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现场原型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锚定板,试验,观测
现场原型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梁宗,宋俊晓[1](2011)在《锚定板现场原型试验与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就原型锚定板拉拔试验、拉杆拉力观测、肋柱位移观测、填土沉降观测以及土压力观测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本文来源于《技术与市场》期刊2011年10期)
裴孟德,石振明,刘伟涛,宋爽[2](2008)在《软土地区某场地扩底桩原型现场对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软土地区钻孔扩底灌注桩的工作机理,研究了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练杭支线某场地扩底桩与直桩的竖向静荷载对比试验。通过对现场测试结果的分析,探讨钻扩桩的承载特性和竖向承载力,讨论单桩竖向承载力与桩侧摩擦力、桩端阻力的关系及发挥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软土地区应用扩底桩是完全可行的,扩底桩能够充分发挥持力层的承载潜力,对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桩体沉降效果显着;研究结果还表明,软土地区扩底桩工作机理与其他地区略有不同。(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期刊2008-10-31)
齐明柱[3](2007)在《预应力锚索框架结构的现场原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建设中的国际大通道昆(明)~曼(谷)高等级公路的元(江)~磨(黑)段为工程背景,以我院承担的交通部西部交通科研项目《高等级公路建设边坡病害防治技术研究》(项目编号:G2001GG20)为依托,在元磨线上选择具有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及破坏模式的叁个典型工点,进行预应力锚索框架结构工作性能的现场原型试验研究。在论述研究背景的基础上,本文首先从设计计算方法、结构和边坡体相互作用、试验研究叁方面总结了预应力锚索框架结构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系统阐述了预应力锚索框架支挡结构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方法通过在锚索框架结构内分别埋设和安装锚索测力计、钢筋计、土压力盒、埋入式混凝土应变计及位移计等多种仪器、仪表,系统测试了锚索内力、框架弯矩、框架梁和边坡岩土体间的接触应力、压力型锚索内锚段轴向压应力的传递规律及框架结点的位移。野外试验工作历时两年多,采集有效数据四十多万个。根据对试验数据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压力型锚索锚固体内轴向压应力的大小和分布主要取决于锚索内力,轴向压应力主要集中在承载体附近,随着远离承载体,急速衰减,其分布符合幂函数σ=ae~(bx)的形式,对于设置在弱风化砂质板岩内的压力型锚索,当锚索拉力不超过300kN时,轴向压应力主要分布在靠近承载体7.0倍孔径范围内;2)锚索内力的变化可分为张拉锁定时的瞬间减小和长期变化两阶段,两阶段的内力损失约为张拉值的16%左右,张拉锁定引起的内力损失约为张拉值的10%,长期内力损失约为张拉值的6%;采用分级加载张拉工艺可以有效减少张拉锁定产生的内力损失;锚索张拉的相互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3)在锚索荷载的作用下,框架梁的弯矩分布基本符合弹性地基梁的分布特点,采用弹性地基梁法计算分析框架的内力是安全、可行的,当按弹性地基梁法的计算结果设计框架结构时,建议跨中直接使用弯矩理论值进行框架梁的正截面抗弯设计,对于结点要将弯矩理论值适当修正后作为正截面弯矩设计值,建议取理论值的0.8倍作为结点弯矩设计值。4)结点处竖肋和横梁上的弯矩大小与竖肋和横梁间距的比值有关,横梁和竖肋间距之比越大,竖肋上的弯矩就越大;反之,则横梁上的弯矩就越大。5)在锚索荷载的作用下,框架结构在平面内的位移值很小,仅为毫米级,与锚索张拉时的伸长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6)采用混凝土应变计、锚索测力计、钢筋计量测相应的物理量是成功地、可靠地,但是采用土压力盒量测框架梁和边坡岩土体间的接触反力需进一步探讨,特别是埋设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测值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只能大概反映接触应力的变化规律,不能精确测定接触应力的大小;7)在试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压力型锚索的设计、预应力锚索框架的内力计算方法及其结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可以用于指导设计、施工。(本文来源于《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期刊2007-01-01)
胡晓,邢国良,王建惠[4](2004)在《(BKK20000/66)干式空心并联电抗器现场原型动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干式空心并联电抗器的现场原型动力试验 ,得到该电抗器各方向的自功率谱曲线。通过数据处理 ,得到了电抗器在特定安装方式下的自振特性 ,为进一步的动力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期刊2004年04期)
周贤彪[5](2001)在《柳工研制的世界第一台高原型轮式装载机通过现场试验和专家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优秀的产品要有优秀的分销商。 只有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他才会成功; 在分析进入WTO后我国工程建筑机械行业面临的形势时,有人认为:在中国做销售对当地文化的熟悉是中国企业的优势之一,现在看来此观点也受到了挑战。 澳大利亚威斯特设备有限公司(WesTracE(本文来源于《建筑机械》期刊2001年07期)
刘永昌[6](1991)在《用于原型结构试验的微机现场测试和分析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计算机和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近二十几年的短短时间内,测量仪器在原理、组成部件、功能和应用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配上适当的输入输出设备和软件,并与一个传感器系统相联构成的计算机化测量仪器,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用于原型结构试验的微机现场测试和分析系统,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现场数据(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1991年02期)
赵炎华[7](1988)在《加筋土剪胀区配筋法的现场原型试验(续)》一文中研究指出六、墙顶加载试验采用苏联KPAZ自卸汽车,分别从两个方向进行加载试验。图10为汽车加载位置平面图。 1、荷载对墙面位移的影响表5是加载时墙面位移观测成果,图11和图12是根据表5的实测数据绘制的加载一位移曲线。汽车平行于墙面走行,见图11,当后轮在1~#点时,墙上各观测点的位移为零,当后轮停在2~#点时,墙面上的4~#测点发生-0.0019mm位移,5~#测点位移-0.001mm。6~#、7~#测点未受到影响,连接停车点与5~#测点的斜线同铅垂线之间的夹角α=64.3°可见加筋土中荷载的扩散角比较大。(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1988年01期)
赵炎华[8](1987)在《加筋土剪胀区配筋法的现场原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为赵炎华同志一篇遗着。赵炎华曾代表云南省煤矿设计院、云南省煤炭科研所和该省劳改局科技处,小龙潭煤矿等单位共同组成了加筋土科研小组,于1983年在云南省小龙潭煤矿新厂部进行了现场原型试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赵炎华同志平时对加筋土研究有素,在理论上更有独创的见解,在新技术的发展上是有建树的。赵炎华同志因患癌症不幸于1986年逝世。在他住院接受化疗期间,体重已降到50公斤,有时发高烧,一连几天昏迷不醒,还为本刊撰写了叁篇有关加筋土文章。据他最后给编者信中说,文中资料只凭记忆,画图时是用木筷当直尺用而困顿成篇的,对此,编辑部同人深受感动。这种不惜生命钻研学术,为四化建设的献身精神,堪为工程技术人员的楷模。值此赵炎华同志逝世周年之际,本刊拟将赵炎华同志病中遗着陆续发表,以示我们对该同志的沉痛悼念。(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1987年04期)
现场原型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软土地区钻孔扩底灌注桩的工作机理,研究了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练杭支线某场地扩底桩与直桩的竖向静荷载对比试验。通过对现场测试结果的分析,探讨钻扩桩的承载特性和竖向承载力,讨论单桩竖向承载力与桩侧摩擦力、桩端阻力的关系及发挥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软土地区应用扩底桩是完全可行的,扩底桩能够充分发挥持力层的承载潜力,对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桩体沉降效果显着;研究结果还表明,软土地区扩底桩工作机理与其他地区略有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场原型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梁宗,宋俊晓.锚定板现场原型试验与观测[J].技术与市场.2011
[2].裴孟德,石振明,刘伟涛,宋爽.软土地区某场地扩底桩原型现场对比试验研究[C].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2008
[3].齐明柱.预应力锚索框架结构的现场原型试验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7
[4].胡晓,邢国良,王建惠.(BKK20000/66)干式空心并联电抗器现场原型动力试验研究[J].工程抗震.2004
[5].周贤彪.柳工研制的世界第一台高原型轮式装载机通过现场试验和专家鉴定[J].建筑机械.2001
[6].刘永昌.用于原型结构试验的微机现场测试和分析系统[J].世界地震工程.1991
[7].赵炎华.加筋土剪胀区配筋法的现场原型试验(续)[J].路基工程.1988
[8].赵炎华.加筋土剪胀区配筋法的现场原型试验[J].路基工程.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