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魂复仇论文-杜聪

鬼魂复仇论文-杜聪

导读:本文包含了鬼魂复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王子复仇记,哈姆雷特,鬼魂,跨文化

鬼魂复仇论文文献综述

杜聪[1](2019)在《莎剧中鬼魂形象的跨文化舞台呈现——以京剧《王子复仇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哈姆雷特》中的鬼魂形象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京剧《王子复仇记》第一次将《哈姆雷特》以京剧的形式在舞台上呈现。本文将立足于《王子复仇记》中鬼魂形象的改编,通过鬼魂形象的改编分析中国戏曲在改编莎剧时的舞台呈现。(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13期)

韩玉[2](2016)在《中英“冤魂复仇”剧鬼魂形象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世界各国的戏剧作品中,几乎都有关于鬼魂形象的创作。其中,中国戏曲与英国戏剧中的鬼魂书写以其丰富的创作数量及突出的艺术水准成为了东、西方鬼魂戏剧创作的代表。本文以类型化的视角切入,选取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冤魂复仇”类剧作中的鬼魂形象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平行研究、文本细读、社会历史研究、精神分析等批评方法,尝试对二者间的共通性、差异性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从文化、艺术、心理等角度进一步挖掘差异性产生的深层根源。在具体研究剧作的选择上,本文以中国元杂剧《窦娥冤》、英国伊丽莎白时期复仇剧《哈姆雷特》为中心,兼而论及《后庭花》、《生金阁》、《西班牙悲剧》、《安东尼奥复仇记》等同类型剧作。选取上述篇目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中、英两国分别在元代和伊丽莎白时期达到了各自戏剧艺术空前绝后的繁荣期,且“冤魂复仇”类剧作在这一时期集中涌现,其中的经典剧作相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第二,由于相关类型剧作数量繁杂,在此特选取两国戏剧史上艺术成就较高、保存较为完整、影响力较大的经典剧作为具体研究对象,从而兼顾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及开展研究的可行性。正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主要从文化源头、生成动机、书写范式叁个方面讨论中英“冤魂复仇”剧中鬼魂形象产生的内在根源与外在推动力。为后文展开具体的比较研究奠定讨论基础。第二章从形象书写与角色功能两大层面展开二者的共通性比较研究。主要讨论鬼魂形象所具备的普遍属性、人化倾向、符号意义,以及其在剧本中对情节发展、氛围营造、虚实描写、生死探讨等方面功能的一致性。以此发掘中英异质文化背景下所蕴含的人类共同文化心理图景。第叁章同样从形象书写与角色功能两个方面出发,对中英“冤魂复仇”剧中的鬼魂形象进行差异性比较研究。力图从角色的社会身份、性格特质、与人的交往关系、出场的行动线、对复仇行动的助力模式以及对复仇结局的导向等方面对二者的不同点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从而准确把握中英两国各自的民族文化特质。第四章进一步探究造成上述不同点的根源。主要从两国文化气质、创作审美原则以及创作目标的差异入手,挖掘造成两者之间诸多不同点的文化、艺术、心理根源。结语部分在强调二者的可比性,突出两国文学创作的对话性,彰显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异质文化背景下对某类共有的文学现象进行平行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并针对“鬼魂”这一虚幻角色在戏剧中的存在价值提出自己的看法。(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1)

金惠敏[3](2013)在《影像的复仇——柏谢尔·玛库的多媒介装置《鬼魂上,鬼魂下》》一文中研究指出柏谢尔·玛库是一位巴勒斯坦裔英国艺术家,其新近展出的多媒介装置《鬼魂上,鬼魂下》,蕴含了一个"复仇"的意指,其核心主张是"身份"与"土地"的回归,这显然是玛库的"政治"了,然而它终归只能是"艺术"的政治。玛库之借用《哈姆莱特》的舞台提示,一方面赋予其作品一项政治谋划,另一方面将此谋划转变为"鬼魂"和影像,于是政治的复仇成了影像的复仇,或者说,政治在此变脸为艺术。但此政治的艺术化并非对政治的去势和放弃,对玛库来说,它是以艺术的方式介入了政治,是对政治的另一种思考:政治不能没有感性或情感的维度。(本文来源于《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期刊2013年01期)

喻忠杰[4](2010)在《《冤魂志》中鬼魂复仇故事的文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鬼魂复仇类志怪小说本身,研究者往往被其扑朔迷离的外象所迷惑,而忽略了对其深层意蕴的探辨。笔者认为,对这类以描写鬼魂复仇故事为主的作品,应将其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下进行深入考察,通过对其故事文本的分析,透析出其中潜藏的思想内涵,去审视其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笔者拟从颜之推所撰的《冤魂志》文本分析入手,对六朝志怪小说中鬼魂复仇故事的文化特性进行初步探索,以期能对其做出科学客观的认识与评价。(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文学研究)》期刊2010年12期)

喻忠杰[5](2008)在《《冤魂志》鬼魂复仇故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冤魂志》是颜之推所编撰的一部志怪小说集。全书集中凸显了鬼魂复仇这一主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中的成功之作。本文首先立足于《冤魂志》故事文本,对该书具体内容及叙事结构进行了描述性概括和综合性分析,并对文本中鬼魂复仇问题的成因及其内部蕴含的文化特性进行了更深层次上的解读。然后,笔者将研究领域拓展到鬼魂复仇类志怪小说之所以在这一时期强势发展、全面成熟的思想根源上,分别论述了佛、道、儒思想对这一类型的志怪小说的深刻影响。最后,全文聚焦于《冤魂志》中鬼魂复仇这一核心问题,对其出现的社会意义、复仇扩大化倾向、所涉及法理思想及其自身对后世文学的影响,都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性探究,以期为此后更进一步的研究做出有益的探索。(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8-05-01)

惠继东[6](2004)在《试论《外套》中"小人物"的复仇鬼魂》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复仇鬼魂形象启迪"小人物"的觉醒意识,是《外套》人物描写的一大特色。"小人物"巴施马奇金的鬼魂复仇影射了对公理难辩、正义难申的俄国黑暗现实的揭露;蕴含着平民阶层不平则鸣、讨还公道的思想以及反抗压迫申冤复仇的愿望。不仅如此,通过鬼魂复仇胜利时获得心理平衡情节的描写,体现了对历史转折期"小人物"生存意识的审视,标志着对"小人物"形象社会情结的一种超越。(本文来源于《宁夏社会科学》期刊2004年05期)

惠继东[7](2004)在《论《哈姆莱特》与《窦娥冤》中的复仇鬼魂》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比较了《哈姆莱特》与《窦娥冤》两部悲剧其有共性的一面。都采取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借鬼喻人,借鬼魂复仇,鸣人间不平之事,批判黑暗现实。鬼魂复仇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的治世理想。两部作品都具有民间文学素材的承继模式。(本文来源于《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期刊2004年01期)

惠继东[8](1999)在《中西悲剧中的复仇鬼魂——《哈姆莱特》与《窦娥冤》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哈姆莱特》与《窦娥冤》是中西剧坛的两大名剧,都描写了鬼魂复仇问题,都采用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借鬼喻人,借鬼魂批判现实。在鬼魂形象的塑造和作品的思想主题、社会意蕴方面都具有共性。(本文来源于《固原师专学报》期刊1999年04期)

鬼魂复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世界各国的戏剧作品中,几乎都有关于鬼魂形象的创作。其中,中国戏曲与英国戏剧中的鬼魂书写以其丰富的创作数量及突出的艺术水准成为了东、西方鬼魂戏剧创作的代表。本文以类型化的视角切入,选取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冤魂复仇”类剧作中的鬼魂形象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平行研究、文本细读、社会历史研究、精神分析等批评方法,尝试对二者间的共通性、差异性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从文化、艺术、心理等角度进一步挖掘差异性产生的深层根源。在具体研究剧作的选择上,本文以中国元杂剧《窦娥冤》、英国伊丽莎白时期复仇剧《哈姆雷特》为中心,兼而论及《后庭花》、《生金阁》、《西班牙悲剧》、《安东尼奥复仇记》等同类型剧作。选取上述篇目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中、英两国分别在元代和伊丽莎白时期达到了各自戏剧艺术空前绝后的繁荣期,且“冤魂复仇”类剧作在这一时期集中涌现,其中的经典剧作相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第二,由于相关类型剧作数量繁杂,在此特选取两国戏剧史上艺术成就较高、保存较为完整、影响力较大的经典剧作为具体研究对象,从而兼顾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及开展研究的可行性。正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主要从文化源头、生成动机、书写范式叁个方面讨论中英“冤魂复仇”剧中鬼魂形象产生的内在根源与外在推动力。为后文展开具体的比较研究奠定讨论基础。第二章从形象书写与角色功能两大层面展开二者的共通性比较研究。主要讨论鬼魂形象所具备的普遍属性、人化倾向、符号意义,以及其在剧本中对情节发展、氛围营造、虚实描写、生死探讨等方面功能的一致性。以此发掘中英异质文化背景下所蕴含的人类共同文化心理图景。第叁章同样从形象书写与角色功能两个方面出发,对中英“冤魂复仇”剧中的鬼魂形象进行差异性比较研究。力图从角色的社会身份、性格特质、与人的交往关系、出场的行动线、对复仇行动的助力模式以及对复仇结局的导向等方面对二者的不同点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从而准确把握中英两国各自的民族文化特质。第四章进一步探究造成上述不同点的根源。主要从两国文化气质、创作审美原则以及创作目标的差异入手,挖掘造成两者之间诸多不同点的文化、艺术、心理根源。结语部分在强调二者的可比性,突出两国文学创作的对话性,彰显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异质文化背景下对某类共有的文学现象进行平行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并针对“鬼魂”这一虚幻角色在戏剧中的存在价值提出自己的看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鬼魂复仇论文参考文献

[1].杜聪.莎剧中鬼魂形象的跨文化舞台呈现——以京剧《王子复仇记》为例[J].戏剧之家.2019

[2].韩玉.中英“冤魂复仇”剧鬼魂形象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3].金惠敏.影像的复仇——柏谢尔·玛库的多媒介装置《鬼魂上,鬼魂下》[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3

[4].喻忠杰.《冤魂志》中鬼魂复仇故事的文化特性[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

[5].喻忠杰.《冤魂志》鬼魂复仇故事研究[D].兰州大学.2008

[6].惠继东.试论《外套》中"小人物"的复仇鬼魂[J].宁夏社会科学.2004

[7].惠继东.论《哈姆莱特》与《窦娥冤》中的复仇鬼魂[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4

[8].惠继东.中西悲剧中的复仇鬼魂——《哈姆莱特》与《窦娥冤》比较[J].固原师专学报.1999

标签:;  ;  ;  ;  

鬼魂复仇论文-杜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