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诗赋论文-袁丁

庾信诗赋论文-袁丁

导读:本文包含了庾信诗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庾信,诗,赋,文体关系

庾信诗赋论文文献综述

袁丁[1](2018)在《庾信诗赋互参的创作方法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庾信诗、赋两种文体的创作既有文体内部的传承,也表现出相互吸收、借鉴的倾向。庾信在诗中不仅用了大量的赋典,而且用诗的形式写了很多赋的传统题材;他还将赋的艺术融入诗中,使其部分诗歌呈现出雄壮、富丽的风格。同时,庾信赋中也融入了诗的特点,并且以其入北为时间节点,前后期表现有较大不同。庾信前期赋作主要借鉴了五言诗的句式、音律、题材特点。后期赋作则表现出向屈骚回归的趋势,并且赋体呈现出意象化的特点。庾信这种创作方法,与梁代其他重要作家一起,对唐代作家创作有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韵文学刊》期刊2018年03期)

赵骥[2](2015)在《试论庾信诗赋中的穷愁之感》一文中研究指出侯景之乱和江陵之败是庾信一生美好回忆的终点,梁朝轻风柔月的生活被战乱击得粉碎。这两场战乱是庾信一生的转折点,由南朝的无愁文士成为萧瑟平生的中年人,因此庾信写到这两场战乱,往往是哀恻沥血。在大难之后回想从前,正因为往日的生活是那么温柔风雅,所以就更映衬出今天的羁旅孤忧无比艰难危苦,庾信后期作品中的南朝岁月和入北生活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形,是他枯槁痛苦心情的宣泄性比附。(本文来源于《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王萌[3](2015)在《庾信诗赋援引“叁史”中人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庾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之集大成者,其取得的文学成就明显高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庾信创作的诗歌现存叁百首左右,赋存十五篇。本文以庾信诗赋作品中援引的“叁史”中人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诗人在人物典故上暗含的深意进行探讨,以期对庾信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绪论梳理了庾信作品用典的研究现状并阐释了“叁史”的具体内涵,以及论述了庾信援引“叁史”典故的原因和概况。正文由叁部分组成:第一章论述了庾信诗赋对“叁史”中出使异国和去国离乡之人的援引。第一节指出由于相同的使者身份,庾信常在作品中引用班超、张骞、申包胥、蔺相如等人的典故,主要是用来反衬诗人出使西魏失败的无奈与懊恼,“有辱使命”,深愧于梁朝君民。此外,庾信对苏武、李陵、伯夷、叔齐等典故的化用,是为了突出自己“大节有亏”,进行自我忏悔。第二节对去国离乡人物典故作了详细分析。庾信始终没能真正融入北方生活,强烈的“思归”愿望与浓重的“客寓”意识潜藏于其内心深处,而由此产生的悲痛之感,永远也无法消除。第二章论述了庾信诗赋对“叁史”中隐逸之士与为官之人典故的运用。第一节首先指出隐士之典隐现了诗人隐于小园时的生活状态,并进一步阐释了庾信前期隐逸是为了保全性命与寻求心灵慰藉;其次,为了避开北周末年的政治争斗,庾信晚年又度过了叁年的隐逸时光,“二疏”、王君公等隐士典故正暗指了庾信遁于园庭时的内心情感。第二节对庾信诗赋中的朝臣之典进行了系统论述,认为庾信借助典故抒写了自己渴望得到北周政府重用的愿望。并且指出诗人在隶事中不停变换隐士与朝臣之典,显示了他在仕与隐之间的徘徊不定以及内心的矛盾痛苦。第叁章以“英雄情结”为切入点,探究庾信对“叁史”中英雄之典的引用。第一节展现了庾信诗赋中英雄群像,并且说明了庾信援引英雄人物的作用,或是表现战争的激烈与残酷,或是用来喻人及自比。第二节探讨庾信诗赋中出现的项羽、荆轲、豫让等失路英雄,认为诗人在历史人物身上寄托了报答君恩的愿望,以及抒发了愿望无法实现的悲哀情感。第叁节结合时代战乱与庾信个人经历,对卫青、霍去病、田单、马援等战场英雄典故作了具体分析,从而可以看出一方面庾信以英雄自许,渴望建功立业,另一方面他又借典故赞颂或讽刺梁朝将士。(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5)

何世剑[4](2014)在《宋诗话视野中的庾信诗赋》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人言诗之风大盛,两宋诗话中有逾30种诗话论及庾信及其诗赋,代表了宋人对庾信诗赋的接受程度。宋诗话视野中的庾信诗赋接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探讨庾信诗赋的写作技法、比较论析庾信与其他诗人的写作优劣;二、考察唐以来诗家接受庾信的表现、摘赏庾信诗歌佳句,推溯"徐庾体"的渊源流变及评鸷庾信诗赋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何世剑,吴艳[5](2012)在《论黄庭坚对庾信诗赋的接受》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庭坚是宋代伟大的诗家,其诗歌创作上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对庾信诗赋的接受,主要体现在:黄庭坚将庾信作为"忧愁诗人"的典范,肯定庾信的"乡关之思",以之为"凌云健笔"文风质素,他常自比庾信,阐扬庾信"哀愁"精神;黄庭坚承传了庾信"抒写性灵"思想,在创作上主张"吟咏情性",通过书写净化苦闷心灵,释放人生怨愤,调和社会矛盾,做到"哀而不怨";黄庭坚自觉论析和实践庾信"诗法"技艺,将庾信诗赋定位为"不使句弱""不使语俗",肯定庾信诗赋"清新""气韵深稳""有趣",篇章"可为楷式",创作时不少字、语词、句式乃至意象、典实等均从庾信处继承和袭用,并在庾信诗文的基础上,通过"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方式,变化生新。(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何世剑[6](2012)在《论杨慎对庾信诗赋的接受》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着名文学家、大学者杨慎崇法六朝,他对庾信诗赋的接受主要体现在叁个方面:一、杨慎"推源辨体",在编纂《五言律祖》等选集时发现了"庾信体"诗文的审美价值,接续杜甫重新阐释了庾信诗赋"清新"、"老成"的内涵。二、杨慎接受庾信"缘情绮靡"写作观念,以性情为诗,主张诗文"新变",肯定"民间文艺"的价值,并且模仿庾信诗赋进行写作,故其诗文呈现出"绮靡"风格。叁、杨慎作为学者,进行"知识考古",他在音韵、训诂、考据等方面对庾信诗赋词句、典实出处等多有辨析,对庾信写作技艺及后世对庾信意象、技法的接受也作了细致爬梳。(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12年05期)

何世剑[7](2012)在《试论李商隐对庾信诗赋的接受》一文中研究指出晚唐诗人李商隐在诗歌创作方面能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离不开他对庾信诗赋的颇多接受,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1.李商隐承传了庾信自慨身世、伤春悲秋、忧国伤时等"以悲为美"的审美经验和书写精神,奠定了其诗歌"感伤化"写作的基调。2.李商隐主要接受了庾信"使事用典"、"意象开掘"、"骈赋化"写作等技法,诗歌显得"俪偶"、"丽密"、"绮丽风华"、"绵邈精工"。(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何世剑[8](2010)在《论李白对庾信诗赋的承传接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论析李白对庾信诗赋的接受,认为:李白生活的时代,有较好的庾信诗赋接受文化语境。李白创作时,从写作主题、使事用典、意象选用、修辞遣词、句法结构等方面,较多地承传了庾信审美写作经验。庾信、李白均宗法《风》《骚》,承传"发愤抒情"传统。由于个人经历不同,庾信重"比",李白善"兴",逸兴壮思。李白受庾信"清新"诗美观的深刻影响,并将之发展到"清真"境界,"清真"成为李白的诗歌美学思想。(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研究》期刊2010年01期)

张赛贤[9](2009)在《当AI写作作学视野下的庾信诗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千百年来,后人对于庾信这样一位“集六朝之大成者”的研究可谓硕果纷呈而纷争颇多,称颂者,誉其“贻范缙绅”、“自魏晋以下,允推独步”;批判者,毁为“词赋罪人”、“无耻”之徒。诚然,庾信一生创作颇丰,且其身世经历复杂、前后文风变化颇大,这些,都是形成长期以来学界对其人及文之研究产生颇多争议之原因。然写作是一个生长、流动的过程,写作行为、写作过程归根结底是写作主体内在心灵时空之物化、之反映,故作为写作主体之庾信,在其前后文风变化这一表象之背后,是应该存在着一个统一而非前后悖谬矛盾的写作主体的。基于此,本文以庾信诗赋为观照对象,从当AI写作作学角度,探索庾信诗赋风格前后变化之内在机制与深层原因:一、从文本出发,引进写作思维与写作措辞原理,观照与审视作家思想的生长、思维的流动历程;二,运用写作文化理论再现作家表现在文本之内容与形式层面的对写作文化、时代精神之感悟;叁,考察作家前后生存语境,探寻个体写作文化追求与时AI写作作文化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09-03-25)

张黎明[10](2007)在《庾信诗赋中“隐遁之念”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庾信集中涉及隐居内容的诗赋为数不少,这些诗赋创作于庾信入北后的前、中两个时期。前期创作集中于入北的最初六年,流露出向往隐居的强烈意愿,其实质是借隐居来消解心理重压。中期创作于周武帝建德初,庾信受当时北周内部政治斗争的影响而赋闲在家,诗赋表达的是不甘于隐居、渴望被重视的"求官"意图。庾信入北以后,其仕宦经历、思想历程都曾发生各种变化,对庾信诗赋中的"隐遁之念"应辨正地看待,把握其变化与实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4期)

庾信诗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侯景之乱和江陵之败是庾信一生美好回忆的终点,梁朝轻风柔月的生活被战乱击得粉碎。这两场战乱是庾信一生的转折点,由南朝的无愁文士成为萧瑟平生的中年人,因此庾信写到这两场战乱,往往是哀恻沥血。在大难之后回想从前,正因为往日的生活是那么温柔风雅,所以就更映衬出今天的羁旅孤忧无比艰难危苦,庾信后期作品中的南朝岁月和入北生活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形,是他枯槁痛苦心情的宣泄性比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庾信诗赋论文参考文献

[1].袁丁.庾信诗赋互参的创作方法及评价[J].中国韵文学刊.2018

[2].赵骥.试论庾信诗赋中的穷愁之感[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3].王萌.庾信诗赋援引“叁史”中人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4].何世剑.宋诗话视野中的庾信诗赋[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5].何世剑,吴艳.论黄庭坚对庾信诗赋的接受[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6].何世剑.论杨慎对庾信诗赋的接受[J].河北学刊.2012

[7].何世剑.试论李商隐对庾信诗赋的接受[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8].何世剑.论李白对庾信诗赋的承传接受[J].中国文化研究.2010

[9].张赛贤.当AI写作作学视野下的庾信诗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

[10].张黎明.庾信诗赋中“隐遁之念”辨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标签:;  ;  ;  ;  

庾信诗赋论文-袁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