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乳酸克鲁维酵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β-甘露聚糖酶,乳酸克鲁维酵母,表达,诱导剂
乳酸克鲁维酵母论文文献综述
唐诗涵,李雪晴,袁风娇,李剑芳,邬敏辰[1](2019)在《β-甘露聚糖酶AuMan5A~(loop/H321G)在乳酸克鲁维酵母中的高效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制备食品级β-甘露聚糖酶,将来源于宇佐美曲霉(Aspergillus usamii)的糖苷水解酶5家族β-甘露聚糖酶突变体基因(AuMan5A~(loop/H321G))克隆至表达质粒pKLAC1信号肽α-MF下游,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KLAC1-AuMan5A~(loop/H321G),并电转化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GG799。采用半乳糖诱导表达和酶活性分析获得了高水平表达的重组β-甘露聚糖酶突变酶(reAuMan5A~(loop/H321G))的转化子GG799/AuMan5A~(loop/H321G),其产酶活力为54.9 U/mL。SDS-PAGE分析显示,reAuMan5A~(loop/H321G)的表观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5 000。经YPG培养基初始pH、摇瓶装液量以及诱导剂的种类、初始质量浓度和添加方式的初步优化,GG799/AuMan5A~(loop/H321G)所产酶活力较工艺优化前提高了254.6%,从而实现了reAuMan5A~(loop/H321G)在乳酸克鲁维酵母中的高效表达。(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王敏,席志文,黄琳娜,惠丰立[2](2019)在《米曲霉乳糖酶基因在乳酸克鲁维酵母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高活性的乳糖酶制剂,根据米曲霉乳糖酶基因序列以及宿主细胞乳酸克鲁维酵母GG799密码子的偏爱性,对米曲霉乳糖酶基因进行优化。将已优化的米曲霉乳糖酶lacA基因片段插入到乳酸克鲁维酵母GG799表达载体pKLAC1中,构建重组载体p KLAC1-lacA,用电脉冲法将SacⅡ酶线性化的重组质粒转入乳酸克鲁维酵母GG799中。经过5 mmol/L酵母碳基础培养基(yeast carbon base,YCB)活性筛选,全细胞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鉴定,最后获得了一株多拷贝整合的基因工程菌株lacA-1。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薄层层析分析(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该重组菌株可胞外分泌乳糖酶,并具有生物活性。摇瓶发酵培养120 h,酶活力最高达到120.65 U/mL。本研究成功地将米曲霉乳糖酶基因在乳酸克鲁维酵母GG799中表达,获得的重组菌株lacA-1可胞外分泌的乳糖酶并有较高的乳糖酶活性,试验结果为利用乳酸克鲁维酵母GG799表达系统规模化生产乳糖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7期)
曹纲,刘云,郭金玲,吕育财,余华顺[3](2018)在《乳酸克鲁维酵母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选育及其突变株整细胞催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方法,以耐20 g/L的苯乙酮毒性和酮基还原酶酶活作为筛选标记,对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进行选育,得到酮基还原酶酶活2.72 U/m L的突变菌株KL5,并研究了该菌株在不同碳源、氮源中的生长特性及对底物苯乙酮转化能力。结果表明,蔗糖、酵母浸粉分别是突变株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在一次添加苯乙酮20 g/L底物,蔗糖22.0 g/L,酵母浸粉10.0 g/L,磷酸二氢钾3.0 g/L,七水合硫酸镁1 g/L的催化条件下,28℃、200 r/min转化48 h,诱变菌株KL5对苯乙酮转化率可达到91.8%,比出发菌株提高2.5倍。该菌株具有广阔的生物催化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8年05期)
曹纲,郑美娟,郭金玲,田毅红,吕育财[4](2018)在《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cs整细胞催化苯乙酮制备(R)-1-苯乙醇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cs)生长特性基础上,确定了该菌株最佳碳源和用量为蔗糖23.8g/L,最佳氮源和用量为酵母浸粉10.0g/L;研究发现,与静息细胞催化相比,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cs)在培养18h后添加底物苯乙酮催化更加有利于转化为(R)-1-苯乙醇;最后对苯乙酮催化工艺进行了5因素4水平的正交实验优化.结果表明,Kluyveromyces lactics细胞采用蔗糖23.0g/L,酵母浸粉10.0g/L,磷酸二氢钾2.0g/L,七水合硫酸镁1.5g/L,30℃条件下培养18h后,每隔4h分3次添加底物苯乙酮,底物容量为249mmol/L,整细胞催化24h,(R)-1-苯乙醇化学收率95%,光学收率均达到99.5%以上.(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贡佳欣,李思宁,唐善虎[5](2018)在《双歧杆菌与乳酸克鲁维酵母共发酵对酸奶品质及风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改变乳酸克鲁维酵母添加量与双歧杆菌共发酵对酸奶的理化性质、感官品质、质构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测定和分析了后熟24 h后酸奶的滴定酸度、持水力、p H、感官得分和质构特性,并对后熟酸奶中挥发性物质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添加2.0%~3.0%乳酸克鲁维酵母能促进乳酸菌产酸,提高酸奶的保水力,改善质构和感官特性。添加乳酸克鲁维酵母的酸奶中检出的醇类、酯类及烃类物质的个数高于不添加酵母的酸奶,且醇类和酯类的相对百分含量要高于不添加酵母的酸奶。当乳酸克鲁维酵母添加量为2.0%,与双歧杆菌制备的共发酵酸奶的感官、产酸能力、质构及风味最好。(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徐龙龙,刘思彤,任永成,惠丰立[6](2017)在《骆驼凝乳酶原基因在乳酸克鲁维酵母中的重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骆驼凝乳酶具有独特的凝乳特性,在干酪加工制作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为获得高活性的骆驼凝乳酶制剂,采用乳酸克鲁维酵母GG799为宿主,首次对经密码子优化的骆驼凝乳酶原(c PC)基因进行表达。将人工合成cPC基因插入乳酸克鲁维酵母表达载体pKLAC1,构建重组载体pKLAC1-c PC,并用电脉冲法将SacⅡ线性化的重组质粒转化到乳酸克鲁维酵母GG799中。通过含1%酪蛋白的YEPD平板活性筛选,全细胞PCR鉴定,最后获得一株多拷贝整合的基因工程菌cPC 1。该菌株可分泌表达cPC,经SDS-PAGE分析,重组cPC的分子质量约为41 ku,符合预期;酸化处理后cPC的分子质量约为36 ku,可正确自我剪切。摇瓶发酵培养120h,酶活最高达230 SU/m L。分别以牛乳、骆驼乳和牦牛乳作为底物检测酶活性,结果重组骆驼凝乳酶对3种动物乳均具有凝乳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王曦,张光德,陈熙明,浦铜良[7](2017)在《溶葡球菌酶在乳酸克鲁维酵母中重组表达、诱变、优化及酶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模仿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imulans)的溶葡球菌酶基因序列以及乳酸克鲁维酵母密码子偏好性设计引物扩增溶葡球菌酶基因表达片段,构建溶葡球菌酶(lysostaphin,Lys)基因表达载体(p KLAC1-Lys),转化乳酸克鲁维酵母(K.lactis GG799),实现了Lys基因的分泌表达。对重组菌株(K.lactis GG799/p KLAC1-Lys)进行NTG随机化学诱变,优化表达条件,筛选获得高表达菌株,并通过Ni-NTA亲和层析纯化蛋白并研究其酶学性质。结果表明:通过诱变重组溶葡球菌酶乳酸克鲁维菌株,Lys酶比活性提高了约5.2倍(约8 000U/L)。最适接种量为40g/L,诱导过程中每24h添加一次终浓度为20g/L的半乳糖和NH_4NO_3可提高酶比活性,最适表达p H为7.0~7.5,最适反应p H为7.0~8.0,最适反应温度为37℃。实验表明,低于40℃,p H 3~6之间时,重组溶葡球菌酶较稳定。Sr~(2+)对其酶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Ba~(2+)、Ca~(2+)、Zn~(2+)、Cu~(2+)、Mn~(2+)、Mg~(2+)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7年12期)
翟立翔,李国丽,冷艳,李师翁,陈熙明[8](2018)在《产抗菌肽PSI的重组乳酸克鲁维酵母高密度发酵及产物的分离纯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实验室构建的产抗菌肽PSI的重组乳酸克鲁维酵母基因工程菌作为出发菌株,在摇瓶培养的基础上,建立了100 L发酵罐中高密度发酵工艺及产物分离纯化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菌体密度、诱导物及其添加方式等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用BSM培养基发酵培养至菌体密度达到190 g/L时开始添加乳糖诱导,乳糖添加量为5 kg,补料流加速度为1 L/h,诱导25 h,菌体细胞湿重达280 g/L,发酵液中蛋白产量达27.8 mg/L,抗菌肽PSI效价达到2.36×109U/L。采用多种分离纯化方法对发酵液中抗菌肽PSI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阴离子交换色谱纯化效率最高,纯化后蛋白效价为8.83×109U/L,其次为丙酮沉淀、超滤、硫酸铵分级沉淀,纯化后蛋白效价依次为6.35×109、4.56×109、3.28×109U/L。(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8年04期)
赵荣敏[9](2017)在《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复合乳酸饮料生产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复合乳酸饮料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复合乳酸饮料的最佳条件,即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和乳酸菌以质量比1︰20混合发酵,奶粉添加量为9.7%,接种量为6.8%,发酵温度为38℃,发酵时间为5.2 h。(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7年09期)
孙海烨,张梁,李由然,顾正华,丁重阳[10](2017)在《利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研究不同启动子在乳酸克鲁维酵母中的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为报告基因评价不同启动子在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中的转录功能,寻找高效表达外源蛋白的启动子。以改造后载体pKLAC1*为基础,PCR克隆来源于K.lacti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Spathaspora passalidarum中7个不同的启动子,采用重迭延伸PCR分别与egfp融合后插入pKLAC1*,Bst XI线性化重组表达载体后电转化K.lactis GG799获得重组菌,利用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法快速筛选获得不同启动子调控下的单拷贝整合重组菌,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表达,比较不同启动子的转录活性。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K.lactis来源的pKladh4、pKlmal22,S.cerevisiae来源的p Scgal7、pScgpd1,S.passalidarum来源的pSpmal1、pSpmal6、pSpgal1均成功调控EGFP的表达。荧光分光光度计定量测定结果表明,重组菌在p Kladh4、pScgal7、pScgpd1调控下荧光强度分别为2.82、2.92和4.74,且在相应的诱导条件下转录能力分别提高了13%、57%和22%,均高于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强启动子pKllac4(荧光强度为2.13)。探究了不同来源启动子在K.lactis中的功能,pKladh4、pScgal7、pScgpd1具有高效起始转录能力,其中pScgpd1在K.lactis中的应用为首次报道。(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7年06期)
乳酸克鲁维酵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获得高活性的乳糖酶制剂,根据米曲霉乳糖酶基因序列以及宿主细胞乳酸克鲁维酵母GG799密码子的偏爱性,对米曲霉乳糖酶基因进行优化。将已优化的米曲霉乳糖酶lacA基因片段插入到乳酸克鲁维酵母GG799表达载体pKLAC1中,构建重组载体p KLAC1-lacA,用电脉冲法将SacⅡ酶线性化的重组质粒转入乳酸克鲁维酵母GG799中。经过5 mmol/L酵母碳基础培养基(yeast carbon base,YCB)活性筛选,全细胞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鉴定,最后获得了一株多拷贝整合的基因工程菌株lacA-1。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薄层层析分析(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该重组菌株可胞外分泌乳糖酶,并具有生物活性。摇瓶发酵培养120 h,酶活力最高达到120.65 U/mL。本研究成功地将米曲霉乳糖酶基因在乳酸克鲁维酵母GG799中表达,获得的重组菌株lacA-1可胞外分泌的乳糖酶并有较高的乳糖酶活性,试验结果为利用乳酸克鲁维酵母GG799表达系统规模化生产乳糖酶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乳酸克鲁维酵母论文参考文献
[1].唐诗涵,李雪晴,袁风娇,李剑芳,邬敏辰.β-甘露聚糖酶AuMan5A~(loop/H321G)在乳酸克鲁维酵母中的高效表达[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9
[2].王敏,席志文,黄琳娜,惠丰立.米曲霉乳糖酶基因在乳酸克鲁维酵母中的表达[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
[3].曹纲,刘云,郭金玲,吕育财,余华顺.乳酸克鲁维酵母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选育及其突变株整细胞催化特性[J].中国酿造.2018
[4].曹纲,郑美娟,郭金玲,田毅红,吕育财.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lactics整细胞催化苯乙酮制备(R)-1-苯乙醇工艺研究[J].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贡佳欣,李思宁,唐善虎.双歧杆菌与乳酸克鲁维酵母共发酵对酸奶品质及风味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8
[6].徐龙龙,刘思彤,任永成,惠丰立.骆驼凝乳酶原基因在乳酸克鲁维酵母中的重组表达[J].中国食品学报.2017
[7].王曦,张光德,陈熙明,浦铜良.溶葡球菌酶在乳酸克鲁维酵母中重组表达、诱变、优化及酶学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7
[8].翟立翔,李国丽,冷艳,李师翁,陈熙明.产抗菌肽PSI的重组乳酸克鲁维酵母高密度发酵及产物的分离纯化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8
[9].赵荣敏.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复合乳酸饮料生产工艺[J].食品工业.2017
[10].孙海烨,张梁,李由然,顾正华,丁重阳.利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研究不同启动子在乳酸克鲁维酵母中的功能[J].生物技术通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