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走行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铁铺轨,门吊走行轨,连接支墩,可调角度
走行轨论文文献综述
付海林[1](2018)在《地铁门吊走行轨可调角度支墩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铁铺轨施工中走行轨是贯穿地铁施工全部工序的施工工具,其安全性能严重影响着整个道床施工过程,一般走行轨支墩采用固定角度,在盾构壁不同位置安装后,走形轨会出现高低不平的现象,有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为解决此问题,研制出一款走行轨支墩,本支墩可通过螺丝杆调解底座的高度和角度,使得走行轨安装后能跟平直,保证铺轨门吊走行安全。(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8年01期)
蔡力,王建国,樊亚东,周蜜,龚孟荣[2](2015)在《地铁走行轨对地过渡电阻杂散电流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系统杂散电流可能导致钢轨、道床钢筋、结构钢筋和地下金属管线等发生不同程度的腐蚀,杂散电流分布及对腐蚀定量影响目前国内外还缺乏研究。针对目前规范中典型的3种走行轨对地过渡电阻状态:15?·km(新建线路验收限值)、3?·km(运行线路限值)和0.5?·km(不良状态),数值计算对比了机车距离变电所负极距离0.5、1.0、1.5、2.0、2.5和3.0 km 6种位置时沿线钢轨对地电位分布以及钢轨和杂散电流分布。研究结果显示:走行轨对地电阻越小,钢轨泄漏的杂散电流越大。机车在距离牵引变电所负极越远的位置运行时,沿线钢轨的和排流网上的最大杂散电流密度以及沿线钢轨对地电位越大。土壤电阻率为100?·m,走行轨对地过渡电阻为0.5?·km情况下钢轨最严重部分损失占33%,年腐蚀量可达203.62 g/m。该研究为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危害定量评估影响提供了依据,清晰地反映了走行轨对地过渡电阻工程控制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5年11期)
徐广杰[3](2014)在《浅谈龙门吊走行轨基础的设计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龙门吊走行轨基础设计和基础配筋设计。(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4年09期)
刘静华[4](2013)在《龙门吊走行轨基础及铺轨施工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集装箱龙门吊走行轨施工中龙门吊走行轨基础梁及桩基承台建设、预埋螺栓孔预留、走行轨(U80钢轨)安装、钢轨焊接及检测、设置相关配套的电缆槽和电缆井等施工措施及其质量控制的阐述,为解决集装箱龙门吊走行轨施工中高精度的要求提供一些参考。(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3年02期)
童孝红[5](2007)在《门吊走行轨基础的设计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运用基床系数法计算门式起重机走行轨基础的过程,可供同行参考。(本文来源于《浙江建筑》期刊2007年11期)
王震龙,王进[6](2007)在《接触轨绝缘支座与走行轨短轨枕一体化安装的研究与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接触轨绝缘支撑的安装方式,对其一体化安装方式的必要性和优越性进行分析,论述采用一体化安装方式所涉及到的轨枕的设计、绝缘支座的设计及所需要的设计配合内容等,并介绍该种安装方式在北京地铁5号线中的应用情况。(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07年10期)
朱万方[7](2005)在《城市轨道交通走行轨上牵引电流值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轨道交通一般采用直流牵引供电系统,走行轨上最大牵引电流及其持续时间会随着供电区间内牵引列车数的不同而异。本文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走行轨上各种牵引电流出现的概率及其持续的时间,并结合工程实例对走行轨上最大牵引电流的选择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电气化铁道》期刊2005年05期)
王春立[8](2004)在《高填方路基重型起重机走行轨基础地基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具体工程实例 ,从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异常情况处理、质量控制、桩基检测等方面介绍了高压旋喷桩的地基处理技术。通过实践表明 ,应用该技术 ,地基处理效果良好 ,并指出了高压旋喷桩的应用范围(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04年05期)
张建明[9](2003)在《装卸机械走行轨接头焊接方法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了装卸机械走行轨采用无缝轨道有利于机械的正常运行;分析比较了轨道接头焊接的几种方法,并针对装卸机械轨道特点,结合具体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本文来源于《铁道货运》期刊2003年06期)
李威[10](2001)在《地铁轨地过渡电阻及走行轨阻抗在线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解析法讨论了地铁隧道区间中轨地过渡电阻以及走行轨阻抗与轨道电压及流过走行轨电流的关系 ,建立了解析方程 ,提出用牛顿迭代法求解方程得出轨地过渡电阻和走行轨阻抗 ,并在理论上证明了存在有效解 .利用单片机的总线通讯手段 ,在地铁隧道的 3个不同地点分别同时自动测量轨道电压、轨道 1 m电压、负荷电流及机车距变电所距离等参数 ,并把测量数据送入上位计算机 ,由计算机完成在地铁正常运营过程中实时在线测量轨地过渡电阻和走行轨阻抗 ,为减少杂散电流腐蚀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走行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系统杂散电流可能导致钢轨、道床钢筋、结构钢筋和地下金属管线等发生不同程度的腐蚀,杂散电流分布及对腐蚀定量影响目前国内外还缺乏研究。针对目前规范中典型的3种走行轨对地过渡电阻状态:15?·km(新建线路验收限值)、3?·km(运行线路限值)和0.5?·km(不良状态),数值计算对比了机车距离变电所负极距离0.5、1.0、1.5、2.0、2.5和3.0 km 6种位置时沿线钢轨对地电位分布以及钢轨和杂散电流分布。研究结果显示:走行轨对地电阻越小,钢轨泄漏的杂散电流越大。机车在距离牵引变电所负极越远的位置运行时,沿线钢轨的和排流网上的最大杂散电流密度以及沿线钢轨对地电位越大。土壤电阻率为100?·m,走行轨对地过渡电阻为0.5?·km情况下钢轨最严重部分损失占33%,年腐蚀量可达203.62 g/m。该研究为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危害定量评估影响提供了依据,清晰地反映了走行轨对地过渡电阻工程控制的必要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走行轨论文参考文献
[1].付海林.地铁门吊走行轨可调角度支墩研究及应用[J].内燃机与配件.2018
[2].蔡力,王建国,樊亚东,周蜜,龚孟荣.地铁走行轨对地过渡电阻杂散电流分布的影响[J].高电压技术.2015
[3].徐广杰.浅谈龙门吊走行轨基础的设计计算[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
[4].刘静华.龙门吊走行轨基础及铺轨施工工艺[J].城市建筑.2013
[5].童孝红.门吊走行轨基础的设计计算[J].浙江建筑.2007
[6].王震龙,王进.接触轨绝缘支座与走行轨短轨枕一体化安装的研究与运用[J].铁道标准设计.2007
[7].朱万方.城市轨道交通走行轨上牵引电流值的分析[J].电气化铁道.2005
[8].王春立.高填方路基重型起重机走行轨基础地基处理[J].山西建筑.2004
[9].张建明.装卸机械走行轨接头焊接方法比较[J].铁道货运.2003
[10].李威.地铁轨地过渡电阻及走行轨阻抗在线测量[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1