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扩张论文-张海涛

胆总管扩张论文-张海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胆总管扩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急性胰腺炎合并胆总管扩张患者,应用效果

胆总管扩张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涛[1](2019)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在急性胰腺炎合并胆总管扩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在急性胰腺炎合并胆总管扩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8年1月收治的70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胆总管扩张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式,内镜组进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分析效果;腹痛缓解的时间、平均住院的时间;手术前后患者炎症指标各因子水平、疼痛程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结果:内镜组效果、炎症指标各因子水平、疼痛程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腹痛缓解的时间、平均住院的时间、并发症和对照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合并胆总管扩张患者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效果确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18期)

王赢凯,张继军,贾捷鹏[2](2019)在《内镜下小乳头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镜下小乳头切开联合球囊扩张在治疗胆总管结石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我科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因胆总管结石首次就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小乳头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组48例(作为研究组),单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取石成功率、胰腺炎发生率、胆管炎发生率等治疗治疗。结果研究组取石成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头括约肌小切口联合EPBD术较单纯EST术能够提高胆总管结石患者取石成功率,且安全性更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四次学术交流会摘要集》期刊2019-09-20)

王晓鹏,瞿俊文,袁志青,王贵阳,潘若谷[3](2019)在《EST联合EPBD不同扩张时间对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联合内镜下球囊扩张(EPBD)不同扩张时间对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胆总管结石患者61例,随机分为叁组:A组(22例)、B组(21例)、C组(18例),球囊扩张时间分别为30 s、60 s、180 s,所有患者术后观察48 h以上,根据各组残石率比较不同球囊扩张时间取石的有效性,通过各组术后并发症(胰腺炎、出血、穿孔、高淀粉酶血症等)的发生率比较不同球囊扩张时间的安全性。结果叁组除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随球囊扩张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外,叁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残石、胰腺炎、出血、穿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ST联合EPBD短时间扩张和长时间扩张具有相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议在操作过程中适当缩短球囊扩张时间。(本文来源于《肝胆胰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袁学敏,吴琼,孔庆印,姜开通,王爱华[4](2019)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36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EST组和EST-EPBD组。观察两组的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率、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EST-EPBD组的取石成功率高于EST组(χ~2=18.15,P<0.01);机械碎石率、手术时间及近期出血率均低于EST组(P<0.01)结论 EST-E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本文来源于《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乐,余家康,关思茜,谢晓丽,曾嘉航[5](2019)在《对胆总管囊状扩张症患儿进行3D腹腔镜手术与2D腹腔镜手术的效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比较对胆总管囊状扩张症患儿进行3D腹腔镜手术与2D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354例胆总管囊状扩张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211)与观察组(n=143)。对对照组患儿与观察组患儿分别进行2D腹腔镜手术与3D腹腔镜手术,然后比较两组患儿手术的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P <0.05。两组患儿术后住院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 :与对胆总管囊状扩张症患儿进行2D腹腔镜手术相比,对其进行3D腹腔镜手术可缩短手术的时间。与对此病患儿进行2D腹腔镜手术相比,对其进行3D腹腔镜手术在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缩短其术后住院的时间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15期)

赵华勇[6](2019)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扩张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扩张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43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我院经超声确诊为胆囊结石,其中单纯性胆囊结石20例,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扩张23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在我院接受治疗并参与此次研究,纳入时间段为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对43例患者均进行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根据临床单纯胆囊结石和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扩张的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判断标准,判断患者所患疾病类型,并与超声诊断结果对比,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扩张的诊断价值。结果: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扩张的诊断率高达97.67%(确诊单纯性胆囊结石19例,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扩张23例,共42例),误诊1例。结论:对于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扩张患者的诊断来说,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5期)

罗丽华[7](2019)在《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在临床胆总管扩张诊断中使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和探讨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在临床胆总管扩张诊断中的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60例胆总管扩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超声诊断方式进行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进行检查,检查结束之后,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6.67%,而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76.6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在临床胆总管扩张诊断中的使用价值高,诊断准确率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期刊2019年12期)

王旷靖,沈琳,方青骝,张燕,黄锦[8](2019)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术治疗高龄高危胆总管结石》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术(ESBD)治疗高龄高危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58例具有ERCP高危风险因素的高龄(年龄≥80岁)胆总管患者纳入试验组,选取同期住院的具有ERCP高危风险因素的低龄(年龄<80岁)胆总管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取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术进行ERCP取石治疗。记录观察其临床疗效(完全取石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不良事件、消化道出血、穿孔、胰腺炎);随访6个月结果(健康状况、胆管炎、结石复发)。结果 (1)两组完全取石成功率及手术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有所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与对照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2.1%、8.6%,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是8.2%、11.1%,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心衰、低氧血症不良事件10例,经对症治疗后缓解;对照组仅发生2例相关不良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所有患者出院后全部随访6个月,随访期间均健康生存;试验组胆管炎复发率为10.3%,高于对照组的6.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胆总管结石复发。结论临床运用ESBD取石治疗高龄高危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可作为一种临床治疗手段的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谢文雅,王献良,邵雷朋,潘登,孙忠源[9](2019)在《改良胆肠袢式Warren吻合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改良胆肠袢式Warren吻合术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行手术治疗的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病例资料,按照手术差异分为Warren组(A组)与Roux-en-Y组(B组),各60例。A组行Warren吻合术,B组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比较2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1.03±0.84)d,短于B组(2.14±1.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肝门吻合口狭窄发生率3.33%,低于A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钡剂反流、胆管积气及胆结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改良胆肠袢式Warren吻合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有利于肠功能恢复,但术后肝门吻合口狭窄发生风险较高,故临床应依据患儿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郭争荣,张晓博,张新元,杨红霞,贾英杰[10](2019)在《单纯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乳头旁憩室的安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内镜下单纯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乳头旁憩室的安全性。方法对65例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进行内镜下取石治疗,其中35例行单纯EPBD术后取石,30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联合EPBD取石。比较两组取石取净率、术中出血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取石取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EPBD组术后无出血,明显少于EST+EPBD组(P=0.04)。术后胰腺炎及胆管炎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穿孔。结论单纯E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比EST联合EPBD安全,且操作方便,能够减少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胆总管扩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内镜下小乳头切开联合球囊扩张在治疗胆总管结石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我科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因胆总管结石首次就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小乳头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组48例(作为研究组),单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取石成功率、胰腺炎发生率、胆管炎发生率等治疗治疗。结果研究组取石成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头括约肌小切口联合EPBD术较单纯EST术能够提高胆总管结石患者取石成功率,且安全性更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胆总管扩张论文参考文献

[1].张海涛.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在急性胰腺炎合并胆总管扩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2].王赢凯,张继军,贾捷鹏.内镜下小乳头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C].2019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四次学术交流会摘要集.2019

[3].王晓鹏,瞿俊文,袁志青,王贵阳,潘若谷.EST联合EPBD不同扩张时间对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影响[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9

[4].袁学敏,吴琼,孔庆印,姜开通,王爱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

[5].李乐,余家康,关思茜,谢晓丽,曾嘉航.对胆总管囊状扩张症患儿进行3D腹腔镜手术与2D腹腔镜手术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9

[6].赵华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扩张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7].罗丽华.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在临床胆总管扩张诊断中使用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

[8].王旷靖,沈琳,方青骝,张燕,黄锦.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术治疗高龄高危胆总管结石[J].中国临床研究.2019

[9].谢文雅,王献良,邵雷朋,潘登,孙忠源.改良胆肠袢式Warren吻合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

[10].郭争荣,张晓博,张新元,杨红霞,贾英杰.单纯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乳头旁憩室的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标签:;  ;  ;  

胆总管扩张论文-张海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