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当你步入它的校园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一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之风扑面而来,处处觉得赏心悦目,美不胜收;你还会感受到一种特色教育的浓郁氛围,使你不得不发出一阵由衷的赞叹:这里真是教书育人的最佳处所。
这就是记者要说的重庆市忠县洋渡镇初级中学校。这所学校地处长江南岸,雄踞洋渡场移民大街鸡公岭上,是忠县11个“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学校之一。1994年5月开始投资兴建,1996年10月正式批准命名成立。学校背依青山,面临长江,占地20余亩,现有18间教学楼,2910平方米的男女生宿舍楼,1542平方米的办公实验楼,运动场4440平方米。学校购置有66台计算机,添置了近50万元的综合实验器材,近万册图书,15部风琴、两部电子琴,还有各种课外活动器材。学校现有17个教学班,学生1058名,50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43名,本科22名,专科21名,中学一级教师18名,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
如果说,洋渡镇初中的以上这些教育教学设施还不值得大书特书的话,那么这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则值得我们大力推崇。人们不是经常说要营造优雅适宜的育人环境么,这个环境如果具有入脑入心的独特魅力和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那么它对全面深入推进学校质量教育所产生的巨大作用,便是不言而喻的了。
洋渡镇初中认为,学校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社区中生活的广大师生员工所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和在制度与物质层面上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形态,它是学校特色的重要表征,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热爱集体、刻苦学习、团结互助、文明健康的情操,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等,以校园物质(环境)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以校园精神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以校园制度文化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以校园载体文化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表象,以校园行为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
基于以上认识,该校狠抓了强化物质文化、美化校园环境,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制度管理机制,激励行为明确方向、凸现校园精神文化,展开多彩文化活动、丰富校园载体文化等措施,使整个校园出现了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景象。目力所至,侧耳听来,那流香溢翠的花园,陶冶情操的长廊,魅力飞扬的家园,彰显个性的寝室天地……还有那有章可循的制度,作为特色学校标志的校旗、校徽、校歌,琳琅满目的主题班会、自由辩论赛、篮球赛、文艺汇演、社会实践等活动,足可以让每位师生倾情投入,积极参与,受到启迪,增添力量。
我们看到的洋渡镇初中的这种校园文化建设,在推动素质教育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工作向前发展上,起到了多么可贵和巨大的作用。学校一直坚持具有本校特色的包括学校理念、教育目的理念、教师理念、治校理念等等在内的办学理念,以“我自豪、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为校训,以“团结、文明、尊师、爱生”为教风,以“乐学、会学、勤学、活学”为学风,以“每一个学生都接受最好的教育”为办学目标,以“学校发展为本,建设内涵发展、均衡发展、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学校”为学校发展目标。在正确科学的办学方向指引下,学校突出了教学中心,狠抓教学质量。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大胆管理,带头深入教学第一线,给广大教师做出表率。二是加强教学远程管理,严格按照部颁计划开齐课程,上足课时,在重视基础学科教学的同时,同等重视美、劳、卫等非基础学科和心理健康教育、民族教育以及活动类课程教学。三是创新评价体系,逐步探索并建立对教师、学生的科学评价体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学校还十分注重深化新课程改革,加强教研活动,除选送教师参加各级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外,还开展好校本培训活动,聘请专家来校讲座,利用县里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的机会提高教师对新教材的操作水平。学校还着力抓好毕业班工作,开展毕业班研究,想方设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毕业班窗口形象。
特色之风扑面来。洋渡镇初中通过不懈的努力,出现了十分令人可喜的新气象。近三年学生荣获国家级、省市县级奖励250人次,教师获奖120人次,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2006年升入重点中学10名,升入普高50名;2007年升入重点中学12名,升入普高62名;2008年升入重点中学13名,升入普高83名,教学质量年年获奖。学校先后荣获县综合考评一等奖,县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爱国卫生红旗单位、精神文明优胜单位、工会工作特色单位、工会财务工作先进单位、优秀教代会、先进职工之家、五四红旗团委等诸多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