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初始活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桑葚,酵素,红糖,抗氧化物质
初始活性论文文献综述
何偲,黄元霞,邱忠平,李萍,徐柳[1](2018)在《桑葚与红糖初始质量比对桑葚酵素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桑葚与红糖初始质量比对桑葚酵素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将桑葚与红糖按质量比1:1,3:1,5:1,7:1,9:1制备桑葚酵素,比较各组酵素的抗氧化物质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并采用模糊数学分析法对5组桑葚酵素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综合评判。结果初始质量比为1:1制得桑葚酵素的抗氧化活性最强。该质量比下桑葚酵素的花色苷含量最高,还原力、对羟自由基清除率最大。运用模糊数学分析法综合评判抗氧化活性顺序依次为:1:1>5:1>3:1>7:1>9:1。结论桑葚与红糖初始质量比为1:1时,所得桑葚酵素的抗氧化活性最强。(本文来源于《食品与药品》期刊2018年05期)
吴杰斌,周彬,翟敬芳,金宝,蒋红侠[2](2017)在《不同无创通气模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呼吸支持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叁种不同无创辅助通气模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初始呼吸支持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105例NRDS患儿,予以无创辅助通气联合PS,随机将患儿分为叁组:鼻塞式双水平正压通气(nDuoPAP)组38例,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组34例,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33例,主要观察叁组使用无创呼吸支持后1h、6h、24h的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分压(PaO_2)、P/F比值(P/F=PaO_2/FiO_2),无创辅助通气失败需要进行有创机械通气例数以及PS应用例数情况,采用方差分析及χ2检验等统计学分析。结果nDuoPAP、nSIMV组无创辅助通气后1h、6h、24h PaCO_2、PaO_2、P/F比值分别与nCPAP组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DuoPAP、nSIMV组PS应用例数与nCPAP组比较,明显少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pH值、无创辅助通气失败需要进行有创机械通气例数、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气漏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及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DuoPAP、nSIMV用于NRDS初始呼吸支持治疗,与nCPAP相比能有效改善氧合,减少CO_2潴留,同时减少外源性PS的使用,不增加相关并发症,值得重视。(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期刊2017年03期)
郭树奇,许鹏,鲁梅,王泽宇,王永宏[3](2016)在《初始pH对嗜线虫致病杆菌YL001菌株抑菌活性及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初始培养pH对Xenorhabdus neamatophila YL001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YL001的抑菌活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琼脂扩散法、活体组织法,分别测定了初始pH 4.5,5.5,6.5,7.0,7.5和8.5培养条件下,X.neamatophila YL001发酵液及其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同时采用HPLC、LC-MS分析了乙酸乙酯提取物中代谢物的差异。【结果】随着初始pH的升高,共生菌发酵液及其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也逐步提高。pH8.5时,YL001发酵液对水稻瘟疫病菌(Magnaporthe grisea)、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甘蓝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以及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均具有最强的抑制作用,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的EC50为1.29mg/m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4.65mm。随着初始培养pH的升高,YL001发酵液及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的治疗和保护作用也逐渐提高,保护作用明显优于治疗作用。HPLC和LC-MS代谢分析表明,pH8.5、pH 7.0及pH 4.5培养条件下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中代谢物含量存在显着差异。【结论】初始培养pH可以显着影响X.neamatophila YL001的抑菌活性及代谢能力,碱性条件更有利于活性物质的产生及其稳定性的保持。(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王红,王兆印,张旭,朱明龙,谭文松[4](2016)在《富氧条件下活性氧和初始Fe~(2+)浓度对难处理金精矿生物氧化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难处理金精矿生物氧化过程中的矿石氧化效率、缩短氧化周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氧是生物氧化过程中的电子受体,矿浆中Fe~(2+)可为铁氧化细菌提供能量,氧气和Fe~(2+)的充足供应将有利于提高菌株的生物氧化活性,而富氧条件下(氧得到充足供应)冶金菌株对能源物质Fe~(2+)的需求尚未见公开报道。今在实验室1.5 L通气搅拌釜式反应器中,利用以L.ferriphilum和S.thermosulfidooxidans为主的混合浸矿菌对黄铁矿包裹的难处理金精矿进行生物氧化,深入研究溶氧水平(DO)和矿浆初始Fe~(2+)浓度对生物氧化过程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当溶解氧水平提高时,生物氧化效率会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随DO水平提高,ROS含量明显上升。富氧条件下(4.0 ppm)随着初始Fe~(2+)浓度的提高,冶金菌株氧化活性在过程初期受到抑制,后期得到增强,ROS含量随初始Fe~(2+)浓度的提高不断增加,而菌体生长却一直受到抑制,最终导致矿石氧化效率的降低。(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戴勤,俞建妹,谭玲,黄松殿,杨梅[5](2014)在《擎天树初始外植体总酚含量与PPO活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擎天树当年生嫩枝为材料,分析外植体在消毒及启动培养过程中总酚含量与PPO活性关系,为擎天树褐变机理研究、建立种质资源保存新途径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擎天树总酚含量与褐变呈正相关,培养基中添加PVP 2.0g/L及黑暗处理下褐变程度较弱,总酚含量低;不添加抗褐化剂处理褐变最严重,总酚含量最高;(2)外植体材料不同褐化程度下的PPO活性均很低,为0.15~0.3U之间,且不同抗褐化剂及黑暗与否等处理间无明显变化;(3)外植体总酚含量随培养时间增加呈先降后升趋势,各处理下PPO活性随培养时间增加趋于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王顺华,凌开成,罗化峰,冯伟,申峻[6](2011)在《氢气在煤液化初始高活性阶段的作用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GJ-2型共振搅拌反应釜,首先研究了一定条件下煤液化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煤液化反应过程中存在着初始高活性反应阶段,而且煤在该阶段完成了绝大部分液化反应;接着研究了氢气在煤液化初始高活性阶段的作用机理.结果如下:1)在无催化液化条件下,氢气在煤液化初始高活性阶段几乎不参与煤液化反应;2)煤液化初始高活性阶段氢气能够快速溶解于煤液化溶剂中,因此氢气的溶解过程不是其未有效参与煤液化反应的主要原因;3)在煤液化初始高活性阶段添加高分散性铁系催化剂和助剂硫,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参与了煤液化反应,进而使液化总转化率提高7%以上.(本文来源于《煤炭转化》期刊2011年03期)
王顺华[7](2011)在《氢气在煤液化初始高活性阶段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充州煤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实验研究了氢气在煤液化初始高活性阶段参与液化反应的条件和途径。首先,在普通液化条件下,考察了煤液化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发现液化过程中存在着初始反应高活性现象,并且分析了不同气氛对煤液化初始高活性阶段的影响;其次,研究了氢气在两种不同液化溶剂中的溶解度规律以及氢气预溶解对煤液化初始高活性的影响;最后,考察了钼酸铵及高分散铁系催化剂对煤液化初始高活性阶段的影响。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普通液化条件下,分别以萘和四氢萘为液化溶剂,发现液化5min时其转化率分别达到相同实验条件下最高转化率的90.49%和72.36%。这表明初始5min内的液化反应对总转化率作出巨大贡献,此阶段内反应活性高、反应速度大、完成了绝大部分煤液化反应。在450℃,氢气或氮气冷初压7Mpa,煤液化初始高活性阶段未添加催化剂时,不论以萘还是四氢萘为液化溶剂,氮气气氛下的转化率均略高于同条件下氢气气氛下的转化率,并且各相应液化产物的产率也相差不大,表明氢气在该反应条件下几乎没有参与煤液化反应。一定条件下,氢气在四氢萘和萘中溶解度随着系统中氢气平衡分压的增大而线性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也增大。根据氢气在萘及四氢萘中的溶解速度的不同可将溶解过程分为叁个阶段:快速溶解阶段,慢速溶解阶段和溶解平衡阶段。尤其值的关注的是,初始5min内,氢气在两种溶剂中的溶解量均已达到此条件下最大溶解量的78.54%,表明溶解过程不应是煤液化初始高活性阶段氢气未能有效参与液化反应的主要原因。通过添加催化剂前后煤样的TG和DTG曲线对比研究可得,添加高分散铁系催化剂或钼酸铵催化剂对原煤的热解反应影响较小。氮气气氛下,不论以萘还是以四氢萘为液化溶剂,添加这两种催化剂均不能提高初始高活性阶段的液化总转化率;氢气气氛下,不论以萘还是以四氢萘为液化溶剂,添加高分散性铁系催化剂均能促使氢气参与煤液化反应,使液化总转化率提高并使液化产物分布趋于轻质化。在煤液化初始高活性阶段,当液化反应系统中溶剂供氢能力较强,溶剂的量充足时,与缩聚反应相比,加氢反应占先,占优。液化过程中,活性氢的来源有叁个方面,煤自身氢,氢气和溶剂,对煤液化初始高活性阶段的贡献而言,溶剂最重要,煤中氢次之,氢气最小。另外,只有在叁种氢源都存在时,并且在合适的催化剂作用下,才能达到最高的煤液化转化率。(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1-05-01)
杨钦忠,李艳玉,冯福应[8](2009)在《初始pH对Bacillus sp.DS3降解纤维素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初始pH处理对Bacillus sp.DS3的生长、纤维素降解活性和相对纤维素降解活性影响显着。在碱性(pH8.0)条件下,DS3生长较中性(pH7.0)和酸性(pH6.0)条件下慢,到达稳定期时的细胞最高浓度明显低;但是,碱性条件下的降解活性和相对降解活性均明显高于其他pH条件。这些结果表明,DS3纤维素酶的活性最高或产酶量最大的pH条件为碱性,应用DS3于纤维素酶生产或含高纤维饲料的处理应该优化初始pH为8.0左右。(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科技》期刊2009年01期)
周志江,王晓东,单继宏,丛昱,杨小峰[9](2006)在《预处理条件对高浓度过氧化氢分解用银网催化剂初始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电镀法制备了用于催化分解高浓度过氧化氢的银网催化剂,采用过氧化氢预处理的方法对其初始催化性能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采用90%过氧化氢预处理可明显提高银网催化剂的初始活性,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结果显示90%过氧化氢预处理后的银网催化剂表面形成了大量1μm的沟壑并有Ag2O的生成,这是其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06年11期)
李微雪[10](2006)在《铂台阶面的初始氧化及其对催化活性影响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在较弱的氧化气氛下(即体相氧化物还不稳定的条件下),在很多过渡金属表面上已经开始形成表面氧化物。虽然人们对表面氧化物的准确定义还存在很大的争议,但人们已经基本上形成共识,即表面氧化物一般是指涉及到大量的表面金属的重构、比较高氧的覆盖率(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6-09-01)
初始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叁种不同无创辅助通气模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初始呼吸支持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105例NRDS患儿,予以无创辅助通气联合PS,随机将患儿分为叁组:鼻塞式双水平正压通气(nDuoPAP)组38例,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组34例,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33例,主要观察叁组使用无创呼吸支持后1h、6h、24h的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分压(PaO_2)、P/F比值(P/F=PaO_2/FiO_2),无创辅助通气失败需要进行有创机械通气例数以及PS应用例数情况,采用方差分析及χ2检验等统计学分析。结果nDuoPAP、nSIMV组无创辅助通气后1h、6h、24h PaCO_2、PaO_2、P/F比值分别与nCPAP组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DuoPAP、nSIMV组PS应用例数与nCPAP组比较,明显少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pH值、无创辅助通气失败需要进行有创机械通气例数、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气漏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及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DuoPAP、nSIMV用于NRDS初始呼吸支持治疗,与nCPAP相比能有效改善氧合,减少CO_2潴留,同时减少外源性PS的使用,不增加相关并发症,值得重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初始活性论文参考文献
[1].何偲,黄元霞,邱忠平,李萍,徐柳.桑葚与红糖初始质量比对桑葚酵素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食品与药品.2018
[2].吴杰斌,周彬,翟敬芳,金宝,蒋红侠.不同无创通气模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呼吸支持的临床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
[3].郭树奇,许鹏,鲁梅,王泽宇,王永宏.初始pH对嗜线虫致病杆菌YL001菌株抑菌活性及代谢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王红,王兆印,张旭,朱明龙,谭文松.富氧条件下活性氧和初始Fe~(2+)浓度对难处理金精矿生物氧化过程的影响[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6
[5].戴勤,俞建妹,谭玲,黄松殿,杨梅.擎天树初始外植体总酚含量与PPO活性的关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
[6].王顺华,凌开成,罗化峰,冯伟,申峻.氢气在煤液化初始高活性阶段的作用机理[J].煤炭转化.2011
[7].王顺华.氢气在煤液化初始高活性阶段的作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1
[8].杨钦忠,李艳玉,冯福应.初始pH对Bacillussp.DS3降解纤维素活性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
[9].周志江,王晓东,单继宏,丛昱,杨小峰.预处理条件对高浓度过氧化氢分解用银网催化剂初始活性的影响[J].催化学报.2006
[10].李微雪.铂台阶面的初始氧化及其对催化活性影响的理论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