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液压并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乳化液泵站,多泵并联,液压支架,动作过程
液压并联论文文献综述
张占东,张榕慧,姚利花,王晨升,张瑞平[1](2019)在《面向液压支架动作过程的乳化液泵站多泵并联供液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煤炭企业普遍将多台乳化液泵组成泵站系统共同向液压支架供液的现状,提出了泵站多泵并联新型流量调节方法,并以BRW125/31.5C型乳化液泵为原型,借助AMESim软件搭建了由2台乳化液泵组成的泵站系统流量调节仿真模型,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的流量调节新方法为液压支架的稳压供液技术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煤矿机械》期刊2019年10期)
付小茹,沙鑫美[2](2019)在《并联机构液压放大式压电驱动器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迭堆式压电陶瓷行程短的问题[1],现结合液压放大原理,提出一种膜式液压放大式压电驱动器,对此进行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3-RPR并联机构,对此结构进行基于NX的虚拟样机的搭建,完成系统仿真。(本文来源于《工程与试验》期刊2019年02期)
苏荣海[3](2019)在《基于并联机构液压支架设计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压支架是井下煤炭开采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煤炭开采的安全保障是依靠液压支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支撑围岩和煤壁来保证煤炭安全开采有效进行,在保障开采环境开采机器安全运行时,也保障一线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传统液压支架的研究和发展在原理上存在发展瓶颈对于高承载、精密控制等都存在问题。并联机构的优越性体现出来,其刚度高、结构稳定、承载能力强、动平台运动精度高、动平台运动速度快等特点在新型液压支架的设计中凸显出来。基于专家学者的工作理论,提出了两种运用并联机构的液压支架,并设计两种新型并联液压支架。从理论分析,通过ADAMS软件模拟并联机构的运动,并通过ANSYS Workbench对液压支架于围岩进行耦合模拟分析新型液压支架的刚度、强度可靠性。验证两种新型并联液压支架在实际煤炭开采中的可行性。理论分析通过分析运动副自由度,分析出3-SPS并联机构为6自由度并联机构,3-RPR并联机构为3自由度并联机构,同时也对并联机构的消极副,驱动副进行确定,最后将并联机构融合到液压支架的总体设计当中,由于添加机构使得两种并联液压支架的顶梁,即并联机构最终自由度都成为3自由度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在煤炭开采过程中3个自由度的顶梁运动已经能够满足需要。通过设计在Solid works叁维软件中建立出两个完整的并联液压支架模型。3-SPS并联机构和3-RPR并联机构在Solid works叁维软件中建立好的模型,导入ADAMS软件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到动平台的位移、速度、加速度运动曲线图,同时也分析出并联机构的运动周期,为后期分析提供数据。根据液压支架围岩的耦合方式,在ANSYS Workbench中建立围岩、煤壁、液压支架叁维一体的耦合模型。通过计算得到液压支架在初始状态最大工作阻力,为施加在耦合模型上的力。通过分析得到并联液压支架上各个部件的应力、应变、变形云图与现在使用的主流液压支架模拟分析得到的数据比较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最后,对部分零部件进行了优化设计,改进了零件设计,使其刚度和承载能力大大提升。并联机构设计出的新型并联液压支架在模拟分析与原始液压支架对比有较好的性能。在原理上克服传统液压支架的缺陷。为后续液压支架的设计提供思路。希望在未来并联液压支架在煤炭开采中具有实际使用。图[125]表[8]参[68](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3)
曾繁鑫[4](2019)在《救护车并联式液压互联悬架建模及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救护车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但传统的底盘悬架系统技术落后,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救护车的性能需求。在救护车常见的行驶工况中,高速行驶转弯时车身的侧倾严重影响了安全性;车辆起步和紧急制动时车身的俯仰影响乘员的舒适性,且较大的纵向载荷转移率影响前后制动力分配,降低了制动效能;不平路面引起的垂向振动加重伤病员的身体疼痛和心理压力,甚至造成“二次伤害”,过大的车体振动还会损坏救护车内的医疗救援器械。因此,从根本上改善车辆操稳性和平顺性的解决方案是开发出更适用于救护车的新型悬架系统。本文以救护车为研究对象,将提高车辆的抗侧倾和抗俯仰性能,并保证平顺性为目标,利用液压互联悬架具有解耦车辆运动模态和非线性特性的优势,提出一种新型的抗侧倾抗俯仰并联式液压互联悬架系统,并建立仿真模型研究其性能特点。首先,根据液压互联悬架的工作原理设计合理的液压元件参数,通过优化设计方法得到最优的参数组合,汽车操稳性和平顺性仿真试验表明该组参数达到目标函数的要求。其次,建立七自由度机械液压耦合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操稳性相关的仿真分析,评价汽车极限侧翻能力的鱼钩试验表明:并联式液压互联悬架相比于横向稳定杆能大幅度提高车辆的抗侧倾性能,更好地保持车身姿态平稳。紧急制动—双移线复合工况表明:并联式液压互联悬架不但在保持车辆横向稳定性上远胜加装了横向稳定杆的传统悬架,同时还克服了横向稳定杆在抗俯仰方面的弱项,显着提升了车辆的纵向稳定性。最后,针对救护车运输病人的特殊性,论述了建立卧姿人体受振模型来评价救护车平顺性的必要性,通过随机路面试验和脉冲激励试验证明并联式液压互联悬架相比于传统悬架改善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为解决车辆操稳性和平顺性的冲突提出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李玉昆,李永泉,万一心,强红宾,张立杰[5](2019)在《液压伺服驱动3-UPS/S并联稳定平台振动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到并联稳定平台在重载情况下的振动问题,以液压伺服驱动3-UPS/S并联稳定平台为研究对象,基于虚功原理建立了稳定平台的动力学模型,并考虑实际工况,对动力学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得到了稳定平台的振动模型;为提高振动模型计算的可靠性,通过实验获得了机构的单分支实际刚度;在此基础上,采用脉冲激振法进行了稳定平台模态实验,对比固有频率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验证了振动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分析了液压缸抖动对稳定平台运动的影响,以及空载和负载下稳定平台的振动响应,通过分析计算可知,机构的平稳性变差主要是由液压缸的抖动以及重载情况下稳定平台的受迫振动引起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邱坤,王康[6](2019)在《基于并联开关阀技术的新型数字液压阀特性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并联开关阀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数字式液压阀。该数字阀由一系列二位开关阀并联而成,能够采用多种编码方法,包括二进制编码、脉冲数编码、斐波那契数列编码、广义二进制编码以及混合编码等;分析了该数字阀的量化输出和步长不确定等稳态特性和瞬态不确定性。基于AMESim和MATLAB,对一个四位数字阀进行了静态特性及动态特性联合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减小数字阀的流量步长并增加位数,能够有效抑制静态特性曲线的阶梯变化特性;通过提高开关阀频率,可以改善其动态特性。(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9年01期)
丁静[7](2019)在《重载工程车辆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系统设计与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问题不断加剧,全球人民的节能减排意识不断增强,汽车的普及消耗了大量能源,并造成污染,因此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已成为世界共识。汽车液压混合动力系技术具有功率密度大、能量转换效率高、安全清洁以及成本低的特点,成为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汽车厂商的研究热点。本课题来自与中冶宝钢合作的抱罐车液压混合动力改造项目,改造对象为抱罐车BTC-35,长期工作在低速重载工况,需频繁启停。本文的研究如下:(1)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原理设计以抱罐车为目标车型,在原车结构、配置均不变的基础上,提出了整车系统设计方案。此外,设计了一种与辅助动力源(液压泵/马达)、蓄能器相匹配的电液控制系统,可实现能量回收、能量释放、发动机效率优化等功能。(2)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参数匹配研究与建模仿真分析基于整车元件参数、运行参数以及设计目标完成了对液压泵/马达、高压蓄能器、低压蓄能器、补油泵的元器件的参数计算;其次建立混合动力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其为基础,使用AMESim软件搭建了传统车辆模型和混合动力车辆模型,在相同工况下,仿真分析了不同元件参数下的汽车油耗。(3)液压混合动力系统两级复合式控制策略研究与仿真分析在系统原理和参数匹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两级复合式能量控制策略。结合数学理论,建立混合动力汽车Matlab模型,仿真分析了发动机与液压泵/马达能量输出与整车节能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车重、不同的车速,节能效果都比较理想,可达到35%左右的节能效率。(4)样车研制与实验研究根据整车液压系统原理和控制策略,完成了抱罐车混合动力样车改造,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包括制动性能实验、能量转换效率实验和道路实车实验。实车运行结果显示,该系统节油效率为31.2%。(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1-01)
胡万强,赵乐斌,董永强[8](2018)在《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汽车能量再生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动力汽车能量损失大以及难于回收利用等问题,研究一种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汽车能量再生系统,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并设计计算了系统主要元件(如蓄能器、泵/马达)参数.基于AMESim软件,构建了该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选择合适容积的蓄能器和一定排量的泵/马达,能有效改善系统制动性能,提高能量回收效率.(本文来源于《许昌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丁海港,张鹤,赵继云,王振兴,史继江[9](2018)在《阀-泵并联变模式液压调速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并设计了阀-泵并联变模式液压调速系统,其可以在不同的调速阶段,采用不同的控制模式,而且还可以调节泵控和阀控在联合调速中的权重比,以提高系统的综合调速性能。搭建了实验系统,进行了一个调速周期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调速过程中,不同控制模式之间切换平滑,比例阀和变量泵的变化规律符合预期,阀-泵权重比设置合理,提高了调速系统的综合调速性能。阀-泵并联变模式控制,使阀控与泵控协调工作,提高了液压调速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丰富了目前液压系统的调速方式。(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8年12期)
陈有权[10](2018)在《前置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起重机制动能量管理及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生产及交通运输不断进步,但随着石油资源日渐匮乏以及环境污染日趋加重,节能减排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工程机械作为高耗能行业,相关的技术探索从未停止,近年来呼声更加强烈。其中,混合动力技术是目前实现车辆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混合动力技术在汽车领域的成功应用为工程机械的节能减排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近年来,对工程机械混合动力系统的研究中,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主要集中在挖掘机、叉车、推土机等产品上面,且我国对混合动力工程机械研究较晚,核心技术照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工程机械领域中,汽车起重机的这种机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其整车质量非常重,所以要求装机功率大、又由于其起动、制动比较频繁等原因,所以燃油消耗很大,同时,排放性能也非常差。混合动力起重机产品种类非常少,相关理论尚不完善,缺乏系统整体性研究,且局限于油电混合方式,没有液压混合动力产品。而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功率密度大,在提高起重机燃油经济性的同时,还可以提供较大的驱动力,尤其适用于重负载的工程机械领域。为了提高汽车起重机整机性能、行业技术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进而促进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化升级,开展汽车起重机液压混合动力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现实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的研究是在吉林大学与国内某知名企业的合作项目——“起重机底盘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开发”的资助下,以50吨级汽车起重机底盘为研究对象,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参数优化匹配、设计合理的控制策略、计算机仿真和实验对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系统的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深入的研究,实现起重机节能减排目标,为以后的产业化升级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1、在充分分析国内外关于混合动力车辆的研究现状、混合动力系统关键技术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前置双轴式并联液压混合动力结构,充分利用变速箱的调节作用,较大幅度地提升起重机的动力性能,并非常适合车辆改装;2、从系统的角度建立了整车纵向力学模型、发动机、液压泵/马达、液压蓄能器等关键元件的数学模型,为系统参数匹配及系统仿真打下理论基础;3、在对汽车起重机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关键元部件重要参数匹配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动力系统优化目标函数,利用提出的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算法(IMOPSO)对系统关键元部件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匹配,参数优化结果将作为关键元部件最终选型的重要参考依据;4、通过对整机行驶模式的分析,制定了制动能量再生、利用与主动充能控制策略。为了提高转矩控制对系统参数大范围摄动的鲁棒性,采用分数阶PID控制方法,对液压泵/马达进行转矩控制,其控制效果优于智能PID控制方法;5、为了缩短混合动力系统的开发时间并节约成本,寻找最佳设计方案及设计参数,本文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应用LMS Imagine.Lab AMESim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前置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起重机的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了相关的仿真分析和评估,找出了早期方案的不足,提前预测系统性能;6、基于国产某型号传统起重机,与企业联合开发了前置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起重机试验样机,并成功地将液压混合动力系统移植到起重机底盘中,设计了系统性能测试方案并进行了物理样机测试,验证了理论分析及仿真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10-18)
液压并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解决迭堆式压电陶瓷行程短的问题[1],现结合液压放大原理,提出一种膜式液压放大式压电驱动器,对此进行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3-RPR并联机构,对此结构进行基于NX的虚拟样机的搭建,完成系统仿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压并联论文参考文献
[1].张占东,张榕慧,姚利花,王晨升,张瑞平.面向液压支架动作过程的乳化液泵站多泵并联供液技术研究[J].煤矿机械.2019
[2].付小茹,沙鑫美.并联机构液压放大式压电驱动器设计与仿真[J].工程与试验.2019
[3].苏荣海.基于并联机构液压支架设计及其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
[4].曾繁鑫.救护车并联式液压互联悬架建模及性能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9
[5].李玉昆,李永泉,万一心,强红宾,张立杰.液压伺服驱动3-UPS/S并联稳定平台振动响应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19
[6].邱坤,王康.基于并联开关阀技术的新型数字液压阀特性仿真[J].液压与气动.2019
[7].丁静.重载工程车辆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系统设计与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9
[8].胡万强,赵乐斌,董永强.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汽车能量再生系统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18
[9].丁海港,张鹤,赵继云,王振兴,史继江.阀-泵并联变模式液压调速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8
[10].陈有权.前置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起重机制动能量管理及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