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质炸药论文-张钊,吴艳青

单质炸药论文-张钊,吴艳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质炸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落锤撞击,黑索今(RDX),奥克托今(HMX),点火

单质炸药论文文献综述

张钊,吴艳青[1](2019)在《糖颗粒对HMX和RDX两种单质炸药非冲击点火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惰性糖颗粒对奥克托今(HMX)和黑索今(RDX)两种单质炸药非冲击点火机理的影响,利用配备了光学观测系统的落锤撞击装置,捕获了含惰性糖颗粒的HMX和RDX经历的破碎、熔化、溅射、点火和燃烧过程。结果表明,在含糖HMX颗粒炸药和含糖RDX粉末炸药中,点火易发生在糖颗粒的周围,燃烧会沿着糖颗粒周围向外部传播;燃烧反应前两者均发生剧烈的溅射现象;含糖HMX颗粒在固相中发生点火;在含糖RDX粉末炸药中,靠近糖颗粒周围的炸药先进入熔融状态,随后熔融区域逐渐扩展,点火点易出现在糖颗粒边缘处的RDX熔融液相中。对比了在HMX/RDX单质炸药中分别加入一个和叁个糖颗粒情况下的点火频率,结果表明,叁个糖颗粒的情况更容易引起炸药点火;叁个糖颗粒由于破碎后产生较多的碎片,其与HMX或RDX单质炸药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在多个位置形成热点,其导致的燃烧反应会比单个糖颗粒的情况更为剧烈。采用上下极限法分析得到,糖颗粒的加入对HMX颗粒炸药的点火具有抑制作用,对于RDX粉末炸药的点火具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9年10期)

[2](2018)在《运用材料基因组方法研发新型钝感高能单质炸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编委张庆华研究员带领的化工材料研究所含能分子创制团队巧妙运用材料基因科学思想研发出一种新型钝感高能单质炸药(代号ICM-102,即2,4,6-叁氨基-5-硝基嘧啶-1,3-二氧化物)。该成果在《自然》子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这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含能材料基因科学"的研发新模式,能够有效加速新型高性能单质炸药的研发效率,将有效推动未来含能材料学科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8年09期)

栾洁玉,陈智群,岳璞[3](2018)在《单质炸药HMX热老化前后晶体品质显微拉曼光谱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单质炸药HMX在热老化前后晶体品质的变化,采用显微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了HMX在指定条件下热老化前后拉曼特征峰统计规律。结果表明,热老化后HMX大部分拉曼特征峰半峰宽(FWHM)减小,所有FWHM的相对标准偏差均有不同程度减小,说明热老化后HMX试样晶体结晶品质提高,晶体结晶缺陷分布均匀性进一步改善;HMX热爆发温度及热爆发活化能较老化前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化学分析计量》期刊2018年S1期)

姜雪梅[4](2017)在《叁种不敏感单质炸药的形貌控制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武器弹药的不断发展,炸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弹药的安全性能一直备受关注,其低易损性是必备的研究因素。因而,国内外对不敏感单质炸药的安全性能研究颇为重视,进而对不敏感炸药的综合性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晶形控制技术可以提高炸药的性能,使其更好地满足各种应用要求。通过控制晶体形貌,尤其是球形化的炸药,可以改善晶体品质,提高其热安定性能。本文主要对叁种不敏感单质炸药(苦味酸铵、LLM-105、TATB)的形貌控制进行控制,在颗粒大小相近的情况下对热安定性展开研究工作。(1)利用正交法原理对苦味酸铵进行形貌控制,在制备的过程中,滴加0.3ml 8%的聚乙烯吡咯烷酮-K30,控制温度在60℃、PH为8。冷却结晶的同时,通过超声控制晶形,得到类球形的苦味酸铵晶体。(2)利用单晶试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12型落锤仪,对苦味酸铵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单晶试验分析是苦味酸铵晶体结构;由X衍射图谱可知晶形控制的过程中,晶体的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衍射峰高降低;制备的苦味酸铵晶体呈类球状,粒度在2μm左右;与原料相比,表观活化能增加7.05k J·mol-1,可知热安定性提高,同时热爆炸临界温度提高了6.01℃,热敏感性降低;形貌控制后的苦味酸铵撞击感度降低。(3)对于LLM-105利用单因素变量控制晶体的形貌。可以得到影响形貌的优化条件:溶剂与非溶剂的比例为1:20,压强为0.5MPa,搅拌速率为450r/min,添加表面活性剂,同时有超声分散的作用,制备出粒径在2μm左右的类球形晶体。(4)对于TATB的形貌控制,由课题组前期的研究成果,使用超声喷雾装置以溶剂/非溶剂重结晶的方法制备出粒径约0.3μm的类球形晶体。(5)对叁种形貌控制后的炸药进行热安定性分析,运用MS软件模拟仿真苦味酸铵、TATB、LLM-105的分子晶胞,并使用量子化学理论分析炸药的安定性和晶体结构与感度的影响。同时进行差式扫描量热与热重的分析以及真空安定性测试,最后对这叁种单质炸药的热性能进一步的研究,即烤燃试验。从试验数据以及现象可知,叁种炸药的热安定性:TATB>LLM-105>苦味酸铵,同时,LLM-105活化能较高,烤燃试验较温和,又是一种较不敏感的炸药,因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7-04-10)

廖龙渝[5](2016)在《LLM-105单质炸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含能材料的研制过程中,能量与安全性一直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高能量钝感单质炸药合成极其困难。叁氨基叁硝基苯(TATB)感度低,安全及耐热性能优异,是唯一满足钝感炸药标准(IHE)的单质炸药,但能量低,毁伤能力低。CL-20是目前可能用于武器且能量最高的单质炸药,但感度高,基本与太安相当。因此,寻找安全性更好、能量更高的新型单质炸药是炸药合成工作者永恒的追求目标。(本文来源于《2016年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期刊2016-12-01)

黄靖伦,周诚,张丽媛,王伯周,马卿[6](2016)在《五种常用单质炸药对FOX-7晶型转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FOX-7)与环叁亚甲基叁硝胺(RDX)、1,3,5-叁氨基-2,4,6-叁硝基苯(TATB)、1-氧-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LLM-105)、环四亚甲基四硝胺(HMX)和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五种常用单质炸药分别以质量比为1∶1混合,获得五种含FOX-7的混合炸药。采用变温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研究了温度对混合炸药中FOX-7晶型转变的影响。升温过程,在105~125℃,五种混合炸药中FOX-7都发生了α→β相转变;当继续升温时,HMX/FOX-7、LLM-105/FOX-7混合炸药中FOX-7并未发生β→γ晶型转变过程;降温过程中,RDX/FOX-7和CL-20/FOX-7混合炸药中FOX-7没有发生γ→β晶型转变,而是直接发生γ→α晶型转变;而FOX-7在其它叁种混合炸药中的降温过程晶型转变与升温过程晶型转变是可逆的,即在降温过程发生从γ→β或β→α的晶型转变。(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6年10期)

杨惠,杨建钢,方学谦[7](2015)在《支持向量机法预测单质炸药爆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预估新型含能材料的爆轰参数,应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了单质炸药爆速的预测模型。利用炸药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M)、装药密度(ρ)、氧平衡和碳、氢、氧、氮的质量分数(wC、wH、wO、wN)7种参数作为输入,构建了预测模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爆速预测值与实验值有较好的一致性,最大相对误差为4.79%,最小相对误差为0.04%,模型的预测精度较好,具有一定的外推性。该方法也可为炸药其他爆轰参数的预测提供指导,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爆破器材》期刊2015年02期)

姚淼[8](2015)在《金属氢化物对典型单质炸药安全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氢化物在含能材料中的应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之相应的,含有金属氢化物的含能材料的安全性也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本文选取MgH_2和Mg(BH_4)_2两种具有潜力的金属氢化物,分别将其加入叁硝基甲苯(TNT),环叁亚甲基叁硝胺(RDX)以及硝酸铵(AN)叁种常见的单质炸药组分中,对混合物的安定性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在理论预测方面,首先通过一种数学模型方法计算了MgH_2和Mg(BH_4)_2加入TNT、RDX以及AN中形成的新型混合炸药的最大理论爆热,并获得理论最佳配比。结果表明,MgH_2和Mg(BH_4)_2加入叁种常用含能材料后爆热大幅提高;所有混合物中,理论爆热最大的是Mg(BH_4)_2和RDX的混合物,在Mg(BH_4)_2含量为26.7%时,爆热可以达到9409.1 kJ·kg-1。这符合利用金属氢化物提高含能材料能量的预期,但同时意味着新形成的混合物具有更高的潜在危险。虽然MgH_2以及Mg(BH_4)_2在理论上可以增加TNT、RDX以及AN的爆热值,但是同样计算方法下,含Al粉的RDX炸药仍然具有更高的爆热。除了爆热的预测,利用量子化学中的密度泛函理论,模拟了TNT、RDX、AN在MgH_2(110)表面的吸附分解过程,进而从微观上预测了炸药分子与MgH_2(110)表面的相互作用。模拟结果表明,TNT在MgH_2表面没有发生分解,RDX分解产生一个O自由基,AN分解形成NH3、NO、OH以及O自由基。在吸附过程中,MgH_2(110)表面是一个电子的提供体,有大量电子向炸药分子转移。尤其是在RDX和AN体系中,MgH_2表层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有大量游离氢的产生。因此预测炸药分子可能会诱使H原子的释放,不利于MgH_2的储存。在实验测试方面,对含有两种金属氢化物的炸药混合物的撞击感度、摩擦感度进行了研究,发现MgH_2对TNT、RDX和AN的撞击和摩擦感度都有显着的影响,加入MgH_2的RDX危险等级升高。即使是本身机械感度较好的TNT与AN,加入MgH_2后,其撞击和摩擦感度也都大幅增加。因此认为加入MgH_2后形成的混合炸药远远不能满足安全操作的要求。RDX中加入Mg(BH_4)_2的机械感度同样非常高,但Mg(BH_4)_2对AN和TNT机械感度的影响远小于MgH_2。MgH_2具有游离氢的晶体结构被认为是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游离氢在由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作用下会形成更多细小的气泡,从而更容易形成热点。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绝热加速量热仪(ARC)以及真空安定性测试(VST)是叁种具有不同样品规模、不同测试原理的热分析手段,本文采用这叁种研究方法,对含有金属氢化物的混合炸药分别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两种金属氢化物都使得TNT的分解速率降低,这是因为游离H抑制了甲基(-CH3)的氧化,但是通过放热量(Q)、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为24h时的起始温度(TD24)、表观活化能(E)等参数的比较,得到危险性的排序为TNT/MgH_2>TNT/Mg(BH_4)_2>TNT;(2)MgH_2的加入有加速RDX第二段分解的趋势,Mg(BH_4)_2没有该效应;MgH_2和Mg(BH_4)_2的加入均能降低RDX发生分解的难度,MgH_2对此的作用更加明显;而一旦发生事故,含有Mg(BH_4)_2的RDX混合物具有更大的危险程度;(3)MgH_2的添加使AN出现两段放热,认为MgH_2与AN直接发生了固相反应,危险性大幅增加,Mg(BH_4)_2加入AN后混合物的TD24提高了70℃左右,反应热也发生了降低,认为Mg(BH_4)_2对AN的热安全性没有负面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5-03-01)

卢栓仓,李萌,罗志龙,邹高兴,陈超[9](2014)在《单质炸药连续干燥工艺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RDX/HMX连续干燥工艺,过程包括连续定量加料、搅拌溢流配浆、过滤、干燥和冷却,可将RDX/HMX的水质量分数由6.7%~12.3%干燥到≤0.02%。该工艺具有人机隔离操作、连续干燥和高安全性的优点;除能够安全干燥含能材料外,还可用于民用粉状化工原材料的连续干燥。(本文来源于《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期刊2014年03期)

黄明,谭碧生[10](2014)在《高能单质炸药的稳定化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丰富学术交流形式,及时传递含能材料领域同行们的学术观点和思想,《含能材料》从本期起开办了"观点"栏目。我们期望通过传递同行们的思想和看法来引发思考、启迪智慧,促进学术和技术创新,推动学科的发展。本期我们刊载了黄明研究员和谭碧生研究员合写的《高能单质炸药的稳定化设计方法》。我们热切期望含能材料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在本刊就各自擅长的专业和方向发表观点。(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4年02期)

单质炸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刊编委张庆华研究员带领的化工材料研究所含能分子创制团队巧妙运用材料基因科学思想研发出一种新型钝感高能单质炸药(代号ICM-102,即2,4,6-叁氨基-5-硝基嘧啶-1,3-二氧化物)。该成果在《自然》子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这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含能材料基因科学"的研发新模式,能够有效加速新型高性能单质炸药的研发效率,将有效推动未来含能材料学科的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质炸药论文参考文献

[1].张钊,吴艳青.糖颗粒对HMX和RDX两种单质炸药非冲击点火的影响[J].含能材料.2019

[2]..运用材料基因组方法研发新型钝感高能单质炸药[J].含能材料.2018

[3].栾洁玉,陈智群,岳璞.单质炸药HMX热老化前后晶体品质显微拉曼光谱表征[J].化学分析计量.2018

[4].姜雪梅.叁种不敏感单质炸药的形貌控制及性能研究[D].中北大学.2017

[5].廖龙渝.LLM-105单质炸药研究[C].2016年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16

[6].黄靖伦,周诚,张丽媛,王伯周,马卿.五种常用单质炸药对FOX-7晶型转变的影响[J].含能材料.2016

[7].杨惠,杨建钢,方学谦.支持向量机法预测单质炸药爆速的研究[J].爆破器材.2015

[8].姚淼.金属氢化物对典型单质炸药安全性影响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

[9].卢栓仓,李萌,罗志龙,邹高兴,陈超.单质炸药连续干燥工艺试验[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4

[10].黄明,谭碧生.高能单质炸药的稳定化设计方法[J].含能材料.2014

标签:;  ;  ;  ;  

单质炸药论文-张钊,吴艳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