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状体纤维细胞论文-高炜,赖建武,李斌,宋天勤,俞青

晶状体纤维细胞论文-高炜,赖建武,李斌,宋天勤,俞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晶状体纤维细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水通道蛋白-0

晶状体纤维细胞论文文献综述

高炜,赖建武,李斌,宋天勤,俞青[1](2011)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纤维细胞水通道蛋白-0表达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纤维细胞水通道蛋白-0(AQP-0)的变化。方法:因其他疾患行眼球摘除术的18例患者晶状体为对照组;60例老年性核型白内障为病例组,根据晶状体浑浊程度进一步分为3组:晶状体核Ⅱ级组、Ⅲ级组和Ⅳ级组,各20例,均接受囊外摘除术取出晶状体核。凝集素抗体结合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晶状体纤维细胞形态,免疫印记法检测水通道蛋白-0的表达水平。结果:病例组晶状体纤维细胞排列紊乱、形态异常;晶状体核Ⅳ级组AQP-0低于Ⅲ级组,Ⅲ级组低于Ⅱ级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纤维细胞形态异常,随病情加重AQP-0的表达呈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期刊2011年03期)

温莹,毕宏生,崔彦,刘冬梅,解孝锋[2](2009)在《玻璃体切割术后兔晶状体纤维细胞凋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兔晶状体纤维细胞的凋亡及意义。方法将30只Dutch Belted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只。右眼行部分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腔分别置换平衡盐溶液(BSS)、20%C3F8、硅油。术后1、3、7d,1个月、3个月观察晶状体混浊情况,组织病理学观察晶状体纤维细胞形态;原位末端核苷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I)。对照组为健康兔眼晶状体。结果实验各组术后晶状体不同程度混浊;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下的纤维细胞核较对照组增大、变圆。实验组术后1d晶状体纤维细胞凋亡增加,3d、7d达高峰,1个月后凋亡减少。3个月内实验各组A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可诱导晶状体纤维细胞凋亡增加,凋亡的增加可能是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致病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眼科研究》期刊2009年07期)

董丛[3](2009)在《玻璃体切割术后微环境的改变对晶状体纤维细胞凋亡及细胞器降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兔眼玻璃体切割术后使用不同填充物早期晶状体混浊程度、晶状体纤维细胞核降解情况、凋亡指数、Caspase-8表达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微环境改变对晶状体纤维细胞凋亡及细胞器降解的影响。方法:将60只Dutch Belted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右眼行部分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腔分别置换平衡盐液(BSS)、20%C3F8、硅油。术后每组随机取10只兔于3天、7天、14天、20天、1月、2月、3月测量眼压,用裂隙灯观察晶状体混浊程度并照相;于术后1天、3天、7天、1月、3月每组随机选取2只兔并取兔眼晶状体,病理学观察晶状体纤维细胞形态、原位末端核苷标记(TUNEL)法检测其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I)、免疫组化法测定Caspase-8的表达。将对侧未手术眼设为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C3F8组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总发生率为100%,硅油组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为40%,BSS组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为20%,实验各组术后眼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病理学检测发现正常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下的纤维细胞核形态细长,而实验各组在相同位置的纤维细胞核有增大变圆改变,术后7天各实验组大部分细胞变为球形,随时间球形晶状体纤维逐渐增多;实验组术后1天检测到晶状体纤维细胞凋亡增加,第3天、7天达到高峰,1月后凋亡减少,3月内实验各组凋亡指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实验各组术后晶状体纤维细胞均可见Caspase-8明显表达,正常对照组晶状体上皮细胞和纤维细胞有微弱表达。结论:兔眼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形成可能与不同的眼内填充物导致晶状体纤维细胞代谢障碍相关;玻璃体切割手术及不同填充物C3F8、硅油、BSS所造成的玻璃体腔微环境的改变导致晶状体纤维细胞过早分化并出现大量晶状体纤维细胞凋亡,且两者密切相关。其中,Caspase-8表达增加提示玻璃体切割术后Caspase-8介导的信号通路在晶状体纤维细胞的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上研究为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4-20)

俞超[4](2009)在《玻璃体切割术后微环境的改变对晶状体纤维细胞DLAD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兔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微环境的改变对晶状体纤维细胞脱氧核糖核酸酶DLAD基因表达的影响,阐述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机制。方法:通过对玻璃体切割术后实验动物模型在玻璃体微环境改变所引起的眼压、炎性因子和氧浓度等变化的检测,运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DLAD基因在玻璃体切割术后晶状体纤维细胞上的表达,从分子水平探讨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机制。成果:平衡盐组、气体组和硅油组在术后1天、3天、7天、1月、3月等5个时间点的表达强度不一致,随时间改变DLAD mRNA的表达逐渐减弱;同一时间点叁组的DLAD mRNA的表达水平不一致,其中以硅油组下降明显。平衡盐组、气体组和硅油组等叁组实验眼DLAD基因的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微环境改变引起晶状体纤维细胞DLAD基因的表达减少,DLAD基因的低表达可能在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4-20)

叶琳,邢怡桥,汪晖[5](2008)在《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过程中晶状体纤维细胞形态及P-糖蛋白表达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的特点及在其发生过程中晶状体纤维细胞mdr1a mRNA与P-糖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A、B2组:A组为对照组,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B组为实验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观察2组注射后7d、15d、21d、29d时大鼠的血糖浓度、体质量、晶状体混浊情况,并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晶状体纤维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及主要受损部位,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印迹法检测P-糖蛋白及mdr1a mRNA表达量的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B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7d后,血糖浓度大于16·7mmol·L-1,随时间的延长,血糖浓度不断升高;晶状体混浊加重,混浊部位主要在赤道部距周边囊膜100μm处;晶状体纤维细胞首先表现为肿胀、细胞内有空泡形成,最终表现为纤维细胞的崩解、破裂;mdr1a mRNA与P-糖蛋白的表达增加,15d时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大鼠晶状体特定部位发生混浊,晶状体纤维细胞也发生特征性改变;P-糖蛋白与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有关。(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08年10期)

王婷婷[6](2003)在《晶状体特异性中间纤维与晶状体纤维细胞的分化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串珠状纤维(beaded filament,BF)是晶状体特异性中间纤维,由CP49、filensin蛋白组成,分布于分化的晶状体纤维细胞,未分化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及其他的组织器官不表达。相关研究提示CP49、filensin蛋白与晶状体纤维细胞的分化调控有关,CP49蛋白基因的点突变可导致先天性白内障。本文就CP49、filensin蛋白的基因结构、肽链结构特点及其与晶状体纤维细胞的分化调控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眼科》期刊2003年03期)

王婷婷[7](2002)在《晶状体特异性中间纤维与晶状体纤维细胞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晶状体上皮细胞向晶状体纤维细胞分化的过程中不仅发生形态上的改变 ,还有基因的差异表达。这些基因的差异表达包括中间纤维的表达调控 ,其中波形蛋白和晶状体特异性中间纤维与晶状体纤维细胞分化密切相关。晶状体特异性中间纤维是近些年发现另外一种与晶状体纤维细胞分化(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周健,惠延年[8](2000)在《波形蛋白与晶状体纤维细胞分化及白内障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形蛋白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表达。随着晶状体上皮细胞分化成晶状体纤维细胞及其不断的老化 ,波形蛋白逐渐减少。本综述总结了利用转基因技术研究波形蛋白在晶状体中的表达调控 ,及其与晶状体纤维细胞分化、白内障形成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期刊2000年02期)

蔡兆明,陈瑞华,康仲涵,陈莲云,吴翊钦[9](1995)在《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及晶状体纤维超微结构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胎儿晶状体发育的超微结构为形态学依据,观察老年性、外伤性、先天性白内障晶状体的超微结构.结果: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多数细胞膜破裂,作者首先发现其原因是相邻细胞顶部的紧密连结缺失,房水侵入所致.胞质中线粒体空泡化,内质网扩张、脱粒.晶状体纤维膨胀、崩溃.细胞之间的各种连结消失.外伤性白内障除具有白内障特点外,胞质中出现大量溶酶体、残体.1例先天性白内障,上皮细胞发育尚好,晶体纤维不发育.(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期刊1995年03期)

马淑亭,鲁崎唔,张树林[10](1984)在《家兔晶状体纤维的超微结构:纤维细胞的间隙连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晶状体纤维细胞间间隙连接的形态结构。我们利用冰冻断裂技术,在不同部位的球-和-凹连结的头部以及在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之间都观察到间隙连接的存在。通过极其丰富的上述连接,可实现细胞间代谢物和离子的传递。作者认为:对正常晶状体纤维细胞之间的间隙连接的深入了解,将会为晶状体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报》期刊1984年01期)

晶状体纤维细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兔晶状体纤维细胞的凋亡及意义。方法将30只Dutch Belted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只。右眼行部分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腔分别置换平衡盐溶液(BSS)、20%C3F8、硅油。术后1、3、7d,1个月、3个月观察晶状体混浊情况,组织病理学观察晶状体纤维细胞形态;原位末端核苷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I)。对照组为健康兔眼晶状体。结果实验各组术后晶状体不同程度混浊;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下的纤维细胞核较对照组增大、变圆。实验组术后1d晶状体纤维细胞凋亡增加,3d、7d达高峰,1个月后凋亡减少。3个月内实验各组A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可诱导晶状体纤维细胞凋亡增加,凋亡的增加可能是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致病原因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晶状体纤维细胞论文参考文献

[1].高炜,赖建武,李斌,宋天勤,俞青.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纤维细胞水通道蛋白-0表达变化[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

[2].温莹,毕宏生,崔彦,刘冬梅,解孝锋.玻璃体切割术后兔晶状体纤维细胞凋亡的研究[J].眼科研究.2009

[3].董丛.玻璃体切割术后微环境的改变对晶状体纤维细胞凋亡及细胞器降解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

[4].俞超.玻璃体切割术后微环境的改变对晶状体纤维细胞DLAD基因表达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

[5].叶琳,邢怡桥,汪晖.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过程中晶状体纤维细胞形态及P-糖蛋白表达的变化[J].眼科新进展.2008

[6].王婷婷.晶状体特异性中间纤维与晶状体纤维细胞的分化调控[J].眼科.2003

[7].王婷婷.晶状体特异性中间纤维与晶状体纤维细胞分化[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2

[8].周健,惠延年.波形蛋白与晶状体纤维细胞分化及白内障形成[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0

[9].蔡兆明,陈瑞华,康仲涵,陈莲云,吴翊钦.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及晶状体纤维超微结构的观察[J].解剖学杂志.1995

[10].马淑亭,鲁崎唔,张树林.家兔晶状体纤维的超微结构:纤维细胞的间隙连接[J].动物学报.1984

标签:;  ;  ;  

晶状体纤维细胞论文-高炜,赖建武,李斌,宋天勤,俞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