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破伤风毒素端片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破伤风毒素,纯化,免疫原性
破伤风毒素端片段论文文献综述
陈继军,毛晓燕,王建锋,乔玉玲[1](2011)在《重组破伤风毒素C片段的纯化及其免疫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破伤风毒素C片段(Tetanus toxin C fragment,TTc)的纯化工艺,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取超声破碎后的重组菌上清,经硫酸铵沉淀、Phenyl Sepharose Fast Flow疏水层析和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后,经腹腔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结果经3步纯化,目的蛋白纯度达96.7%;经还原及非还原SDS-PAGE分析蛋白条带一致,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0 000,不含多聚体,为单体蛋白;纯化的TTc可刺激小鼠产生免疫应答,但血清抗体水平显着低于破伤风类毒素组(P<0.05)。结论已建立了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TTc的纯化工艺,纯化的TTc对小鼠具有免疫原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1年12期)
杨晓强,赵亚刚,孙大勇,姜泊,陈学清[2](2011)在《破伤风毒素C片段在乳链菌内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破伤风毒素C片段(TETC)乳链菌表达载体,并验证其生物活性。方法将采用基因拼接方法获得的TETC基因从测序正确的质粒pBS-TETC上以SalⅠ、HindⅢ切下,分别定向连接到以XhoⅠ、HindⅢ酶切的质粒分泌表达的乳链菌表达载体pNBC1000和膜锚定表达的乳链菌表达载体pNBC2000。电穿孔转化乳链菌,分别提取分泌蛋白及膜锚定蛋白,通过蛋白电泳及Western blot检测蛋白定位表达情况。结果构建了分泌表达及锚定表达TETC的乳链菌表达载体pNBCL1002与pNBCL2002,电穿孔转化乳链菌获得了分泌表达及膜锚定表达TETC的乳链菌,SDS-PAGE分析显示分泌表达的TETC大小约为57.8 kD,表达量占总体蛋白的8.06%、上清蛋白的9.82%,锚定表达的TETC大小约为73.5 kD的表达蛋白,表达量占总体蛋白的10.7%、膜蛋白的17.9%;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所表达的TETC均可与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发生免疫印迹。结论成功构建了TETC乳链菌表达载体并在乳链菌内表达TETC,初步验证了表达的TETC的免疫反应性,这一结果可能为进一步研究生物佐剂及防治破伤风疫苗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1年13期)
陈鳌[3](2011)在《破伤风毒素片段作载体分子介导的阿尔茨海默病B细胞表位疫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作为一种中枢退行性疾病,是老年痴呆的最主要形式。依据最新的统计结果,世界上大约有2700万人口受到该病的影响。目前,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Amyloid Cascade Hypothesis)是一种主流的关于AD发病机制的推测。该假说认为患者脑内堆积过多的p淀粉样多肽是造成AD的最根本原因。1999年,Schenk等首先开展了以Aβ为靶点的AD主动免疫治疗研究,将人纤维化的Aβ1-42(简称Aβ42)多肽联合弗氏佐剂免疫APP转基因小鼠Tg2576后,小鼠体内产生了针对Aβ42的抗体,减少了大脑内的淀粉样斑块,改善了认知能力。随后,动物模型上的其他相关研究表明AD的主动免疫治疗策略是有效的,但之后的AN-1792临床试验结果表明Aβ42中存在的2个T细胞表位(17-21,29-42)诱导产生的T细胞免疫反应使得受试者出现了急性脑膜炎症状。目前关于AD主动免疫的研究更倾向于使用Aβ42的B细胞表位(1-15)并去除有害的T细胞表位,既让疫苗达到促进抗体生成的目的,又从根本上避免之前临床试验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因此,我们在此理论基础上进行了破伤风毒素片段作载体分子介导的阿尔茨海默病B细胞表位重组亚单位疫苗和核酸疫苗的研究工作。首先进行了破伤风毒素片段作载体分子介导的阿尔茨海默病B细胞表位重组亚单位疫苗的研究,设计了3种融合多个Aβ1-15(简称Aβ15)串联基因、PADRE基因和破伤风毒素重链C端(简称TTC)基因的重组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实现了重组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并成功地纯化得到了电泳级纯度的重组蛋白。然后将纯化获得的重组蛋白免疫普通Balb/C小鼠,测定的抗Aβ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免疫动物后能够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的Aβ特异性抗体,并且通过血清抗体的亚型分析和脾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提示免疫反应完全偏向于Th2型。斑点杂交实验结果表明产生的抗Aβ抗体倾向于与Aβ寡聚体结合,与纤维状Aβ结合能力较弱。进一步将其中一种重组蛋白免疫APP转基因AD模型小鼠,实验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在模型小鼠中仍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免疫特性与普通Balb/C小鼠相似。行为学实验评价结果显示免疫后小鼠认知能力得到了一定改善。小鼠大脑组织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表明免疫组小鼠Aβ斑块明显减少。以上实验结果提示重组蛋白作为预防或治疗AD的候选亚单位疫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破伤风毒素片段作载体分子介导的阿尔茨海默病B细胞表位核酸疫苗的研究。设计了2种融合6个Aβ1-15串联基因、PADRE基因和破伤风毒素重链C端基因的DNA真核表达载体作为DNA疫苗。经IFA检测表明得到的2种真核表达载体均能使Aβ15和TTC基因在真核细胞中得到有效地表达。DNA疫苗免疫普通小鼠诱导生成了较高水平的抗Aβ抗体,并且免疫反应完全偏向于Th2型。斑点杂交实验结果仍然提示设计的DNA疫苗产生的抗体倾向与Aβ可溶性寡聚体结合。DNA疫苗免疫APP转基因AD模型小鼠后,也产生了良好的免疫反应,并且免疫组小鼠大脑组织内的Aβ斑块明显少于未免疫组小鼠,提示该DNA疫苗可能拥有较好的免疫预防效果,可作为AD疫苗的一种新发展方向。综上,本研究设计和制备了3种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和2种重组核酸疫苗,实验结果表明各疫苗在普通Balb/C小鼠体内产生了高水平的针对Aβ42的特异性抗体,并且有效地避免了Th1型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完全偏向于Th2型。斑点杂交实验表明产生的抗体倾向于与Aβ寡聚体结合,提示抗体可能针对毒性较大的Aβ寡聚体拥有更好的清除或中和能力,这一免疫特性对疫苗的下一步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疫苗免疫AD转基因小鼠以后,产生了同普通Balb/C小鼠的相当的免疫效果,并且小鼠认知能力得到了改善,脑组织内的Aβ斑块明显少于未免疫组转基因小鼠。本研究首次证实了破伤风毒素片段作载体分子介导阿尔茨海默病B细胞表位疫苗能够提高其免疫原性反应的可行性。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设计和制备的这种新型重组Aβ15表位疫苗拥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具备了新型AD疫苗的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1-04-01)
于蕊,侯利华,刘树玲,于长明,张晓艳[4](2011)在《构象稳定的破伤风毒素Hc片段突变体(HcM)的制备及其免疫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其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研究证实破伤风毒素重链C端(Hc)具有与毒素受体结合的活性,完全保留了全分子的免疫原性,有望开发成为新的基因工程破伤风亚单位疫苗以替换传统的甲醛灭活类毒素疫苗。由于野生型Hc蛋白(HcW)易形成分子间及分子内二硫键,且各构象分子之间易发生不稳定的转换,为疫苗的生产工艺带来困难,因此,通过将破伤风HcW蛋白的869位半胱氨酸突变为丙氨酸,构建构象稳定的破伤风亚单位疫苗突变体HcM,对HcM进行表达、发酵和纯化,研究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比较其与受体GT1b亲和力的变化及免疫原性。实验结果表明HcM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可溶性表达,通过QXL柱、phenyl-Hs柱和source30Q柱叁步纯化,可获得纯度95%以上的HcM蛋白。纯化后的HcM蛋白在不同保存条件下构象稳定且保持了与破伤风毒素受体GT1b结合的活性。免疫小鼠后,HcM能够诱导小鼠产生高滴度抗体并能够保护小鼠抵御1×103 LD50剂量的破伤风毒素攻击。以上结果表明构象稳定的HcM有望成为新的破伤风重组亚单位疫苗候选者,其生产工艺简单、稳定且保持了与野生型相似的免疫原性,不论是针对日常破伤风治疗还是对于国家应对突发事件(战争、地震等灾害)的药品储备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付作申,花艳红,金贞姬,伊纯德,苏彩霞[5](2010)在《重组破伤风毒素C片段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原核表达、纯化重组破伤风毒素C片段(rTTC),并进行活性鉴定。方法采用PCR法从破伤风梭菌基因组DNA中扩增TTC基因片段,将其插入载体pThioHis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rTTC-pThioHisA,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rTTC蛋白经离子交换、凝胶层析两步纯化后,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双扩散及动物免疫试验进行活性及免疫原性鉴定。结果重组表达质粒经双酶切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和可溶性形式存在;纯化的重组蛋白纯度大于95%,能与全段破伤风毒素(TT)抗体反应,rTTC抗体能与全段TT反应。rTTC能较好地诱导家兔产生免疫反应,但诱导小鼠产生的免疫反应较弱。结论已原核表达并纯化了rTTC,其有望开发为一种新型抗破伤风芽孢梭菌疫苗及细菌多糖类结合疫苗的蛋白载体。(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0年03期)
单艳菊,潘志明,程宁宁,张成全,孙林[6](2009)在《破伤风毒素C片段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制抗破伤风毒素C片段(TetC)的单克隆抗体(mAb)。方法:以纯化蛋白His-TetC免疫6周龄雌性BALB/c小鼠,末次加强免疫后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Ag-14融合,应用间接ELISA筛选阳性克隆。Westernblot鉴定mAb的特异性,并用mAb亚类试剂盒鉴定mAb亚类。结果:共获得5株稳定分泌抗TetC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E5、5G10、6B9、7D6、7F5,其腹水效价除1E5为3×210外,其余均为1×105,亚类鉴定结果均为IgG1。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5株mAb均与融合蛋白His-TetC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制备了抗TetC的mAb,为进一步研究TetC的生物学功能、破伤风毒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建立快速检测破伤风抗毒素水平的方法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期刊2009年02期)
单艳菊,潘志明,张成全,孙林,焦新安[7](2008)在《破伤风毒素C片段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制抗破伤风毒素C片段(TetC)的单克隆抗体(mAb)。方法:以纯化蛋白His-TetC免疫6周龄雌性BALB/c小鼠。末次加强免疫后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Ag-14融合,应用间接ELISA筛选阳性克隆。Western-blot鉴定单抗的特异性,并用单克隆抗体亚类试剂盒鉴定mAb亚类。结果:共获得5株稳定分泌抗TetC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E5、5G10、689、7D6、7F5,其腹水效价除IE5为3×2~(10)外,其余均为1×10~5,亚类鉴定结果均为IgG_1。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5株mAb均与融合蛋白His-TetC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制备了抗TetC的mAb,为进一步研究TetC的生物学功能、破伤风毒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建立快速检测破伤风抗毒素水平的方法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05-01)
杨晓强,武金宝,姜泊,赵亚刚,陈学清[8](2008)在《体外拼接破伤风毒素C片段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破伤风毒素C片段(TETC)基因为例,探讨区段基因拼接方法。方法根据已知的TETC基因序列(GenBank登记号M12739,367-1719),结合乳链菌氨基酸密码子的基因编码情况,设计适于在乳链菌内表达的TETC基因序列,为进一步克隆,根据同义突变的原理消除序列中的EcoRI和KpnI的酶切位点,在TETC基因的5′端加上SalI酶切位点,3′端加上XhoI和HindⅢ酶切位点,序列全长1383bp。将其中1380bp的片段使用DNAstar6.0设计为68条长40bp的寡核苷酸TETC_1-TETC_68,设计TETC_69作为下游引物。分3个区段分别拼接TETC_1-24、TETC_23-46、TETC_45-68,随后分别以TETC_1、TETC_69为上下游引物,进行TETC全长基因的拼接,将获得的TETC基因经SalI和HindⅢ双酶切后连接到经相同双酶切的p BluescriptⅡSK(+),得到的阳性克隆经测序鉴定。结果分别拼接出大小约500bp的TETC_1-24、TETC_23-46、TETC_45-68,等浓度的3个区段混合后,拼接出了全长为1383bpTETC基因,目的基因连接到载体后测序与设计的TETC基因完全一致。结论区段基因拼接法采用分段拼接的方法先拼接出全长基因的组成部分,随后进行全长基因拼接,更适合长基因片段的体外拼接。(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张伟,张正丰,周跃,蔚芃,蒋成[9](2008)在《心肌营养素1/破伤风毒素重链C端片段融合蛋白的构建及其靶向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肌营养素1(cardiotrophin 1,CT1)/破伤风毒素重链C端片段(tentanus toxin Cfragment,TTC)(CT1/TTC)融合蛋白的构建及其对大鼠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C12)细胞的靶向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T-A克隆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CT1/TTC融合蛋白。体外培养PC12细胞,并将CT1/TTC融合蛋白与PC12细胞共培养,红色荧光免疫组化染色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能否在TTC的靶向作用下进入PC12细胞。结果:成功构建了CT1/TTC融合蛋白,测序显示融合基因序列正确,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融合蛋白能够进入PC12细胞,并发出红色荧光。结论:采用PCR和T-A克隆等分子生物学方法能成功构建CT1/TTC融合蛋白,并且TTC能够将CT1靶向进入PC12细胞。(本文来源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期刊2008年02期)
毛晓燕,乔玉玲,王云天,熊颖,赵红[10](2007)在《破伤风毒素C片段(TTc)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优化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HTSS以一株破伤风生产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上游引物中几个碱基的修改,PCR扩增出破伤风毒素C片段(TTc)基因,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42(b)/TTc,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重组蛋白分子量约50kD,表达量为22%,超声波破碎显示为可溶性重组蛋白。通过对培养基、诱导时间、诱导温度的优化,重组蛋白的表达量和可溶性均有提高。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达产物可与破伤风C片段单克隆抗体产生特异的免疫反应。该工作为亚单位疫苗或载体蛋白的开发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期刊2007年03期)
破伤风毒素端片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构建破伤风毒素C片段(TETC)乳链菌表达载体,并验证其生物活性。方法将采用基因拼接方法获得的TETC基因从测序正确的质粒pBS-TETC上以SalⅠ、HindⅢ切下,分别定向连接到以XhoⅠ、HindⅢ酶切的质粒分泌表达的乳链菌表达载体pNBC1000和膜锚定表达的乳链菌表达载体pNBC2000。电穿孔转化乳链菌,分别提取分泌蛋白及膜锚定蛋白,通过蛋白电泳及Western blot检测蛋白定位表达情况。结果构建了分泌表达及锚定表达TETC的乳链菌表达载体pNBCL1002与pNBCL2002,电穿孔转化乳链菌获得了分泌表达及膜锚定表达TETC的乳链菌,SDS-PAGE分析显示分泌表达的TETC大小约为57.8 kD,表达量占总体蛋白的8.06%、上清蛋白的9.82%,锚定表达的TETC大小约为73.5 kD的表达蛋白,表达量占总体蛋白的10.7%、膜蛋白的17.9%;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所表达的TETC均可与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发生免疫印迹。结论成功构建了TETC乳链菌表达载体并在乳链菌内表达TETC,初步验证了表达的TETC的免疫反应性,这一结果可能为进一步研究生物佐剂及防治破伤风疫苗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破伤风毒素端片段论文参考文献
[1].陈继军,毛晓燕,王建锋,乔玉玲.重组破伤风毒素C片段的纯化及其免疫原性[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1
[2].杨晓强,赵亚刚,孙大勇,姜泊,陈学清.破伤风毒素C片段在乳链菌内的表达[J].广东医学.2011
[3].陈鳌.破伤风毒素片段作载体分子介导的阿尔茨海默病B细胞表位疫苗研究[D].河南大学.2011
[4].于蕊,侯利华,刘树玲,于长明,张晓艳.构象稳定的破伤风毒素Hc片段突变体(HcM)的制备及其免疫原性分析[J].生物工程学报.2011
[5].付作申,花艳红,金贞姬,伊纯德,苏彩霞.重组破伤风毒素C片段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活性[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0
[6].单艳菊,潘志明,程宁宁,张成全,孙林.破伤风毒素C片段单克隆抗体的研制[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9
[7].单艳菊,潘志明,张成全,孙林,焦新安.破伤风毒素C片段单克隆抗体的研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8].杨晓强,武金宝,姜泊,赵亚刚,陈学清.体外拼接破伤风毒素C片段基因[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
[9].张伟,张正丰,周跃,蔚芃,蒋成.心肌营养素1/破伤风毒素重链C端片段融合蛋白的构建及其靶向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的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
[10].毛晓燕,乔玉玲,王云天,熊颖,赵红.破伤风毒素C片段(TTc)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优化与鉴定[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