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传动装置论文-陈涛,王立勇

综合传动装置论文-陈涛,王立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综合传动装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相关分析,磨损评价指标,主成分因子分析,信息熵加权

综合传动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陈涛,王立勇[1](2019)在《基于主成分因子分析的综合传动装置磨损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系统、全面地评价综合传动装置的磨损状态,在分析采集油样的光谱分析数据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因子分析的磨损综合评价方法。首先,应用相关分析筛选出主要磨损元素Fe、Cu和Pb,并构建主要磨损元素的浓度及其浓度梯度的6项磨损评价指标;其次,结合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优点,应用主成分因子分析对磨损评价指标进行降维,挖掘出磨损量主因子和磨损率主因子;最后,根据信息贡献程度对两个磨损主因子进行信息熵加权,得到磨损综合得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与铁谱分析结果和实际磨损状态相符,该方法能够为综合评价设备的磨损状态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为设备的预知维护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韩博,丁闯,李建东,薛阳宏,段叁星[2](2019)在《综合传动装置支撑座载荷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综合传动装置支撑座载荷为研究对象,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应变传感技术,进行传动支撑座载荷的测试技术研究.通过台架标定试验,得到了调理后的应变电压与支撑座受力的关系函数,进而通过该关系函数得到支撑座所受垂直方向、沿车体方向及侧向的叁向力数据.将标定后应变片装配样车并进行样车试验,获得了支撑座不同工况下的3向载荷最大值、最小值、峰峰值及平均值等统计数据.解决了综合传动装置支撑座受力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同时也为综合传动装置及车体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车辆与动力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陈涛,王立勇,唐长亮[3](2019)在《综合传动装置多维磨损界限值制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快速、正确地评价综合传动装置的磨损状况,从优化选择磨损特征,降低磨损特征间的冗余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多维磨损界限值制定方法。首先,应用系统聚类确定主要磨损元素,应用相关分析对主要磨损元素的浓度特征、浓度梯度特征和比例特征进行约简;然后对约简后的主要磨损特征进行W正态性检验,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磨损特征进行对数变换,最后应用统计学原理制定出多维磨损预警和报警界限值。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法可以有效缩减制定磨损界限值的数目,且制定的界限值数值更为合理,能够为准确地早期预警磨损故障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闫书法,马彪,郑长松,朱礼安,陈建文[4](2019)在《基于不确定油液光谱数据的综合传动装置剩余寿命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得到的磨损微粒元素浓度是综合传动装置性能劣化评估和剩余寿命预测的重要监测指标。由于系统随机劣化过程和光谱测量误差的影响,油液光谱数据中不可避免包含系统劣化随机性和光谱测量不确定性。然而,现有基于油液光谱数据的剩余寿命预测研究中,没有考虑劣化过程的随机性和测量的不确定性对剩余寿命预测的影响。因此,针对综合传动装置劣化随机性和油液光谱数据测量不确定性对寿命预测的影响,提出一种考虑系统随机劣化和数据不确定测量的综合传动装置劣化过程建模方法。基于随机过程首中时间的概念,定义了综合传动装置的剩余寿命;基于Wiener随机过程,建立了考虑系统随机劣化和不确定测量数据的综合传动装置劣化模型,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估计了劣化过程模型的参数;利用卡尔曼滤波技术,实现了综合传动装置劣化状态的实时估计与更新,进一步得到了考虑系统劣化随机性和光谱数据测量不确定性的剩余寿命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劣化建模方法能够准确估计装置的运行状态,避免了采用条件维护时间对装置进行维护与保养的局限性;综合传动装置的维护时间预测值比条件维护时间延长了193Mh(113.5%);考虑光谱数据测量不确定性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优于不考虑测量不确定性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2期)

闫书法,马彪,郑长松,王立勇,朱礼安[5](2018)在《基于劣化数据的综合传动装置剩余寿命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确定测量多维劣化监测数据下的综合传动装置剩余寿命预测.采用主元分析与状态空间模型融合得到装置劣化程度指标;根据随机过程首中时间的概念定义了装置的剩余寿命,利用Wiener过程建立了装置劣化过程模型,模型中考虑了装置劣化随机性与监测数据测量不确定性;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估计了模型参数,并利用Kalman滤波技术实现了劣化模型的实时估计与更新,得到了装置的剩余寿命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文中的方法能够客观描述装置性能劣化规律,优于不考虑测量不确定性的方法,能够提高剩余寿命预测的准确性,为装置的视情维护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高普,刘辉,项昌乐,周晗,崔晋[6](2018)在《综合传动装置悬置系统刚度灵敏度分析与振动能量解耦》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综合传动装置悬置系统6自由度耦合振动模型,利用灵敏度分析方法,计算悬置系统各阶固有振动频率关于各悬置各方向刚度的灵敏度,确定影响某一方向振动的关键橡胶刚度,为改善系统某一方向的振动提供理论依据.以系统各方向振动解耦率作为目标函数,综合考虑传动轴激励、人体承受振动敏感区域及各向振动耦合状况来确定优化约束条件,进行刚度参数最优化,得到的悬置系统各方向最优刚度值可用于改善悬置系统隔振性能.针对某一传动系统振动恶化的情况,采用刚度灵敏度分析与振动能量解耦综合方法,对悬置系统进行设计.最后利用台架振动试验结果验证悬置系统优化设计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吴俊峰,马彪,文孟权,何春平,曾盼文[7](2018)在《综合传动装置直驶热特性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离合器系统温升特性模型,结合液压及箱体两种集总参数法,构建综合传动装置直驶热特性模型,依据不同地区车辆行驶工况分析了综合传动装置各主要元件热特性及影响因素,为其冷却润滑系统参数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模型基础。研究表明,利用综合传动装置直驶热特性模型模拟和探究系统在动态行驶下的热平衡过程,可为局部高温元件温度控制及冷却润滑系统参数设计提供科学性依据。(本文来源于《设备管理与维修》期刊2018年12期)

饶冬飞,俞蕴妮[8](2018)在《基于油液光谱数据的综合传动装置的可靠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传动装置具有高可靠性的特点,其在可靠性试验中经常出现失效数据少甚至零失效的现象。油液的光谱分析技术可以记录综合传动装置寿命试验过程中的产品性能退化信息,油液光谱数据可以用来建立性能退化可靠性模型。本文采用基于性能退化数据的可靠性评估方法,通过对传动装置油液光谱分析中Cu元素浓度进行退化轨道建模,实现了综合传动装置的可靠性评估。(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期刊2018年03期)

侯玉杰,冯广斌,孙华刚,郝驰宇[9](2017)在《某型综合传动装置液压控制系统可靠性分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型综合传动装置液压控制系统可靠性分配把握不准确的问题,利用模糊原理建立了其模糊数学模型。根据专家调查,对某型综合传动装置液压控制系统的评判依据、权重集、分值集和失效率等因素进行了专家评判和求解分析,完成了该液压系统可靠性的初步分配,研究结果对今后该型综合传动装置液压控制系统的故障预测、定期维修保养以及生产维修所需的标准数据库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7年23期)

于知杉[10](2017)在《履带车辆综合传动装置驱动载荷谱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履带车辆的目标工况较为特殊,经常行驶在沙地、滩涂、农地和各种崎岖的山路上,运行环境非常恶劣,运行工况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随着科技进步及装备日益先进,对零部件耐久性的要求也日趋提高。综合传动装置是履带车辆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履带车辆的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操纵性能。基于载荷谱疲劳损伤理论的耐久性试验贴近整车的实际使用工况,试验结果更加能体现综合传动装置的实际耐久性情况。本文对履带车辆综合传动装置驱动载荷谱应用进行研究。从不同载荷类型的角度分析各个典型载荷形式所对应的疲劳理论。分别对S-N曲线、Palmgren-Miner理论、用于载荷变换的Goodman公式及伪损伤理论进行分析,基于这些疲劳累积损伤理论提出了在某履带车辆耐久性试验中使用的整体方案。对载荷谱试验实施流程、载荷数据采集路面工况、载荷谱编制流程和台架试验方案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阐述。根据履带车辆动力系统及行走系统原理,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某履带车辆驾驶员模型及动力系统模型,并通过MATLAB程序生成不同的等级路面谱;利用FunctionBay公司的Recurdyn软件搭建了履带车辆行走机械系统。通过Recurdyn-Simulink联合仿真获取了履带车辆在规定不同行驶条件下综合传动装置叁轴的时间-转矩-转速传动载荷数据。对测得原始驱动载荷数据的试验载荷谱编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幅值域与频域分析处理的方法原理,对载荷谱时间历程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利用伪损伤作为中间量对比压缩前后对综合传动装置疲劳寿命的影响差距。随后完成实际应用到加载试验上的载荷信号的雨流计数处理,并对现有的典型试验工况的载荷谱进行雨流外推,推断综合传动装置整个寿命中的载荷情况。外推后将雨流矩阵重建变回时域载荷信号,编制成为最终可以在试验台加载的疲劳载荷程序谱。针对耐久性试验加载技术进行研究。搭建用于某履带车辆综合传动装置耐久性试验技术路线研究的等比例缩放试验系统,分别从硬件选型、上位机系统搭建设计、加载方案进行分析。研究针对程序试验谱和随机试验谱的加载参数调节,使疲劳载荷试验谱在加载系统上得到较好跟随效果,对试验加载技术路线进行分析和验证,为大功率试验系统加载做好铺垫。最终完成基于驱动载荷谱的履带车辆综合传动装置耐久性试验技术的整体设计及验证工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综合传动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综合传动装置支撑座载荷为研究对象,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应变传感技术,进行传动支撑座载荷的测试技术研究.通过台架标定试验,得到了调理后的应变电压与支撑座受力的关系函数,进而通过该关系函数得到支撑座所受垂直方向、沿车体方向及侧向的叁向力数据.将标定后应变片装配样车并进行样车试验,获得了支撑座不同工况下的3向载荷最大值、最小值、峰峰值及平均值等统计数据.解决了综合传动装置支撑座受力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同时也为综合传动装置及车体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综合传动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1].陈涛,王立勇.基于主成分因子分析的综合传动装置磨损综合评价[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9

[2].韩博,丁闯,李建东,薛阳宏,段叁星.综合传动装置支撑座载荷测试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2019

[3].陈涛,王立勇,唐长亮.综合传动装置多维磨损界限值制定方法[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9

[4].闫书法,马彪,郑长松,朱礼安,陈建文.基于不确定油液光谱数据的综合传动装置剩余寿命预测[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5].闫书法,马彪,郑长松,王立勇,朱礼安.基于劣化数据的综合传动装置剩余寿命预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8

[6].高普,刘辉,项昌乐,周晗,崔晋.综合传动装置悬置系统刚度灵敏度分析与振动能量解耦[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8

[7].吴俊峰,马彪,文孟权,何春平,曾盼文.综合传动装置直驶热特性模型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

[8].饶冬飞,俞蕴妮.基于油液光谱数据的综合传动装置的可靠性[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8

[9].侯玉杰,冯广斌,孙华刚,郝驰宇.某型综合传动装置液压控制系统可靠性分配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7

[10].于知杉.履带车辆综合传动装置驱动载荷谱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标签:;  ;  ;  ;  

综合传动装置论文-陈涛,王立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