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37例新生儿的研究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37例新生儿的研究

一、37例新生儿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吴艳蓉,梁跃波[1](2021)在《新生儿败血症抗生素治疗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是新生儿期的危急重症,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存活者有相当一部分发生后遗症。治疗关键在于抗生素的合理选用。抗生素选用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该文对近年来新生儿败血症抗生素治疗情况进行综述,旨在有助于临床工作中及时、正确、合理选用抗生素。

郑颖怡[2](2021)在《2014-2019年恩施某三甲医院N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高危因素及耐药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恩施某三甲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6年间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变迁及感染相关高危因素,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抗生素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NICU 2014年01月0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住院患儿送检各类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药敏试验检查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对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变迁及耐药性进行分析,采用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结果:(1)病原菌分布情况:318例感染病例,革兰氏阳性(G+)菌131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63例,19.8%),革兰氏阴性(G-)菌178例,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53例,16.7%),真菌9例;多重耐药菌100例(31.4%),非多重耐药菌218例(68.6%);标本来源以痰液132例(41.5%)为主。(2)多重耐药菌分布及变迁:100例多重耐药菌,男63例,女37例;以G+为主(56.0%);早产儿51例,检出以肺炎克雷伯菌(22例,44.9%)为主,足月儿49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3例,26.5%)为主;低出生体重儿47例,以肺炎克雷伯菌(22例,46.8%)为主,正常出生体重儿53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6例,41.5%)为主;败血症34例,16例早发型败血症检出最多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25.0%),18例晚发型败血症检出最多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27.8%);耐药标本来源主要是痰液(42.0%),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39.0%);社区感染68例(68.0%),检出最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院内感染32例(32.0%),检出最多的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部位均以肺部为主;排名前5位的多重耐药菌是:肺炎克雷伯菌2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6例、表皮葡萄球菌16例、溶血葡萄球菌11例、无乳链球菌及中间葡萄球菌各4例;肺炎克雷伯菌近三年检出较前明显下降(χ2=15.456,P=0.000),表皮葡萄球菌近三年检出较前明显增多(χ2=4.929,P=0.026)。(3)多重耐药菌耐药情况: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大于50%,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达100.0%,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唑林钠、头孢呋辛、头孢噻肟耐药率均为66.7%,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鲍曼不动杆菌除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部分耐药,对其他抗生素均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100.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林100.0%敏感。(4)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既往抗生素治疗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既往抗生素治疗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2014-2019年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NICU多重耐药菌以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为主。2017-2019年,肺炎克雷伯菌检出较前明显下降,表皮葡萄球菌检出较前明显增多。(2)常见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性高,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林未产生耐药性。(3)既往抗生素治疗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抗生素的管理,同时积极采取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措施。

方超策[3](2021)在《恩施地区某三甲医院N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恩施地区某三甲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NICU内细菌培养阳性的新生儿临床特点、常见病原菌分布、构成与病原菌耐药情况,对临床新生儿的管理及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收集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NICU内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住的细菌培养阳性新生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三年中各类标本(包括血液、痰液、脑脊液、粪便、尿液及各类分泌物等)分离的病原菌情况,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分离病原菌的构成、分布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同时应用SPSS20.0软件包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即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恩施地区某三甲医院NICU住院患儿各类送检标本共5645份,送检标本共分离病原菌327株,培养阳性率5.79%,按相应排除标准筛选,纳入研究的细菌培养阳性新生儿共166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66例,男女比例1.51:1,共分离菌株共218株,其中仅1人未使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使用率达99.4%;对比这三年病原菌检出在性别、出生体重及季节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与患儿胎龄相关,2019年早产儿病原菌检出量明显升高(P(27)0.05)。(2)革兰氏阴性菌为NICU主要病原菌,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与真菌,从2017年至2019年,革兰氏阴性菌检出数量及占比呈上升趋势(P(27)0.05)。主要革兰氏阴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37株、肺炎克雷伯菌25株、铜绿假单胞菌13株、阴沟肠杆菌12株、鲍曼不动杆菌6株;革兰氏阳性菌株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43株、表皮葡萄球菌19株、溶血葡萄球菌9株;检出的真菌种类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及都柏林假丝酵母菌;(3)病原菌标本构成:检出量占首位的为痰培养,其他依次为分泌物培养和血培养,主要感染部位为肺部感染;(4)早产儿中革兰氏阴性菌、真菌检出率较足月儿高,革兰氏阳性菌检出率低于足月儿;极低出生体重儿中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较正常出生体重儿高,革兰氏阳性菌检出率低于正常出生体重儿;早发型败血症及新生儿肺炎患儿中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较高;晚发型败血症患儿革兰氏阳性菌检出率高;(5)耐药性分析:对NICU病房常见革兰氏阴性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81.1%,同时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处于较高水平,肺炎克雷伯菌对氯霉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美罗培南耐药率均在10%以下;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抗生素敏感;主要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均高度敏感。结论:NICU内病原菌分布仍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检出菌株数量与相应比例呈上升趋势,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与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半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多数耐药率在60%以上,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美罗培南耐药性较低。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耐药率多数在10%以下。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NICU检出的主要革兰氏阳性菌,其对青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本研究分析了本地区NICU内病原菌分布、构成及病原菌耐药情况,为针对新生儿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重症管理提供了循证依据。

齐越涛[4](2021)在《大理地区312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大理地区312例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和晚发型败血症(LOS)的临床特点,尽早识别新生儿败血症(NOS),降低新生儿患病率和病死率,指导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且被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分析,根据发病日龄可分为早发和晚发两组。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不符合正态分布数据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范围[M(P25,P75)]。统计学数据用百分比(%),组间差异采用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发病情况及一般资料比较近8年来,我院NOS的发生率稍高于国内平均水平,且由于我院所处地理位置特殊性,近年NOS发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312名NOS患儿中,男性173名,女性139名,男性比例高于女性。EOS组103名男性患儿(男女比例约为1.2:1),LOS组70名男性患儿(男女比例约为1.5:1),EOS组与LOS组在性别、分娩方式、TORCH感染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两组患儿出生胎龄和体重发现,EOS组和LOS组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性别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EOS组男婴与女婴之比约为1.2:1,LOS组男婴与女婴之比约为1.5:1。LOS组低出生体重儿的比例高于EOS组。两组在早产、低出生体重、羊水粪便污染、深静脉置管、产妇绒毛膜炎、胎膜早破>18小时、产妇B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排除绒毛膜炎的产妇产前发热等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窒息、产妇高血压、产妇高血糖、胎盘早破、胎盘前置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EOS组的平均出生体重为3.29±0.57Kg,LOS组的平均出生体重为3.10±0.97Kg。EOS组的平均胎龄为37.5±1.87w,LOS组的平均胎龄为37.1±2.10w。分析发现,EOS组和LOS组在出生体重和胎龄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临床表现及局部感染比较对312例NOS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体温异常和反应差是NOS较常见的临床表现,EOS组和LOS组在体温异常、反应差、病理性黄疸、呼吸暂停、呼吸不规则、机械通气等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S组在呼吸道感染、脐部感染占比79.5%和29.1%,相比较EOS组56.4%和9.2%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EOS组和LOS组在皮肤硬肿、食欲差、肝脾肿大、皮肤粘膜瘀点瘀斑、青紫、呼吸窘迫的占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EOS组各系统局部感染情况为:呼吸道感染110例(56.4%),新生儿脐炎18例(9.2%),泌尿系感染17例(8.7%),皮肤粘膜感染(臀部感染、脓疱疮等)19例(9.7%),新生儿结膜炎8例(4.1%)。LOS各系统局部感染情况为:呼吸道感染93例(79.5%),新生儿脐炎34例(29.1%),泌尿系感染16例(13.7%),皮肤粘膜感染(臀部感染、脓疱疮等)16例(13.7%),新生儿结膜炎8例(6.8%),两组在局部感染中主要指呼吸道感染及脐炎,发生率高,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非特异性实验性指标比较对312例败血症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统计,白细胞异常、C反应蛋白是NOS较常见的临床表现,两组之间在WBC异常、CRP异常、PCT异常、白介素异常占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LOS组WBC异常、CRP异常、PCT异常占比分别为29.9%、25.6%、59.8%,而EOS组在WBC异常、CRP异常、PCT异常占比分别是16.4%、12.8%、47.2%,比较发现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发现EOS组和LOS组在PLT计数下降、I/T比值异常和FIB值异常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并发症及死亡情况比较统计了312名败血症患儿的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其中并发症包括:肺炎、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死亡。肺炎、细菌性脑膜炎、感染性休克和DIC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并发症。EOS组消化道出血和颅内出血的比例高于LOS组,LOS组细菌性脑膜炎和感染性休克的比例高于EOS组,EOS组消化道出血和颅内出血的比例分别为7.7%和8.7%,明显高于LOS组的1.7%和2.6%。LOS组细菌性脑膜炎和感染性休克的比例分别为13.7%和8.5%,而EOS组细菌性脑膜炎和感染性休克的比例为6.2%和2.6%,分析发现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组肺炎发生比例为87.7%高于晚发组肺炎发生比例67.5%,两组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DIC和死亡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临床转归情况比较195名EOS患儿中,160名(82.1%)好转,23名(11.8%)好转后继续治疗,死亡8名(4.1%),117名LOS患儿中,79名(67.5%)好转,32例(27.4%)好转继续治疗,死亡6名(5.1%)。EOS组和LOS组在临床转归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3.647,P=0.986,P>0.05)。6.两组血培养结果及药敏情况分析1.在312名被诊断为败血症的儿童中,共有51个血培养物呈阳性。经统计分析,这51例菌株包括36例(11.5%)革兰氏阳性(G+)、14例(4.7%)革兰氏阴性(G-)和1例(0.3%)真菌。最常见的病原体为表皮葡萄球菌(5.1%)(16/312),其次为大肠杆菌3.5%(11/312)、人葡萄球菌3.5%(11/312)、溶血性葡萄球菌1.6%(5/312),藤黄微球菌0.3%(1/312),屎肠球菌0.3%(1/312),阴沟肠杆菌0.3%(1/312),肺炎克雷伯菌0.3%(1/312)。无乳链球菌0.3%(1/312),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0.3%(1/312),小芽孢杆菌0.3%(1/312),白色念珠菌0.3%(1/312)。2.对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为主的G+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均为100%,对β-内酰胺类、头孢类及大环内酯类的耐药性非常高,均超过80%。多重耐药菌检出1例,为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MRSE),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耐药性均在较低水平,但由于新生儿特殊性及药物严重的副作用,上述药物在儿科属于慎用,甚至禁用。对肽类和恶唑啉酮类等耐药性均为0%。3.对14例主要G-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G-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有较高的耐药性,近年来随着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G-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性明显升高。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碳青霉烯类等敏感性较好,其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耐药性多达90%以上,对头孢呋辛、头孢西丁耐药性在70%以上,未发现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喹诺酮类等耐药情况;而肺炎克雷伯杆菌不仅对头孢唑林第一代头孢、第二代头孢、而且对头孢曲松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极高,多数90%以上耐药,敏感性较差,未发现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碳青霉烯类等耐药的菌株,敏感性较好;而对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表明,对哌拉西林、四环素、头孢菌素第一、二、三代等完全耐药(100%),未发现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等第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未发现对青霉烯类和喹诺酮类等抗生素耐药的菌株。4.检出白色念珠菌1例,对其进行药敏分析示: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氟康唑、5-氟胞嘧啶、伊曲康唑均敏感,耐药性为0%。结论:1.NOS在男婴发病人数明显高于女婴。母体胎膜早破>18小时、羊水粪便污染、母体绒毛膜炎、B组链球菌感染等是EOS的高危因素;而低出生体重儿、长期置管操作、皮肤黏膜感染等是LOS的高危因素。2.G+菌(主要是CoNS)是我院NOS的主要病因,EOS中以G-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较为常见,而LOS中以葡萄球菌及机会致病菌为主。3.EOS致病菌感染主要通过母体阴道菌群上移和胎盘垂直传播感染,而LOS致病菌感染主要通过社区获得性感染及院内感染,定期检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和药敏情况,对减少本地区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及改善预后有一定参考意义。

李垚锦[5](2021)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极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临床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分析我院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极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病原体情况,为早期识别及干预治疗晚发型败血症提供指导。[方法]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ICU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极早产儿,根据是否发生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LOS)分为两组:LOS组和对照组。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复苏时是否气管插管、PS治疗、入院时体温、血糖、LOS发病前机械通气时间、无创呼吸支持时间、脐静脉置管时间、PICC置管时间、是否放置胃管、首次肠内喂养时间、肠内喂养方式、静脉营养时间、发病前禁食时间、全肠内喂养建立时间、热卡达到100及120kcal/kg.d时日龄、LOS发病前是否使用益生菌、抗生素使用时间是否≥5d、是否患早发型败血症等,LOS组并发症、转归、病原菌等资料。应用SPSS26.0统计软件,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LOS的发病率、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1.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ICU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极早产儿188例,LOS发病率为34.0%(64/188),其中经血培养或脑脊液培养确诊LOS发病率为17.0%(32/188),临床诊断 LOS 发病率为 17.0%(32/188);胎龄<28w、28-31+6w、≥32w LOS发病率分别为:42.9%(3/7)、37.8%(51/135)、21.7%(10/46);出生体重<1000g、1000-1499g、≥1500g LOS 发病率为 61.5%(8/13)、35.0%(49/140)、20.0%(7/35),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例LOS患儿死亡4例、病死率为6.3%(4/64)。2.LOS组胎龄、出生体重、发病前无创呼吸支持时间、发病前使用益生菌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S组脐静脉置管、脐静脉置管时间、发病前行PICC、PICC置管时间、发病前禁食时间、热卡达到100kcal/kg.d时日龄、热卡达到120kcal/kg.d时日龄、全肠内喂养建立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胎龄小、出生体重低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极早产儿发生LOS的风险增加(P<0.05),发病前无创呼吸支持时间长、使用益生菌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极早产儿发生LOS的风险减小(P<0.05)。3.LOS临床表现以反应差46例(71.9%)、腹胀34例(53.1%)、呼吸暂停30例(46.9%)为主,实验室检查中以CRP升高46例(71.9%)、白细胞总数升高/减低34例(53.1%)、PCT升高27例(42.2%)为主;LOS组与对照组比较,NEC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32例确诊LOS共培养出41株病原菌,有2例培养出3种不同类型病原菌,有3例培养出2种不同类型病原菌,有1例发生2次LOS培养出同1种病原菌,有1例为血培养、脑脊液培养均为阳性、且为同一种病原菌,有2例为血培养阴性,脑脊液培养阳性;41株病原菌分别为:革兰阴性细菌21例,占所有病原菌的51.22%,分别为肺炎克雷伯13例、大肠埃希菌4例、阴沟肠杆菌阴沟亚种2例、弗氏柠檬酸杆菌1例、产气克雷伯菌1例,其中检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ESBL)14例,耐药菌株占71.43%,以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最为常见;革兰阳性细菌18例,占所有病原菌的43.90%,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7例、头状葡萄球菌4例、粪肠球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溶血葡萄球菌1例、屎肠球菌1例、棒状杆菌1例,其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例、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S)12例,以表皮葡萄球菌最为常见。真菌2例,占所有病原菌的4.88%,分别为白色假丝酵母1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例。[结论]1.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极早产儿LOS发病率为34.0%,其中确诊LOS发病率为17.0%,临床诊断LOS发病率为17.0%,病死率为6.3%,加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极早产儿的综合管理,可减少LO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2.胎龄小、出生体重低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极早产儿发生LOS的风险增加,发病前无创呼吸支持时间长、使用益生菌可使LOS发生风险减少。3.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极早产儿LOS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反应差、腹胀、呼吸暂停为主要表现,CRP、WBC及PCT联合应用可提高LOS诊断的准确性,发生LOS后会增加NEC发生的风险。4.我院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极早产儿LOS病原体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其中尤以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多见。

孙世意[6](2021)在《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中葡萄球菌属耐药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相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呼吸道感染(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TI)是医院最常见的高度传染性疾病,还常伴有流感及流感样疾病的发生。逐年上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使呼吸道感染成为了全球性问题。呼吸道最初被认为是无菌的,但是随着研究的发现,呼吸道中存在大量定植的共生微生物,且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人类处于正常生理状态时,呼吸道中的共生菌相互制约使其维持在某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对于新生儿,这种稳态受生产方式、喂养类型、抗生素等的影响,但是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就会引起呼吸道微生物的紊乱,进而诱发呼吸道感染等相关疾病。目前,临床上针对呼吸道感染最常用的手段就是使用抗生素治疗。而由于抗生素的长时间、不合理使用及滥用,导致一系列耐药菌的产生,使感染大大增加了临床治疗和社会经济的负担。使用合适的抗生素对于治疗感染是非常重要的步骤,能够减少耐药甚至死亡的发生。因此对于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耐药菌感染,抗生素的选择和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课题旨在研究呼吸道感染患者下呼吸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感染患者与非呼吸道感染人群下呼吸道中微生物的组成比较规律;从中分离培养病原菌,并挑选部分分离得到的葡萄球菌以探究其耐药性,明确耐药性分布。并对其进行耐药基因的检测,利用共培养的手段探究耐药基因的转移。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实验结果如下:本实验选取21名新生儿,包括19名呼吸道感染新生儿患者和2名非呼吸道感染新生儿,对其粪便及气管分泌物进行采集,基于α多样性及β-多样性分析其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本实验检测到在门的水平上以Proteobacteria、Firmicutes和Actinobacteria门为优势门。而在属的水平上看,各患者之间细菌属的分布差异较大。在所有粪便样本中,患病新生儿粪便样品显示主要属为Enterococcus和Achromobacter,其次是Lactobacillus和Pantoea;在所有气管分泌物样品中主要属为Achromobacter和Streptococcus,其次是为Pseudomonas、Rothia和Staphylococcus。通过分离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样品中分离培养得到116株分离株,其中包括53株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1株Staphylococcus aureus、4株Staphylococcus cohnii、9株Staphylococcus hominis、14株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1株Staphylococcus caprae、1株Staphylococcus warneri/pasteuri、2株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和15株Streptococcus salivarius和3株Moraxella osloensis、10株Lactobacillus plantarum、2株Micrococcus yunnanensis和1株Micrococcus luteus。利用K-B药敏纸片扩散法对挑选出的83株葡萄球菌分离株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83株葡萄球菌分离株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84.34%;其次是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57.83%;其它耐药率分别为:苯唑西林(8.43%),环丙沙星(13.00%),万古霉素(4.82%),氧氟沙星(14.46%),氯霉素(43.37%),卡那霉(38.85%)素,盐酸克林霉素(14.46%),头孢唑林(16.87%),利福平(8.43%)。挑选出77株葡萄球菌分离株进行耐药基因检测,检测结果显示grl A耐药基因阳性检出率是最高的,其检出率为51.95%;其次是acc(6’)/aph(2’’)基因,其阳性检出率为(31.17%)。其它耐药基因阳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gyr A阳性检出率,为27.27%、mec A基因阳性率为(23.88%)、nor A基因阳性率为(16.88%)、erm C基因阳性率为(16.88%)。fem A(9.09%),erm A(7.79%)。但在这些分离株中并未检测出Van A和Van B基因。本实验还利用共培养的方法探究耐药基因的转移情况,结果显示表皮葡萄球菌可以通过共培养的方式将耐药基因水平转移到同属葡萄球菌如科氏葡萄球菌细胞内,还可以水平转移至不同属如植物乳杆菌细胞内。

柯叶芳,刘文渊,朱攀,朱喆[7](2021)在《121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降低发病率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败血症患儿的病原菌分布、药敏结果与临床资料并进行分组与统计学分析。结果革兰阳性菌的检出率大于革兰阴性菌(P <0.0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最高;大肠埃希菌与无乳链球菌在非低出生体质量组的检出率高于低出生体质量组,在足月儿组的检出率高于早产儿组(P <0.05);产单核李斯特菌均检出于低出生体质量组、早产儿组与早发型败血症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80%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CNS),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均敏感;无乳链球菌与产单核李斯特菌对青霉素类药物敏感性较好。结论本院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在不同起病时间、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分组中的分布略有差异,应加强病原菌的监测,根据耐药情况合理用药。

段心雨[8](2020)在《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与新生儿临床结局相关性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评价万古霉素治疗新生儿感染谷浓度水平与其疗效和安全性的相关性。方法:全面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三个中文数据库(万方、CNKI、CBM),检索年限为建库开始至2020年03月01日。收集所有研究新生儿使用万古霉素谷浓度水平与临床结局相关性的文献,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文献,并对最终纳入的文献采取NOS评分,继而对符合评分要求的文献包含的研究进行特征性数据和关键资料提取,结果使用Rev Man 5.3.3和Stata 14.0软件作统计分析。二分类变量结果采用比值比(ORs)和95%可信区间(95%CI)表示,若不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临床结局指标包括:疗效(临床有效率、细菌学清除率)和不良反应(肝毒性、肾毒性、耳毒性发生率)。结果:总计纳入17项队列研究。通过对所有纳入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后得出:与万古霉素谷浓度<10mg/L的患儿相比,谷浓度≥10mg/L临床有效率更高(OR=5.76,95%CI:3.0111.03,P<0.00001),细菌清除率更高(OR=4.86,95%CI:1.9512.13,P=0.0007),同时肾毒性发生率(OR=3.87,95%CI:1.718.75,P=0.001)、耳毒性发生率也更高(OR=2.06,95%CI:1.173.65,P=0.01),两组肝毒性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与1020mg/L相比,>20mg/L组患儿肾毒性发生率显着升高(OR=3.98,95%CI:1.679.46,P=0.002),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和肝毒性、耳毒性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新生儿中万古霉素谷浓度水平与肝毒性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水平与新生儿临床结局存在一定相关性。血药谷浓度1020mg/L较<10mg/L疗效更好、较>20mg/L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且疗效相当,故新生儿万古霉素谷浓度水平控制在1020mg/L是可取的。新生儿使用万古霉素应常规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保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卢苑青[9](2020)在《禽舍气溶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流行及对鸡炎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葡萄球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球菌,在家禽养殖舍和医院都广泛存在,是造成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人畜共患菌。在家禽养殖业中可引起禽类急性败血症、关节炎骨膜炎等疾病,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CoNS)是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条件致病菌。养殖场是病原传播的重要场所之一,在相对封闭的养殖舍中,气溶胶是病原传播的重要途径,但是葡萄球菌在禽舍气溶胶中的流行性及特征尚未明确。在本研究中,我们收集了华中地区9家家禽养殖场气溶胶的样品,通过持续监测,发现在养殖最初的60天内,葡萄球菌在禽舍气溶胶中显着增长,平均最高达到2.0×106cfu/m3,占全部可培养细菌的75.4%。禽舍气溶胶及养殖场工人鼻拭子中分离的102株葡萄球菌经鉴定全部为CoNS。其中松鼠葡萄球菌占41.2%,为优势葡萄球菌菌种;此外还有马胃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阿尔莱特葡萄球菌及鸡葡萄球菌等。选取11种抗生素进行药敏测试,气溶胶中分离的CoNS菌株多呈现多重耐药性,其中对氯霉素、四环素、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3.14%、91.18%、69.61%。在这些CoNS中,49%的菌株对苯唑西林具有耐药性(MIC≥2),为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CoNS,MRCoNS)。使用PCR技术对所有CoNS进行耐药基因mecA的检测,证实有36.3%的菌株携带有mecA耐药基因。进一步通过MRCoNS与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ensitive S.aureus,MSSA)共培养实验,首次实验证实耐药基因mecA可以从MRCoNS菌株向MSSA转移,证明MRCoNS是MSSA形成“超级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aureus,MRSA)的mecA耐药基因重要提供者。为了进一步研究养殖场气溶胶中CoNS对养殖场鸡只健康的影响,选择106cfu/m3浓度的CoNS对SPF雏鸡进行气溶胶雾化感染,剖检及荧光定量RT-PCR可知,虽然作为条件致病菌,雏鸡暴露于CoNS气溶胶中并未发生明显的器官病变,但可诱导肺部和脾脏炎症因子IL-1β,IL-6,IL-8的表达量显着提高,说明暴露于一定浓度的CoNS气溶胶可诱导家禽的炎症反应。本研究的结果表明CoNS是家禽舍气溶胶中的主要细菌,可诱导家禽炎症因子的显着上调表达,潜在地影响动物生产性能。此外CoNS呈现多重耐药,且耐药基因mecA呈高携带率,可转移给MSSA形成MRSA,具有潜在的公共卫生安全威胁。本研究阐明了家禽养殖舍气溶胶中葡萄球菌的流行及耐药特征,并初步揭示了其对鸡群健康的影响,对家禽养殖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并对家禽养殖场中葡萄球菌的防控提供科学数据与理论依据。

杨祥康,陈静,姜雯,占焕平,何凤萍,曾芳[10](2020)在《基于多重RT-PCR法探讨某院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的耐药基因表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多重RT-PCR法检测本院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的耐药基因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确诊为葡萄球菌败血症的院内感染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药敏结果分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60),检测MRCNS的耐药基因mec A、erm A/B/C、qac A/B表达,对比2组临床特点、耐药基因表达、药敏结果、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最高体温、心率、乳酸、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氧分压、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耐药基因mec A、erm A/B/C、qac A/B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PACHEⅡ评分、A qac A/B阳性、erm A/B/C阳性、mec A阳性是葡萄糖球感染败血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RCNS感染具有较高的耐药基因携带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应重点监测。

二、37例新生儿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7例新生儿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新生儿败血症抗生素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抗生素使用原则
    1.1 抗生素使用指征
    1.2 抗生素经验性选用
    1.3 血培养阳性结果
    1.4 使用疗程
    1.5 给药方式
2 提高经验性选用抗生素的有效性
3 各类抗生素使用及药敏现状
    3.1 青霉素及青霉素类
    3.2头孢菌素类
    3.3 氨曲南
    3.4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3.5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3.6 氨基糖苷类
    3.7 喹诺酮类药物
    3.8 利奈唑胺(斯沃)
    3.9 立思丁———注射用夫西地酸钠
    3.1 0 甲硝唑
    3.1 1 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伏立康唑
4 小结

(2)2014-2019年恩施某三甲医院N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高危因素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民大医院多重耐药个案调查表
综述 多重耐药菌耐药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3)恩施地区某三甲医院N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病原菌分布
    2.3 病原菌标本分布
    2.4 感染部位分布
    2.5 主要病原菌变迁
    2.6 耐药性分析
3 讨论
    3.1 一般情况分析
    3.2 常见病原菌及构成比分析
    3.3 病原菌标本构成与感染部位分析
    3.4 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情况分析
    3.5 革兰氏阳性菌耐药情况分析
    3.6 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民大医院NICU个案调查表
综述 肺炎克雷伯菌流行、毒力、耐药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4)大理地区312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缩略词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患病情况及一般资料比较
    2.2 临床表现及局部感染
    2.3 两组非特异性实验性指标比较
    2.4 两组并发症及死亡情况比较
    2.5 两组临床转归情况比较
    2.6 病原菌血培养结果及药敏情况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发病情况分析
    3.2 临床表现、局部感染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3.3 临床转归分析
    3.4 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第四章: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败血症各种炎症标志物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致谢

(5)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极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临床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新生儿败血症研究现况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中葡萄球菌属耐药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相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呼吸道感染(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TI)概述
        1.1.1 呼吸道感染的危害
        1.1.2 呼吸道微生物群落组成
    1.2 葡萄球菌
        1.2.1 葡萄球菌简介
    1.3 抗生素的种类和应用及其杀菌机制
        1.3.1 抗生素的种类和应用
        1.3.1.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3.1.2 喹诺酮类抗生素
        1.3.1.3 糖肽类抗生素
        1.3.1.4 氯霉素类抗生素
        1.3.1.5 林可酰胺类抗生素
        1.3.1.6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1.3.1.7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1.3.2 抗生素抑菌的作用机制
    1.4 葡萄球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1.4.1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
        1.4.2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进展
        1.4.2.1 表皮葡萄球菌耐药进展
        1.4.2.2 溶血葡萄球菌
    1.5 耐药性检测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研究内容
        1.7.1 下呼吸道样品高通量测序
        1.7.2 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离纯化
        1.7.3 分离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
        1.7.4 共培养
    1.8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新生儿下呼道感染患者粪便和气管分泌物细菌群落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样本采集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试剂
        2.2.4 实验相关试剂的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实验样品的采集
        2.3.2 总DNA的提取
        2.3.2.1 粪便DNA
        2.3.2.2 气管分泌物
        2.3.3 16S rRNA基因扩增
        2.3.4 数据预处理
    2.4 实验结果
        2.4.1 序列信息及α多样性
        2.4.2 呼吸道感染与非呼吸道感染新生儿粪便和气管分泌物的分类分析与比较
        2.4.3 基于OTU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
        2.4.4 PCA分析
        2.4.5 对应分析(CORA)
        2.4.6 双胞胎新生儿细菌组成及聚类分析
    2.5 讨论
    2.6 结论
第三章 呼吸道感染患者咽、气管分泌物中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用试剂的配制
        3.2.4 实验用培养基
    3.3 实验方法
        3.3.1 试验样品
        3.3.2 呼吸道感染患者样品中病原菌分离
        3.3.2.1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3.3.2.2 菌种保藏
        3.3.3 菌株鉴定
        3.3.3.1 革兰氏染色
    3.4 实验结果
        3.4.1 菌株革兰氏染色结果
        3.4.2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进化树的构建
    3.5 讨论
    3.6 结论
第四章 葡萄球菌耐药性检测及耐药基因水平转移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0 药敏检测实验菌株
        4.2.1 耐药菌株共培养实验菌株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试剂
        4.2.4 实验用培养基
        4.2.4.1 试剂配制
        4.2.5 药敏纸片的制备
        4.2.5.1 抗菌药物配制
        4.2.5.2 药敏纸片的制备
    4.3 试验方法
        4.3.1 药敏试验步骤
        4.3.2 MIC的测定
        4.3.2.1 抗菌药物和MH肉汤培养基的制备
        4.3.2.2 MIC板的制备
        4.3.2.3 接种物的制备
        4.3.2.4 结果判定
        4.3.3 耐药基因检测
        4.3.3.1 菌株活化
        4.3.3.2 耐药基因引物设计
        4.3.4 菌株共培养试验
    4.4 实验结果
        4.4.1 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
        4.4.2 MIC的测定结果
        4.4.3 耐药基因检测
        4.4.4 共培养结果
    4.5 讨论
    4.6 结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7)121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患儿一般情况
    2.2 病原菌分布及构成
    2.3 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构成
    2.4 不同胎龄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及构成
    2.5 不同出生体质量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及构成
    2.6 药敏情况
        2.6.1 主要革兰阴性菌的药敏情况
        2.6.2 主要革兰阳性菌的药敏情况
3 讨论

(8)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与新生儿临床结局相关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资料提取与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2.2 Meta分析结果
    2.3 发表偏倚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情况

(9)禽舍气溶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流行及对鸡炎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缩写说明
1.绪论
    1.1 葡萄球菌概述
    1.2 CoNS
        1.2.1 CoNS概述
        1.2.2 CoNS的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
        1.2.3 CoNS对养殖业的危害
        1.2.4 CoNS的耐药机制
    1.3 金黄色葡萄球菌
        1.3.1 金黄色葡萄球菌概述
        1.3.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
    1.4 耐药基因在葡萄球菌中的转移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
        2.1.2 主要设备与仪器
        2.1.3 主要试剂耗材
        2.1.4 主要溶液和培养基
        2.1.4.1 培养基类
        2.1.4.2 相关抗生素药物溶剂
        2.1.4.3 核酸电泳相关溶液
        2.1.4.4 RNA提取相关溶液
    2.2 葡萄球菌的采集鉴定
        2.2.1 样品采集
        2.2.2 细菌分离与纯化
        2.2.3 葡萄球菌的鉴定
    2.3 葡萄球菌药敏实验及耐药基因检测
        2.3.1 药敏实验
        2.3.2 耐药基因验证
        2.3.3 SCCmec分型
    2.4 耐药基因转移实验
        2.4.1 供体受体菌粗筛
        2.4.2 重复药敏实验
        2.4.3 供受体菌培养
        2.4.4 耐药基因转移实验
        2.4.5 筛选结合子
        2.4.6 结合子耐药基因验证
        2.4.7 结合子药敏实验
    2.5 禽类感染及炎症因子检测
        2.5.1 雏鸡感染
        2.5.2 引物设计
        2.5.3 总mRNA提取
        2.5.3.1 器具及试剂的提前处理
        2.5.3.2 动物组织中RNA提取
        2.5.4 RT-PCR测定炎症因子相对表达量
        2.5.4.1 RNA质量检测与反转录
        2.5.4.2 荧光定量RT-PCR
3.实验结果
    3.1 禽舍气溶胶中葡萄球菌的监测、分离与鉴定
        3.1.1 气溶胶中葡萄球菌的监测
        3.1.2 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
    3.2 葡萄球菌耐药基因鉴定及药敏实验
        3.2.1 CoNS药敏实验
        3.2.2 CoNS耐药基因检测
        3.2.3 SCCmec分型
        3.2.4 mecA阳性与阴性菌株药敏结果分析
    3.3 mecA耐药基因转移实验
        3.3.1 供受体菌筛选
        3.3.2 结合子验证
        3.3.3 结合子药敏实验
    3.4 CoNS气溶胶感染对雏鸡的影响
        3.4.1 CoNS气溶胶感染后雏鸡的剖检
        3.4.2 CoNS气溶胶感染后肺部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变化
        3.4.3 CoNS气溶胶感染后脾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变化
4.分析与讨论
    4.1 气溶胶中CoNS的流行情况
    4.2 CoNS药敏及mecA基因携带情况
        4.2.1 CoNS药敏结果
        4.2.2 mecA携带及分型情况
        4.2.3 mecA阳性与阴性菌株耐药性比较
    4.3 mecA从 CoNS向金黄葡萄球菌的转移
    4.4 雾化CoNS感染SPF雏鸡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基于多重RT-PCR法探讨某院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的耐药基因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2.1 收集患者相关资料
        1.2.2 血培养和葡萄球菌株的鉴定
        1.2.3 RT-PCR检测葡萄球菌耐药相关基因表达
        1.2.4 药敏结果判断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耐药基因比较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药敏结果的对比分析
    2.3 败血症感染患者死亡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四、37例新生儿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生儿败血症抗生素治疗研究进展[J]. 吴艳蓉,梁跃波. 现代医药卫生, 2021(16)
  • [2]2014-2019年恩施某三甲医院N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高危因素及耐药性分析[D]. 郑颖怡.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3]恩施地区某三甲医院N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D]. 方超策. 湖北民族大学, 2021(02)
  • [4]大理地区312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分析[D]. 齐越涛. 大理大学, 2021(09)
  • [5]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极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临床因素分析[D]. 李垚锦.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6]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中葡萄球菌属耐药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相性研究[D]. 孙世意.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2)
  • [7]121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柯叶芳,刘文渊,朱攀,朱喆.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1(04)
  • [8]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与新生儿临床结局相关性的Meta分析[D]. 段心雨.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9]禽舍气溶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流行及对鸡炎症的影响[D]. 卢苑青. 武汉轻工大学, 2020(06)
  • [10]基于多重RT-PCR法探讨某院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的耐药基因表达研究[J]. 杨祥康,陈静,姜雯,占焕平,何凤萍,曾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0(08)

标签:;  ;  ;  ;  ;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37例新生儿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