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风格的演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合唱作品,钢琴伴奏,艺术表现力
风格的演变论文文献综述
吴沐潇[1](2019)在《分析钢琴伴奏在中国合唱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力及风格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琴素有"乐器之王"的美称,其宽广的音域几乎囊括了乐音体系中的全部乐音,表现力极为丰富。因而在伴奏的乐器中,钢琴无疑是许多乐曲创作中的首选乐器,也是唯一能够代替管弦乐队为合唱伴奏的乐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音乐发展历史悠久,但是钢琴作为西方乐器被应用到我国的音乐中也只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并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钢琴作为合唱作品最常用的伴奏乐器,一直以来都是不可或缺的,无可替代的。本文就中国合唱作品中钢琴伴奏的艺术表现力及风格变迁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音乐工作从业者以及爱好者提供一些借鉴。(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33期)
周斌[2](2019)在《论新中国电影美学形态和美学风格的发展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产故事片创作在各个历史阶段对美学形态和美学风格的建构进行了多方面的艺术探索,从对"崇高美"的推崇、"悲剧美"的渲染、"朴素美"的倡导,到在银幕上表现"宏大美""壮丽美",再到"绚丽美""杂糅美""暴力美学""技术美"的营造与建构,以及对"悲剧美""崇高美"的多元化发展和突破,中国电影在不断汲取中华文化和中华美学优良传统的营养及学习借鉴西方电影美学经验的基础上,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局面,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应该汲取的教训。回顾新中国电影美学形态和美学风格发展演变的历程,细致梳理和深入探讨各个历史阶段电影创作的美学特点,认真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并深入探究其与中华文化和中华美学传统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对于中国电影美学体系的理论建构来说,还是对于进一步完善和拓展中国电影的美学形态和美学风格来说,抑或是对于更好地促进国产电影创作的繁荣发展来说,均十分有益。(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陈亚男[3](2019)在《论夏商周青铜器演变风格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青铜器文化历史悠久,作为贯穿夏商周时期的重要产物,它不仅对促进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以及推动中国造型艺术的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更是推动了这一时期物质及精神文化的发展。这一时期也见证了青铜器在我国自夏朝的萌生,商朝早期和中期的飞跃发展,到后来商朝晚期青铜器制造的鼎盛,直至后来西周中晚期青铜器制作工艺转变的全过程。青铜器在商周时期取得的辉煌成就对我们研究中国历史上的灿烂文化具有重大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参花(下)》期刊2019年10期)
吴铁,董俊凯[4](2019)在《关中唐十八陵石雕狮子造型风格演变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加大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作为中国独具代表性的唐代帝王陵寝,具有恢宏的建筑气势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唐十八陵石雕狮子作为帝陵重要的石刻造像和犀牛、翼马、鸵鸟、石虎等石刻造像,成为了唐代政治、经济、民俗、历史发展的重要文化缩影,其中所凝聚的独特的艺术造型之美,成为了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本文围绕关中唐十八陵石雕狮子造型艺术的发展背景展开探究,结合石刻像的艺术特点,简要分析了石雕狮子艺术的演变流程和造型演变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论点,供大家借鉴参考。(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29期)
梁琦[5](2019)在《钢琴作品风格的演变对钢琴技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琴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乐器,在音乐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钢琴自发明至今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且内涵十分的丰富。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钢琴的作品风格还有演奏技巧经历了很多的改变,风格的变化对于钢琴的演奏技法有着很大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对于不同的时期盐资源技法的特点还有变化进行了探究。(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9年17期)
闫小荣,姜凤斌[6](2019)在《山水画笔墨风格演变与探索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山水画艺术风格发展总体上是从写实到写意。荆浩《笔法记》中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六要":气、韵、思、景、笔、墨,这是对山水画创作规律的精要概括,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将笔墨同时提出,在画史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山水画风格演变发展到李成范宽是为叁变,一变为二李,二变为荆关董巨,四变为刘李马夏,五变为大痴(黄公望)黄鹤(王蒙)。任何传统都已成为历史,时代关注能创造自己艺术风格的大师。而艺术风格的建立,是在吸取前人营养的同时,成熟自己表现语言的过程。现代山水画史上,黄宾虹和张大千、当代山水画坛李可染、张仃、金陵画派、长安画派、郑俭、孙志军、李一唯等等,都成为当代山水画百花齐放的代表人物。他们对笔墨风格的探索和创新值得关注。(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7期)
甄影博[7](2019)在《秦汉时期马俑的风格演变——从“正面描绘”到“自然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搜集部分秦汉时期墓俑中的马俑,通过形式分析的方法,并结合图像分析的方法比较和研究马俑文本,意图发现中国早期墓俑雕塑中的再现性意图和存在着如同希腊古典雕塑一样从呆板的正面描绘到生动的自然主义这样一个演变过程。(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19年09期)
迟旭[8](2019)在《论钢琴作品风格的演变对钢琴技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琴艺术具有着悠久历史,其是欧洲音乐极具代表性的一门艺术,对演奏人员技法要求很高,并且需要演奏人员身体每个部分进行协调配合。伴随社会发展,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历经几次变化,同时风格在转变给演奏技法造成较大影响。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具体演变的基础上,对作品风格给钢琴技法带来的影响进行探究。(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9年15期)
徐彦利[9](2019)在《科幻小说的“向内转”与“跨界描写”》一文中研究指出《逃出母宇宙》《天父地母》《宇宙晶卵》(“活着”叁部曲)叁部厚重的长篇共同构筑起王晋康浩渺的宇宙世界,它们几乎囊括了人类可能拥有的任何空间生活:地球生活、异星生活、漂泊太空的生活、身处宇宙中心及新宇宙的生活。叁部重量级长篇小说前后相继,首尾缠绕,彼此说明(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9-09-02)
畅东云[10](2019)在《中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演变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民族歌剧发展至今,改革与创新不断进行,所以就要清楚认识到中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的变化情况,在丰富演唱形式的基础上来实现戏剧性、声乐与器乐等方面的融合,完善演唱技巧,从而促进中国民族歌剧演唱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中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演变进行了简要阐述,仅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16期)
风格的演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产故事片创作在各个历史阶段对美学形态和美学风格的建构进行了多方面的艺术探索,从对"崇高美"的推崇、"悲剧美"的渲染、"朴素美"的倡导,到在银幕上表现"宏大美""壮丽美",再到"绚丽美""杂糅美""暴力美学""技术美"的营造与建构,以及对"悲剧美""崇高美"的多元化发展和突破,中国电影在不断汲取中华文化和中华美学优良传统的营养及学习借鉴西方电影美学经验的基础上,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局面,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应该汲取的教训。回顾新中国电影美学形态和美学风格发展演变的历程,细致梳理和深入探讨各个历史阶段电影创作的美学特点,认真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并深入探究其与中华文化和中华美学传统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对于中国电影美学体系的理论建构来说,还是对于进一步完善和拓展中国电影的美学形态和美学风格来说,抑或是对于更好地促进国产电影创作的繁荣发展来说,均十分有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格的演变论文参考文献
[1].吴沐潇.分析钢琴伴奏在中国合唱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力及风格演变[J].艺术品鉴.2019
[2].周斌.论新中国电影美学形态和美学风格的发展演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陈亚男.论夏商周青铜器演变风格的特征[J].参花(下).2019
[4].吴铁,董俊凯.关中唐十八陵石雕狮子造型风格演变刍议[J].艺术品鉴.2019
[5].梁琦.钢琴作品风格的演变对钢琴技法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9
[6].闫小荣,姜凤斌.山水画笔墨风格演变与探索创新[J].大众文艺.2019
[7].甄影博.秦汉时期马俑的风格演变——从“正面描绘”到“自然主义”[J].美术大观.2019
[8].迟旭.论钢琴作品风格的演变对钢琴技法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9
[9].徐彦利.科幻小说的“向内转”与“跨界描写”[N].文艺报.2019
[10].畅东云.中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演变的探究[J].艺术评鉴.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