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牡丹亭游园惊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昆曲,《牡丹亭》,杜丽娘,角色分析
牡丹亭游园惊梦论文文献综述
孙钰[1](2019)在《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中杜丽娘演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作品,作品围绕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展开,揭露了封建礼教和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矛盾冲突,热情讴歌了青年男女追求幸福的斗争精神。在昆曲《牡丹亭》中,杜丽娘是戏曲艺术中情的化身,深受人们的关注。本文将针对昆曲《牡丹亭》中的曲目《游园惊梦》中杜丽娘角色的演绎问题进行探究。(本文来源于《参花(上)》期刊2019年10期)
赵晓红[2](2018)在《从昆曲身段谱说到明清时期《牡丹亭·游园惊梦》演出》一文中研究指出身段谱,是将"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展示的全部表演情态及形体动作记录下来,并加以说明"~②的谱录,除了标注身段、情态、排场外,有的还注明穿戴。~③身段谱以文字记录历代艺人的舞台表演艺术,是一个文字谱,是名伶亲笔过录或重订的演出本。它向来是梨园秘宝,"绝不示人,盖藉此可以窥知表演时关目排场及身段舞式,而(本文来源于《戏曲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毛梦婷[3](2017)在《浅析《牡丹亭》“游园惊梦”的现代演绎——以电视剧和白先勇改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昆曲作为中国的"百戏之祖"对中国戏曲的发展影响深远,近年来更是受到多方重视。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旧时的戏曲舞台越来越无法适应当代人生活的节奏与习惯,各种《牡丹亭》改编本应运而生。"游园惊梦"历来是《牡丹亭》舞台上的保留曲目,文章从2011年电视剧与白先勇的改编入手,分析这一曲目的现代演绎。(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7年19期)
谭惠玲[4](2017)在《《牡丹亭》在《游园惊梦》中的互文文本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游园惊梦》是白先勇创作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关于其主题和意义论述不计其数,其内蕴也是丰富多彩。小说中有意识地采用了互文性思路,中国文学的丰厚传统给予《游园惊梦》极其广大的互涉空间,最明显的是汤显祖的《牡丹亭》。本文将以《牡丹亭》作为互文文本,从两个文本的情节对照、《游园惊梦》小说的情节发展以及小说主题的角度,来分析《牡丹亭》所发挥的互文功能。《游园惊梦》写的是一场贵族的晚宴,在这个(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7年18期)
翟静[5](2011)在《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中杜丽娘演绎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昆曲《牡丹亭》上承"西厢",下启"红楼",以传奇的爱情故事和典雅唯美的昆曲结合在一起来显得相得益彰,至今不绝于舞台。本文通过分析叁位名家演绎"游园惊梦"这出戏来探索不同时代的演员对杜丽娘这一人物的理解与表现。(本文来源于《大家》期刊2011年09期)
于捷[6](2008)在《异曲同工各春秋》一文中研究指出昆曲,又称昆剧、昆山腔,因起源于江苏省昆山地区而得名,她形成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后世誉为“戏曲活化石”。昆曲艺术形式精致,内涵深厚,她既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国戏曲的典范。《牡丹亭·游园惊梦》是昆曲的经典折子戏,展现了古时青年男女一见钟情,春心悸动的浪漫场景,其中的【皂罗袍】、【山坡羊】、【山桃红】等唱段更是脍炙人口,广为传唱。四百年来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久演不衰,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作品,因此,本文拟通过对近百年来昆曲舞台上《牡丹亭·游园惊梦》代表性版本的系统梳理和客观陈述,以期浅探近百年中昆曲音乐的发展和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期刊2008-04-01)
白玉鹏[7](1994)在《从《草桥惊梦》到《游园惊梦》──浅谈《西厢记》和《牡丹亭》两个梦》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草桥惊梦》到《游园惊梦》──浅谈《西厢记》和《牡丹亭》两个梦白玉鹏倘若将《草桥惊梦》与《游园惊梦》并提的话,似乎难以道出二者有何必然联系。然而同为生活的折射、在虚幻的梦纱背后,定会有某些潜在的内部关联。这就需要历史地、具体地研究探索一番。力求在两...(本文来源于《北京经济了望.北京财贸学院学报》期刊1994年01期)
陆联星[8](1993)在《针锋相对 旗帜鲜明——《牡丹亭》“游园惊梦”与《琵琶记》“牛氏规奴”》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后代文学对前代文学既有继承,也有斗争。不同的思想倾向和不同的艺术见解,往往通过论争表白,而有时也见之于创作。《牡丹亭》“游园惊梦”与《琵琶记》“牛氏规奴”(戏目为清人毛声山所标),就是创作上针锋相对的典例。 16世纪,大戏剧家汤显祖的杰作《牡丹亭》问世。通过写一对青年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批判封建礼教,歌颂反礼教斗争,宣扬个性解放。全剧55出戏,第10出“惊梦”(通称“游园惊梦”)是关键性的一出。这出戏揭开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爱情故事的序幕,以下剧情便由此展开。(本文来源于《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93年02期)
潘建宏[9](1987)在《从《牡丹亭·游园惊梦》六曲看杜丽娘其人》一文中研究指出《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明代汤显祖的杰作.这个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作品围绕着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揭露了封建礼教和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矛盾,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家庭关系的冷酷和虚伪;同时,又热情地歌颂了青年男女在追求幸福自由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故事大致是这样的:聪明、美丽的少女杜丽娘,十多年来整日被父母禁锁在太守府的深闺内院,过着“思衣有罗绢千箱,思食有珍馐百味”的雍荣华贵的生活.整日和女工、诗书打交道,生活十分的寂寞、单调、烦闷、孤独.(本文来源于《大理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87年02期)
[10](1981)在《皀罗袍——选自《牡丹亭:游园惊梦》》一文中研究指出皀罗袍——选自《牡丹亭:游园惊梦》(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期刊1981年03期)
牡丹亭游园惊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身段谱,是将"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展示的全部表演情态及形体动作记录下来,并加以说明"~②的谱录,除了标注身段、情态、排场外,有的还注明穿戴。~③身段谱以文字记录历代艺人的舞台表演艺术,是一个文字谱,是名伶亲笔过录或重订的演出本。它向来是梨园秘宝,"绝不示人,盖藉此可以窥知表演时关目排场及身段舞式,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牡丹亭游园惊梦论文参考文献
[1].孙钰.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中杜丽娘演绎分析[J].参花(上).2019
[2].赵晓红.从昆曲身段谱说到明清时期《牡丹亭·游园惊梦》演出[J].戏曲研究.2018
[3].毛梦婷.浅析《牡丹亭》“游园惊梦”的现代演绎——以电视剧和白先勇改编为例[J].文教资料.2017
[4].谭惠玲.《牡丹亭》在《游园惊梦》中的互文文本功能[J].牡丹.2017
[5].翟静.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中杜丽娘演绎探究[J].大家.2011
[6].于捷.异曲同工各春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
[7].白玉鹏.从《草桥惊梦》到《游园惊梦》──浅谈《西厢记》和《牡丹亭》两个梦[J].北京经济了望.北京财贸学院学报.1994
[8].陆联星.针锋相对旗帜鲜明——《牡丹亭》“游园惊梦”与《琵琶记》“牛氏规奴”[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
[9].潘建宏.从《牡丹亭·游园惊梦》六曲看杜丽娘其人[J].大理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
[10]..皀罗袍——选自《牡丹亭:游园惊梦》[J].中国音乐.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