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消毒海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水养殖,池塘清淤消毒,技术要点
消毒海水论文文献综述
张振豪,曾尚伟[1](2019)在《海水养殖池塘清淤和消毒的技术要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水养殖是指利用浅海、港湾等水域,人工开挖水塘进行养殖活动,这种模式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水塘在进行养殖活动的过程中,海水长期浸泡,加上饵料和动物粪便的排放,会产生大量淤泥,过厚的淤泥会导致池塘水质下降,要定期清塘和消毒。除了要注意池塘的清理,还要注意对海洋生态的保护。文章对海水养殖池塘清淤和消毒的技术要点展开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18期)
邢翔[2](2018)在《紫外线海水消毒受试微生物剂量标定与海水消毒设备的设计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紫外线的微生物灭活作用应用广泛,其在水处理方面具有稳定、安全、低耗和高效性等特点,受到普遍认可。在海洋领域,紫外线的微生物灭活作用在水产疫情、压载水的生物入侵防范方面已实现应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紫外线设备的高效、准确、全面的有效剂量标定一直是该领域的技术瓶颈。本文基于紫外平行光剂量计算方法,筛选了海水条件下的剂量验证微生物,开发了紫外的生物联合剂量标定法;配合流场模拟计算,设计并优化了中型螺旋流紫外线水消毒设备,利用多种生物联合标定了螺旋流紫外设备在7种透光率情况下的实用紫外剂量。论文取得如下成果。通过对适宜于海水环境的6种受试微生物的紫外线灭活效应研究,确定了海水紫外线消毒装备的验证剂量范围在0-450 mJ/cm2。由于单物种的紫外剂量标定龄期差异、敏感范围有限,本课题选用了 MS2噬菌体、黑曲霉孢子和青岛大扁藻、亚心形扁藻、盐生杜氏藻、球等鞭金藻共6种适宜海水环境的生物开展了紫外平行光束灭活效应研究。采用的紫外线剂量分别是0-200 mJ/cm2、0-500mJ/cm2和0-450mJ/cm2。通过噬菌斑计数、孢子萌发、显微荧光与流式细胞活性计数,计算生物存活率,建立了紫外线剂量与6种生物的响应关系曲线。结果表明,两种浓度MS2的紫外线剂量-灭活率关系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紫外线剂量对高浓度的MS2形成更有效的灭活率曲线,MS2在1×107pfu/ml和1×108pfu/ml时,取得4个对数级灭活率所需的紫外剂量分别为61.23和59.51 mJ/cm2;MS2噬菌体浓度为1×108pfu/ml时的紫外线剂量-灭活曲线可在0-160 mJ/cm2范围内置信度95%以上,其中在20-80 mJ/cm2的剂量范围内曲线呈线性关系。黑曲霉孢子对应60-200 mJ/cm2剂量范围内曲线呈线性关系。相对于噬菌体和黑曲霉来说,微藻则对紫外线有一定的抗性,其对较高剂量紫外敏感,四种藻分别在 60-180 mJ/cm2,120-200 mJ/cm2,150-450 mJ/cm2 灭活率呈线性关系。结合设备应用性,最终选取MS2、球等鞭金藻、曲霉孢子、青岛大扁藻的紫外灭活率线性范围 20-80mJ/cm2、60-180 mJ/cm2、100-150 mJ/cm2、150-450 mJ/cm2作为海水紫外线消毒设备有效剂量验证范围。至此,紫外装备的生物剂量验证在4种受试微生物的联合剂量验证范围在0-450 mJ/cm2内得以完善,为紫外线海水消毒设备剂量标定提供了数据基础。利用CFD数值模拟分析了叶轮与导流板管式消毒设备形成的螺旋流流场并计算了紫外线剂量模拟值,设计安装了螺旋流紫外线水消毒设备。以光强、流态分布及颗粒分散剂量拟合叁个方面建立了螺旋流紫外线水消毒设备模型,优化后的水消毒设备在UVT=95%水质情况下理论剂量88 mJ/cm2。采用金藻、MS2联合剂量标定,等流量调整UVT=65%-95%。受试微生物的灭活率随着UVT变化呈梯度增加趋势。最终标定螺旋流紫外线水消毒设备在5m3/h流量UVT=95%条件条件下获得75.8 mJ/cm2实际紫外剂量,与CFD模拟值有14%偏离度。结合低压紫外平行光的剂量运算理论,搭建了实验级5.3W功率紫外平行光平台。通过对微型生物龄期同步条件优化,对多种验证生物进行了紫外灭活实验;建立海水型螺旋流紫外线水消毒设备CFD计算模型,提出了螺旋流理论的管式紫外线水消毒设备应用性优化方案,设计了5 m3流量设备,并利用选定的生物验证了管式紫外线消毒设备的实际剂量。在海洋微生物有效性活体检验方法学、联合剂量标定、螺旋流流场管式紫外线消毒设备设计方面进行了数据分析与应用性探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11-25)
吴仁福[3](2018)在《海水养殖池塘清淤和消毒的技术要点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海水养殖业的投入也逐渐增高,人们在不断追求高产量和高利润的同时,海水中的排泄物和养殖池塘中的鱼饵残渣以及失去生命的海水生物体等也在大量累积,严重影响了养殖池塘的水质。本文就海水养殖池塘清淤以及如何进行消毒防病的技术进行要点分析和研究,以供同行参阅。(本文来源于《江西水产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王庆华[4](2018)在《海水养殖池塘清淤和消毒的技术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池塘高效精养、高密度混养技术的不断提高,加大了池塘放种、投饲、施肥的投入,年复一年,池底淤泥越来越厚,一般池塘淤泥厚度在0.5 m以上,有的精养鱼塘甚至厚达1 m左右。过厚的淤泥为各种致病菌、寄生虫提供了滋生的场所,导致池塘生态条件恶化,严重制约了池塘水体生产力。基于此,探索池塘清淤和消毒技术,可有效指导养殖户增产增收,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对于提升水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病害发生,实现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8年17期)
陈丽萍,沈俏会,方文哲,龚宇鹏,程丽华[5](2016)在《反渗透海水淡化水的消毒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次氯酸钙、二氧化氯和紫外线3种消毒方法对反渗透海水淡化水进行消毒,综合p H、总溶解性固体(TDS)、余氯、大肠杆菌数等指标研究了消毒剂量和水质随贮水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消毒剂最佳剂量分别为次氯酸钙5mg·L~(-1),二氧化氯1 mg·L~(-1),紫外线5 m J·cm-2。经次氯酸钙消毒后淡化水的p H和TDS逐渐升高,7 d后基本稳定;而二氧化氯消毒后淡化水的p H略有降低,6 d后基本不变,TDS变化则相反。紫外线消毒后p H和TDS几乎不变,但大肠杆菌容易复活,第7天检出浓度为18 CFU·L~(-1)。(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邰晓晖,李轶,Wang,Chao,Shirley,吴乾元,胡洪营[6](2016)在《操作条件及水质对海水氯消毒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氯消毒广泛应用于海水利用的预处理过程中,以减少生物膜淤积,而消毒过程会导致各类消毒副产物(DBPs)的生成,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危害。系统研究了操作条件和水质对海水氯化消毒过程中生成叁卤甲烷(THMs)、卤乙腈(HANs)和卤乙酸(HAAs)的影响。结果表明,氯投加量对DBPs生成的影响最大,随着投氯量的增加,THMs、HANs和HAAs的生成量显着增加,在反应初期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后HANs和HAAs的生成量开始缓慢降低而THMs基本保持不变。随着温度升高,THMs的生成量稳步增加,而HAAs和HANs在分别达到30,25℃后生成量达到最大值,之后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p H对THMs、HANs和HAAs生成的影响相反,在酸性条件下HANs和HAAs的生成量最多,而在碱性条件下THMs的生成量最多。THMs、HANs和HAAs的生成量随溴离子浓度的改变无明显变化,但是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THMs、HANs和HAAs的生成种类和生成量均有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6年03期)
杨哲,孙迎雪,石娜,胡洪营[7](2015)在《海水淡化超滤-反渗透工艺沿程溴代消毒副产物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海水淡化超滤-反渗透(UF-RO)工艺沿程有机物和溴代消毒副产物(Br-DBPs)变化特征.该海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Br-(45.6~50.9 mg·L-1)和较多的芳香类化合物[比紫外吸收值SUVA为3.6~6.0 L·(mg·m)-1];色氨酸类芳香族蛋白质、富里酸类有机物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是海水中主要的荧光特征有机物.UF-RO工艺进水海水经Na Cl O消毒后,DBPs的种类和浓度显着增加,且增加的主要为Br-DBPs,其中叁溴甲烷(CHBr3)占总叁卤甲烷(THMs)的70.48%~91.50%,二溴乙酸(Br2CHCO2H)占总卤乙酸(HAAs)的81.14%~100%,二溴乙腈(C2HBr2N)占总卤乙腈(HANs)的83.77%~87.45%.UF膜对THMs、HAAs和HANs的去除率分别为36.63%~40.39%、73.83%~95.38%和100%.RO膜可以完全去除HAAs,但是对THMs不能完全去除.进水海水的抗雌激素活性为0.35~0.44 mg·L-1,氯消毒后增加了32%~69%.海水淡化UF-RO系统生成的DBPs和其他生物毒性物质最终被截留到了UF浓水和RO浓水中.(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5年10期)
李慷均,顾成柏[8](2015)在《不同海水消毒方法在扁藻培养中培养效果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单胞藻是贝类、虾蟹类等水产经济动物的天然饵料,同时也是轮虫和卤虫的天然饵料,在育苗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贝类苗种培育,直接关系到育苗的成败。目前,由于育苗厂家的不同及单胞藻培养规模的不同,选择的培养用水的消毒方式也有所不同,但对规模较大的水体的消毒以氯制剂为主,如漂白粉、漂白液、二氯异氰脲酸钠、叁氯异氰脲酸及被人推崇为第四代消毒剂的二氧化氯。不同的含氯消(本文来源于《科学养鱼》期刊2015年06期)
陈丽萍[9](2015)在《反渗透海水淡化水的消毒及调质洗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淡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成为解决全球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反渗透海水淡化水与自来水相比具有矿物质元素含量低、pH偏酸性、硬度和碱度更低等特点,目前对于经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处理后的水质消毒和洗涤应用的相关研究未见报道。针对淡化水消毒和洗涤问题,本研究从淡化水水质自身特点的角度出发,比较了反渗透海水淡化水的消毒方法,探讨了淡化水直接用于洗涤过程中影响洗净率的因素,提出了对淡化水适当调质后提高洗净率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比较反渗透海水淡化水的叁种消毒方法,次氯酸钙、二氧化氯和紫外线消毒各有优缺点。通过对H、TDS、余氯、微生物数量等指标进行考察,确定消毒剂剂量分别为次氯酸钙5 mg/L,二氧化氯1 mg/L,紫外线5mJ/cm2;经次氯酸钙和二氧化氯消毒后的淡化水在存放28 d的过程中,其pH、硬度、TDS、电导率等水质指标基本不变;当次氯酸钙添加量为5 mg/L的淡化水贮存5d后,其余氯由5 mg/L降低到0.09mg/L。和次氯酸钙和二氧化氯通常适用于贮水过程中消毒相比,紫外线更适用于管网消毒。(2)当反渗透海水淡化水直接用于洗涤时,淡化水的洗净率要低于自来水。通过比较淡化水和自来水的水质对洗涤剂pH、表面活性物含量和钙镁螯合量以及洗净率的影响,发现在蓝月亮洗涤剂洗涤过程中,淡化水的pH为5.9,洗净率为12.89%,而自来水pH在7.4左右,最接近蓝月亮洗涤剂最佳pH作用范围,洗净率为13.18%;淡化水洗涤前后表面活性物含量分别为0.69%和0.23%,洗净率为12.89%,而自来水洗涤前后的表面活性物含量分别为0.58%和0.31%,洗净率为13.48%;淡化水的钙镁螯合量为2.47 mg/L,洗净率为12.99%,此时自来水的钙镁螯合量为22.5 mg/L,洗净率为13.58%。对于同一种水质,蓝月亮洗涤剂的洗净率明显高于超能和奥妙洗涤剂。(3)通过适当提高反渗透海水淡化水的硬度和碱度可以有效提高其洗净率。在一定的硬度(0 mg/L<硬度<100 mg/L)、碱度(0 mg/L<硬度<100 mg/L)范围内,反渗透海水淡化水的洗净率呈现先升高后缓慢降低的趋势。通过比较发现复合2#-7#洗净率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在硬度为1.25-30 mg/L,碱度为1.75-42mg/L时洗涤效果最明显。。比较超能、蓝月亮和奥妙等洗涤剂的洗净率,发现蓝月亮的洗净率达到22.35%左右,而奥妙和超能的洗净率均在21%左右。(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6-01)
孙贤风,姜蔚[10](2013)在《海水养殖废水消毒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海水养殖废水消毒效果,确定最佳消毒工艺技术。方法通过模拟海水消毒试验,比较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碘伏、戊二醛等4种消毒剂对海水中细菌杀灭效果。结果在海水废水中投加二氧化氯8 mg/L,作用10 min,可使海水养殖废水中异氧菌数下降至0 cfu/ml。二氧化氯投加量为6 mg/L,作用10 min,可使海水养殖废水中海洋弧菌数下降至0 cfu/ml。结论在所试验的4种消毒剂中,以二氧化氯杀菌效果最好,对环境污染轻微。(本文来源于《中国消毒学杂志》期刊2013年11期)
消毒海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紫外线的微生物灭活作用应用广泛,其在水处理方面具有稳定、安全、低耗和高效性等特点,受到普遍认可。在海洋领域,紫外线的微生物灭活作用在水产疫情、压载水的生物入侵防范方面已实现应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紫外线设备的高效、准确、全面的有效剂量标定一直是该领域的技术瓶颈。本文基于紫外平行光剂量计算方法,筛选了海水条件下的剂量验证微生物,开发了紫外的生物联合剂量标定法;配合流场模拟计算,设计并优化了中型螺旋流紫外线水消毒设备,利用多种生物联合标定了螺旋流紫外设备在7种透光率情况下的实用紫外剂量。论文取得如下成果。通过对适宜于海水环境的6种受试微生物的紫外线灭活效应研究,确定了海水紫外线消毒装备的验证剂量范围在0-450 mJ/cm2。由于单物种的紫外剂量标定龄期差异、敏感范围有限,本课题选用了 MS2噬菌体、黑曲霉孢子和青岛大扁藻、亚心形扁藻、盐生杜氏藻、球等鞭金藻共6种适宜海水环境的生物开展了紫外平行光束灭活效应研究。采用的紫外线剂量分别是0-200 mJ/cm2、0-500mJ/cm2和0-450mJ/cm2。通过噬菌斑计数、孢子萌发、显微荧光与流式细胞活性计数,计算生物存活率,建立了紫外线剂量与6种生物的响应关系曲线。结果表明,两种浓度MS2的紫外线剂量-灭活率关系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紫外线剂量对高浓度的MS2形成更有效的灭活率曲线,MS2在1×107pfu/ml和1×108pfu/ml时,取得4个对数级灭活率所需的紫外剂量分别为61.23和59.51 mJ/cm2;MS2噬菌体浓度为1×108pfu/ml时的紫外线剂量-灭活曲线可在0-160 mJ/cm2范围内置信度95%以上,其中在20-80 mJ/cm2的剂量范围内曲线呈线性关系。黑曲霉孢子对应60-200 mJ/cm2剂量范围内曲线呈线性关系。相对于噬菌体和黑曲霉来说,微藻则对紫外线有一定的抗性,其对较高剂量紫外敏感,四种藻分别在 60-180 mJ/cm2,120-200 mJ/cm2,150-450 mJ/cm2 灭活率呈线性关系。结合设备应用性,最终选取MS2、球等鞭金藻、曲霉孢子、青岛大扁藻的紫外灭活率线性范围 20-80mJ/cm2、60-180 mJ/cm2、100-150 mJ/cm2、150-450 mJ/cm2作为海水紫外线消毒设备有效剂量验证范围。至此,紫外装备的生物剂量验证在4种受试微生物的联合剂量验证范围在0-450 mJ/cm2内得以完善,为紫外线海水消毒设备剂量标定提供了数据基础。利用CFD数值模拟分析了叶轮与导流板管式消毒设备形成的螺旋流流场并计算了紫外线剂量模拟值,设计安装了螺旋流紫外线水消毒设备。以光强、流态分布及颗粒分散剂量拟合叁个方面建立了螺旋流紫外线水消毒设备模型,优化后的水消毒设备在UVT=95%水质情况下理论剂量88 mJ/cm2。采用金藻、MS2联合剂量标定,等流量调整UVT=65%-95%。受试微生物的灭活率随着UVT变化呈梯度增加趋势。最终标定螺旋流紫外线水消毒设备在5m3/h流量UVT=95%条件条件下获得75.8 mJ/cm2实际紫外剂量,与CFD模拟值有14%偏离度。结合低压紫外平行光的剂量运算理论,搭建了实验级5.3W功率紫外平行光平台。通过对微型生物龄期同步条件优化,对多种验证生物进行了紫外灭活实验;建立海水型螺旋流紫外线水消毒设备CFD计算模型,提出了螺旋流理论的管式紫外线水消毒设备应用性优化方案,设计了5 m3流量设备,并利用选定的生物验证了管式紫外线消毒设备的实际剂量。在海洋微生物有效性活体检验方法学、联合剂量标定、螺旋流流场管式紫外线消毒设备设计方面进行了数据分析与应用性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消毒海水论文参考文献
[1].张振豪,曾尚伟.海水养殖池塘清淤和消毒的技术要点分析[J].南方农机.2019
[2].邢翔.紫外线海水消毒受试微生物剂量标定与海水消毒设备的设计应用[D].山东大学.2018
[3].吴仁福.海水养殖池塘清淤和消毒的技术要点探究[J].江西水产科技.2018
[4].王庆华.海水养殖池塘清淤和消毒的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8
[5].陈丽萍,沈俏会,方文哲,龚宇鹏,程丽华.反渗透海水淡化水的消毒稳定性[J].环境工程学报.2016
[6].邰晓晖,李轶,Wang,Chao,Shirley,吴乾元,胡洪营.操作条件及水质对海水氯消毒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J].环境工程.2016
[7].杨哲,孙迎雪,石娜,胡洪营.海水淡化超滤-反渗透工艺沿程溴代消毒副产物变化规律[J].环境科学.2015
[8].李慷均,顾成柏.不同海水消毒方法在扁藻培养中培养效果的比较[J].科学养鱼.2015
[9].陈丽萍.反渗透海水淡化水的消毒及调质洗涤研究[D].浙江大学.2015
[10].孙贤风,姜蔚.海水养殖废水消毒的实验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