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锐教授针刺治疗神经性呕吐验案举隅

王锐教授针刺治疗神经性呕吐验案举隅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级针灸推拿七年制山东济南250014;

2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级中医学七年制山东济南250014;3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1

关键字:神经性呕吐;王锐;辨证取穴。

导师王锐教授从医二十余载,融古贯今,学验俱丰,辨证论治临证中每有独到之处,辨证中,力求精准;针灸中,追求精针疏穴。本文择其针刺治疗神经性呕吐验案一则,以飨读者。

患者,辛某某,女,31岁,山东德州人。2015年3月25日初诊,患者述自2014年4月因生气,出现恶心、呕吐,伴有心烦。于平原县龙门医院诊为“神经性呕吐”,给予胃复安等西药治疗,效果不佳。后发展为食入即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畏寒喜暖,纳眠差,二便少。患者精神欠佳,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语声低,气息平,舌红苔白腻,脉弦细。体格检查:腹部凹陷,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无腹肌紧张。麦氏点无压痛及反跳痛,Murphy’s征(-)。辅助检查:胃镜示:浅表性胃炎。西医诊断:1神经性呕吐2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断:呕吐,辨证为肝郁脾虚,胃失和降。治则:疏肝健脾,和胃降逆。针灸处方:灵台、神道、天枢、中脘、足三里、太冲、公孙、内关、中魁、百会、上星、印堂、率谷。操作方法:坐位,取灵台、神道,直刺15~25mm,得气后小幅度快速提插捻转1mim后出针;仰卧位,取天枢、中脘,直刺25~35mm,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1min后出针;中魁穴向近心端斜刺3~5mm;其余穴位常规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每次留针20分钟,同时配合TDP照射,温度以温热舒适为度,一日一次。针刺6次后,患者呕吐减轻,精神状态好转,睡眠质量提升。针刺12次正常状态下无后,患者呕吐,面色逐渐红润,纳眠可,二便调。后患者要求继续巩固治疗,故给予上方巩固治疗6次,期间呕吐未发作,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神经性呕吐又称“心因性呕吐”,属现代医学“胃肠道功能紊乱”的范畴,以胃肠道功能紊乱为主,而在病理解剖方面无任何器质性病变。神经性呕吐的主证为进食后不久发生呕吐,甚至食入即吐,呕吐量不多,呕吐不费力,且不影响食量和食欲,常在呕吐后即可进食。目前现代医学主要以止吐药、胃动力药等对症治疗,尚无特效性,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祖国医学中,本病属于“呕吐”的范畴,总体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病位在胃,与肝、脾有密切关系。《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呕吐酸……皆属于热。”“太阴之复,湿变乃举……呕而密默。”《素问·脉解》“虽未食则呕,物盛满而上逆,故呕也。”《灵枢·四时气》“邪在胆,逆在胃……胃气逆,则呕苦。”由此可见,呕吐可由寒、热、湿邪以及饮食不当、胆气犯胃等引起。王锐教授认为,神经性呕吐多由肝气不舒、心神不宁等引起,其基本病机为肝气郁结,气机上逆,胃失和降。该患者因情志因素,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上逆,胃失和降而发生呕吐,呕吐日久,损伤脾胃,脾胃虚弱,而出现肝郁脾虚,胃失和降之虚实夹杂之证。取穴应虚实结合,其中,太冲为足厥阴肝经输穴、原穴,率谷为胆经穴,上下配穴,取齐疏肝利胆,行气解郁之功;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胃下合穴,中脘为胃募穴,天枢为大肠募穴,三穴共奏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之效;灵台、神道、百会、上星、印堂为督脉穴,可宁心安神,有助于肝气疏泄、情志调畅。中魁为经外奇穴,出自于《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一百二十二穴玉龙歌》“若患翻胃并吐食,中魁奇穴莫教偏,”为治疗呕吐之效穴。上述输穴配伍应用,达疏肝解郁、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之功,疗效显著。

作者简介:冯凯(1989-),男,硕士生在读。研究方向:针灸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

通讯作者:王锐,男,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13854194375@163.com。

标签:;  ;  ;  

王锐教授针刺治疗神经性呕吐验案举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