备及表征[J].无机材料学报.2009

[7].张力玲.季鏻阳离子改性蒙脱土的制备、结构及抗菌活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9

[8].张力玲,谭绍早,郑佳,陈茵,谢瑜珊.抗菌的季鏻阳离子改性蒙脱土的制备及表征[J].硅酸盐通报.2008

标签:;  ;  ;  ;  

季鏻阳离子论文-廖马花,颜文艳,蔡祥,张秀菊,林志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