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北宋末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郭京,六甲神兵,钦宗,君臣思想
北宋末年论文文献综述
贾连港[1](2019)在《北宋末年郭京“六甲神兵”之由来蠡测——基于钦宗君臣思想来源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末年,在宋廷败局尚未完全确定之时,钦宗君臣便信用郭京"六甲神兵",这直接加速了北宋覆亡。从钦宗君臣思想来源的视角出发,这一看似荒诞的举动,自有其内在逻辑。在徽宗朝后期以降崇道风习之下,重神降、迷道法成为显着的时代特征。道教六甲法术有日行千里、隐形等诸多神力。自汉代以来,以"六甲法"为代表的道教法术与兵学理论相融合,并已应用于军事实践。进入北宋,六甲法术在朝野上下益受重视,与兵学理论的融合也更为突出。在金军围城的刺激下,有共同道教信仰倾向的钦宗君臣迷信六甲法术的隐形功能,以之应对围城困局。这不仅有中古以来的理论依据,更以宋代独特的政治文化为依托。(本文来源于《宗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王丽花,安亚飞[2](2018)在《北宋末年定州崇宁万寿禅寺(天宁寺)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定州崇宁万寿禅寺为宋徽宗时期年号寺院,专门为皇家祈福所设,是定州佛教发展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就崇宁万寿禅寺与天宁寺之间的关系和崇宁万寿禅寺的时代特性做一分析。(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8年19期)
董明[3](2016)在《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的茶叶生产》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在饮茶风气的流行促使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支撑下,皖江地区的茶叶生产非常兴盛。这一时期,皖江地区的茶树种植区域分布广、茶叶精品与种类增加、茶农与茶商增多、茶叶产量不断增大、茶叶生产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和推动唐宋时期皖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行业。(本文来源于《农业考古》期刊2016年05期)
董明,徐涛[4](2016)在《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庐州的人口增长与农业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庐州地区人口快速增长,除了与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关外,地方官员的积极治理、外来人口的迁入、大量隐漏及浮逃户的存在也是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人口增长的推动下,庐州土地得到垦辟、水利工程不断修筑,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保障。粮食生产的发展、茶叶、蚕桑等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与渔业和畜牧业的初步发展,大大提高了庐州地区的商品化程度和水平。(本文来源于《巢湖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莫砺锋[5](2016)在《论北宋末年的五首题《中兴颂》诗》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元结撰《大唐中兴颂》,由颜真卿手书后刻于祁阳浯溪岸边的石崖。北宋末年,张耒、李清照、黄庭坚、潘大临等人先后作诗题咏此颂(李清照所作为2首)。文章首先论证张耒一首确实出于其手,学界认为此诗乃秦观所作的论点不能成立。然后对5首诗所包含的现实政治意蕴以及艺术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并用南宋的同题之作来反衬5首诗的特点,进而指出5首诗是具有宋诗典型特征的作品样本。(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6年05期)
孙继,王善军[6](2015)在《北宋末年举人群体的二相公信仰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宋之际,伴随社会关系的调整,儒教出现了世俗化的现象。至北宋末年,原型是儒家先贤子游、子夏的二相公,因受到举人群体的虔诚信仰而名噪一时。宋室南迁,二相公信仰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迅速衰退。这一科举信仰的发展轨迹,反映了宋代民间信仰的多变性、功利性和竞争性。(本文来源于《宋史研究论丛》期刊2015年01期)
孙继,王善军[7](2015)在《北宋末年举人群体的二相公信仰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宋之际,伴随社会关系的调整,儒教出现了世俗化的现象。至北宋末年,原型是儒家先贤子游、子夏的二相公,因受到举人群体的虔诚信仰而名噪一时。宋室南迁,二相公信仰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迅速衰退。这一科举信仰的发展轨迹,反映了宋代民间信仰的多变性、功利性和竞争性。(本文来源于《宋史研究论丛 第16辑》期刊2015-08-01)
张舰戈[8](2015)在《北宋末年辽、金议和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117年金朝派遣使者去辽朝求得册封,到1120年宋、金海上之盟,在这叁年多时间内,辽、金之间展开了一系列议和策略。本文通过对《辽史》、《金史》中部分内容分析,较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从1115—1120年的辽金议和的时间、过程、原因、结果等内容。(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5年21期)
王路平[9](2015)在《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阵法及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自太宗朝起,统治者就对阵法高度重视并不断加以建设,以期取得对外作战的胜利。北宋末年,当政者抱残守缺,以防范武将为己任,最终酿成靖康之祸。南宋初年,宋高宗企图通过继承和沿用北宋诸帝授阵图的传统,实现"将从中御"的祖宗家法。然而在消极防御国防战略和"将从中御"的祖宗家法的影响下,阵法创制流于形式,预授阵图成为统治者控制武将的重要手段,在战场上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在激烈的战争环境下,南宋武将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控制,并自创适合与金军作战的阵法,取得了战场上的胜利。宋金议和后,"将从中御"的祖宗家法再次发挥作用,南宋初名将云集的局面不复出现。(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董明[10](2015)在《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皖江地区位于安徽沿江一带,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良好。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经济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本文论述了这一时期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重点揭示皖江地区经济在唐中叶至北宋末年的变化与发展过程,并试图阐述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总结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相关规律。本文主要从政治与社会环境、自然条件、人口、土地、水利、农业、手工业、交通和商业等方面来梳理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变化情况,希望通过对皖江地区经济较为全面的综合考察来客观真实的揭示其经济发展的轨迹与规律。社会政治环境与自然条件是影响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二者的有利影响下,皖江地区经济在这一时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人口是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人口逐渐增长的情况下,大量的土地得到垦辟。土地的垦辟又推动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粮食生产快速发展,种植技术得到提高,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的商品化水平逐渐提高,农业经济发生了显着的发展与变化。在良好的自然条件支撑下,皖江地区的手工业经济开始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发展面貌。这一时期,皖江地区的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水运较为发达,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对外交流奠定了基础。在人口增多、农业发展、手工业进步和交通业发展的共同推动下,城市与镇市商业经济也快速发展。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实现了经济的重要发展与变化,并为南宋以降区域经济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变化过程的研究,我们认为,这一时期皖江地区的经济是处在剧烈变化与发展之中的,而其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交通的进一步畅通。在人口和交通的推动下下,皖江地区依据独特的自然环境,利用航船经济与行担经济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区域经济,实现了由中唐以前的封闭内向型向唐中叶至北宋末年的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逐渐转变。就皖江地区经济发展重心而言,北部地区为这一时期的经济重心所在,南部地区经济发展势头更为迅猛,渐渐影响着区域经济重心的变迁。因而,了解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特点与相关规律,这不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当今皖江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有实际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北宋末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定州崇宁万寿禅寺为宋徽宗时期年号寺院,专门为皇家祈福所设,是定州佛教发展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就崇宁万寿禅寺与天宁寺之间的关系和崇宁万寿禅寺的时代特性做一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北宋末年论文参考文献
[1].贾连港.北宋末年郭京“六甲神兵”之由来蠡测——基于钦宗君臣思想来源的考察[J].宗教学研究.2019
[2].王丽花,安亚飞.北宋末年定州崇宁万寿禅寺(天宁寺)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
[3].董明.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的茶叶生产[J].农业考古.2016
[4].董明,徐涛.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庐州的人口增长与农业发展[J].巢湖学院学报.2016
[5].莫砺锋.论北宋末年的五首题《中兴颂》诗[J].社会科学战线.2016
[6].孙继,王善军.北宋末年举人群体的二相公信仰初探[J].宋史研究论丛.2015
[7].孙继,王善军.北宋末年举人群体的二相公信仰初探[C].宋史研究论丛第16辑.2015
[8].张舰戈.北宋末年辽、金议和探析[J].兰台世界.2015
[9].王路平.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阵法及其影响[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10].董明.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