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气浮论文-刘美艳,刘宁,金鑫,金鹏康,王晓昌

臭氧气浮论文-刘美艳,刘宁,金鑫,金鹏康,王晓昌

导读:本文包含了臭氧气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臭氧气浮工艺(DOF),腐殖酸,气载絮体,形态特征

臭氧气浮论文文献综述

刘美艳,刘宁,金鑫,金鹏康,王晓昌[1](2019)在《臭氧气浮工艺絮体尺度与界面理化特性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臭氧气浮工艺对有机物脱色和去除性能的限制,通过阴、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loyacrylamide,PAM)对以腐殖酸为代表的天然有机物絮体的尺度调控,采用气载絮体尺度、二维分形维数及絮体与微气泡间的接触角对PAM浓度梯度下形成的气载絮体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阴阳离子型PAM浓度梯度对腐殖酸的降解效果和气载絮体尺度;并探讨了阴阳离子型PAM、絮体与微气泡间的结合机理。结果表明:PAM的投加提高了臭氧气浮工艺中腐殖酸的去除性能,且气载絮体尺寸、分形维数和接触角均有所增大;在不同类型PAM中均存在最佳PAM剂量,在此剂量下,体系内去除效果、气载絮体大小和接触角最大、分形维数最小;在最佳PAM剂量下,与阴离子型PAM相比,阳离子型PAM形成气载絮体的大小和接触角较大,分形维数较小,且去除效果较好。在臭氧气浮体系中,通过改善PAM、絮体与微气泡结合静电作用力的强弱形成了利于气浮的气载絮体尺度,提高了对腐殖酸的去除效果。(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佳,金鹏康,尉笑,王自元,魏哲超[2](2019)在《活性红M-3BE在多级臭氧气浮工艺中的迁移转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污泥法对印染废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有限的问题,利用多级臭氧气浮中试实验系统(DOIF)对活性红M-3BE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不同操作参数对DOIF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优化DOIF工艺。为进一步确定印染废水中有机物的迁移转化过程,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叁维荧光(3D-EEM)和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臭氧气浮氧化脱色效果良好,臭氧投加量、PAC投加量和回流比分别为21 mg?L~(-1)、9 mg?L~(-1)和40%的情况下,废水脱色率和DOC去除率分别达到99.1%和25.2%。臭氧气浮降解活性红M-3BE的工艺中,臭氧催化氧化过程中的矿化起主要作用。其作用机理推测为,首先活性红M-3BE非对称断键为Ⅰ、Ⅱ和Ⅲ,其次Ⅰ分解为2种中间产物,并随后分解为萘和萘酚,Ⅱ分解为均叁嗪,Ⅲ分解为苯环。多级臭氧气浮工艺对活性红M-3BE印染废水去除效果明显,为后续臭氧气浮技术工程化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雷雪桐[3](2018)在《油田采出水的电诱导臭氧气浮工艺处理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某油田采出水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传统混凝工艺、臭氧预氧化工艺和臭氧混凝耦合工艺对采出水的处理效果,明确各工艺的处理优势与缺陷,并利用臭氧混凝互促増效的原理,研发了电诱导臭氧气浮一体化工艺,建立中试试验装置,研究分析其对油田采出水的处理效果,旨在为高效去除油田废水提供理论依据。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实验成果如下:针对某油田采出水,通过小试实验确定各工艺的最佳反应条件。混凝工艺最佳反应条件为:PAC投加量为30mg/L,pH值为7.0,适宜温度为50℃。平均含油量去除率和SS去除率分别为67.91%和71.74%,处理效果较差;臭氧预氧化处理的最佳反应条件为:臭氧投加量为6mg/L,pH值为7.0,适宜温度为50℃,在此条件下,平均含油量去除率和SS去除率分别为69.83%和67.53%,出水水质无法达到回注标准;臭氧强化混凝最佳反应条件为:臭氧投加量为6mg/L,PAC投加量为30mg/L,pH值为7.0,适宜温度为50℃,当原水含油为110.4mg/L,SS为75.6 mg/L时,处理后出水含油小于10 mg/L,SS小于5mg/L,大大提高了工艺的处理效果。对比发现臭氧强化混凝反应体系能够满足油田水处理要求。根据各工艺的处理效果,确定臭氧强化混凝反应工艺能够满足油田水处理要求,并对其进一步改进建立电诱导臭氧气浮一体化中试试验装置,研究可知工艺最佳反应条件为:臭氧投加量为10mg/L,溶气压为0.3MPa,回流比为0.5,处理后平均含油量和SS含量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7.4%和97.7%,出水满足回注水质标准。基于电诱导臭氧气浮一体化工艺的最佳处理效果,对某油田采出水进行现场试验,研究表明油田采出水含油量小于5 mg/L,去除率达到98.26%,SS小于1 mg/L,总去除率达到98.92%,粒径中值为0.7μm,并且出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也得到了有效降解,出水水质达标率为100%。通过对处理规模为10m~3/h、15m~3/h、20m~3/h的电诱导臭氧气浮一体化处理设备的运行成本预测,叁种规格设备的处理成本均不高于5元/m~3,说明电诱导臭氧气浮一体化处理还具有经济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9)

王宁[4](2018)在《臭氧—气浮联用工艺运行特性及除污染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饮用水水源受污染的程度和污染物的种类不断增加,给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带来巨大的压力,如何保障供水安全成为大家不断追求的目标。气浮作为一种应用时间较长的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技术,目前在给水处理中特别是针对低温低浊水及高藻水的处理上应用较为广泛。论文在分析了济南市四种水源水的水质特征的基础上,用臭氧化空气作为气浮工艺的气源强化常规气浮工艺,提出了臭氧-气浮联用工艺,并对该工艺的运行参数、运行特性以及去除污染物的机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对济南地区的主要地表饮用水水源的浊度、颗粒物、有机物、和藻类及其胞内物质等指标进行试验分析,结果显示四种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有机物污染和藻污染。主要饮用水水源水有:引黄水库水(鹊山水库、玉清湖水库)、山区水库水(卧虎山水库)和南水北调引江水(济平干渠)。针对四种不同类型的水源水,通过臭氧-气浮联用工艺参数优化试验确定了不同水质条件下的最优工况。并选取济平干渠水进行响应曲面(RSM)分析,对运行参数进一步进行优化。结果显示,鹊山水库水混凝剂投加量4mg/L,气浮回流比18%,臭氧投加量1.4mg/L;玉清湖水库水混凝剂投加量4mg/L,气浮回流比18%,臭氧投加量2.2mg/L;卧虎山水库水在混凝剂投加量4mg/L,气浮回流比18%,臭氧投加量1.8mg/L;济平干渠在混凝剂投加量5mg/L,气浮回流比17%,臭氧投加量2.0mg/L,气浮压力值为0.4~0.5MPa时,对污染物的去除有较好效果。研究通过臭氧-气浮联用工艺对济南市4种水源水的浊度、有机污染物、藻类等进行去除试验,同时与传统溶气气浮工艺的去除效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对浊度、DOC、UV_(254)、高锰酸盐指数4个指标的去除率,鹊山水库为52.1%、21.4%、19.7%、15.4%;玉清湖水库为47.0%、18.8%、26.6%、23.7%;卧虎山水库为57.2%、26.6%、23.2%、29.6%;济平干渠为70.4%、20.8%、31.5%、30.5%。对藻类总数的去除率为88.8%,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臭氧-气浮联用工艺处理后水中剩余藻类的数量明显减少,对叶绿素a的去除率为89.26%。相比传统气浮工艺,臭氧-气浮联用工艺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对胞外嗅味物质的去除试验得出结论,臭氧-气浮出水的嗅味物质含量高于传统气浮工艺。通过对臭氧-气浮工艺去除污染物机理进行分析发现,臭氧主要通过氧化分解有机物及强化混凝两个方面增强气浮的运行效率。两种工艺处理后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性,可以看出臭氧-气浮对于大分子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对于小分子有机物没有去除效果甚至增多。荧光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臭氧-气浮对蛋白质类物质的去除具有较好的效果。利用马尔文3000E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浮渣层絮体进行测量,得出结论,臭氧-气浮联用工艺处理后的絮体粒径比传统气浮处理后的絮体粒径小更容易上浮。(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8-04-01)

王帅[5](2017)在《膜臭氧气浮污水再生处理工艺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小型化集约式污水再生处理工艺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对此,论文以污水厂二级处理水为对象,构建了膜臭氧气浮污水再生处理工艺。该工艺将混凝、臭氧氧化、气浮和膜过滤有机结合,能够在一个操作单元内同时实现絮凝、氧化、固液分离、除臭、除色等多个过程。研究结果对于丰富污水再生处理工艺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论文分析对比了臭氧气浮工艺和膜臭氧气浮工艺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当混凝剂的投加量为80mg/L时,臭氧气浮工艺对色度、有机物、微生物均能达到很好的去除效果。且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除总磷(TP)和浊度外各污染指标均能得到显着提升。而膜臭氧气浮除了具有对色度、有机物、微生物去除率进一步提升外,还能显着提升TP、浊度的去除效果,使再生水水质全面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标准。其原因在于膜臭氧气浮既具有臭氧气浮去除色度、有机物、微生物的优势,又通过增加膜过滤弥补了臭氧气浮去除悬浮物和不溶性磷效率低的不足,保障了出水水质的稳定。膜污染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膜表面多糖和微生物的量明显降低,污染物粒径的d50增大,膜污染有所减缓,膜通量达到污染临界值的时间也相对延长。对滤饼层胞外聚合物(EPS)提取液进行分析,发现溶解性胞外聚合物(SEPS)中荧光物质以富里酸类为主,结合型胞外聚合物(BEPS)中荧光物质有类蛋白、类富里酸和色氨酸,适当的臭氧投加量能够有效减弱BEPS中物质的荧光强度;SEPS中分子量分布无明显变化,只是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响应值有微弱的降低,而BEPS中小分子物质会随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而消失;随臭氧投加量的增加,SEPS中蛋白、多糖和腐植酸叁种物质含量有微弱的降低,而BEPS中蛋白、多糖和腐植酸含量明显降低。臭氧投加量的增加使膜污染速率减缓,原因在于蛋白和多糖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而臭氧能够降低膜表面蛋白、多糖的含量。(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孙璇[6](2017)在《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在臭氧气浮工艺中的生成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亚硝胺类物质是水体中常见的消毒副产物,由于其具有高致癌、致畸性,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了臭氧气浮工艺中叁种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NDMA、NDEA、NPIP)的生成特性。通过对水质常规、TOC、叁维荧光、分子量等指标的测定,探究不同混凝投加量和臭氧浓度对水体中叁种亚硝胺类物质生成的影响。本文对比了不同混凝剂投加量(80mg/L、120mg/L和160mg/L)下多级臭氧气浮工艺对水质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投加量120mg/L时,多级臭氧气浮工艺对UV_(254)、色度、浊度和氨氮的去除效率分别可以达到45%、54%、58%和36%,对总大肠杆菌的去除率更是高达87%。由水体中亚硝胺类物质的检测可知,随着PAC投加量的增加,工艺沿程气浮分离区出水、膜出水、高级氧化区出水中叁种亚硝胺浓度都呈明显增加,但增长率却随之减少,这是由于混凝作用降低了水体中亚硝胺前体物质的含量。在提高工艺中臭氧浓度的条件下,工艺流程中臭氧氧化的强度增加,促进亚硝胺的前体物质被氧化生成亚硝胺类物质,所以在臭氧浓度增加时,不仅工艺沿程出水的亚硝胺浓度增加,各个出水的亚硝胺增长率也随臭氧浓度增加而增加。对进水、气浮分离区出水、高级氧化区出水中的TOC、叁维荧光检测及分析可知,工艺沿程水体中的腐殖酸类物质得到了有效去除,但是对TOC去除影响不大,说明水体中总有机物的量改变不明显。分子量分布可进一步证明,臭氧将有机物大分子分解为有机物小分子,从而进水在高级氧化区完成深度氧化过程,但对水体中有机物的总量改变不明显。本文还对叁种亚硝胺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进行了探究,分析表明,采用椰壳活性炭SPE柱对水样进行固相萃取预处理,选取甲醇/水=10/90的溶液为流动相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NDMA、NDEA、NPIP的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7、0.999、0.9999,回收率在77.23%~81.8%之间。(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期刊2017-03-23)

韩冬[7](2016)在《多级臭氧气浮工艺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二级出水中污染物的组成日益复杂,以及再生水回用标准日益提高,常规工艺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通常需要辅以预氧化、活性炭等处理工序来保证回用水的安全性,这样就会使处理工艺变得更加冗长。对此,本研究提出了将臭氧氧化、混凝和气浮分离相结合的臭氧气浮工艺,简化处理流程,保证出水水质。但是,臭氧气浮工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臭氧溶解量有限和臭氧外排造成的能源浪费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论文提出多级臭氧气浮工艺(Dual-step Ozone Induced Flotation;DOIF),将未溶解于回流水的臭氧用于第二级氧化,开发了臭氧气浮和臭氧氧化有机结合的处理装置,并强化了污染物的去除功效。并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和印染废水二级生物处理水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该工艺的处理功效,评价了该工艺的技术经济性,为该工艺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应用基础。实验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原水,以聚合氯化铝为混凝剂,在进水流量1.5 m3/h,停留时间30 min,回流比50%,溶气压0.4 MPa的工况下探究了不同混凝剂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混凝剂投加量为160 mg/L时,处理效果最优:出水色度、总磷、UV254均有有效的去除,去除率分别为57%、81%、42%,工艺同时还有较为明显的杀菌消毒能力,出水总大肠杆菌数稳定在50 cfu/m L以下。通过叁维荧光分析和分子量分布分析,探明了臭氧主要与腐殖酸上的官能团发生反应,同时降低水中有机物的分子量,使小分子有机物的比重增加。通过对比装置上下层的处理效果,确定了第二级臭氧氧化区对于UV254、色度等有进一步的去除。将DOIF工艺应用于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中,研究表明出水COD和色度均达到厂区小样间回用水水质标准。多级臭氧气浮工艺将气浮阶段未利用的臭氧用于第二级氧化,实现了臭氧气浮与第二级氧化过程的有效结合,在一个操作单元内完成了絮凝、氧化、固液分离、除色、消毒等多个过程,工艺出水水质符合相应再生水水质要求,设备运行维护简单,达到了污水高效再生利用与水质安全保障的目的,为污水的深度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6-06-01)

金鹏康,韩冬,金鑫,孙光溪[8](2015)在《多级臭氧气浮一体化装置对污水厂出水的处理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臭氧气浮过程因受溶气比和工艺限制,溶入回流水的臭氧量有限,产生的多余臭氧排出而造成资源浪费。多级臭氧气浮一体化装置(DOIF)使多余臭氧用于进一步氧化,将臭氧气浮与臭氧氧化过程结合,在一个操作单元内实现了絮凝、固液分离、脱色、去除有机物、消毒等多个过程。采用DOIF工艺对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对总磷、色度、浊度、大肠杆菌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利用未溶解的多余臭氧进行臭氧化可以进一步去除总磷、UV254、色度,同时提高工艺的灭菌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5年15期)

张晨芳,吴海平,钟秋平[9](2015)在《臭氧气浮漂洗预处理对罗非鱼片减菌率及质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罗非鱼片为原料,减菌率为指标,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臭氧气浮漂洗对罗非鱼片的最佳减菌处理条件。影响臭氧气浮漂洗减菌率的因素有:臭氧流速、处理时间、溶液p H。中心组合(Box-Benhnken)实验结果表明:臭氧流速为12.5 mg/min,处理时间9 min,溶液p H为5.5,罗非鱼片的减菌率达到87.4%,在此最佳条件下处理的罗非鱼片,其质构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5年03期)

武弦[10](2012)在《臭氧—气浮技术城市污水再生处理的应用与示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臭氧-气浮(DOF)工艺进行了以污水再生利用为目的的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中试实验与现场应用研究。臭氧-气浮是课题组近年来研发的一种国家发明专利技术(发明专利号:ZL200410073500.4),是化学、物化处理技术的高度集成,该工艺通过低浓度臭氧氧化和新型溶气气浮技术的组合,在一个单元装置内完成凝聚、氧化脱色、臭氧消毒、气浮分离等多个过程,并实现密闭式自动浮渣排除,系统的总水力停留时间小于40min,大幅度提高了处理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臭氧-气浮工艺稳定运行的关键参数有PAC投加量、臭氧投加量、溶气条件、排渣周期等。针对城市二级生物处理后出水,该工艺最佳的运行条件为:PAC投加量50mg/L,臭氧投加量3mg/L,溶气压力0.3Mpa,回流比50%,排渣间隔100min,排渣时间2min。在工艺特征方面,臭氧-气浮工艺对进水水质冲击负荷具有很好的缓冲能力,尤其在浊度、色度、细菌、大肠杆菌等方面具有极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二级出水水质经臭氧-气浮工艺深度处理后,出水中的浊度、色度、TP、COD等指标均能达到国家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同时对二级出水中的UV254、细菌和大肠杆菌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采用絮凝离心的方法对臭氧-气浮后的浮渣进行了脱水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其脱水效果大小的顺序依次为,离心时间>离心转速>絮凝剂投加量。浮渣经絮凝离心脱水后,其含水率从97.73%降到了86.71%,体积减小到原来的1/49,既降低了运输成本,也有利于浮渣的后续处置。针对西安市阎良航空产业基地水资源紧缺问题,以臭氧-气浮技术为核心工艺,将其应用于西安市阎良航空产业基地实施的污水处理与回用工程,实现了缺水地区再生水多元化利用和系统优化配置。该工程利用已建成的25000m3/d的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处理水为原水,建设了处理能力为5000m3·/d污水深度处理设施,处理水质达到了国家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和工业用水水质标准(GB/T19923-2005)。再生水不仅提供城区包括绿化、浇洒、冲厕等市政用水和高校、住宅小区杂用水,还提供工业循环冷却水、锅炉补水等工业用水,同时利用再生水贮水池提供消防贮备水,从而实现了缺水地区再生水的多元化利用。(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2-05-01)

臭氧气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传统污泥法对印染废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有限的问题,利用多级臭氧气浮中试实验系统(DOIF)对活性红M-3BE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不同操作参数对DOIF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优化DOIF工艺。为进一步确定印染废水中有机物的迁移转化过程,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叁维荧光(3D-EEM)和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臭氧气浮氧化脱色效果良好,臭氧投加量、PAC投加量和回流比分别为21 mg?L~(-1)、9 mg?L~(-1)和40%的情况下,废水脱色率和DOC去除率分别达到99.1%和25.2%。臭氧气浮降解活性红M-3BE的工艺中,臭氧催化氧化过程中的矿化起主要作用。其作用机理推测为,首先活性红M-3BE非对称断键为Ⅰ、Ⅱ和Ⅲ,其次Ⅰ分解为2种中间产物,并随后分解为萘和萘酚,Ⅱ分解为均叁嗪,Ⅲ分解为苯环。多级臭氧气浮工艺对活性红M-3BE印染废水去除效果明显,为后续臭氧气浮技术工程化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臭氧气浮论文参考文献

[1].刘美艳,刘宁,金鑫,金鹏康,王晓昌.臭氧气浮工艺絮体尺度与界面理化特性调控[J].环境工程学报.2019

[2].王佳,金鹏康,尉笑,王自元,魏哲超.活性红M-3BE在多级臭氧气浮工艺中的迁移转化特性[J].环境工程学报.2019

[3].雷雪桐.油田采出水的电诱导臭氧气浮工艺处理特性[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4].王宁.臭氧—气浮联用工艺运行特性及除污染效能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8

[5].王帅.膜臭氧气浮污水再生处理工艺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6].孙璇.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在臭氧气浮工艺中的生成特性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7

[7].韩冬.多级臭氧气浮工艺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8].金鹏康,韩冬,金鑫,孙光溪.多级臭氧气浮一体化装置对污水厂出水的处理效果[J].中国给水排水.2015

[9].张晨芳,吴海平,钟秋平.臭氧气浮漂洗预处理对罗非鱼片减菌率及质构的影响[J].食品科技.2015

[10].武弦.臭氧—气浮技术城市污水再生处理的应用与示范[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标签:;  ;  ;  ;  

臭氧气浮论文-刘美艳,刘宁,金鑫,金鹏康,王晓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