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选举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选举过程,村委会,家族势力,拉选票,选举工作,村党支部,政协委员,精神文明建设,政治素质,道德品质
选举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村委会选举过程中出现的家族、宗派竞选歪风应当重视》一文中研究指出九届市政协委员龙智反映:目前,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已经顺利结束。换届选举中出现的拉选票、宗派家族势力等问题虽然发生在个别乡村,但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具体表现在:一是部分选民在推选村委会成员候选人时,一般不考虑候选人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文化水平、工作能(本文来源于《营口日报》期刊2019-09-11)
沈承诚[2](2019)在《民意政治还是民调政治:西方选举政治共识制造过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民调这种"被认定的真理"已经成为西方选举政治价值信仰的技术保证,不仅政治竞选者会根据民意调查情况包装自己的外在形象,调整自己的竞选议题,普通大众也会参考民意调查的情况,决定是否投票,投票给谁。然而,民调是操纵性模拟的结果,一切都在政治人物、公关和媒体的共同运营设计之下,相应制造出来形式完整、表征客观但实质虚幻的"共识"。民意调查和政治公关的盛行改变了西方选举政治生活的运行逻辑,集中表现为政党政治的衰弱,其组织功能日益让位于媒体及公关人,选举政治对现实公共问题的折射功能也日益衰弱,这使得西方选举政治生活日益脱离现实,虚幻的共识呈现出虚伪的深刻。(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19年04期)
武中哲[3](2018)在《村民选举制度的实践过程及差异化后果——基于对LZ市村民选举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基层选举作为一种"嵌入型"民主制度的乡村实践,在不同的乡村组织中呈现不同的实践模式。这些差别在微观层面表现为不同类型村庄的村民在选举过程中不同的投票动机,以及由此产生的带有群体属性的不同选举行为。村民的选举动机和选举行为受到乡村组织因素的影响,由此导致现有村民选举制度对于不同的乡村组织的治理和振兴产生不同的效果。农村基层选举有效功能的发挥需要以乡村组织的"公共性"的存在为条件,作为"公共性"构成要素的村民生活共同体和福利共同体的形成是乡村稳定的基础,也是基层选举赖以摆脱贿选和乱选的基本条件。基层选举不能完全脱离农村社会的实际,其制度的优化和完善需要有乡村组织公共福利和良好乡风的培育作为切实的保障。(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郭雅莹[4](2018)在《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换届选举全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郭雅莹)21日,我市召开全市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推进会,传达上级部署要求,对下阶段工作再部署、再强调。在听取晋江、南安、安溪等地情况汇报后,市委书记康涛指出,当前是换届选举工作的关键阶段,各级党委要加强党的领导,旗帜鲜明、牢牢把握(本文来源于《泉州晚报》期刊2018-06-22)
郭明,侯进炳[5](2018)在《参选者视角下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实践过程分析——以广州市S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县乡人大代表选举中,我国在不断地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层民主发展道路。虽然我国基层人大代表直接选举范围已经扩大到县区一级,并实现了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但是学术界对我国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通过一场真实世界中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观察,以参选者为研究视角来揭示我国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逻辑,发现基层人大代表选举过程中存在候选人名额分配、候选人提名及选举"陪选"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夯实被选举人权利、增强选举竞争度及扩大选民选择范围等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岭南学刊》期刊2018年03期)
陈周旺[6](2018)在《选举、治理与基层社会的组织化——对上海近郊某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选举在中国国家政权建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在一定历史时期,基层选举由于行政介入而常流于形式。尽管如此,中国基层选举依然维持了高投票率。其原因不仅在于政治效能感或者高效的选举动员,更应虑及人口结构变动导致组织化矛盾而引发的投票动机。本文通过对2012年上海近郊邢村的案例研究发现,基层选举的投票率高,并不是因为选民关心治理,而是通过投票来垄断投票权。本文的结论是,在组织化的迫切要求下,那些原本流于形式的选举,就越发引起重视,越容易出现高投票率,也越有利于上级组织意图的实现。(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18年02期)
周远[7](2016)在《确保换届选举依法有序推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和要求,我省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全面展开。依据新修改的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和中央文件要求,省人大常委会今年3月修改了《河北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在本次换届选举中,我省将严格按照新修改的实施细则执行,确(本文来源于《河北日报》期刊2016-11-15)
韩冰[8](2016)在《人大选举过程监督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立足于地方人大实际,认真探究了当前县区人大在选举过程监督机制,从现实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情况入手,并对近些年来出现的“贿选”等影响选举公平公正性的现象进行分析,从选举过程中的程序、监督的重点、监督过程的主体、选民监督过程中的利益动机、处理不公正问题的机制完善等角度,系统的归纳整理出现阶段地方人大在选举过程中存在最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阐明了不健全的选举监督制度对我国民主进程发展的制约,在加快立法程序、明确监督主体权责、扩大公开透明度、强化处罚力度、发挥选民以及新闻媒体监督力度等方面提出设想,寻找出打断“选举利益链条”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通过对A县人大选举过程监督机制的研究,运用访谈法、实证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文献法等方法,发现A县人大选举监督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从人大选举机制途径方面对原有模式进行了优化,并对解决A县人大选举监督机制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本文根据作者对A县的深入了解,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深入剖析A县人大选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国内及A县典型案例的分析,探索出适合A县基层人大选举特点的具体途径,即改善和优化基层人大选举监督机制,并提出对策建议:从选举过程监督机制的优化入手,通过明确监督主体、完善法制规章建设和引入第叁方机构参与监督的方法改善现行监督机制中的薄弱环节,增加广大选民选举参与感和认同感,进一步提升基层人大选举的透明度,为解决A县地区人大选举监督问题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程娟[9](2015)在《村民委员会差额选举过程中民意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村委会选举一直以来都是农村地区重要的民主政治活动。村民委员会选举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后盾。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叁年一届,通过选举既加强了村民委会员会的班子队伍建设,也为加强农村治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在村委会选举过程中采取差额选举是政治制度不断探索的结果,在选举过程中,各种力量不断对村民释放影响力,村民通过平衡自身利益来表达民意。当前,各地村民委员会的差额选举还在不断探索完善中。仓山区作为城乡结合部,仓山的发展轨迹是当前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一个缩影。仓山区当前面临着福州新区、自贸区南台岛片区、首届青运会等千载难逢的机遇,全区各乡镇都有多个征地拆迁项目,其中90%的村涉及拆迁,23%村举村拆迁。矛盾多、利益博弈突显,也明显地反映在村委会选举中。本研究以仓山区城乡村委会差额选举过程中民意表达的问题为视角,首先界定差额选举、民意、民意表达的概念范畴,并对照该范畴对仓山区村委会选举过程中民意表达的现状进行实践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仓山区不同片区的农村开展村民意表达现状考察,并运用选举投票理论和民主理论进行分析归纳,进行深层次剖析,指出问题、剖析原因、提出优化建议和对策。村委会民主选举是村民的民意表达的核心,因此,对村委会民主选举进行探讨,对我国基层民主建设以及新农村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5-12-01)
张国军[10](2015)在《民主的两种理路:选举民主与过程民主》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主概念的碎片化乱局中存在着民主的两种理路,即选举民主与过程民主,前者以选举界定民主,后者则视民主为一个协商和妥协的持续过程。两种民主理路的哲学基础截然不同,可见于一元主义与多元主义、化约主义与有机主义的分殊,以及对事实与价值、现实与理想之关系的不同认知。两种民主理路衍生出两种不同的民主化路径,选举民主秉持民主条件论,将民主化视为可行或不可行、全有或全无的二选一问题,过程民主则打通民主与民主化的界限,将民主化视为在实践行动中不断改善人的生存状态的恒久过程。(本文来源于《观察与思考》期刊2015年10期)
选举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民调这种"被认定的真理"已经成为西方选举政治价值信仰的技术保证,不仅政治竞选者会根据民意调查情况包装自己的外在形象,调整自己的竞选议题,普通大众也会参考民意调查的情况,决定是否投票,投票给谁。然而,民调是操纵性模拟的结果,一切都在政治人物、公关和媒体的共同运营设计之下,相应制造出来形式完整、表征客观但实质虚幻的"共识"。民意调查和政治公关的盛行改变了西方选举政治生活的运行逻辑,集中表现为政党政治的衰弱,其组织功能日益让位于媒体及公关人,选举政治对现实公共问题的折射功能也日益衰弱,这使得西方选举政治生活日益脱离现实,虚幻的共识呈现出虚伪的深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选举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村委会选举过程中出现的家族、宗派竞选歪风应当重视[N].营口日报.2019
[2].沈承诚.民意政治还是民调政治:西方选举政治共识制造过程的分析[J].江汉论坛.2019
[3].武中哲.村民选举制度的实践过程及差异化后果——基于对LZ市村民选举的调查[J].社会科学.2018
[4].郭雅莹.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换届选举全过程[N].泉州晚报.2018
[5].郭明,侯进炳.参选者视角下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实践过程分析——以广州市S村为例[J].岭南学刊.2018
[6].陈周旺.选举、治理与基层社会的组织化——对上海近郊某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的观察[J].河北学刊.2018
[7].周远.确保换届选举依法有序推进[N].河北日报.2016
[8].韩冰.人大选举过程监督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9].程娟.村民委员会差额选举过程中民意表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
[10].张国军.民主的两种理路:选举民主与过程民主[J].观察与思考.2015
标签:选举过程; 村委会; 家族势力; 拉选票; 选举工作; 村党支部; 政协委员; 精神文明建设; 政治素质; 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