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产气英膜梭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产气荚膜梭菌,屠宰加工,牛肉,污染
产气英膜梭菌论文文献综述
马迎晖,刘倩倩,姜艳芬,张彦明[1](2019)在《屠宰加工过程中牛肉产气荚膜梭菌污染规律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产气荚膜梭菌是引起人兽共患病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该菌能产生多种外毒素,导致多种动物肠毒血症、坏死性肠炎,人的气性坏疽、细菌性食物中毒,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非食物中毒性胃肠道疾病,已引起广泛关注。[目的]旨在调查和分析屠宰加工过程中牛肉产气荚膜梭菌的污染规律,为有效降低该菌对牛肉的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2019年1月~9月从陕西省部分牛屠宰场采集屠宰、排酸和分割车间内各环节样品,经细菌的分离纯化和多重PCR血清分型鉴定,并应用PFGE方法对部分分离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及溯源分析;部分牛肉样品按GB4789.12—2012规定方法进行产气荚膜梭菌的计数。[结果]共采集样品708份,结果表明产气荚膜梭菌污染阳性率为21.19%(150/708),共分离该菌214株(每份样品分离1~3株目的菌),其中174株A型菌(81.31%),40株D型菌(18.69%),1.33%样品同时携带A型和D型菌。该菌分离率在屠宰车间粪便中为22.92%、体表拭子为14.93%、去头蹄拭子为10.53%、剥皮后拭子为11.65%、肉样和劈半后拭子22.95%、空气为33.33%、屠宰用水为0;该菌分离率在排酸车间中肉样和拭子为20%、空气为0,分割车间中肉样为38.18%、工具拭子为12.34%、空气为0;牛肉污染率随屠宰进程而升高,各场夏季与冬春季污染率差异极显着(P<0.01)。肉样带菌量≤10CFU/g,远低于致病量10~6CFU/g。74个分离菌株共分为53个PFGE型,28个基因簇,菌株间的相似度在60.4%~100%之间,其中一簇14株菌的相似度为95.1%,为优势基因簇。且有12簇相似度为100%,表明分离菌株具有多样性和流行相关性且可进行溯源,屠宰车间空气和分割车间刀具及人员卫生是牛肉产气荚膜梭菌污染的主要来源,且不同地区之间的菌株具有同源性。[结论]牛肉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污染主要来自养殖环节并通过屠宰加工环节进行传播,污染率与季节相关,优势血清型为A型,建议应加强养殖过程和屠宰环节的卫生管理和对产气荚膜梭菌进行必要的监测。(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9-12-12)
冯家伟,赵月,彭忠,王湘如,张凡[2](2019)在《临床分离的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的耐药性及毒素基因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鸡坏死性肠炎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随着其耐药性的增加,养禽业中控制与预防该病的成本在逐渐增加,因此了解该菌的耐药性和毒力情况可对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本研究以分离自健康鸡和病鸡的74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药物对其最小抑菌浓度,同时检测耐药基因与毒素基因,探索是否有菌株产生耐药的同时又携带较为重要的毒素基因。[方法]本试验使用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青霉素、氨苄西林、泰乐菌素、红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多西环素、杆菌肽、杆菌肽锌、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甲硝唑、恩诺沙星共16种药物测定对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药敏试验方法依据CLSI (2018)文件推荐使用的琼脂稀释法进行。将药物采用合适的溶剂溶解配制成5120μg/mL储存液于-20℃保存,试验时使用灭菌肉汤或生理盐水倍比稀释,添加至绵羊血琼脂混匀制成终浓度在0.03-512μg/mL之间的含药平板。利用多点接种仪将稀释至0.5麦氏比浊度的菌液接种于含药平板,厌氧环境下培养18-24h后判定结果,根据CLSI (2018)文件给出的耐药折点值和MIC_(90)判断是否耐药。利用PCR检测菌株是否携带毒素基因cpb2、cpe与netB,耐药基因lnu(A)、lnu(B)、tet(M)、tet(L)、tet(K)、tetB(P)、tetP(B)、mef(A)、ermB和ermQ,扩增产物采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目的片段经测序比对分析确定。[结果]在测得的药敏试验结果中,青霉素、氨苄西林最为敏感,磺胺类药物耐药率最高,其余药物呈现不同的耐药率,这可能与养殖场药物使用情况有关。杆菌肽、杆菌肽锌耐药率分别为12.16%、6.76%,这两种药物常作为饲料添加剂来预防坏死性肠炎等疾病,但根据MIC_(90)判断测试菌株中对两者耐药的并不多,我们推测可能在菌株来源的养殖场中两种药物的使用量少,还可能与菌株数量比较少有关,其余无耐药折点值的药物均是如此。另外对菌株的耐药谱统计分析发现,耐3种药物或3种以上药物的菌株达66株,占比达89%,其中有1株同时对12种被检药物耐药。毒素基因的扩增结果表明,在所有菌株中未扩增到cpe毒素基因,cpb2、netB毒素基因检出率分别为71.6%(53株)与9.5%(7株)。在检出neB毒素基因的菌株中,其中6株同时检出cpb2毒素基因。有文献报道两种毒素都可位于质粒,但本研究中同时包含两种毒素基因的菌株所携带的毒素基因是否位于质粒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在携带netB毒素基因的菌株中,有1株对6种药物耐药,这提示我们如果在未了解菌株耐药背景的情况下盲目、错误地使用药物治疗,将有很大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期,造成更多的损失。此外,我们测定了44株菌株(42株多耐菌株与2株仅对磺胺类药物耐药菌株)中已有文献报道的部分耐药基因,其中检出含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P)29株、tetB(P)23株、tetP(B)9株、tet(K)1株,含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Q 20株、ermB 1株,林可酰胺类耐药基因lnu(A)1株、lnu(B)2株。另外我们还发现,在一些不存在耐药表型的菌株中也扩增到了耐药基因,如在对四环素类药物敏感的菌株中扩增到了tetA (P)和tetB(P)基因,推测可能是由于该基因表达量低不足以引起耐药表型;也有存在耐药表型但未扩增到相应耐药基因的菌株,如林可酰胺类,推测可能是由于其它耐药基因或基因突变所造成的。[结论]临床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部分菌株虽无耐药表型但存在耐药基因,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耐药性的传播风险。毒素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含有多种毒素基因的菌株中存在着多重耐药性,增加了临床治疗失败的风险,因此养殖环节中对疾病的防治应在了解致病菌耐药背景后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9-12-12)
谢川江,石岭,熊雁[3](2019)在《髌骨骨折术后产气荚膜梭菌合并表皮葡萄球菌感染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产气荚膜梭菌是革兰阳性厌氧杆菌,表皮葡萄球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两种细菌合并感染目前并无报道,本研究报道了1例髌骨骨折术后产气荚膜梭菌合并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患者,37岁髌骨骨折女性患者入院行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切口感染,予以切口分泌物培养及药敏检查,行切口清创术。根据药敏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及清创术后,患者感染控制治愈出院。产气荚膜梭菌合并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虽少见但死亡率高,积极寻找感染源对于预防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3期)
詹永婧,田耕[4](2019)在《输卵管癌术后化疗合并产气荚膜梭菌脓毒症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50岁,因输卵管恶性肿瘤术后2个月,发热伴腹痛1 d入院。2个月前因输卵管恶性肿瘤行腹腔镜下输卵管恶性肿瘤分期术,术后定期化疗。1 d前自诉进食外买熟鸡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4℃,伴左下腹及臀部疼痛,排水样便,里急后重,恶心,呕吐,强迫侧卧位。于急诊查血常规:WBC 16×10~9/L,NUT 14.48×10~9/L,Hb 106 g/L;肝功能:ALT 127 U/L,AST 89(本文来源于《疑难病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牛彦霞,谢沁芳,张新燕,王满侠[5](2019)在《产气荚膜梭菌在视神经脊髓炎中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肠道中栖居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在调节和维持宿主肠道稳态、免疫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视神经脊髓炎(neuroomyelitis optica,NMO)、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与肠道微环境变化和菌群失调相关。NMO是一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炎性脱髓鞘(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夏亿,张元可,徐晶云,郭双双,丁斌鹰[6](2019)在《发酵乳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以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仔鸡建立坏死性肠炎模型,研究发酵乳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对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将336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感染组、感染+LF组(日粮添加1×10~9 CFU/kg发酵乳杆菌)、感染+BC组(日粮添加1×10~(10) CFU/kg凝结芽孢杆菌)。所有感染肉鸡在14~21 d经口接种A型产气荚膜梭菌。试验期为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灌服产气荚膜梭菌显着降低22~28 d肉鸡的日均采食量(P<0.05),显着增加28 d十二指肠和空肠损伤评分(P<0.05),显着提高21 d肉鸡盲肠的产气荚膜梭菌和大肠杆菌数量,显着降低28 d回肠产气荚膜梭菌数量(P<0.05)。与感染组相比,日粮添加发酵乳杆菌显着提高21 d肉鸡回肠的乳杆菌属数量(P<0.05),显着降低21 d盲肠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日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显着降低28 d肉鸡十二指肠损伤评分(P<0.05),显着降低21 d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显着提高21 d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5),显着降低21 d肉鸡回肠和盲肠的大肠杆菌数量(P<0.05),显着提高28 d肉鸡回肠乳杆菌属数量(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发酵乳杆菌或凝结芽孢杆菌均对感染肉鸡的肠道微生物具有调控作用;其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有利于肠道绒毛发育,缓解肠道损伤,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肉鸡的生长性能,而发酵乳杆菌没有缓解肠道损伤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0期)
刘水,邓旭明[7](2019)在《鸢尾黄素降低产气荚膜梭菌四型菌毛介导的细胞粘附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及健康动物肠道中的革兰氏阳性厌氧菌,属条件致病菌。该菌在家禽中主要引发坏死性肠炎,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四型菌毛(TypeⅣpili,TFP)在产气荚膜梭菌定植、侵袭、生物被膜形成和滑动运动等生命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与产气荚膜梭菌引发感染的能力密切相关。本研究以TFP相关生物学表型进行了TFP抑制剂的筛选,并初步研究了受试抑制剂对TFP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TFP介导的滑动运动这一生物学表型,从天然化合物中筛选能够抑制产气荚膜梭菌滑动运动能力的天然化合物;进一步通过生物被膜形成试验研究了受试化合物对TFP介导的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随后,在细胞水平上通过细胞粘附试验研究了受试化合物对TFP介导的细菌粘附至宿主细胞能力的影响;在基因水平上通过SQ-RTPCR试验研究了受试化合物对TFP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体外试验结果表明,鸢尾黄素处理后能够明显抑制产气荚膜梭菌TFP介导的滑动运动的能力,并能够剂量依赖性抑制TFP介导的生物被膜形成及粘附至Caco-2细胞的能力,且这一抑制作用不是通过抑菌或杀菌作用实现的。此外,在SQ-RTPCR试验中鸢尾黄素抑制了TFP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论]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鸢尾黄素可能是一种潜在的靶向产气荚膜梭菌TFP的抑制剂。鉴于TFP在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鸢尾黄素具有开发成为靶向产气荚膜梭菌TFP生物学活性的新型抗感染药物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3)
孟莉,李东旭,赵鹤庭,邵庆勇,高华峰[8](2019)在《奶山羊D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鉴定2018年夏季昆明市某奶山羊场持续发生羊急性死亡原因,从该场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小鼠毒力试验、毒素基因检测及序列分析、16S rDNA序列分析比较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引起羊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D型产气荚膜梭菌;对其2个毒素基因α、ε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毒素基因及16S rDNA高度保守,不同毒素型的菌株16S rDNA序列100%同源,经BLAST比对的2个毒素基因与参考序列之间核苷酸完全同源;分离株在接种小鼠后48 h死亡,表明其毒力较强;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恩诺沙星、青霉素、氟苯尼考、呋喃唑酮、氯霉素等抗生素均高度敏感,而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链霉素等耐药。试验结果可为羊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9年10期)
彭小兵,杜吉革,彭国瑞,李旭妮,董令赢[9](2019)在《含腐败梭菌α毒素和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的高密度发酵和免疫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含腐败梭菌α毒素和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重组蛋白的生产效率并评价其作为抗原的免疫效果,用生物反应器对重组大肠杆菌DE3-pET-AE进行高密度发酵,并将其制苗后以不同抗原剂量分别接种家兔和绵羊,间隔21 d进行二免,分别测定一免、二免动物混合血清的中和效价。发酵结果显示,培养物菌体密度D_(600 nm)达20.3,相对表达量为27.6%,D_(600 nm)与相对表达量的乘积为摇瓶培养的6.5倍,菌体湿质量为37.2 g/L;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果显示,目的蛋白以可溶形式表达。动物免疫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在家兔和绵羊上,抗原含量与免疫效果在一定的范围内均呈正相关,当接种量为300μg/只时,免疫效果均最好;对腐败梭菌毒素与D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的血清中和效价,在家兔上一免、二免分别达4与30、15与200,在绵羊上一免、二免分别达2与30、12与250。结果表明,DE3-pET-AE菌高密度发酵可获得高产量蛋白抗原,且抗原的免疫效果明显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合格标准。(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7期)
欧阳海燕,沈兆艳,吕勇,吴世林[10](2019)在《体外法评估9种植物精油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比较研究9种植物精油与硫酸粘杆菌素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效果,以期为植物精油替代抗生素及开发新型的精油抗菌剂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琼脂平板法,测定植物精油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效果,确定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与硫酸黏杆菌素相比,9种植物精油对产气荚膜梭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抑菌效果由强到弱排序为:合成肉桂醛>香芹酚=百里香酚=天然肉桂醛=智然香>合成牛至油>丁香酚>天然牛至油>山苍子油。由此可知,9种植物精油对产气荚膜梭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合成肉桂醛的抑菌效果最好,最低抑菌浓度为0.004%,而山苍子油的抑菌效果最差,最低抑菌浓度为0.11%。(本文来源于《广东饲料》期刊2019年09期)
产气英膜梭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鸡坏死性肠炎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随着其耐药性的增加,养禽业中控制与预防该病的成本在逐渐增加,因此了解该菌的耐药性和毒力情况可对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本研究以分离自健康鸡和病鸡的74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药物对其最小抑菌浓度,同时检测耐药基因与毒素基因,探索是否有菌株产生耐药的同时又携带较为重要的毒素基因。[方法]本试验使用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青霉素、氨苄西林、泰乐菌素、红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多西环素、杆菌肽、杆菌肽锌、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甲硝唑、恩诺沙星共16种药物测定对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药敏试验方法依据CLSI (2018)文件推荐使用的琼脂稀释法进行。将药物采用合适的溶剂溶解配制成5120μg/mL储存液于-20℃保存,试验时使用灭菌肉汤或生理盐水倍比稀释,添加至绵羊血琼脂混匀制成终浓度在0.03-512μg/mL之间的含药平板。利用多点接种仪将稀释至0.5麦氏比浊度的菌液接种于含药平板,厌氧环境下培养18-24h后判定结果,根据CLSI (2018)文件给出的耐药折点值和MIC_(90)判断是否耐药。利用PCR检测菌株是否携带毒素基因cpb2、cpe与netB,耐药基因lnu(A)、lnu(B)、tet(M)、tet(L)、tet(K)、tetB(P)、tetP(B)、mef(A)、ermB和ermQ,扩增产物采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目的片段经测序比对分析确定。[结果]在测得的药敏试验结果中,青霉素、氨苄西林最为敏感,磺胺类药物耐药率最高,其余药物呈现不同的耐药率,这可能与养殖场药物使用情况有关。杆菌肽、杆菌肽锌耐药率分别为12.16%、6.76%,这两种药物常作为饲料添加剂来预防坏死性肠炎等疾病,但根据MIC_(90)判断测试菌株中对两者耐药的并不多,我们推测可能在菌株来源的养殖场中两种药物的使用量少,还可能与菌株数量比较少有关,其余无耐药折点值的药物均是如此。另外对菌株的耐药谱统计分析发现,耐3种药物或3种以上药物的菌株达66株,占比达89%,其中有1株同时对12种被检药物耐药。毒素基因的扩增结果表明,在所有菌株中未扩增到cpe毒素基因,cpb2、netB毒素基因检出率分别为71.6%(53株)与9.5%(7株)。在检出neB毒素基因的菌株中,其中6株同时检出cpb2毒素基因。有文献报道两种毒素都可位于质粒,但本研究中同时包含两种毒素基因的菌株所携带的毒素基因是否位于质粒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在携带netB毒素基因的菌株中,有1株对6种药物耐药,这提示我们如果在未了解菌株耐药背景的情况下盲目、错误地使用药物治疗,将有很大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期,造成更多的损失。此外,我们测定了44株菌株(42株多耐菌株与2株仅对磺胺类药物耐药菌株)中已有文献报道的部分耐药基因,其中检出含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P)29株、tetB(P)23株、tetP(B)9株、tet(K)1株,含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Q 20株、ermB 1株,林可酰胺类耐药基因lnu(A)1株、lnu(B)2株。另外我们还发现,在一些不存在耐药表型的菌株中也扩增到了耐药基因,如在对四环素类药物敏感的菌株中扩增到了tetA (P)和tetB(P)基因,推测可能是由于该基因表达量低不足以引起耐药表型;也有存在耐药表型但未扩增到相应耐药基因的菌株,如林可酰胺类,推测可能是由于其它耐药基因或基因突变所造成的。[结论]临床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部分菌株虽无耐药表型但存在耐药基因,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耐药性的传播风险。毒素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含有多种毒素基因的菌株中存在着多重耐药性,增加了临床治疗失败的风险,因此养殖环节中对疾病的防治应在了解致病菌耐药背景后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产气英膜梭菌论文参考文献
[1].马迎晖,刘倩倩,姜艳芬,张彦明.屠宰加工过程中牛肉产气荚膜梭菌污染规律初探[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9
[2].冯家伟,赵月,彭忠,王湘如,张凡.临床分离的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的耐药性及毒素基因检测[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9
[3].谢川江,石岭,熊雁.髌骨骨折术后产气荚膜梭菌合并表皮葡萄球菌感染1例[J].当代医学.2019
[4].詹永婧,田耕.输卵管癌术后化疗合并产气荚膜梭菌脓毒症1例[J].疑难病杂志.2019
[5].牛彦霞,谢沁芳,张新燕,王满侠.产气荚膜梭菌在视神经脊髓炎中的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9
[6].夏亿,张元可,徐晶云,郭双双,丁斌鹰.发酵乳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9
[7].刘水,邓旭明.鸢尾黄素降低产气荚膜梭菌四型菌毛介导的细胞粘附能力[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9
[8].孟莉,李东旭,赵鹤庭,邵庆勇,高华峰.奶山羊D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J].畜牧与兽医.2019
[9].彭小兵,杜吉革,彭国瑞,李旭妮,董令赢.含腐败梭菌α毒素和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的高密度发酵和免疫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2019
[10].欧阳海燕,沈兆艳,吕勇,吴世林.体外法评估9种植物精油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效果研究[J].广东饲料.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