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临界流体,超细微粒,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相平衡
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蒋静智[1](2008)在《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制备药物超细微粒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利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药物超细微粒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该类技术具有操作条件温和、操作参数可调与制备微粒粒径及形态可控等优点。其中颇具应用前景的是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Supercritical fluid expansion depressization process,简称SFED)过程。它克服了传统方法制备药物微粒粒径较大,粒径分布较宽的缺点;弥补了RESS和SAS及其衍生技术分别在最终产物产量和水溶性药物微粒制备方面的不足;承接了CAN-BD和SAA过程的优点;既可用于脂溶性药物微粒的制备,也可用于水溶性药物的微粒化。但目前国内外有关SFED过程的报道较少,且多以针对性较强的实验研究为主,缺少系统和深入的理论及实验研究。本论文针对SFED过程的工艺基础和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有机溶剂/CO_2系统的液相体积膨胀,给出了确定SFED过程可行范围的方法;通过研究SFED过程的叁相相行为,确定了各组分含量随操作参数的变化规律;通过研究喷嘴内液体的雾化过程,确定了液滴直径随操作参数的变化规律;通过研究水溶性药物、脂溶性药物和药物载体超细微粒的SFED过程制备工艺,给出了制备各类药物微粒的适宜工艺条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所形成的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计算了有机溶剂/CO_2系统的液相体积膨胀率,考察了液相体积膨胀与CO_2在液相中溶解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有机溶剂/CO_2系统的温度、压力和有机溶剂是否相同,只要液相中溶解了相同量的CO_2,液相体积膨胀就相差不大。液相体积膨胀率在500%以下时,其变化趋势平缓;液相体积膨胀率超过500%时,继续增加液相中CO_2的含量,液相体积膨胀率急剧增大。定义液相体积膨胀率500%对应液相中CO_2的含量0.9作为有机溶剂/CO_2系统适于进行SFED过程和SAS过程的转变点,此定义经实验验证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2)采用PR方程结合范德华-1混合规则,对气-液-固叁相系统相平衡进行了计算,考察了液相中各组分含量随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压力的增加,CO_2含量逐渐增大,而有机溶剂和固体含量逐渐降低;相同压力下,温度较高更适于进行SFED过程;对于同一原始溶剂,相同温度压力下,固体在液相中的含量越高越适于以SFED过程制备该物质的微粒。(3)针对纯CO_2通过喷嘴的流动,建立了超临界流体通过喷嘴快速膨胀模型,利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FLUENT对该膨胀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压力、温度、密度、速度沿喷嘴轴线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CO_2的温度、压力在喷嘴内即急剧降低,而流速快速升高。(4)以乙醇为模型材料,利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FLUENT中的气体辅助雾化模型对液膜通过喷嘴雾化成液滴的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SFED过程液滴直径随入口压力、温度及溶液流量的变化规律,将液滴直径和利用SFED过程制备微粒粒径随操作参数的变化归一化后比较,两者变化规律基本一致。(5)建立和形成了SFED过程实验装置和实验技术,分别针对水溶性药物(四环素、头孢羟氨苄),脂溶性药物(红霉素、灰黄霉素)和药物载体(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超细微粒的SFED过程制备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混合器温度、压力、溶液浓度、进液速率和析出器温度对微粒形态、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制备各类材料超细微粒的适宜工艺条件。(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8-12-01)
蒋静智,李志义,刘学武,魏炜[2](2007)在《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制备水溶性药物超细微粒》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自建的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实验装置,以不同水和乙醇配比的混和溶剂制备了扑热息痛,四环素和头孢羟氨苄超细微粒,并研究了不同溶剂配比对过程实现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超临界膨胀减压过程可以成功制备水溶性药物超细微粒,制得的大部分微粒为球形或近球形,粒径处于1~3μm之间,粒径分布均匀;以纯水为溶剂时,过程的可行性较差,喷嘴堵塞现象严重;在初始溶液中加入一定配比的乙醇,会使过程进行顺利,制备的微粒的球形度更好,粒径更小,分布更均匀。(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07年S2期)
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自建的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实验装置,以不同水和乙醇配比的混和溶剂制备了扑热息痛,四环素和头孢羟氨苄超细微粒,并研究了不同溶剂配比对过程实现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超临界膨胀减压过程可以成功制备水溶性药物超细微粒,制得的大部分微粒为球形或近球形,粒径处于1~3μm之间,粒径分布均匀;以纯水为溶剂时,过程的可行性较差,喷嘴堵塞现象严重;在初始溶液中加入一定配比的乙醇,会使过程进行顺利,制备的微粒的球形度更好,粒径更小,分布更均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蒋静智.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制备药物超细微粒工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2].蒋静智,李志义,刘学武,魏炜.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制备水溶性药物超细微粒[J].现代化工.2007
标签:超临界流体; 超细微粒; 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 相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